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攻城?

    古往今来,身先士卒,一马当先的帝王有很多,开国皇帝大多是马上得来的天下。

    但攻城战,尤其是攻击敌国都城,还没有帝王敢参与。

    完颜襄神照功大成,自负武功已是练到了巅峰,都万万不敢如此。

    顾承必然是彻底膨胀了,这是天佑大金,要给他反败为胜的机会啊!

    “杀了宋国太子,赏万金,封爵位!”

    城上,完颜襄狂啸出声。

    城下,顾承率众出击。

    双方都迸发出了最强的力量,如同天神射出的两根箭矢,轰然碰撞到了一起。

    “不可能!”

    但也就在这一刻,完颜襄骇然发现,作为守城一方,居然与下方打出了势均力敌的感觉。

    一切只因为那道如同神魔般前进的身影,对于漫天箭矢不闪不避,信手拨开檑木落石,脚踏城墙,如履平地,须臾之间,居然上了城头。

    “有我无敌!”

    顾承俯视金军,平淡地吐出四个字来,仿佛这是天地至理,不容置疑。

    而话音刚落,一架架云梯上,龙精虎猛的飞虎军已然扑出,那股气势简直惊天动地。

    因为顾承已经不仅仅是大宋太子,而是大宋的军魂军神!

    无论守城还是攻城,都在最关键的时刻,如同一杆屹立在神州大地上,永不倒下的旗帜,猎猎作响!

    但凡他至,战事必胜。

    久而久之,这种无敌的信念,就根植在每个人心中。

    现在,顾承又亲自出手了!

    所以城破,金灭,已成必然!

    “狂妄!”

    完颜襄惊怒交集,手持长矛,扑杀出去。

    一年未见,顾承外貌不变,甚至隐隐年轻了几岁。

    完颜襄的脸上却多了皱纹,这对于神照功大成,外貌回归中年的他,自是各方压力与伤势积累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他刚刚看到顾承的一刹那,竟有种呼吸窒息的威压感。

    直觉告诉他,自己与这位大宋太子的差距,远比想象中大。

    然而此战也非武林人士的较量,金兵合力扑上,双拳难敌四手,即便顾承的玄铁重剑再再势不可挡,也为完颜襄创造了大好的机会。

    噗!

    说时迟那时快,完颜襄长矛若天马行空般,只是一闪,就刺入了顾承肋下。

    这一击实在有鬼神莫测之威,乃是完颜襄毕生精气神所聚。

    在刺入顾承体内,真气爆发的霎那,他有种酣畅淋漓之感,知道再也刺不出如此完美的一击了。

    此时此刻,顾承深入敌军,受此重击,神照真气损五脏,破六腑,简直注定了死亡。

    完颜襄不禁老泪纵横。

    大金的基业,总算没有败在他的手中。

    然而顾承歪了歪头,在完颜襄无比震惊的注视下,通体一震,长矛弹出,气息平和,伤口自愈,就像是刚刚的一幕,根本没有发生过。

    “你!你!”完颜襄倒退两步,似哭非哭,似笑非笑,整个人几乎痴了。

    作为皇对皇的尊重,顾承给予完颜襄最后的施展空间。

    同样作为尊重,顾承也不会有丝毫留手。

    他剑交左手,右拳五指一握,轰出一拳。

    霎那间,整个墙头回荡起清晰的龙吟虎啸之声,扑面而去的飓风化作了六条神龙,撼天动地。

    六龙之力!六重爆发!

    八部龙典,练脏篇大成!

    五脏受损,飞速自愈,这在仙武三国中便是神勇境,战场冲杀,亦能保命!

    顾承原本要花三年时间,才能成就,但“德”的苏醒,山河社稷印的运用,使得大汉龙灵的力量反哺入体,无形中大大缩减了修炼的时间。

    正因为刚刚迈出了这一步,顾承才会亲自出手。

    一拳,仅仅是一拳,完颜襄在双方军队震撼的注目下被打得直接飞起。

    顾承闪电般夺矛,向上一刺。

    噗!

    长矛从完颜襄的身下直直破入,从天灵穿出!

    “靖康之耻,终于洗雪!”

    当年金人将徽宗钦宗两帝、皇族、妃嫔与朝臣,共三千余人抓回金国,男子为奴,女子为娼,极尽凌辱。

    今日顾承将金帝尸体,曝晒于中都城头三日,以祭那三千亡魂以及大宋这些年被杀害的无数百姓。

    “逃啊!”

    完颜襄的当场身死,犹如压倒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金军兵败如山倒,在夕阳落下之前,中都城破。

    金国的皇宫上,那头已然虚弱到极致的孽龙,仰首发出最后的哀鸣。

    山河社稷印轰然落下,孽龙被打散,帝玺底部绽放出漩涡,人道龙气,全部吸入。

    绍熙八年,春。

    太子亲征,杀金帝,破中都,金朝覆亡。

    自此,再无北宋南宋之分,史称——

    宋!

    ……

    ……

    (拜求推荐收藏支持!)

    (感谢书友“天晶浑天宝鉴”“小角山”“三岁的狂欢”“红剑”“凤羽舞菲”的打赏。)

第六十七章 大宋蒙古 两强对立() 
“蒙古灭了西辽?真快!”

    中都皇宫,众将觐见,同时送上一个关键的消息。

    这一年,宋与金分出了胜负,已是快到极致的速度。

    若无完颜襄篡位谋逆,天忍教暗怀不轨,种种内忧,绝不至于如此迅疾。

    然而更厉害的还是蒙古。

    面对此时国力达到巅峰的西辽,铁木真居然奇迹般地战而胜之。

    根据战报所言,是西辽的附属国纷纷背叛,里应外合,再加上辽帝的无能昏庸,朝令夕改,才导致一场场大败,最终国内还有叛乱爆发,给铁木真以千载难逢的机会。

    如今宋灭金,蒙古灭西辽,襄阳一战最后的对视,成为现实。

    顾承感叹之际,群臣商议,给出结论:“殿下,蒙古短期不会来袭,我们当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安万民!”

    蒙古要吸收西辽的战果,数年内恐怕都不会进犯中原,正是大力发展国力之际,到时候国富民强,又有顾承这英明圣武的天子,何愁区区异族?

    然而回到殿内,冯蘅却给出了相反的推论:“若是铁木真值得当你的对手,今秋他必然率军来犯,先灭西夏,再攻中原!”

    顾晨陷入思索。

    这两种都能说通。

    西辽不比中原,地广人稀,各附属国利益错综复杂,蒙古就算赢了,想要消化战果,也要漫长的时间,所以众臣都不认为蒙古会自寻死路,步完颜襄的后尘。

    可冯蘅提出,如果铁木真想要入主中原,必须要趁宋金之战刚刚结束,兵力大损,士气斗志盛极而衰之时进军!

    否则蒙古在消化西辽,宋也在消化金国,而后者显然要比前者优势大得太多。

    等到数年之后,双方再战,蒙古面对全盛的大宋,就像曾经的突厥面对大唐,能讨得了好么?

    “铁木真会来的!”

    回忆起襄阳城外,两人的隔空对峙,同为雄才伟略,心怀天下之人,顾承做出判断。

    大宋不能休息。

    不仅练兵不能松弛,还必须加倍努力,独面蒙古的压力!

    其实不能算独面,因为金和西辽虽灭,还有西夏作为屏障。

    西夏不除,蒙古就如鲠在喉,怎么出兵都不会顺心。

    曾经的墙头草,此时反倒成了关键。

    顾承想起了冯蘅扶持上去的新政权:“西夏新帝能抵挡铁木真多久?”

    冯蘅嘴角溢出一丝不屑:“此人志大才疏,若只靠他,不出一年,西夏必败!”

    顾承皱眉:“那可难办了!”

    不是谁都有真知灼见的,连辛弃疾、毕再遇等大将都同意休养生息,可见宋在收复故土,覆灭大敌后,紧绷的弦已经松下。

    这个时候如果预言蒙古会进攻西夏,挥军支援,恐怕群臣会认为顾承被胜利冲晕了头脑,要穷兵黩武,迫不及待地荡平四方了。

    当然,以顾承如今的威望,一声令下,再荒谬的命令,也是从者如云,无数人前仆后继愿为他赴死,不用担心朝野上下不尊。

    但是顾承自己也有些心疼,大宋军队,尤其是他倾注心血的飞虎军,是日后回归三国也能用上的资本,跟蒙古拼得一干二净,实在太过可惜。

    何况志大才疏之人,往往刚愎自用,大宋要援手,那西夏新主愿不愿意接受,还在两说呢!

    此时林朝英伸出小手,往顾承的眉头上抚了抚,好像要拭去他的烦恼,冯蘅则嫣然道:“殿下忘了武林么?”

    顾承眉头一扬,摇头道:“对于有功之臣,我不会卸磨杀驴。”

    冯蘅的意思很明白,既然大宋军队久战疲惫,就利用江湖人士去西夏。

    相比起地大物博的中原,西夏这小小的地方北有贺兰山横亘,南有黄河天险阻隔,反倒更适合江湖人士发挥。

    但那样一来,武林势必遭到重创,等到天下太平时,也不用担心他们侠以武犯禁,由助力转为祸患了。

    冯蘅无疑是深谋远虑,但顾承却有不同的看法。

    江湖就像朝廷投射下的阴影,暴露出了黑暗,却永远不可能消失。

    用之正则正,若视之为顽瘴痼疾,一味打压,倒会起反效果。

    既然此次武林群雄听其指挥,积极配合军队,顾承就不会派他们去送死。

    何况凡是有威胁的,统统剪除,那是自卑无能之人所为。

    连一点胸襟气度都没有,如何包容天下?

    冯蘅没有诧异顾承的拒绝,双目满是爱意,投入他的怀中。

    只是某些计划也没有彻底放弃,对着同样靠在顾承怀里把玩衣角的林朝英,冯蘅挤了挤眼睛。

    数日后,虚竹入殿,开门见山:“殿下,蒙古欲对西夏不利?”

    顾承马上知道是林朝英通风报信,卖的却不是自己,而是爷爷虚竹,颔首:“是!”

    虚竹问道:“那殿下为何不出兵?”

    顾承道:“我已于国书中痛陈厉害,然西夏国主骄狂自傲,不愿意接受我大宋援兵,我若贸然派兵,他反倒以为我要图谋西夏。你能说服他么?”

    虚竹摇了摇头,他毕竟也是过百岁的人,不会再如年轻时那般天真,但某些执拗,还是不变:“殿下,我妻子乃西夏公主,她去世时,曾嘱托我尽量相帮西夏,不让百姓受苦。今我大宋与西夏唇寒齿亡,蒙古若来,我愿伏击铁木真,为大宋为西夏消弭一场兵祸!”

    “蒙古不是那时已经日落西山的辽国,铁木真也不是毫无武功的耶律洪基,你想重现雁门关萧峰之举,不仅会败,连全身而退都很难!”

    顾承相劝,见虚竹面色淡然,就知道他没有听进去。

    神而明之境界的人,都有了自己的道,一旦决定,九死不悔,根本不是任何外力所能动摇。

    虚竹既然有了伏击铁木真,为两国消弭战事的意念,那就无法劝阻。

    “此次虚竹一去,或许对于铁木真,反倒是个踏入神而明之境界的磨练机会!”

    目送虚竹的背影,顾承脑海中浮现出这个念头来。

    冥冥中,一丝天机脉络被他把握。

    虚竹已是过气主角,虽然实力高强,却不识天数,只能成为踏脚石。

    铁木真本就在苍狼的引导下习得太玄经,一跃成为当世最顶尖的高手,若再被虚竹刺杀不死,恐怕立刻能踏出至关重要的一步,成为突破此世武道极限,神而明之的存在!

    这就是天意所钟。

    “有意思!”

    顾承没有惊怒,也没有强行阻止,反倒是饶有兴致,呵呵一笑。

    这些日子中,他得大汉龙灵之力反哺,开始接触仙武主世界的军阵战法,对于决战蒙古,有了新的思路。

    还要得益于张角地魂的提醒,明明来自仙武层次,为什么还要老老实实地用这个世界的手段,去解决敌人?

    “铁木真,你不入神而明之还好,若晋升了,中计的可能性,却是更大啊!天意这到底是在帮你呢,还是害你呢~~”

第六十八章 决战贺兰 千古未尽() 
绍熙八年,秋。

    铁木真出兵南下。

    仅用两月,蒙古大军就攻陷西域各地,破密宗,毁白陀山庄,灭吐蕃诸部。

    随即铁木真向东进军,闪电围住西夏重镇灵州城,切断西夏东西部联系的同时,也扼住了西夏首都兴庆府向南的撤退通道,使西夏无路可退。

    西夏震动,国主听从众臣谏言,把全国精锐全部集中在首都兴庆府和灵州两地,依靠黄河和贺兰山天险,与蒙古一战。

    于是乎——

    铁木真兵力十万,西征不久,覆灭西辽,士气不免疲惫。

    西夏举国三十万大军,居山川之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