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氏门第显赫,四世三公,袁术乃袁公嫡子,却生出反心,孤痛心疾首,希望此为特例,为给袁氏一个公道,给天下一个交代,此事必须查,查个水落石出!”

    顾承环视众臣,平和地道:“众卿以为如何?”

    群臣浑身一颤,齐声道:“殿下英明,臣等附议!”

    犹记得三个月前,处置十常侍时,他们也是这么回答的。

    但那是心口不一的敷衍,现在则变成了忐忑不安的惊惧。

    实在是水落石出四个字,太过刺耳!

    这么查下去,到底能查出什么?

    又有多少人要受到牵连?

    谁都不知道!

    当然,在场的十名老臣都是城府极深之辈,即便心中慌得要死,也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此地无银三百两。

    但顾承却不会让他们再糊弄过去了,望向荀爽:“荀公,你以为具体该如何做?”

    荀爽立刻拜倒:“禀殿下,老臣耽思经典,疏于监察,责无旁贷!”

    司空管监察,他此言倒也没错,顾承看着荀爽:“荀公是要请辞?”

    “请容臣告老还乡!”

    荀爽瞳孔收缩,本是以退为进,没想到顾承直逼而来,咬了咬牙道。

    “准!”

    待顾承颔首,荀爽的眉宇间也露出一丝轻松,重重叩首,褪下官服,取出司空印放于其上,起身向外退去。

    众臣看得噤若寒蝉。

    这片刻之间,又一位三公被拿下了?

    “司空之位,干系重大,大司农曹嵩,凛乎纲常,体国之忠,可愿任司空一职?”

    顾承目光在群臣身上巡视一圈,落在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中年人身上,微笑道。

    那人先是一怔,猛然扑出,目露狂喜,大声道:“臣愿为殿下分忧!”

    他正是曹操的父亲,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嵩!

    曹腾和曹操都是极为厉害的的人物,前者身为宦官,却能广结善缘,推荐天下名士,对弹劾他之人礼敬有佳,博得美誉,后者就不必说了。

    曹嵩夹在这两位之间,能力还是有的,可若说多有才干,那显然不是。

    他能升官,主要靠了养父曹腾的人脉,其次是八面玲珑的待人手段,期间收受贿赂,疏通关系,在原历史通过买官,坐上三公之位。

    此世,他不需要买官了,三公之位居然直接砸在头上,曹嵩幸福得险些要晕倒。

    然而同为九卿的其他大臣,目光却是暗含轻蔑,心中更是骂其为白痴。

    诸不见颍川荀氏的家主,都要辞官明哲保身,你这宦官之后,尸位素餐,居然敢一头闯入这滩浑水中,简直不知死活!

    “殿下,臣初涉司空一职,恐能力有限,难以速速查清,可否宽限臣一段时日?”

    曹嵩也不笨,知道自己接下的是烫手山芋,想要使一个拖字诀。

    他是有野心的,一旦能熬过这段时间,就能真正掌握司空大权。

    “非常时期,行非常手段,爱卿莫非忘了孟德?”

    但顾承笑了笑,却是道:“虎父无犬子,有他辅佐,孤相信你可以彻查此事!”

    “是!”

    曹嵩冷汗涔涔。

    袁术和袁逢的前车之鉴摆在眼前,他现在就怕听到虎父无犬子的夸奖。

    莫非殿下怀疑了曹操也有不臣之心?那小子以前似乎与袁绍走得很近啊!

    “去吧!”

    顾承摆了摆手,曹嵩领了印服退下,刚刚出了东宫,就架起云车,疯了似的朝府邸赶去。

    入了内院,发现曹操正与曹仁、夏侯惇等人商议,曹嵩上前紧紧抓住曹操的手,一字一句地道:“他日你若敢有丝毫反心,为父就死在你面前,省得连累家族,万劫不复!”

    曹操变色:“父亲这是哪里话,操又岂是袁术那奸佞小人可比?”

    旋即他看着曹嵩另一手死死抓住的印章,脸色再变:“司空印!荀公请辞了?父亲你不该受此职的啊!”

    曹嵩苦笑:“殿下信任,岂能不受?”

    曹操感到曹仁等人看着司空印,视线都炽热起来,心中念头一转,也朗声道:“不错,殿下看重,我父子自当竭尽所能,廓清吏治,惩除奸佞!”

    曹嵩头疼了,低低地道:“能不大动干戈,还是小心谨慎些好!”

    “万万不可有此念!”

    曹操细眼一瞪,竟有懔然神威,郑重地道:“父亲,殿下选中你,正因为你非世家一派,也非宦官一派,按大汉律,秉公为之,才是为人臣子的本份!”

    曹嵩的表情尴尬,他虽然得曹腾余泽,却毕竟不是宦官,而正常官员又因为他是太监的养子,心中暗暗瞧之不起,里外不是人。

    可他仗义疏财,又举荐人才,这些年也积攒了不少人脉,如果真要秉公执法,恐怕以前的人情,一朝丧尽了!

    见曹嵩还在迟疑,曹操大喝道:“子孝,将我五色棒取来!”

    曹仁笑容满面:“诺!”

    不多时,一根长长的五色棒被抬上,上涂红、黄、绿、白、黑五色,威严如狱,不轨之徒见之就要双股战战。

    “父亲,当年五色帮杖毙蹇硕叔叔,我虽丢官蹉跎,却从不后悔,如今有此机会,当一展抱负,不负皇恩!”

    曹操抚摸着长棒,眼中流露出激昂之色,掷地有声地道。

    话音刚落,龙吟声起,一道赤芒突然从天而降,化作龙纹,纹刻在杀威棒上,顾承威严的声音传遍皇城:“今赐曹操杀威龙棒,辅佐曹嵩彻查袁氏谋逆一案,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专诛戮!”

    御赐杀威龙棒,上打九卿,下打不臣!

第三十四章 皇权大握(第七更爆发求订阅!)() 
“杨公,你与袁公是儿女亲家,你觉得该从何处查起?”

    太尉入天牢,司空请辞,东宫之内,顾承再望向最后的司徒杨赐。

    杨赐原本双目半阖,老态龙钟,此时浑身一激灵,猛地拜下:“殿下,老臣不知情啊!”

    “杨公请起!”

    顾承这次却是起身,亲自将杨赐扶起,布下结界,九卿不可闻,声音温和地道:“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弘农杨氏韬光养晦久了,看来是不愿为我汉室偶露锋芒了?”

    杨赐面色剧变:“殿下!”

    即便对三国不甚了解的,都知道袁氏四世三公,其实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

    杨赐的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他任司徒太尉,他的儿子杨彪日后历任三公,直到大名鼎鼎的孙子“鸡肋”杨修,才悲了剧……

    并且从后世来看,汝南袁氏远远比不上弘农杨氏。

    这支家族不仅在晋和南北朝世居高官,在隋朝出了越国公杨素不说,甚至杨坚杨广都是弘农杨氏,不过也有一说是杨坚因功攫(jue)位,为了表示正统而改写了族谱,实则出身山东寒族。

    到了唐朝,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杨姓更是十一宰相,李世民的贵妃、武则天的母亲、李隆基的皇后,都是杨氏出身。

    到了宋代,就是满门忠烈的杨家将。

    这个姓氏,贯穿了千年历史,最让顾承佩服的,还是其长盛不衰,历朝历代都留下清誉美名。

    那么这一任家主杨赐忠心吗?

    顾承没有答案,也许忠心耿耿,也许大奸似忠。

    但他能确定一点,至少杨氏与汉室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就是韬光养晦的妙处,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却不在风口浪尖之上,双方都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现在,顾承却是逼杨赐表态。

    值此被大逆行刺,愤怒失态,理智不再,都是完全正常的。

    所以太子表面上越平静,众臣心越慌,杨赐更是满嘴发苦,叹息道:“殿下,老臣并非不想尽忠,而是不知你到底要什么啊?”

    这话就是掏心窝子了,顾承也不再绕弯,直接道:“袁氏党羽尽除!”

    杨赐早就料到太子年轻气盛,却直接摇了摇头:“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此为之,恐大乱再起!”

    汝南袁氏为什么这么强盛?

    他们现在又不是诸侯,至少明面上没兵没将,全是在朝当官,按理来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可实际上,袁氏四世三公带来的巨大影响,也是让汉室最忌惮的地方,正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倘若贸然与其撕破脸皮,那么袁氏谋反,比起黄巾之乱席卷天下之势都不遑多让!

    杨赐此言倒是真为大汉着想,然而顾承讶然道:“袁氏的门生故吏,不在洛阳吗?”

    杨赐一怔,猛然变色。

    是的,黄巾大捷,太子选妃,大殿盛宴,各地官员,太守刺史都入洛阳。

    所以,袁氏一派官员,有许多都在洛阳,而不是在自己的地盘上。

    这一刻,杨赐只觉得一股寒意直冲天灵。

    是巧合?

    还是早有图谋?

    可太子不会算到袁术献书,黄巾妖道正好藏于其中吧?

    饶是杨赐一生历经风浪,也有些迷糊了,眼前之人有种深不可测的威仪,他双腿一颤,就要跪下。

    顾承扶住,手掌微微用力:“若弘农杨氏弟子入各州,令郡县平稳交接,我大汉又度过了一场劫数,杨公居功至伟啊!”

    杨赐吓得脸色发白,连连摇头:“老臣愿助殿下平稳世局,但郡县之职,万不敢受!”

    弘农杨氏不显山不露水,却是稳坐天下世家第二把交椅,而锋芒毕露的袁氏却遭嫉恨。

    如果袁氏被打落尘埃,党羽尽除,那么顺位上升,成为众矢之的的,不就变成了杨氏?

    这是杨赐绝对不愿看到的。

    顾承微微颔首:“既如此,颍川陈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曾遭党锢之祸,河内司马也有报效之心,就让他们家族的子弟为孤分忧!”

    杨赐闻言,长舒一口气:“殿下英明!”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去了袁氏门生,将官位赐予二等三流世家,甚至寒门子弟。

    如今看来,太子殿下虽然心狠手辣,但还是知道轻重的,将野心最大的汝南袁氏打落尘埃,所空出的官位依旧由顶尖世家瓜分。

    这完全能够接受。

    不过杨赐又难免生疑,难不成太子殿下就只为铲除袁氏,好处全给世家所得,自己白忙活一场?

    虽说汝南袁氏乃汉室大敌,但事已至此,不可能不争取利益啊!

    下一刻,他就知道了答案——

    “长文,将你的奏议给杨公一看!”

    顾承招手,陈群上前拜下。

    陈群面庞温润如玉,身姿优雅挺拔,乃标准的世族子弟,此时双手奉上:“请杨公过目!”

    杨赐展开,细细看之,脸上露出沉吟。

    各地举荐,划分九品,这九品并非官员的大小,而是资格,评议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品级越高,起点越高,升官越快,品级低下,则受人轻视,升迁也慢。

    看似这种制度就是察举的规范化,让世家权力变得更加明显,但杨赐注意到了,审查、考核、监督、惩戒、定职等等一系列措施,都由皇帝指派尚书台官员担任。

    所以这新设的尚书台,才是关键。

    这是与历史上九品中正制极为不同的一点,中正可以评定,却无最后的决定权,若有不公,立刻罢免,永不录用。

    如此一来,官员虽然还由世家子弟担任,但权力无形中已经转向皇帝。

    对此,杨赐先是心有不甘,但仔细一想,反倒觉得这是长远之举。

    毕竟对于不想造反的世家而言,家族的延续才是重要,只要有才能的子弟能够出仕,一展抱负,受皇室制约也是应该。

    杨赐老成持重,再仔细看了一遍,尤其是考核惩戒制度,猛然醒悟,太子此时改革,还有一个关键用处。

    袁氏一脉的官员虽然心向袁家,但他们本身并没有犯错,统统拿下,师出无名。

    可九品中正制一出,所有官员都将受尚书台监察,考核品级。

    这家世倒罢了,道德和才能两方面,还怕挑不出毛病?

    即便无可挑剔,那给个二品,将其升入中央,赐下闲职,权力也被剥夺了。

    贬官罢官,明升实降,一场官场大地震,就随着新制度的诞生,消弭于无形,还能将之落到实处,尚书台定下权威,太子皇权大握,无上地位。

    这一刻,杨赐算是领教到了什么叫帝王权术,心中又是惊惧,又感钦佩,最终拜下:“殿下英明仁德,弘农杨氏,愿效全力!”

已尽全力,求支持!()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w ww。xxbi quge。c0m新笔趣阁内容更新后,需要重新刷新页面,才能获取最新更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