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天我为帝-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师张陵已经飞升天界,托梦必然是大事,顾承凝声道:“你慢慢讲来!”

    “西方佛教又有异动!”

    史子眇生怕太子不解,解释道:“佛道相争,自古有之!佛教一直想入我中土神州传教,多次为太上所阻,远有老子化胡,重创佛教气运,近有五十年前,六大鬼王入侵人世!”

    顾承奇道:“鬼界怎么还有佛教的事?”

    史子眇道:“六大鬼王冲出酆都,与地藏王菩萨脱不开干系,那时佛教弟子入中土传道,解除疫病,普渡众生,收买人心,被师父携两位师兄斩杀!”

    顾承露出冰冷彻骨的笑意:“好个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好个普渡众生,慈悲为怀!”

    “原来殿下对佛教有所了解!”

    史子眇先是诧异,旋即语气严酷:“唯有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佛教才能动摇道家信仰,加以传播,如果百姓安康,生活富足,又何须信仰胡佛?殿下,不得不防啊!”

    桥玄希望扫荡群仙,未提及佛教,是因为事不关己;

    史子眇希望万仙来朝,却对佛教恨之入骨,是有新仇旧恨……

    而对大汉,对顾承,皆是死敌!

    仙道想要收割人道龙气,佛教想要入中土传播信仰,都盯上了他的国土,大汉的疆域!

    这一刻,顾承缓缓站起:“原陵有变,背后必有西方佛教,触我逆鳞,取死之道!”

    随着顾承起身,史子眇只觉得一股令人窒息的恐怖压力凌空而至。

    洛阳城上,陡然电闪雷鸣,数万万人跪下,瑟瑟发抖。

    天子一怒,伏尸百里!

    “招群臣入殿,准备亲征!”

    顾承通过“火”与“德”的气息指引,已然确定了,那传入原陵的所在,距离洛阳足有千里之遥。

    即是说,他想要彻底解决此次危机,必须出洛阳城。

    “佛教敢如此为之,就是知晓炎龙之威不出洛阳,而我若坐视原陵被外人侵入,大汉国运终衰,若离洛阳,又有被刺凶险!”

    “好一场大局!但这次我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群臣齐聚的过程中,顾承首先来到西宫灵帝所在,做好布置,再步入中德殿,坐于人皇椅上,天子帝剑出鞘,徐徐一指。

    炎龙长吟,造化龙鼎喷吐出元气洪流,虚空再开通道。

    相比起被张角元神化身所擒时的皇子,此时的顾承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淡然地看着通道扩展,无尽星空。

    尽头之处,是第二个小世界!

    同时也是“复”的所在!

    未知的挑战,全新的征途……

    我来了!

    ……

    ……

    本卷结束,尽请期待下一卷——日月朝朝仰帝颜!

第一章 灭陈一统(求订阅)() 
“殿下!殿下!”

    “晋王殿下!”

    顾承睁开眼睛,双手微握,翻身而起。

    他环视四周,发现自己处于一顶军帐中,身上风尘仆仆,似乎是急行军所致,面前正立着数位亲卫。

    “我无事,退下吧!”

    顾承摆了摆手,亲卫一怔,略显迟疑地退了出去。

    待得帐中无人,顾承看向左右掌心的龙纹和帝玺:“‘火’、‘德’,你们怎么样了?我进入了这个世界多久?”

    片刻后,“火”极度虚弱的声音响起:“殿下,这次没有胎中之谜,但我和‘德’力量耗损太严重了,恐将陷入沉睡。”

    顾承识海内法力神龙一动,催动山河社稷印和日精轮的力量,发现这两件玄器萎缩在体内,几乎感应不到。

    显然,此次为护顾承周全,两大玄器耗损极重,已经无法提供任何力量。

    这倒也在预计之内,他本就不指望在小世界内还借助玄器之力。

    唰!

    顾承感应片刻,五指一张,一条赤色小龙现于掌心,蜿蜒转动,上下翻腾。

    赤帝龙书!

    “华而不实啊!”

    轻轻一叹,顾承挥手散去赤龙。

    如果说主世界的天地元气是汪洋大海,滔滔不绝,那么金系世界的天地元气,就是一潭死水,几乎无法运用,而这个世界的天地元气,则成了涓涓细流,虽然能够勉强运用,但依旧少得可怜。

    所以说在这里,如五帝真龙书这样的绝学,威力反倒大降,恐怕还不如八部龙典实用。

    “八部龙典大成,九阴九阳在身,我长服七窍玲珑丹,体内元气积累到达极限,功力相当于低武数百年积累,不知道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可以与我一战?”

    在登上皇位,大权在握之前,个人的勇武是重要的,顾承确定了自己可发挥的战力,做到心中有数后,将六识探出军帐,向外辐射。

    瞬间,他感应到一股沉凝浩大的军气,杀气腾腾,懔然神威。

    这是百战之军!

    破城灭国之军!

    “得此军,何愁天下不平?”

    身为率领宋军,灭金克蒙的无敌统帅,顾承微微颔首,予以肯定,然后再看军帐内的布置,尤其是桌上的虎符,扬了扬眉头:“虽是统帅,并无实权么?”

    刚刚那些亲卫称之为晋王,著名又符合年纪的,也就是隋朝的杨广、唐朝的李治和宋朝的赵光义,顾承念头一转,猜测自己这个身份可能是杨广。

    当然,也不排除穿越到小众的世界,自己根本不认识。

    所以顾承整理了衣冠,举步迈出,向着中军大帐走去。

    “二哥!”

    来到帐前,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正走出来,眉头微皱,见了顾承眼睛一亮,赶忙道:“二哥救我,父皇命我为山阳道行军元帅,督管三十总管,那是水陆军十几万人马啊,我何德何能,能统帅这么多兵马?”

    顾承视线在他手腕上的佛珠上落了落,微笑道:“为何不能?”

    青年满脸苦色,低念佛号:“二哥何必笑我?我从小信佛,若非父皇不允,早就出家,又岂忍心战争一启,生灵涂炭?”

    顾承看着这位便宜弟弟,已经肯定了自己的身份。

    杨广无疑。

    而此人正是杨广的弟弟,被封为秦王的杨俊,按照他所言,这应该是隋朝一统前的灭陈一战了。

    这一战里有件趣事,杨俊为长江上游的主帅,率领十几万兵马,对面是陈朝可怜的五万兵马,麾下将领几次请求进攻,杨俊居然担心大战一起会出现伤亡,没有同意。

    对面的陈朝军队每天战战兢兢,就等着隋军发动进攻,谁知道会碰上一个佛系元帅?

    心惊胆战过了数月,陈朝其他各军连连战败,就他们这边还没打起来,将领们一合计,既然大势已去,也别煎熬了,干脆降了吧,于是就投降了……

    杨俊兵不血刃,平白立了一大功,还十分惶恐,觉得惭愧。

    当然,现在的杨俊不可能知道自己运气会这么好,拉着顾承的手就不松开了。

    顾承微笑道:“三弟若不想伤及性命,也不难办,只待三月,陈军不战自降!”

    杨俊满脸讶异:“二哥莫要骗我!”

    这也是他性格温和软弱,换成别人,还不以为这位亲哥哥坑他。

    顾承道:“南陈后主庸碌,凭长江之地险,以为天限南北,人莫能窥,上行下效,陈军战意低迷,欺之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胜之以兵贵神速,擒贼擒王,三月之内,大势可定!”

    “咦?”

    杨俊懵懵懂懂地去了,这番话传入中军大帐,两位将领面露讶然,齐齐望向外面。

    虽寥寥几语,却是正中要害,尤其是那十六字,分别对应两位大将的克敌战术。

    这位晋王殿下刚刚二十,竟如此精通战略大局?

    “快快请殿下进来!”

    立于中央的一人面容儒雅,朗声唤道。

    此战名义上晋王是元帅,主管灭陈之事,实际上担任元帅长史的高颎(jiong),才是决断三军的主事者。

    对于晋王而言,这位肯定不站在他一边。

    因为高熲的儿子,将要娶当今太子杨勇的女儿为妻,再加上杨勇是嫡长子,高熲自然坚定不移地支持杨勇,历史上高熲正是反对杨坚废太子,被罢官免职。

    “诸位将军辛劳!”

    顾承入内,平和一笑。

    “为陛下一统!为殿下分忧!”

    众将齐声应道,战意高昂。

    “好!”

    顾承点了点头,伸手示意众将继续。

    他怡然而立,面相平和,却是真正的不怒自威,众将也是久经沙场的人物,这一刻竟是心生凛然,嗓门都不禁小了些。

    “晋王不愧是陛下之子,竟有如此威仪!”

    高熲脸色隐隐有些难看。

    他唤顾承入内,其实有些不怀好意。

    毕竟太子杨勇此时正坐镇洛阳,杨坚是一位很宏博的皇帝,早早就让杨勇参与朝政大事,身边更是拥护着一群贤臣。

    但这些年来的治理,包括高熲在内的众臣也发现了,杨勇并没有继承杨坚的沉深严威,性格倒是宽厚仁义,能力上却实在平庸。

    反倒是晋王自小聪慧,胆识过人,更是向杨坚和独孤皇后学习,生活勤俭,愈发得到帝后喜爱。

    虽说太子乃国之储君,不可轻动,高熲也隐隐察觉到不妙,方才正是希望晋王指手画脚,令众将生厌。

    这种小手段在顾承眼中,颇为可笑,他初来乍到,还在观察阶段,全程旁听,并不发表意见,却已在无形中建立起了威势。

    “这军帐内,基本代表隋朝武将的巅峰水平了,武功还都不弱!”

    毋须交手,顾承就发现了这帐内十人不到,实力对应到金系世界,武学障级别的就至少有五位,其中一位更是有种深不可测的味道。

    对此顾承很感满意。

    此世强者越多,他的进步才能越大,否则一进入就天下无敌,自身实力难以提升。

    高熲不知顾承所思,见这位殿下目光湛然,准备提前结束军议,恭声道:“殿下可有指示?”

    顾承微笑道:“此次伐陈,万事俱备,我待天下重归一统,诸位建不世功业,名流千古!”

    众将一听,精神大振。

    确实,一旦灭陈,那就是结束了近四百年的分裂乱世,实现天下大一统。

    这等功绩,虽不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足以载入史册,大书特书,岂能不激动?

    “臣等领命!”

    高熲心惊,再也忍不下去,使了个眼色:“弘大,你听命殿下左右,以作联络!”

    “是!”

    顾承顺着目光看去,就见方才观察中,那最为深不可测的男子走出,躬身道:

    “臣裴(pei)矩,任元帅府记室,拜见晋王殿下!”

第二章 择优取之(求订阅)() 
“裴矩,你对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怎么看?”

    顾承回到元帅军帐,身后跟着一道沉默的身影。

    裴矩从外表看来,人到中年,鬓间略微添上了几分斑白,身穿儒服,就像是他的名字,中规中矩。

    但顾承却从这个人身上,确定了这到底是哪个世界,感到有趣之际,开始发问。

    裴矩拱手回答:“禀殿下,道为王道,政为仁政,制为礼制,治为德治,儒术为尊君位,当为之!”

    顾承嘴角一扬:“我还以为你会说,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当灭之呢!”

    裴矩面露愕然,然后变为惶恐,拜倒下来:“我乃儒生,实不知殿下何意啊!”

    顾承理都不理,继续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子百家都遭打压,那时出现了一个不凡的人物,名为苍璩(qu),故意自称为魔,以示与儒门对立,更搜遍各家奇典异籍,去芜存菁,归纳为《天魔策》十卷,传下不世武学,他也被后人称为天魔。”

    裴矩不说话了,静静聆听。

    顾承道:“到了汉明帝时期,又有一人谢眺,得了天魔策,以通天智慧,悟出《道心种魔大法》和《魔道随想录》两书,收徒八人,开枝散叶,传下两派六道,这些后人自称圣门,可惜好景不长,在与佛门道家的争锋中,他们失败了,所谓圣门也变成了魔门,倒是应了天魔策的开创者,天魔苍璩之称。”

    裴矩躬身一礼,欣然道:“我入门以来,只知谢眺,却不知还有天魔苍璩,多谢殿下指点迷津!”

    旋即他目光如电,熠熠生辉,看向顾承,明明面貌没有半点改变,整个人却变得神采飞扬,更有股难以言喻的邪异气质:“殿下对我圣门知之甚深,点明我身份,是寻求合作之意?”

    顾承摇头失笑:“合作?你们也配?”

    裴矩眼中闪过寒光,刚要说话,就见顾承嘴唇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