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女重生:神医太子妃-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叹了叹,认真看着自己的儿子,道:“焱儿,你记住父皇的话,喜欢的女人,就要抓紧她,别让她有机会溜走,一旦溜走,她或许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的妻子,到时候,你就算再后悔,也无用处。”

    朱焱笑道:“父皇放心,儿臣绝不会让这样的事发生。”

    皇帝感慨,若是当年,他也能像焱儿这般当机立断毫无犹豫,事情也不会发展成之后的那般模样。

    “焱儿,或许别人会认为那位姑娘出身不好,配不上你皇子的身份,可是朕不在乎,朕希望你快乐,希望你能和自己喜欢的人朝夕相处,白头到老,而不是像父皇这样,满园春色,弱水三千,却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瓢。”

    “你已经贵为皇子,又拥有自己的强大力量,无需再依靠政治联姻来巩固朝中地位,你的妻子,只需要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全心全意的爱你,这就足够了。”

    朱焱十分感慨,也很感激,更多的是感动,自古帝王之家娶亲,从来都不能由从自己的心意,更多的考虑婚姻背后所能带来的利益。

    他的父皇也曾经历过这些,初时娶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人为王妃,现在又娶了一大堆自己不喜欢的女人,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父皇才更能体会夫妻缘情的重要。

    他双膝跪地,前额磕及地面,恭敬道:“儿臣叩谢父皇隆恩!”

    皇帝迅速将他扶起,苦笑道:“都说帝王家的父子情疏冷,看来是真的,这点子事,也用得着行这般大礼么?”

    见朱焱傻笑,皇帝也乐了,开心的拉着朱焱的手绕至殿侧的闲座,伺候的太监立马将温在炉上的热茶端上。

    “快给父皇说说,那姑娘性情如何?现在在什么地方?啥时候带来给父皇瞧瞧?”

    朱焱原本明亮的脸色瞬时黯然,沉声道:“儿臣也不知她在何方。”

第150章 宁和巷() 
皇帝原本欣喜的面色微凝,忙问:“怎么回事?”

    “元秋救我的事被天一楼发现,他们烧了元秋的房子,幸好元秋事先得了消息,带着弟弟元昊匆忙逃走,连经营得十分不错的药膳楼也因此事而歇业,待我赶到时,元秋早已离开多日,也不知她究竟去了何处。”

    皇帝龙颜大怒,拍案而起:“这天一楼是什么东西?和你又有什么仇怨?你堂堂皇子,他们竟然也敢对你下手?”

    朱焱淡声道:“天一楼是江湖上的杀手组织,为雇佣者做事,不论奸恶好坏,只要有人出价,他们便接,出了名的冷血狠辣,只要被他们盯上的猎物,便再没有活路,我当初一时大意,着了他们的道,若不是有元秋搭救,怕也成了孤魂一缕。”

    说到这,皇帝就算再迟钝,也能知道究竟是谁要害朱焱,朱焱贵为皇子,手握兵权,又有姜家在江湖中的势力护着他,朝野上下,江湖内外,想他死的人,还真没有几个,仅有的几个,都在这京都,都在这皇廷之内。

    皇帝咬牙顿足,怒须震颤,却偏偏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都是他的血脉骨肉,如今骨肉却相残。

    “报应啊,这都是报应,朕当年造下的孽,今日竟报应在了朕的儿子身上,是朕错了,是朕错了啊!”

    当年九子夺嫡,宫里宫外,朝中朝下,争得是头破血流,他也曾做过阴损之事,害了几个兄弟的性命,虽然那几个兄弟也有害他之心,可毕竟,他是最后的胜利者,他们的死,与他有着莫大的干系。

    如今他的几个儿子,也开始了夺嫡之争,难道要走当年他的老路吗?

    “焱儿,答应父皇,无论如何,不要兄弟残杀。”这是他唯一的要求,只要焱儿不狠下心,留下他们一条性命,也算为焱儿的将来积德积福。

    焱儿的本事他十分清楚,文能治国,武能平定下天,又性子沉稳,乃是皇位继承的不二人选,正是因为这样,他对焱儿偏爱的同时,也抱有了莫大的期望。

    或许正因如此,焱儿其它的兄弟们,才会对焱儿视若仇敌,说到底,这也有自己的责任在。

    朱焱明白父皇的心情,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再不同,也是龙的骨血。

    “父皇请放心,纵然各位皇兄对儿臣有再多不满,行事再如何极端,儿臣都始终会顾及兄弟之情,绝不让父皇为难。”

    所谓顾及兄弟之情,不过是不将事情做得太绝,给他们留下一条活路罢了,至于其他的仇和怨,当报得报,这也是他的原则。

    ————

    ————

    京城宁和巷,这是一条百年老巷子,巷子里住着的大多是一些生活贫苦的穷人,他们一生都在京城里奋斗,却只能窝居在这条老巷中,穿不起华服,买不起豪宅。

    今日宁和巷里住进来两个新人,模样丑陋的少女和她的弟弟。

    直到来了京城,才知何为钱到用时方恨少。

    京城里的东西,什么都贵。

第151章 入住新屋() 
六百两银子,能在小原镇买一间大四居带前后院的大房子,可在京城,却只够在宁和巷里买一间荒废了近十年的老宅,两居室,厨房在院里头,院子也小得可怜。

    看着眼前荒凉破旧的房子,元昊长长一叹,好想念他在西坡村的大房子,青砖瓦房,宽敞明亮,连风都是香甜的。

    而这里,满眼腐朽与破败,眼腔尘灰与污秽。

    “我瞧着挺好,收拾收拾便能住。”元秋向来乐观,有属于自己的屋子住,总比那些浪落街头挨饿受冻,或净日瞧房东白眼子的人强吧?

    既来之,则安之,元昊想到姐姐说过的话,也一扫心中的阴霾,将袖子撸起,笑道:“那咱们开始吧,可得在太阳下山之前收拾好。”

    姐弟二人好一阵忙活,擦拭屋内的桌椅床凳,清扫积结的蛛网厚尘,将不用的废旧物清理出屋子,再整理好杂乱的院子,一直忙活到傍晚才算完事。

    干了体力活总是容易饿,元昊饿得前胸贴后背,肚子咕咕乱叫,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只不断的灌水喝。

    元秋瞧见厨房里的用具好些不能用,加上做饭的一应材料也没有,便提议出去吃,立马得了元昊的响应,连不迭的放下手中的东西,奔到院门口等元秋。

    元秋笑得直不起腰,这小子,真是太可爱了。

    宁和巷并不算很大,却有一条小街横贯整个宁和巷,小街的长度,目测也就六七百米的样子。

    在这样一条小街内,竟开满了店铺,卖吃食的自不必说,是最多的,也有扯皮卖棉花的,还有肉铺糕点铺,酒铺熟菜铺,各种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这里都应有尽有。

    这俨然是一个穷人的集市,没有高档物品,只有生活所需,自然卖价也比外头的店铺要便宜。

    有钱人不愿来这里,穷人也买不起外头的东西,他们躲在自己的世界生活,仿佛不属于这个繁华的京城,又仿佛是这座城将他们遗忘。

    姐弟二人就在距离家不远的一间小面馆打牙祭,各自叫了一碗牛肉面,又叫了一盘肉包子。

    还别说,店小又破旧,可人店家这手艺,丝毫不比外头酒楼里大厨们的手艺差,汤味浓香,面条筋道,量足肉厚,可谓是难得的良心商家。

    元秋本身厨艺很好,轻易不会夸赞别人,因为她很少能吃到让她生出夸赞之心的东西,可今日这碗牛肉面,她由衷的朝着店主老妇竖起了大拇指:“大娘,您这手艺可不一般呐!真的很好吃。”

    大娘听得有人夸她,自是笑得合不拢嘴,摆手道:“年轻人就是嘴甜,偌,这是刚刚做好的虎皮蛋,拿去尝尝。”大娘说着便端了一个小碟子过来,小碟子里装着两只冒着热气颜色黄亮的虎皮蛋,看着也是诱人的很。

    “多谢您了,您这面量太足,我们都吃饱了,这包子和虎皮蛋我们带回去晚点再吃。”

    大娘赶忙取了一张黄油纸过来,麻利的将包子和虎皮蛋包了进去:“瞧着你们面生得很,是住在这宁和巷里头的吗?”

第152章 店面() 
元秋点头:“今儿刚搬过来的,往后怕是要多多叨扰您呢。”

    大娘哦了一声:“是东头老李家的旧房子?”她听说那旧房子这几天卖了出去,没想到这么快就搬了人来。

    元昊奇道:“那卖房的人挺年轻啊,怎的叫人老李呢?”

    大娘笑道:“卖房的是老李的孙子,老李三年前就死了,房子留给了儿子,儿子去年也死了,就又成了孙子的,孙子守不住啊,听说在外头欠了不少赌债,这才要卖了老宅。”

    “他卖了房子要住哪儿?”元昊不解,连房子都卖了,还有家可归吗?

    大娘将油纸包递给元秋,叹道:“原本老李家是做布匹生意的,初时艰难,后也就越做越红火,在外头的闹市买了个铺面,后来又另置了房子,这间老宅就闲置下来,有人租便租,但从没起过卖掉的心,早年老李头回宁和巷时还说过,要在这里养老的,可时不由人,老李头不知怎的,突然就死了。”

    “老李头的儿子木讷,孙子又不听话,这产业被败光,也是迟早的事。”

    元秋突然想到一事,便顺势问道:“大娘,在这宁和巷,可有医馆?”

    大娘摇头:“这宁和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医馆,大家伙儿有个头疼脑热的,都得上外头的医馆治病,那叫一个贵哟!”大娘一边叹气一边摇头,想到医馆看病抓药的价码,她真是不敢生病,这病一回,一年攒下的钱就得去一半,有时甚至更多。

    听了大娘这话,元秋立时展颜笑道:“不瞒大娘,我幼时随师傅习医,小有所成,如今下山入世,想在这京城开医馆立足,不知这宁和巷近日能否赁到铺子?”

    大娘听了她这话,借着昏暗的夕阳上下打量着元秋,叹道:“你这么个小点儿似的人儿,就能开医馆行医了?”

    见元秋点头,大娘又道:“这开医馆可是件大事,医病救人虽是好事,可一个行差踏错,那也是能害人害己的恶事,可不是好玩的。”

    “大娘尽管放心,俗话说,没有这金钢钻,也不敢揽这瓷器活,我若没有半点本事,又怎敢开堂行医?”

    见元秋说得坚决,大娘也不好再说什么,心道人家兴许还真就是个懂医的孩子呢。

    “你这一问,我倒想起来一个事,前头不远的地方有一间油米铺,地界儿还挺大的,前阵听说不想做了,要赁铺子呢,也不知赁出去没。”

    拥有现代人思想的夏元秋,对租铺面这种事其实是不太放心的,若是价钱可以,她宁愿买下店铺,而非选择租赁的方式。

    租赁,尤其是在这古代,是一种很不保险的模式,古代对契约定案也并不严格,她更倾向于购买店铺。

    她将面钱递给大娘,又问道:“油米铺的东家是谁?”

    大娘接话道:“经营油米铺的是陈福来,一大家子都住在铺子后头的库房里,省吃俭用的,听说攒了一笔钱,准备回老家盖房种地,铺子是向他亲大哥陈福贵租的,你若要租,直接找陈福贵,若将租钱给了陈福来,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陈福来可不是什么善人,向来尖酸刻薄,抠门耍滑,也正是这样,大家伙儿都不愿意上他那儿买油米,他总爱短斤少两,这才在这宁和巷待不下去。”

第153章 陈记无良() 
也幸好有这一问,若她贸然前去租或买,说不定还真要吃些亏。

    又问了些细话,姐弟二人这才告辞回家,回到家时天色已经黑沉,点上油灯便赶紧洗洗睡下,明儿还有好些事要忙,得快些在这京城立足才是,也好给元昊找间合适的书院进学,再请个武师来教他功夫。

    次晨,天刚蒙亮,姐弟二人又来到面馆吃面,早上不宜油重,便点了两碗阳春面,味道依然是一极棒,眼看路上的行人越渐多,元秋便和元昊离开面馆,顺着大娘指的路,找到那间挂着陈记招牌的油米铺。

    说是油米铺,可不只卖油米,面粉姜蒜之类的,只要和厨房沾上边的,他这里可都有,兴许是生意不太好,东西看起来都不太新鲜,门口一个妇人正在扫地,穿着青布短袄和同色棉裤,加之身材严重走形,显得尤其臃肿。

    单看侧面,三角眼,削鼻薄唇,唇角的弧纹下弯着,显示此人并不爱笑,面相略显刻薄尖酸。

    想来此妇定是陈福来的妻子,陈徐氏。

    据面馆大娘所说,这陈徐氏是个厉害的主,从来只有她占人便宜的事,别人若是占了她的便宜,她必定天天去问候人家十八代祖宗,在这宁和巷,可谓是树敌良多。

    见有人在油米铺前驻足停留,陈徐氏停下了扫地,扭头看向元秋,仔仔细细的将元秋和元昊上下左右一番打量,也不管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