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逝了。

    不行,以后不能这样荒淫了。功夫不能废,这方面也要节制了。

    这样的日子被中断,其实并不是朱瞻基主动,而是发生了一件严重的事情,他才在温柔乡待不住了。

    张辅四月离开了京城,重新抵达了交趾,剿灭陈季扩余部。

    陈季扩已经受死,现在作乱的陈月湖论能力和声望都差了陈季扩不少。他之所以能够又掀起风波,不是因为他的势力太大,而是如今他以后世的老挝,缅甸那边为基地,进行骚扰战。

    张辅这次抵达交趾,改变了以前宽容待敌的作风,凡是与贼军勾结的当地人,全部羁押,然后送到被朱瞻基命名的鸿基煤矿服苦役。

    罪名严重的,责备直接运上了大明的战船,够一船的人,就会运到辽东。从辽东上岸以后,直接又送到草原修路。

    战事进行的非常顺利,最起码在交趾境内,治安为之疏清,征伐交趾的不少士兵,都获得了一个老婆的奖励,有些甚至一妻一妾,享受起了大老爷的生活。

    但是秋冬季节到来了,南方最严重的瘴气又开始肆虐。不仅大明士兵,就连交趾本地人也是十失二三。

    整个交趾大地处处腐尸,根本无人敢去清理,无人清理又导致了疫情的蔓延,局势越来越严重。

    如此严重的疫情,让张辅和黄福连连向京师求援。明朝大军已经全部收缩,隔绝了城市内外,防止疫情蔓延。

    在朱瞻基婚礼之前,疫情还不是特别严重,大明派出了三十多个医官,前往交趾查明疫情。

    但是一场秋雨而过,三十多个医官就死了一大半,其他人再也不敢接触尸体。

    黄福准备派人送几具尸体入关,请医官检测,遭到了广西总兵,荣昌伯陈智的坚决反对。

    整个交趾已经乱做一团,所有的管理系统全部瘫痪,没有任何人敢随便走出家门。

    而在城市的外面,原本还聚集了无数的交趾民众,但是到最后全部逃进了深山,现在每个人都不敢接触其他人。

    当局势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如何处理这个乱摊子,成了朝廷内部争吵不休的话题。

    如今张辅的下属也已经死了超过两千人,到底撤不撤兵,该如何处理交趾的疫情,每一个决定都能吵半天。

    几乎没有人想要让张辅他们回来,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把疫情带回大明。

    但是也没有人敢说不让他们回来,说出这样的话,不仅得罪整个军方,更会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上留下一个抹不掉的污点。

    张辅要是能活着回来,还不要逮着他使劲怼啊。

    朱瞻基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也没有办法解决。他不是胡文虎,懂得如何制造万金油,不管是清凉油,还是风油精,头疼粉,在20世纪之前,都属于神药。

    但是朱瞻基除了知道里面有薄荷,还有什么就不知道了。

    葡萄牙人十六世纪占领巴西,却要把亚马逊一带空着。欧洲人很早就发现了非洲,但是除了北部沙漠和南部高原,中间一带一直不敢进入。

    这都是因为瘴气和病毒。

    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欧洲人得到了万金油这种神药,才逐渐进入非洲中部和亚马逊。

    一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每个士兵携带的医药包,里面装的都是产自东南亚的草药。

    中药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想要研究透彻,却非常艰难。

    在没有化验能力的时代,任何一种药效都需要多次的临床试验,这跟工业不同,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所以朱瞻基也无计可施,只能给朱棣上了一份奏疏,请将全国的医官进行统计,将每个人的特登记在案,然后挑选一批人来专门攻克这个难关。

    对张辅,朱瞻基是不担心的,因为他可是一直活到了土木堡之变。这次的疫情再厉害,他也没有一点事。

    更何况,如今的交趾疫情越严重,以后的抵挡也会越弱啊。

    (今天不在状态,写的有些散。我尽量调整好,主角马上就要出海了。)

    (另,今日只有保底两更了,有朋友过来,必须要接待一下。)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四五章 计划() 
给朱棣上书以后,朱瞻基让孙林把关于郑和下西洋统计的物种品类,以及以前宫中搜集的医书全部找了出来。x23u更新最快

    虽然不懂医术,也不知道防治疫情的药方,但是朱瞻基希望通过对一些熟悉的药材名字的回忆,能找出更多的防治药材。

    这也并不是毫无作用,比如板蓝根,樟脑,桉油,薄荷脑这些防治时疫的药材,都在朱瞻基的回忆中给想了起来。

    有了这些药材的名字,再通过药材的名字查找包含了这些药材的药方。还别说,让朱瞻基找出了不少整理出来的古方,绝方。

    将这些药方不管也没有用,全部抄录了下来,配上相应的药材,让海军用快船送去交趾。

    随船同去的还有大批的干石灰粉,疫情已经爆发,现在主要的就是控制,石灰在这种时候,比什么药都管用。

    这一日晚上,朱瞻基按照规矩留宿在了西南院的蓝良娣处。

    天天这样夜夜笙歌,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虽然一天到晚的补品吃着,可是原本觉得浑身精力用不完的朱瞻基,现在也常常觉得后腰发酸了。

    蓝烟这个小妞体质敏感,受不了挞伐,留宿在她这里,朱瞻基就当是休息了。

    说起来也可怜,一个兴庆宫都是朱瞻基的。但是现在,他却没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了。

    唯一真正属于他的床,只有他书房后面的一间休息室。但是他现在的年龄,要是敢留宿在书房,怕是第二天御医就要登门了。

    看来,还是要早点去一趟南美,搞点那边野生的黑玛卡回来。这个东西跟非洲的卡宾达树皮,可是真正的天然无副作用的壮阳神药。

    他也常常在考虑,现代社会的时候,他都没有出现过体虚的症状,为什么这个时代却会有。

    可能还是这个朱瞻基原本的身体就要有些虚,纵使练功弥补了一些,但是依旧禁不住折腾。

    所以,为了长久计,还是加强控制。

    “殿下,急报……”

    听到急报两个字,还在练气的朱瞻基一下子就从练功毯上站了起来。

    宫女打开了房门,衣衫不整的李亮在门口躬身说道:“殿下,杨千户从宫外传递来了急报,是从东瀛过来的。”

    “拿进来。”小宫女连忙接过了一叠牛皮纸包裹好资料拿进来放在了朱瞻基身边的桌上。

    朱瞻基看了看外面的记号,确定是纪纲传回来的,拆开了牛皮纸。

    最上面又有一个火漆封好的信封,朱瞻基首先拆开了信封。朱瞻基很快看完,问道:“去探听一下,陛下今晚留宿在何处。要是没睡,我要面见陛下。”

    李亮应声而去,朱瞻基这才又有时间来看纪纲传递回来的其他情报。

    从八月纪纲出海,已经快三个月了,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这个好消息不是勘合贸易又赚了多少银子,也不是在佐度岛又发现了一座金矿。而是在他的蛊惑下,足利义持麾下的管领细川满员又组织了一大批无产的武士,准备到大明来劫掠。

    而这其中,也包括了出云国京极家族成员京极持岗。

    与如今幕府的分裂一样,京极家族目前也处于主弱臣强的境地,陷入了权力的分裂。

    两年前,京极家族的掌门人,就任民部大辅,大膳大夫,治部大辅的京极高光去世,大权被他的弟弟京极高数掌控,而不是交给他的儿子京极持光。

    支持持光的一派与高数一派发生了战争,最终扶持了年幼的持光登上治部少辅的位置。但是京极家族控制的出云,隐歧,石见,飞弹四地,只收回来了三地,石见一地被高数占据。

    京极持岗乃京极高数之幼子,家守石见。石见一地面积狭小,多山少地。高数积极发展军事,想要掌控出云等富裕之地。

    所以他向属地征收高昂的军费,致使当地的民众生活困苦。

    持岗不是长子,虽然为地方小军阀的幼子,但是除了几匹矮马,一处农庄,就连四个卫士的铠甲都置办不起。

    锦衣卫的密探在一年前就已经扮成了一伙逃难到东瀛的造纸世家,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开始造纸。

    虽然锦衣卫拿过去的只是简单的草纸工艺,但是却在当地颇受欢迎,如今已经站稳了脚跟。

    纪纲一伙手持幕府开具的种茶许可,在东瀛寻找合适的种茶之地,来到了石见,并且在井户一地寻找了一片适合种茶的山地。

    在他们的蛊惑下,还赞助了京极持岗一批武器和人手,增强他发财的信心,让他终于决定加入细川满员的倭寇队伍。

    京极持岗在石见一地募集了五十个勇士,其中就有锦衣卫的六个暗探。五十个武士,再加上二十名船员,一艘四百石的海船,这就是他们底气。

    就连这艘海船,还是京极高数用光了自己的脸面,从下属的井户家族借来的,期望凭借在大明劫掠,能够大赚一笔。

    十月十五,也就是朱瞻基结婚后的第五日,他们就已经从石见的自然深水港温泉津出发,前往对马岛与大军汇合。

    朱瞻基计算了一下时间,现在已经是十月底,要是不出意外,十一月中旬,倭寇的大军就有可能来到大明。

    只是还是追踪困难,如果没有新的情报转回来,很难提前预知对方的目标。甚至很有可能,他们只是在朝鲜劫掠一番就回去了。

    虽然朱瞻基已经在重新布置大明的海防和情报系统,但是受限于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方式,想要获得后世的海防效果,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殿下,陛下还没有歇下,着你到乾清宫见驾。”

    朱瞻基把纪纲传回来的情报整理了一下,让李亮拿在了手里。

    以前看电视的时候,那些贵族喜欢把东西放在袖子里,平民喜欢把东西揣进怀里,固然也对,但是其实大部分不到这样的。

    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因为传统和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直到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

    由于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

    但是真正的有着宽大衣袖的直裾和曲裾,却很少人穿,因为太不方便了。不管贵族还是平民,都逐渐习惯了窄袖和直袖,不仅更方便,也节省布料。

    只有在盛大节日的时候,或者是婚礼,祭拜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复古,穿上那种裾袍。

    可是这个时代是没有口袋的,大部分平民会在腰里系一个腰带,在怀里揣一些小东西,但是东西装多了就不雅观。

    至于在袖子里面放东西,朱瞻基只是在朝堂上见过,日常生活中没见过谁把东西放袖子里。

    穿广袖裾袍是为了好看,你袖子里面放了东西,直接坠了下来,如何飘逸的起来?

    何况袖子里面的倒扣口袋为了东西不掉出来,设计的口小底大,拿东西根本不方便。

    所以,朱瞻基也就只遇到了朝会的时候,大臣们奏章,从怀里掏东西不雅观,才会从衣袖里拿奏折。

    贵族们一般都会随身携带一个荷包,装一些小东西。而且几乎没有哪个贵族会随身携带钱物,钱物自然会有随从带着。

    朱瞻基身为太孙,从小到大身上从来没有装过钱,不管是金银铜,都是沉甸甸的,带在身上会碰的响,有失风度。

    他的衣服也没有口袋。一个口袋都没有。身上除了压住衣摆的玉佩,连荷包都不会带。

    乾清宫东暖阁是朱棣长住的地方,也经常在这里会见亲近的人,或者是处理公务。

    朱瞻基来的时候,他已经解掉了头发,随意地扎在背后,看来是要睡觉了。

    “纪纲传来消息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从李亮手里拿过了纪纲传回来的情报,分门别类简单跟他分析了一下具体情况。

    朱棣听完后沉吟了一下问道:“水师我已经交给你了,你有没有想好该如何应对?”

    “这次不管倭寇会不会来我大明,孙儿都已经决定直捣黄龙。如今海军北海水师的第三舰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