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掌握了行动权,就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削弱应该削弱的敌人,同时还能扶持一些盟友。

    纪纲和庄敬可以不要一两银子,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跟大明争夺利益。当他想要削弱甲方的时候,只需要问跟甲方有仇的乙方要一些报酬就好了。

    东瀛刚从南北朝的战争中平稳下来,又遇到幕府新老斗争,内外斗争,各诸侯,藩镇之间仇深似海,他们能轻易索取大量的财富。

    这同样能让他们个人赚的盆满钵满,却不损害大明的利益。

    最后的好处,当然是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迅速利用东瀛人自己的矛盾,以及现在日奸的泛滥,拉拢到大批的浪人和贫穷武士,建立属于自己的力量。

    这支游离于大明力量体系之外的势力,将会完全属于纪纲和庄敬。

    朱瞻基斟酌了一番,决定同意这个计划。

    他让纪纲到东瀛的目的,就是为了当一个搅屎棍。现在,他们能够自己想方设法的发展,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只要控制好纪纲和庄敬他们发展的状态,最少在这一代,他不会担心局势会脱离控制。

    毕竟,纪纲和庄敬是大明人,他们不是真正的和族,也永远不可能登上金字塔顶。

    最多,他们只能成为割据势力。

    而他们成为割据势力,是符合大明的利益的。

    所以看到这份计划,他跟李亮吩咐道:“去把庄敬叫过来见我。”

    用了五天的时间,庄敬仔细将朱瞻基的个人形象在自己的心里打碎了又融合,揣测着朱瞻基的心态。

    虽然他不能完全清楚朱瞻基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是他用朱瞻基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然后站在朱瞻基的立场来做出决定。

    然后他顺应这种决定来为自己谋福利,并且不损害朱瞻基的利益。他自认,这个计划应该能获得朱瞻基的认可。

    再次见到朱瞻基,他的态度变的谨慎了许多,不敢在轻易表露出自己的心态。

    朱瞻基喜欢跟这种聪明人打交道,直接将庄敬在这个计划中可以获得的利益分析了清楚。

    这也吓的庄敬冷汗直流,拜倒在地,不敢有半句反驳。

    身为臣子,竟然想要脱离朝廷,在东瀛当土大王,这可是百死难赎的大罪。

    这个时候,他也真正知道了,这位太孙绝对不能以年龄来评价。

    但是正当他犹豫着是不是要抽刀上前绑架这位太孙,然后要几条快船逃之夭夭的时候,却听见朱瞻基变换了语气说道:“从让纪指挥使到东瀛,孤与他就已经形成了这种默契。他没有把握,自然也就没有把全盘计划告知于你,你不了解,所以你才会先试探孤,后又惊慌失措。不过,你这股灵气劲儿,还真的让孤满意。”

    庄敬有些懵逼了,他偷偷抬起头,却见朱瞻基站在窗口望着外面的蓝天。而他的目光正对上了同样听的目瞪口呆的杨章德,这个时候,两个人不仅没有了相互厌恶的感觉,还有了一点惺惺相惜。

    杨章德以为自己聪明,看不起狗腿子一样的庄敬,但是现在才知道,姜还是老的辣。

    庄敬能够在不了解大局的情况下,做出如此的构思,是他根本比不上的。

    可以说,他要学的还多着呢!

    但是两个人同样都更畏惧眼前这个才十八岁的太孙,他竟然在一年前,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分解东瀛势力,并且计划目前进行的没有脱离控制。

    这种老谋深算,根本不像是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啊!

    朱瞻基从窗口前回过头来,看着庄敬说道:“起身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位置经济的后路着想,孤并不怪你,何况你的计划也根本不损我大明的利益,相反对我大明的利益有利。”

    庄敬战战兢兢地起身,弱弱问道:“那殿下是同意微臣的计划,不抓这一千多倭寇去草原了?”

    朱瞻基笑道:“这一千多倭寇,即使去修路,也抵不了大用。但是如果能换个两三百万两银子,还能搅得东瀛四分五裂,人心仓皇,那当然更好。”

    如今这十万大军出动一次,耗银都是几十万两,能换个几百万回来,当然更好。

    朱瞻基可没有打吃亏仗的想法,打仗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利益嘛!

    不等庄敬回话,他又说道:“不过这个早田左卫门,却不宜养虎为患。这次攻打对马岛,占据这个岛屿,就让他的人消耗大半吧!你就跟他讲,这是孤的意思,打下对马岛,将功赎罪。要是做的好,孤以后会给他更多的发展机会。”

    “发展机会?”

    “除了对马岛,这天下还有无数的岛屿,无数的地区要占领,一些脏活,也不能由我们大明人来干。所以,以后孤不仅只会跟你们要钱,还会给你们钱来招兵买马。东瀛别的不多,人手还是挺多嘛!”

    庄敬这一下子明白了过来,高兴地再次跪拜。“臣一定不负所托,让东瀛武士为我大明所用。”

    朱瞻基笑了起来,说道:“不仅如此,……据说东瀛的小娘子温顺又能吃苦,我大明男子最喜欢了。这在以后,也是一条财路啊……”

    (半夜起来更新,这么辛苦,大家给点月票吧?还说前十要女装,现在距离前十越来越远了。)

    b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六零章 对马岛() 
一些屠杀的活,当然不好大明自己来做,就连后世的东瀛,也要先搞一个大东亚共荣圈,组建棒子军来掩人耳目,何况现在我仁义礼智信的大明。

    除了这个,还有就是贩卖人口的黑活,大明也不方便自己干。

    在这个父系社会,将东瀛的女人贩卖到大明,不仅能增加大明的人口,也直接降低了东瀛的人口。

    现在的大明比后世某个时期的美国还要受欢迎,连那些小国的国主去了大明,哭着闹着不肯离开大明,更别说那些普通人了。

    但是这些事必须要有人来做,还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

    现在朱瞻基把这个权力交给纪纲他们,对他们在东瀛充当搅屎棍,又有很大的帮助了。

    庄敬一下子就明白了朱瞻基的意思,对朱瞻基的想法更是觉得这是在挖东瀛的根基。

    现在的国家,抢的最大资源是什么?不就是人口嘛!

    要不是济州岛的人实在少,总共还不到十万,还要指望他们养马养猪。否则的话,朱瞻基都想直接从济州岛拉一批女人去大明了。

    如今这个时代,新生儿想要成长起来,实在太难了。

    首先是生孩子就是鬼门关,生下来也是吃都吃不饱,一个个营养不良,而这些孩子不仅要面对饥饿,还有疾病。

    大明还好一点,中医毕竟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其他国家呢?一场感冒就有可能夺去了生命。

    现在的西方靠什么治疗疾病?只有放血。甚至这个治疗方式一直持续到四百年后。

    所以想要增加人口,一是要有足够吃的粮食,目前大明人少地多,粮食供应充足。一石粮食,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大米,售价才两钱六分银子,一两银子就能买四百五十斤左右。

    医疗设施也是最好的,不仅在县城,几乎每个小镇上,都有医药铺。

    而现在的许多国家,比如济州岛,整个岛上才两个医生。这还是好的,许多没有受到大明文化熏陶的国家,根本没有医生这个职业。

    但是,大明如今的地域,能容纳多少人?

    如今大明的总人口,有据可查的大约在五千万。按照朱瞻基对粮食和土地的估计,最多能养活一亿人已经到了极限。

    哪怕就是发展养殖,从东南亚进口粮食,能养活的人口极限也不超过一亿五千万人。

    也就是说,大明的人口发展压力现在还比较小。真的千方百计增加人口,想要发展到一亿人,最少需要二十年以上。

    而那个时候,大明早就对外殖民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明不怕没粮食吃,只怕人口不够。

    当然,想要大力发展人口,还需要政府引导。因为现在的交通实在太不便利了,人口的迁移非常艰难。

    大明想要发展移民的人口,就必须将人口爆炸区域,有目的性地集中在沿长江和黄河一带,方便到时候的移民。

    而从东瀛贩卖到大明的女人,都可以有目的性地安排在这一带。

    不过这是一个长久计划,朱瞻基现在还顾不了那么远,他首先要做的是,赶紧趁着过年前,把对马岛攻占下来。

    十二月初二,除了必要的巡逻战舰和留守人员,所有的海军士兵被转移下船,集中在了济州郡首府以西的一片空地上。

    这里是原本是济州岛出口马匹的养殖场,现在被征用了下来,目的就是要举行兴师动员大会。

    这个时代的人们在智慧上可能不比后代人差,但是见识上就要差的远了。

    许多人在当兵之前,生活范围就几十里,见过的人不超过一万。他们没有读过书,能接受的信息就是长辈们讲古,或者听书。

    所以他们容易受到蛊惑,也容易随大众。因为体验不到人生的快乐,除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他们根本不怕死。

    不管什么时候,大军出动,都要兴师动众,写一篇徼文,念给所有人听。

    这个徼文的目的,就是让所有人知道,为什么要打仗,到底是不是正义之战。

    不要以为这不重要,相反,这非常重要。

    但是说的到底是假话还是真话,士兵们信不信,就要看写徼文的人的水平了。

    郑和不愧是个文武全才,他写的徼文不仅浅显易懂,还热血激昂。他将这几十年倭寇对大明的劫掠粗略统计了一番,挑选一些悲惨的往事念了一番,就勾起了所有人的奋战之心。

    一百多个内侍排成了一条长龙,分列队伍的前端。郑和念一句,这些内侍们就将他的话重复一遍,保证所有人都能听到。

    刚打了一个大胜仗,士气正是高昂的时候。当听到这些倭寇的老巢就在东北五百里处,岛上不过一万余人,还关押着一百多大明的工匠之时,所有人都情绪高昂地高呼:“大明万胜!”

    这雄威的气势让溜在一边观看的早田左卫门面容失色,以前被他看做弱鸡的大明人,当汇集在一起的时候,竟然如此强大。

    虽然他们这些倭寇更凶残,但是现在大明有了不用靠近就能杀敌的火铳,他们的勇猛早已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天要变了啊!

    锣鼓震天,除了在岛上留下了大约一万人的士兵,看守这些手无寸铁的倭寇,还要征集马匹,其余人等全部又回到了船上。

    大军缓缓出动,这次的目标是已经被宗氏家族统治了五百年的对马岛。

    虽然这次的攻击在朱棣的计划之外,但是朱瞻基相信,攻打下来对马岛,朱棣绝对不会生气。

    因为这本来就是攻略东瀛计划里面的一部分。

    天公不作美,大军不到一个时辰,天色就阴了下来。随后,就下起了冰雨。

    更不利的是,原本的西北风又转变成了东北风,整个舰队都是在逆风行驶。

    这也就导致了整个舰队只能走之字形,原本五百里的行程,这一下一千里都不止,而且速度还非常缓慢。

    原本计划用一天半时间就能走完的路程,这一次要走四天到五天的时间。

    不过朱瞻基并不打算退缩,这个季节向北航行,本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可不愿意因为这点困难,就放弃占领对马岛的计划。

    在新年之前攻打下来对马岛,对于后面大明与东瀛的谈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最可怜就要属甲板上的水手了,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他们还要在甲板上面观看风向,调整角度,修补船帆。

    朱瞻基能做的,就是让每艘船上都备下大量的姜汤和小柴胡汤,防止流感蔓延。

    到了第二日晚间,雨停了下来,但是行程更艰难了。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朝鲜海峡,这里不能随意行驶,只能按照海路图来航行,防止触礁。

    而这海路图还是以前的旧图,探明的暗礁并不多,所以速度又慢了许多。

    郑和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些无奈,叹道:“前元曾经两次想要攻打东瀛,都因为风向和暴风无功而返,难道这里真的是受海龙王保佑?”

    “我乃大明龙孙,可要比这个东海龙王大的多。慢不怕,怕的是我们自己失去了前进的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