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知识,还是来得太汹涌了,接受不能。

    马迪又说道:“铸造场那边按照殿下的吩咐,正在铸造一个空心铁球,等铁球做好,殿下说要让我们都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又有人问道:“什么是大气压?”

    马迪一下子有些卡壳了,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他求援地望了望朱瞻基。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不知这位经历有没有看过斩刑?人的头被砍掉之后,浑身的血液从颈部就会喷几米高,这就是大气压的原因。”

    朱瞻基开口了,就是有不同意见这个时候也没有人会反驳。虽然更多的人认为,血溅射那么高,恐怕是因为人体的原因。

    朱瞻基继续说道:“把一个木头往水下放,水越深,水压就会越大,浮力就会越大。既然我们的四周充满了空气,那么空气当然也会有压力。”

    一位中层官员说道:“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没有感觉?”

    朱瞻基问道:“那鱼儿知道水里有压力吗?”

    这个时候陈诚说道:“这一点我可以证明,我多次出使西域,也曾登上去过西域高原。那里就不适合我们汉人生活,许多人上去之后就呼吸困难,头疼欲裂。只有习惯那边环境的人才感觉不出来,同样,他们那里的人下到了我们这里,总是会浑身酸软,无力行动,也需要经过适应才能正常行动。以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想,应该是气压的原因吧!”

    朱瞻基当然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却不能直接说出来。看了看马迪,问道:“胶水干了吗?”

    马迪点了点头说道:“可以了。”

    “那就开始吧,小心一点,别伤着自个。”

    马迪兴奋地点了点头,手里握着气瓶盖上面的那个小木棍,操纵着磨动火石。

    来回摩擦了几次,终于点燃了引线和红磷,然后气瓶里面的红磷就开始猛烈燃烧了起来。

    所有人都看见了白烟冒起,气瓶里面很快都什么也看不见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琉璃瓶,马迪的眼睛更是一眨不眨,红磷导致的燃烧很快结束,然后冷却的也非常迅速。

    等到瓶子的温度降了下来,朱瞻基才点了点头,这个时候,马迪解开了鸭肠上面的细绳。

    所有人都看见了水瓶里面的水自动地流向了气瓶里面,流进去了大约五分之一后,就再也不流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又说道:“现在大家看出来什么吗?”

    众人都看的迷迷糊糊,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当然也不会出来献丑。只有马迪说道:“燃烧的空气大约有这个瓶子的五分之一。因为有五分之一的空气燃烧了,所以因为气压的原因,这个空瓶里面才会吸进来大约五分之一的水。”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不知道诸位平日有没有拔过火罐?为何用火烧了火罐之后,火罐就能紧紧地吸在人身上?就是因为一部分空气被燃烧之后,内部缺了一部分空气,内外的压力变化,所以让火罐吸在了人身上。”

    他做了一个深呼吸说道:“我们的身体外面有空气,内部也有空气,所以习惯这个环境。到了水里就活不下去,而水里的鱼到了岸上也活不下去。”

    众人还是没有理会到朱瞻基想要表达什么,但是朱瞻基也不急,等所有人都仔细观察了这个瓶子后。他才又说道:“这个试验告诉我们,能够燃烧的空气大约占了五分之一的比例,这一部分空气还有没有其他作用我们暂时不得知,但是如果有人能够找到方法,分离这一部分空气,并且将这种空气注入炼钢炉,会有什么反应呢?”

    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了过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朱瞻基不曾妄想这个时候就能分解出纯氧,但是只要能得到百分之五十的氧气,就能让炼钢炉的温度最少增加两百度以上。

    在这方面朱瞻基是完全不了解,他只能寄希望这样的试验,能吸引更多的人的兴趣,让他们在这方面开拓思路。

    化学试验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无人接触,因为所有人关注的都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加上这个国家一千多年来崇儒抑工,连格物都是奇技淫巧,更别说这门学科了。

    要不是油墨,印染,还有道士炼丹会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整个大明数千万人,想要找出几个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的人都很难。

    朱瞻基不可能快速地改变社会风气,他只能用自己的爱好来影响身边的人。

    马迪就是这样一个种子,这种有趣的试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探索大自然中间的未知。

    一千两百度的温度,虽然不能完全融化钢水,但是已经能够炼造钢铁了,提升炉温的追求虽然迫切,但是也不急在一时。

    只有更多的人对整个行业有了兴趣,这些基础知识的普及才能更容易。

    他突然蹦出来了一个念头,在这次出征之前,编撰一本大明版的儿童科普读物出来,名字就叫《十万个为什么》。

    越想他也越是觉得应该,不过如果想要合理一点,,这段时间有些太紧了,还是先让孙林他们先多搜集一点素材,然后等自己回来的时候再择选。

    马迪这个时候又变成了香馍馍,被一大群人围在中间询问着各种关于压力方面的知识。

    他也不怯场,有一说一。因为年纪小,获得了不少人的赞誉。

    做完了一次试验还不够,其他人又在准备第二次试验,想要再次测试一遍,看看结果会不会一样。

    还有人询问那个关于大气压的测试试验是什么样的,不过因为没有做出符合朱瞻基要求的铁球,这个试验暂时还不能实施。

    当他们看到两个半圆的铁球合在一起,抽出空气,就会变得难以分开的时候,想必会对压力的认识有更充分的认识。

    外面传来了一阵喧闹声,紧接着,一位朱瞻基认识的司礼监少监孟良大声叫道:“殿下,陛下急招,请殿下到谨身殿议事!”

    众人纷纷停下了议论,看着朱瞻基。朱瞻基向门口走了两步,就看到孟良已经跑了进来。

    他跪在地上,手里举着朱棣书房的一支御笔说道:“陛下御诏,着太孙殿下谨身殿议事。”

    “发生何事?”

    孟良四周看了一眼,却没有说话。朱瞻基也知道自己问的冒失了,这里上百工部吏员,他怎么能将谨身殿发生什么事说出来。

    他回头吩咐道:“所有人等,若有意此等试验,只要理由合适,孤都会发放研究资金,以供研究。陈郎中,任何人有志研究,皆不可阻拦,汇报于孤。孤不怕你们花银子,只怕银子花不出去。”

    “是,臣等遵命。”

    出了院子,趁着李亮他们去牵马,朱瞻基才又问道:“发生何事?”

    “两件事,一是以金尚书为首的谈判团抵达东瀛,却在长崎受阻,看来这次东瀛是立志要与我大明作对。第二件事是中山国尚巴志在我大明的支持下,攻进了北山国今归仁城,亲近东瀛的北山国主攀安知在城中自刎身死,北山灭亡。”

    琉球只是后世的称呼,现在的琉球还属于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山国,北山国,还有一个山南国。

    三个国家中山国势力最大,尚巴志原名巴志,亲近大明,被赐姓尚,他也是琉球第一尚氏王朝的开创者。

    以后的琉球,直到被东瀛吞并,都是尚氏家族在执掌大权。

    朱瞻基知道,金尚书他们在东瀛受到了刁难,显然是东瀛不肯谈,这也宣示着战争一触即发了。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八二章 备战() 
明皇宫,谨身殿。

    被分为两层的宫殿内,上面坐着怒不可遏的朱棣,下面左右两边各有两排单座,依次排开。

    这不是正式的朝会大殿,属于是朱棣处理公务的地方。来此汇报工作的也大部分都是各部门的主官,最次也是个副官。所以,不仅每个大臣都能有个座位,每个人的面前还有一个案几,可以摆放公文。

    遇到节日,朱棣有时候宫中小规模赐宴,也都是安排在这里。

    朱瞻基在门口就遇到了等待的有些焦急的王彦,看到朱瞻基,他忍不住长舒了一口气说道:“殿下总算是回来了,陛下闻知金尚书竟然遭受羞辱,怒不可遏,还要御驾亲征,亲自讨伐东瀛呢!”

    朱瞻基笑道:“放心好了,我会尽量说服他的。”

    朱棣年岁渐大,除了偶尔的风湿关节炎折磨他的身体,其他方面倒还挺好。

    只要不犯病的时候,一顿还要吃两大碗饭,能拉三石弓。

    跟他相比,太子朱高炽的身体更让人不放心,特别是这次元宵节吃坏了身体,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过来。

    见到朱瞻基进入大殿,坐在右手首位的兵部尚书方宾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陛下要亲征,没有人敢阻拦,也就只有太孙能说服他了。

    朱瞻基进殿之后目不斜视,在台阶前单膝跪了下来,朗声说道:“孙儿瞻基拜见皇祖父。”

    虽然在多位朝中重臣的面前,但是朱瞻基也不提官职,只论爷孙。

    这也是朱瞻基的特权,不管是什么人,包括太子朱高炽,也只敢自称儿臣。

    众人虽然都知道朱瞻基这样与礼不符,但是朱棣既然不纠正,自然也没有人来自讨没趣。

    作为皇帝,就是孤家寡人,普通人一家,父子相见,儿孙绕膝是常事。

    可是在这个皇宫里面,除了朱瞻基,其他的孙辈,也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可能见到朱棣。

    就连皇太子朱高炽,除了朝会的时候,平日里想要见朱棣,也要请见。

    他虽然威震天下,权倾四海,但是除了皇帝这个职业,他也是个人。

    朱棣扬了一下手,说道:“看座,将金尚书的奏折与太孙过目。”

    两个太监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朱棣龙榻的右前方,朱瞻基起身,上了九层台阶,在椅子上坐了下来,接过了王彦递过来的奏折看了起来。

    这次出使东瀛,是以礼部右尚书金纯为首,代表了大明帝国首先是个礼仪之国。

    当然,在东瀛看来,你既然已经抓了我数万臣民,又派人放火烧了我长崎港和大阪府,再来谈礼,似乎有些晚了。

    哪怕是先礼后兵,也不是这样做的啊!既然要打,那就来吧!

    所以,这次金纯他们在正月二十出发,六日后抵达长崎,遭遇的就是幕府的抵制。

    虽然东瀛只有几门小的可怜的小炮,也都拿出来摆开了阵势。

    金纯此行不过是个过场,也是为讨伐做准备的,既然受阻,当然不会继续自讨没趣,而是直接退往了南部的琉球。

    在琉球,大明的大军协助了中山国尚巴志讨伐北山国,将琉球的隐患去除,然后也派了使者回京复命。

    不过他们与杨章德一南一北,所以并不是一路回京。

    看完了奏折,朱瞻基抱拳笑道:“恭喜皇祖父,贺喜皇祖父。”

    朱棣的眼底闪过一丝笑意,脸上却还装作气愤地说道:“此乃大不敬,为何道喜?”

    朱瞻基笑道:“东瀛人乃自掘坟墓,为我大明大军出动扫平障碍,此为一喜。”

    虽然倭寇势大,但是东瀛乃不征之国,所以要对东瀛动手,朝中还是有不少反对派的。

    而且,大明现在可不仅仅是一个属国,东瀛,朝鲜,南洋诸国,包括后世的伊朗南部,印度大陆的大部分小国,都是大明的属国。

    应天府有上万各国的使臣在这里,他们看到大明攻打东瀛,难免会有唇亡齿寒之忧虑。

    现在东瀛想要仪仗大海这道屏障,跟大明硬着来,对大明来说,也师出有名了。

    朱棣故意装作雷霆大怒,其实并不是真的生气,因为针对东瀛的战略已经开展了一年多,不会因为他们现在服软就改变,更不会因为他们强硬而改变。

    朱棣的发怒,只是给那些不赞同出兵大臣,给外国的使节看的。

    朱棣却还故意装作不悦地说道:“此非喜事,刀枪无情,不知道又会有多少大明的将士魂归他乡。”

    朱瞻基笑容不变,继续说道:“琉球一地,尚巴志统一了大部分属地,现在只余南部山区不服管教,但是南部与我大明关系和睦,已经不成后患。我大明又增添一臣服属地,此乃二喜。”

    朱棣这才点了点头说道:“此言倒也合我心意,朕这一生,就希望能将这地球仪上我大明周边区域全部染黄。”

    如今的大明实际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