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江是他在锦衣卫另一位铁杆心腹,与庄敬一样,担任四品指挥佥事。不过此人的能力不在侦缉,办案,而在于处理政务。所以在名气上不仅比不上庄敬,甚至连庞瑛的恶名还要高他一筹。

    他可以说是纪纲目前最器重的手下了,因为身份的转变,纪纲现在不需要太多能打能杀的手下,更需要具有处理事务能力的手下。

    能打能杀的手下,即使去了庄敬,庞瑛,他也还有千户王谦,李春等人。但是能够处理行政事务的手下,只有一个袁江。

    如今袁江的家人他们也要跟自己一起前往东瀛,这个时候他才敢让袁江出现在朱瞻基的面前。

    但是实际上他有些多心了,朱瞻基目前的手下虽然没有太多人才,那是因为他并没有全力发展中自己的势力。

    否则以他太孙的名义,想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

    “此去东瀛,首要在于配合海军控制东瀛的局势。我大明虽然不至于直接插手东瀛事务,但是从今往后,绝不能让东瀛脱离大明的控制。我虽然已经召回了幼军斥候,但是锦衣卫仍然有数百探子和数千东瀛内线,遍布东瀛各地。石见伯今后当以此事为重,今后可与易信,还有杨章德直接联络。”

    纪纲来不及感叹三年前的一个小小总旗,因为攀上了朱瞻基的关系,就混成了锦衣卫指挥佥事。立即表态道:“臣一定不负所托。”

    “火枪一事不必心急,即便售卖东瀛火枪,也必须要等到我大明火枪配备达到百万以上,如今夹江工业区加工能力大增,最多一年就能向东瀛售卖火枪。”

    夹江工业区那边,因为受限于机床和熟练工人的数量,最开始一日能出枪管不过五百根。但是这一年来,熟练的工人数量和机床数量大增,如今一天能加工出合格产品四五千根。

    工业的力量,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威力,即便是朱棣,也为如今火枪的发展速度感到惊叹。

    不过,火药已经成为了如今大明火器发展的最大瓶颈,没有找到新的硝石矿之前,仅靠从各地厕所刮土提炼,远远不够大明军队的消耗。

    纪纲点头应道:“臣与多位名主和将军已经达成了协议,向大明提供劳力和侍女这条渠道很快就能稳定下来,不知殿下有何嘱咐。”

    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说道:“这些都是小事,就不要跟我汇报了。我大明需要劳力,更需要平定蛮夷的先锋。倭人性残,忠于军令,是难得的好兵,若是能训练一批这样的军队,我届时会出大价钱来雇佣。”

    纪纲连忙说道:“臣如何敢跟殿下做生意……”

    朱瞻基哈哈笑道:“当生意做,这件事才能做的长久,雇佣倭人耗费再高,也高不过我大明自己训练士兵吧!何况,这些人都是当做替死鬼的,当生意来做,我大明也可节约一大笔抚恤金。今后招收倭人先锋军,不管是俸禄还是抚恤,都按我大明士兵的六成来给付银钱,至于你那边给多少,我就不管了。”

    最后,两个人又谈到了石见银山的管理。这个银山是要交给內监来开发的,哪怕纪纲作为石见伯,最多每年能得到一些年金,并且还要帮着朱瞻基监管內监的开发,不要让人中饱私囊。

    另外当地倭人矿工的管理,也是要交给纪纲来管理。

    至于每年付给纪纲多少银钱,在银山还没有开发的时候,现在也很难确定。

    按照朱瞻基的意思,肯定是按照每年的产银量来定个比例最好。

    所以今年这几个月就先试着开发,待明年再确定定额。

    送走了纪纲,朱瞻基又让人叫进来了等候拜见的候显。

    去年朱瞻基筹备东征之际,候显作为使节,独率舟师,出使榜葛剌诸国。榜葛刺大约在后世的孟加拉国,他的出使受到了当地上层人士、权威人士及国王的热烈欢迎。

    因为只是护送使节回国,并且与当地的佛教徒打通前往藏地的通道,所以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返回了国内。

    在朱瞻基凯旋归来之前,他也才刚刚回京。并且带回来了当地特产的老虎与巨蟒,给应天府的动物园又增加了两种特色动物。

    在地球仪前面,朱瞻基听他详细汇报了出使的经过,并且详细询问了印度当地的各国情况。

    如今的印度大陆,北方几乎已经被帖木儿任命的赛义德王朝占领,侵占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区域。

    但是在印度的南部,仍然有数十个大国和上百个小国,他们互相征伐,却又互相联合,共同应对北方赛义德王朝的威胁。

    宋开禧二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艾巴克自立为统治印度的苏丹,定都德里,标志着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的开始。

    赛义德王朝是德里苏丹国第四代王朝,永乐十二年才创立,创建者为原旁遮普总督黑兹尔汗。因其家族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故称赛义德王朝。

    黑兹尔汗曾是察合台突厥人帖木尔任命的木尔坦、拉合尔等地的总督,在帖木儿死后,逐渐势大,在前年的时候自立为王。

    这个王朝是信仰绿教为主,与印度当地的印度教派和佛教派水火不容,一直是以武力强力镇压。

    候显是藏族,信仰的是佛教,所以对这个国家毫无好感。听到朱瞻基询问当地的局势,着实说了赛义德王朝不少坏话,想要激发朱瞻基的征伐之心。

    他这次出使榜葛刺,出发的时候,朱瞻基刚准备去剿灭海盗,等他回来的时候,朱瞻基竟然已经占领了东瀛王宫,让东瀛臣服在大明脚下。

    大明火枪的发展,让战争不再像以前那样胶着,变成了一面倒的局势。他很想大明能直接占领南亚大陆,因为在大明的统治下,佛教不至于像现在一样,被印度教派和绿教轮番打压。

    如今佛教徒在发源地已经生存不下去了,只能向东方转移进入那些穷乡僻壤之地。

    他不知道的是,如果朱瞻基不参与进来,佛教在印度的确是被驱逐了,并且再也没有回去过。几百年后,印度几乎已经没有了佛教徒,反而在勃固,南掌,暹罗,真腊等地一直传承了下来。

    他也不知道,因为佛教的愚民教义,凡是信仰佛教,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虽然粮食充足,却全都是穷的连一点油水也没有的地方。

    只有一个暹罗,还是靠色与情与旅游才好过一些。

    朱瞻基是真的对印度有兴趣,因为这个国家的印度教义就是将人分为了几等,这种僵硬的政治体制,是最有利于统治和管理的。

    而且这里还是全世界土地最肥沃的区域,土地面积广袤,肥沃,物产丰富。

    如果将印度大陆变成了殖民地,甚至是国土,那么大明的辐射能力,将会比现在增加三分之一以上。

    容易征伐,容易管理,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唯一的缺点就是人太多了。

    相比等着大明去占领的澳洲和南北美洲,这里虽然离得近,诱惑力却又似乎没有那么大了。

    不过,这件事朱瞻基决定交给朱棣来做决定,他若是想要攻打帖木儿国,到时候肯定回来一趟南亚大陆,到时候看他的决定了。

    他若是想把印度变成殖民地,就派一个朱姓的王爷,甚至是两个来管理都可以。他要是想要印度大陆变成大明国土,朱瞻基也不会反对。

    反正现在对朱瞻基来说,让大明人口暴增,然后占领南北美,澳洲更加重要。

    朱瞻基最后吩咐他说:“回去以后,将南洋大陆的局势细述成书,呈交皇祖父,想必他会奖赏你的……”

    候显眼睛一亮,问道:“难道陛下有意对赛义德王朝动手?”

    朱瞻基笑道:“一个小小的赛义德王朝还不值得皇祖父动心,他真正想要对付的是帖木儿国。”

    候显大喜道:“多写殿下提醒,内臣回去之后就将今日之言细述成书,呈交陛下。”

    临走时,朱瞻基送他了一本《瀛涯胜览》。“此书你回去多看看,就按照这种模式来写策论。”

    候显笑道:“此书内臣已经有买,马宗道乃是内臣熟识。”

    朱瞻基笑了笑,马欢是郑和舰队的翻译,候显曾经是郑和的副手,他们相识也是应该的。

    这本《瀛涯胜览》是马欢在朱瞻基的嘱咐下成书的。该书共计十八篇,记述了郑和舰队所访问过的占城、爪哇、旧港、暹罗、满剌加、哑鲁、苏门答腊、那孤儿、黎代、喃渤里、锡兰、小葛兰、阿枝、古里、溜山、祖法儿、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等十九个国家的疆域、道里、风俗、物产及其国家沿革的大概。

    每个国家为一篇,其中因那孤儿很小,所以附于苏门答剌之后。

    这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完整,最详细关于南洋各国的介绍,对大明人了解外面的世界,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朱瞻基自己都非常喜欢这本书,这段时间,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会儿,加深自己的印象。

    不过可惜的是,这里没有距离大明最近的吕宋和苏禄国的介绍,因为这两个国家跟大明关系密切,可以算是大明国土了。

    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统率巨型舰队至吕宋,即奉永乐帝诏书委任晋江华侨领袖许柴佬为吕宋总督。

    许柴佬统揽该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大权,如今已经有十二年。

    在此期间,许柴佬不遗余力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施行孔儒礼仁之治。并传播闽南农渔工商先进技术,大兴造船、纺织、制陶、种茶诸业,为吕宋社会稳定、经贸发展、文艺繁荣作出卓越贡献。

    虽然吕宋岛多瘴气,但是后世的马尼拉以北却是广袤的平原区,如今发展的非常迅速。

    苏禄国三位苏丹就是因为目睹吕宋的经济发展,羡慕不已,屡次上书,希望能从大明藩属变成大明子民。

    不过这却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因为对这些儒家的大臣们来说,一个不服教化,信仰绿教的小国,是不值得要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后世的菲律宾,如今是跟大明关系最为亲近的地方。福建泉州等地,因为人多地少,每年都有不少人前往吕宋讨生活。

    但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迁都北平,大明几乎就放弃了南方,在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撤销以后,南洋各国就意识到了大明的虚弱,逐渐不再理会大明,也不承认是大明属国。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就是原本的朱瞻基认识到了放弃交趾的错误,想要弥补。

    但是只有舰队,没有任何行动,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特别是郑和去世后,舰队从此不再巡航。旧港抚慰司被苏门答腊国侵占以后,大明也没有任何惩治行动,从此南洋各国与大明也就只有名义上的统属了。

    如果不是迁都,不是放弃交趾,不仅南洋各国,就连后世的印度各国,非洲东海岸,天方国(后世的沙特)都依旧自认是大明的属国。

    朱瞻基对这些历史虽然不甚了解,但是看到现在万国来朝,其实心里早已经拿定了主意,这些地方,大明绝对不会再放弃。

    大明不仅仅只是汉人的帝国,更要成为所有人的天朝上国。

    候显离去,朱瞻基也来到了院子里面,伸了一个懒腰。现在已经是九月初,天气不冷不热,十分舒服。

    李亮在他身后轻声说道:“殿下,马良媛今日生辰,马致德父子都来别院给马良媛过生,要不要过去一趟?”

    朱瞻基心里一喜,点了点头说道:“马迪来了!孤正要找他,让他们父子来觐见吧。”

    朱瞻基妻妾众多,三天两头的都有人过生日。她们每人每月例银二十两到五十两不等,衣食住行,包括琴棋书画,朱瞻基全部都包了,都没有花钱的地方。

    如今的内侍,宫女地位都不高,她们连打赏都不用。如今的银子的购买力非常强劲,所以她们一个个都是小富婆。

    这还不算什么,每年三节一寿,都是她们名正言顺可以收礼的时候。

    家乡的地方官每逢春节,端午,中秋节,还有本人寿辰的时候,都会送礼。除此之外,还有宫中的赏赐,这些也比例银要更多。

第二二零章 新气象() 
马欣这是刚满十四周岁的生日,朱瞻基也早就按照常例为她准备好了寿礼。这方面都要按照规矩来,不能以自己的喜恶乱送礼物。

    要不然,他这么多妻妾,今天心情好送的礼物贵重一些,明天心情不好送的礼物便宜一些,这样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了。

    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只会好事变坏事。

    兴庆宫虽然只是朱瞻基的小天地,但是位于金字塔尖,高处不胜寒。但是越是想要稳定,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