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所有人人心惶惶的时候,大明刑部当着所有国家使节的面,公审了哈三和依斯干达沙,以及其他同谋。

    除了哈三与依斯干达沙,大明还直接处死了各部落王子十一人,他们的下属两百多人。在码头边的刑场上,杀的人头滚滚。

    拜里米苏拉千方百计想要保住自己儿子的性命,甚至宁愿用王位来换。

    但是朱瞻基并没有给他一点希望,依斯干达沙第一个就被砍头。而主谋哈三,则在所有人都被处死之后,最后一个被送上了断头台。

    大明用最残酷的手段向南洋各国展现了自己的强硬,这同时也在告诉所有人,以后的南洋顺大明昌,逆大明亡!

    就连扬维西沙这个时候也不敢表现的强硬,在没有找到方法对付大明的火枪之前,他们只能忍着。

第三十一章 继续南行() 
“从马鲁古到南洲,绝不能仅仅看地图,认为区区的几百里地,就很容易抵达。因为和几百里地,将会是最艰难的行程。”

    议事大厅内,坐着朱瞻基与郑和等一大批海军将领,除了朱瞻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在明古鲁干脆利落地打了一个大胜仗,将南洋各国震慑的不敢有任何反对心思。

    就连朱瞻基认为的汉化策略,也被各国都轻而易举的接受。

    其实这是朱瞻基先入为主的成见,在后世汉文化受到了南洋各国的抵制,他就以为现在的南洋各国同样会对汉文化有所抵制。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如今的大明是世界头号强国,儒家文化是蛮夷之地向往的文化。

    连东瀛和朝鲜都格外向往汉文化,交趾人也因为大明如今向他们输送儒生就不再反叛,其实南洋各国简直是有些渴望大明的文化侵略。

    只要不触及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态度是很积极的。

    打了胜仗,贸易又很顺利,现在连运动会都举办的很成功,彰显了大明军中的尚武精神。

    在南洋耽搁了几个月,现在的马六甲海峡刮起了南风,也到了舰队要继续前行的时候了。

    诸位将领兴奋,是因为开疆拓土永远都是每一个将领最为崇高的理想。如今一个比大明小不了多少的无主之地等着他们去征服,谁能不兴奋呢?

    但是朱瞻基很清楚,探访澳大利亚的难度,甚至要比大明舰队跨越太平洋去探访南北美洲的难度也不弱多少。

    在原本的历史中,一直到两百年后,澳大利亚才会被发现,又过了近两百年,英国才正式开始开始向澳大利亚移民。

    为什么那么多的小岛都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得到开发,而澳大利亚却在十八世纪才得到开发,正式因为澳大利亚的特殊地理特征,特殊气候特征引起的。

    郑和好奇问道:“殿下,为何如此说?难道在南洲一年四季都有暴风雨?”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诸位有没有想过,既然南洲距离爪哇如此近,为什么却一直没有被爪哇人发现呢?”

    见众人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样,朱瞻基才又说道:“根据‘麦哲伦’的航海日记,孤注意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方面是从爪哇到南洲,刚好要经历大范围的无风区和南风区,导致了船只向南航行非常艰难。其次,在南洲的北部,有大片的珊瑚礁,导致了船只难以靠近大陆。”

    金阔和李亮大汗,其他人不知道,但是他们两个很清楚。所谓的麦哲伦其实是朱瞻基胡乱安排的角色,根本就没有麦哲伦这个人,所有的一切都是朱瞻基自编自导的一出戏。

    他们两个也不知道朱瞻基是从哪里获知的这些知识,在他们看来,这位太孙殿下就是生而知之者。

    他们的一切荣华富贵,一切生死天命都跟朱瞻基紧紧绑在一起,朱瞻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根本不会来揭穿这一点。

    当初他们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欺骗皇上,就已经赌上了一切。后来发现了鸿基煤矿,发现石碌铁矿,发现石见银山,也让所有人对朱瞻基的信息深信不疑。

    至此,他们两个人的脑袋才安稳了下来。

    被朱瞻基熏陶了几年,他们有时候都会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了。但是现在听到朱瞻基睁眼说瞎话,还是忍不住有些好笑。

    朱瞻基并没有注意到他们两个人的脸色,继续说道:“根据孤对麦哲伦航海日志的研究,发现在南洲北部,每年都会从大陆上向四周海域刮大风,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南洲北部全是沙漠和戈壁滩,并不适宜人类居住。

    除了每年狂风,雷电肆虐,在这里还有各种世界上最毒的毒物,可能一只不起眼的蜘蛛,咬上一口,一刻钟就会死去。当初的麦哲伦他们就在南洲北部死了许多人。”

    朱瞻基嘴上说不知道,却比所有人都清楚,南洲的气候特征是因为什么原因。

    在全世界的大陆中,澳洲仅仅比南极洲的降雨量高一点,整个大陆位于海洋之中,又靠近赤道,虽然大陆不大,却拥有复杂的气候特征。

    这就导致了澳洲与四周海洋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逆风而向,让船只难以靠近。

    再加上每年两季的不同的季风,如果不是顺应季节,按照航向前来,许多时候根本靠近不了澳洲。

    郑和问道:“殿下,那南洲上面难道就没有人吗?”

    “当然有土人,他们身材强壮,皮肤黝黑,以打猎和采集为生,不会种植,也没有形成大型部落和国家,生活非常原始。”

    澳洲土人被称为尼格利陀人种,他们实际上也不是土生土长的人种。在欧洲人迁移到澳洲大陆的时候,总人口大约七十五万。

    七十五万人口,相对于一个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大陆,平均十平方公里才一个人,可谓是人烟稀少。

    朱瞻基没有想过搞种族灭绝,因为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如今的世界,地多人少,到处都没有开发,而想要开发这些区域,只靠华人是非常缓慢的。

    朱瞻基说道:“南洲人口非常稀少,只有我大明一个郡的人口差不多,所以,我们不需要占领这些土人的土地,而应该将他们像西南山夷一样,融合进我们汉人族群。”

    薛禄嘿嘿笑道:“那些土人如同猪狗一般,恐怕我大汉男儿下不去手。”

    众人轰然大笑起来,朱瞻基却笑道:“当兵去三年,母猪赛貂蝉。这些男儿离家万里,并无其他女眷,恐怕只要是个女人,就会心动了。南洲地域遥远,土地贫瘠,只有东南沿海一带有肥沃的土地,一开始的发展当然是以金矿开发为基础。我们要制定详细的策略,用二十年的时间,将这些土人都归化成为我汉家儿女。”

    但是这个话就没有人接话了,因为这种事明知道是来吃苦的,任谁一时之间也不能下定这个决心离家万里到这里定居。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瞻基根本没有想过自己开发,这里让庄敬带着倭人打前站,然后进行分封,让那些宗室自己开发才是最合适的手段。

    只要有朝廷来引导,让出大部分利益,这件事还是有操作余地的。

    哪怕这里的金矿一半利益都让给他们,通过贸易,也能把大部分的利益重新赚回到朝廷的口袋里。

    而一些将领听到朱瞻基这样说,不由得就想起了如今纪纲正在进行的人口贸易。

    虽然朝廷并没有直接参与东瀛少女的贩卖,但是这只不过是朝廷还要一丝脸面。如今的纪纲在东瀛,人口贸易搞的如火如荼,如果说没有朝廷的支持,那是谁也不信的。

    人口贸易贩卖到大明,利润还不算太高,但是如果以后大力开发南洲,将那些女眷贩卖到南洲来,那一定是暴利。

    不过这一切为时尚早,还是要先在南洲找到大型金矿才行。

    开发南洲的基础就在于金矿,没有金矿,根本不会有人愿意远渡重洋来到南洲生活。

    不要说南洲了,就连南洋地区的水稻一年三熟,从来不担心饿肚子,都没有人愿意迁移到南洋。

    想要前往南洲,这不算远的距离,将会是漫长的旅程。在旅途中的淡水储备,是非常重要的物资。

    朱瞻基吩咐郑和与朱真他们,要将所有运水船中储存满淡水,还有南洋特产的椰子,各种水果,也都成为了重要的储备物资。

    会议一直进行到了傍晚时分,朱瞻基才打发了众人,回到了自己住的小楼。

    星城的天气太热,除了早年生活在惠州的刘承徽,其他几个跟来的妃子都有些消夏,瘦了不少。

    特别是沈黛儿,这几日又大病了一场,如今病体未愈。

    朱瞻基到几个妃子的小楼里都问候了一番,才让内侍摆膳,与马欣共进晚餐。

    还未坐稳,李亮就来通报,马鲁古王子莫戈伊求见。

    马欣难得与朱瞻基单独相处,闻听李亮的通报,有些不开心地撅起了小嘴。“这些蛮夷真的是不懂一点规矩,明知道现在是晚膳的时候,却来求见。”

    朱瞻基捏了捏她的小脸,笑道:“既然求见,必然有事。我去打发了他,再回来与你共餐。”

    虽然嘴上抱怨,但是马欣的动作却不慢。拿了一件外袍帮朱瞻基穿上,还帮他梳理了一下头发,将他送出门外。

    马鲁古王国说起来也是个比较悲催的国家,他们自八世纪形成了大型的土著势力之后,就被南洋各大霸主统治。

    从谏义里王国,到新柯沙里王国,又到如今的满者伯夷国,轮流成为马鲁古的宗主国。

    一直到后世的二十世纪,马鲁古王国一直在寻求独立,却都没有成功。

    朱瞻基决定大力开发香料群岛的时候,就决定扶持马鲁古王国独立。这里盛产的香料,最少在今后的几百年间,会成为永不枯竭的金矿。

    马鲁古王国因此也成为了大明忠实的狗腿子,依靠大明来威慑对他们虎视眈眈的满者伯夷。

    这次的明古鲁战役,南洋大部分国家都心惊胆战,但是马鲁古国的使节却惊喜万分。

    对他们来说,大明的势力越大,他们的国家也就越安全。

    来到议事大厅,站在门外的莫戈伊看到朱瞻基龙行虎步的前来,就跪了下来,迎接朱瞻基。

    朱瞻基露出了一丝笑意,亲手扶起他说道:“即使在我大明,除了重要场合,也不需要跪迎。爱卿不必多礼……”

    这莫戈伊顺势站了起来,才说道:“小王今次前来拜见,是想求殿下恩准,允我王族前往大明上国,学习大明文化。”

    朱瞻基却没有直接答应他,带他进入了大殿,才问道:“不是说好与我一同返回安汶,为何却又改变主意?”

    马鲁古国原本一直是满者伯夷国的附庸,因为势弱,他们根本没有制造大船的能力。

    这次星城聚会,就像朱瞻基这个盟主发布江湖召集令一样,举行聚义大会。

    马鲁古国最大的船不过是四百石,来星城的时候,还是大明舰队派了军舰去接。

    到了星城,朱瞻基看他们可怜,送了他们一艘两千石的商船。

    对于这个国家,朱瞻基并没有重点扶持的想法,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人口少,而且资源丰富。

    马鲁古王国的区域,包括了南北马鲁古群岛,还有苏拉威西岛的东部区域,这里土人的数量不多,是个移民的好地方。

    朱瞻基还想以后大力发展移民,这样几十年,几百年下来,当地的华人数量就会很快占据主流。

    而且现在大明的香料贸易属于是暴利,在香料群岛收香料的时候,是以白菜价收购,到了大明就能卖出肉价,等到了欧洲,就能卖出黄金价。

    所以为了长期垄断贸易,并且不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利润,很长一段时间,朱瞻基都没有允许马鲁古人去大明。

    莫戈伊轻声说道:“自我父王得大明上国的支持,坐稳了王位。整个马鲁古对大明上国就仰慕已久,除了羡慕上国的繁华,对大明文化也是仰慕已久。所以父王才会让我们拜上国杨中官为师,学习上国之学。只是杨上师也不过只是粗通文墨,他告诉我们,想要学习到真正的上国文萃,就必须要到应天府才能学到。”

    他口中的杨上师其实是內监负责采买香料的太监杨双成,此人虽然能教汉话和一些基本礼节,但是论起文采,当然不值一提了。

    朱瞻基点了点头,盯着他的眼睛问道:“我是问,为何会突然改变主意?”

    他不敢与朱瞻基对视,俯首说道:“太孙殿下厚爱,赠我朝两千石巨舟。有了巨舟,小王才有了前往大明就学之念。”

    原来问题还出在自己身上,朱瞻基笑了笑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