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3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在那里安顿下来了,派人回来报讯,朝廷会安排一批军户迁移到那里去,这个时候,再把家人全部安排过去,会安全一些。

    而且朝廷已经派人准备前往西北,与那里各国进行联合,要是谈判顺利,以后你们也不会遭遇抢劫。”

    林三问道:“殿下,草民有些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想让我们先去把地方占下来,然后军队才会过去。那军队过去了,我们是不是还归他们管?殿下承诺的金矿,又怎么还算我们的?”

    朱瞻基一挥手,指了指地图说道:“你看看,这天下还有多少需要占领的地方?我大明的人再多,这个时候也嫌少了。派去驻守的人马,只会比你们的青壮数量少,不会比你们多。有朝廷的命令,他们的人数又更少,你还怕保不住金矿?”

    朱瞻基指的位置是后世的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叶卡捷琳堡的位置,那里是亚欧分界线,也是俄罗斯中部的资源重镇。

    如今那里还是一片森林,除了蒙元人征略欧洲的时候,在那里建设了一个补给点,现在那里根本没有人。

    蒙元四分五裂之后,现在那里是金帐汗国的位置。但是金帐汗国的核心区是在后世的莫斯科,在俄罗斯南部和哈萨克斯坦一带区域。

    大明想要在那里驻军,金帐汗国的态度未明,当然要预防他们进攻。

    但是一个他们自己都不在乎的地方,加上大明要对帖木儿国用兵,如果他们真的要打,大名不介意也趁机教训他们一番。

    唯一的难题就是那里距离大明太远,难以管控,建设也非常困难。如果不靠有心在那里发展的百姓,光靠朝廷,再多的资源也供应不到那里去。

    除了火药和武器,其他任何东西从大明运过去都不划算,都要靠就地取材,所以蛊惑一批人过去当先锋,是很有必要的。

    林山很清楚自己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面对朱瞻基这个太孙,他也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

    这可是大明太孙,以后的皇上。不要说只是让他们去建设新的家园,哪怕是让他上刀山下火海,他也义不容辞。

    所以他单膝跪地,抱拳说道:“殿下有心给林三安排一条飞黄腾达之路,林山要是再废话,那就太不识抬举了。为了大明,为了殿下,林三愿意去那里替我大明守国门。”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姓林,你妻子姓唐,如果你们在那里建一座城起来,孤就将那里命名为林唐……这个名字不吉利,就将那里称之为唐林城,你林家子孙后代,都为城主!”

    林三有点懵了,他回头看了看妻子,见唐赛儿屈身跪下,他才连忙拜谢道:“草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替我大明开城戍边,待唐林城建城之日,我也不会吝啬一个世袭伯爵……”

    这又是一个大饼,林三根本没有想到,朱瞻基会这么大方,激动的双眼红润,说不出话来。

    反倒是唐赛儿一直比较冷静,跪在地上盈盈问道:“殿下,这蒙古马,兵器,草民该向谁索取,何时索取?草民一行又该何时启程,由谁带路?”

    朱瞻基看了看杨章德,他立即会意说道:“今后当有我锦衣卫与诸位联络,当你们准备好之日,也由我锦衣卫为你等带路。”

    朱瞻基又说:“兵器,军马在你们离开山东,抵达北明山铜矿的时候,向那里的镇守太监亦失哈索取,我会交待下去的。此外,锦衣卫将会护送你们返回山东,你们在山东遭遇的不平,孤一定会一查到底,还你们一个公道。”

    让人将他们送了出去,朱瞻基却坐在那里叹了一口气。锦衣卫当初被剥夺了审案的权力,如今想从刑部,都察院要回来可就难了。

    刑部那里昨日顾佐勉勉强强通过了廷议,接替吴中担任了刑部尚书,吴中回到了工部继续担任尚书,管建房子。

    顾佐能担任刑部尚书,腾出来的应天府尹的职位却被文官推出来的赵羾担任。

    朱瞻基对赵羾的印象还不错,他曾经担任过礼部尚书,却因为大汉主义思想,瞧不起外国人,在送朝鲜使臣回国离京的时候,无礼相待。

    这让朱棣大怒,认为丢了大明的脸,把他降职,到兵部担任侍郎。

    赵羾擅长的也是兵事,但是因为朱瞻基把黄福塞进了兵部当右尚书,还有一个资格也很老的方宾任左尚书,没有了位置,所以赵羾一直担任侍郎。

    永乐十五年,其母去世,他回乡丁忧,也算去年冬季才回到京城。

    这样一个资格够老。为人方正的人担任应天府尹,朱瞻基还可以接受。

    但是不管是顾佐在刑部,还是赵羾在应天府尹的位置上,暂时都指望不上。

    光靠锦衣卫想把山东的案子查清楚,难度不会小。

    而且朱瞻基不想耽搁,想趁着朱棣还没有离京,就把这件事给办成铁案。

    朱棣要是走了,他想处理哪个大臣,可就不容易了。

    这个案子其实很容易查清楚,那么多的粮食总不会长腿跑了,不管是粮食交接,还是粮食的处理,都有迹可循。

    而且,朱瞻基不打算走寻常路,他要把目标对准一个他早就看不过眼的人,那就是负责粮食调配的中官马琪。

第二十五章 大案() 
宦官在大明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在征战异族的过程中,凡是抓获了异族的小孩子,基本上都是阉割了送进宫当太监。

    所以在明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明的太监数量众多,还大半是异族。

    在土木堡之前,宦官势力因为跟皇族唇齿相依的关系,他们的势力比文官阶层,比武将阶层还要大。

    因为他们的手里掌握了大明的财政大权。

    明朝的內监,清朝取代內监经济大权的内务府,都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机构。

    清朝之后,因为太监数量不足,康熙成立了内务府,职官就有三千多人,管辖人员超十万。

    但是他们的权力还远远小于大明初期的宦官势力。

    因为内务府还只是管辖旗人经济事务,而如今的大明太监们管辖着整个大明的几乎所有经济事务。

    大明的朝廷除了纳粮,缴税,其他任何经济事务都把持在太监的手里,包括上交皇家内库的赋。

    除此之外,手工作坊,商业行为,大到开发矿山,小到种茶养蚕,全部都是內监管辖。

    开矿是內监管,织布是內监管,丝绸是內监管,海关是内监管,陶瓷是内监管,茶叶是內监管,几乎没有內监不管的。

    而除了这些,还有大量的內监被安插在各个军营里面,从上到下对每个军队进行监管。

    然后还有皇宫的内库,各地的采买使,税监,各个王府的下人等等……

    十二监,四局,八司,总共究竟有多少太监,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他们这个庞大的群体之中不乏英明人物,比如王彦,不论行军打仗,还是皇宫总管,都干的无可挑剔。

    还有郑和,候显,王景弘等,这可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但是相对大明数量众多的內监,优秀的人才终归是少数的,大部分人因为成为了残疾,都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极端心态。

    或者说,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变。态。

    有身体不行,依旧好色如命的。

    有因为身体不行,喜欢折磨人的。

    更多的却是通过对金钱的控制,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的。

    他们贪财跟官员,跟普通人不一样。

    因为官员和普通人除了为满足自己享受之外,更多的金钱是为亲人们留着。

    而他们却更多是自己享受,并且在内侍阶层里面毫无顾忌地攀比,炫耀。

    朱棣知道这件事吗?当然知道。

    但是他不在乎。

    因为太监的圈子不大,他们贪的这些钱大部分依旧是在这个圈子里面流通。可以说,皇室想要拿回来,连手都不用伸,一张嘴,他们自己就送上来了。

    所以在朱棣看来,天下的钱都是自己的,內监们贪一点比在百姓手里更好。毕竟內监们跟自己更亲近,这贪污的钱,跟自己的没有区别。

    所以,皇室不怕太监贪,只怕他干事不行。只要能干,你贪再多我都不在乎。

    而马琪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为了金钱可以毫无底线,那些金银就是他炫耀自己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但是他很会做人,他对百姓苛刻,转过来对皇室更忠心,甚至贪污的金银,在是在他手里转了一圈,后面又进了皇家的内库。

    他在乎的不是金银,只是在金银掠夺过程中带给他的满足感。

    朱棣能忍这样的人,但是朱瞻基最厌恶的就是毫无底线的欺压百姓的行为。

    在交趾,就是因为他丝毫不顾交趾百姓的难处,逼着百姓卖儿卖女也要凑够他要的金银,导致了永乐十三年的造反。

    也因为他的没有底线,他跟当时的承宣布政使黄福结下了大仇,双方都恨不得对方死。

    也因为他这种没有底线,当初他想要担任大阪的镇守使,被朱瞻基否决,但是后来他成为了从南洋向大明运粮的转运使。。。

    他虽然是皇室的家奴,但是属于是朱棣的直系家奴。

    他没有直接得罪朱瞻基这个还没接管家业的继承人,朱瞻基也不能因为他的过错来惩罚他。

    但是这件事,如果说没有马琪的手脚,朱瞻基是绝对不相信的。

    而且,哪怕他没有动手脚,朱瞻基也需要一个对象来立威。

    所以,这次就算他倒霉吧!

    只有处置了一个拿得出手的內监中官,那些敢对百姓活命粮动手的官员,也才能按律追究其责。

    房间里面只剩下了朱瞻基,金阔,李亮,还有一个杨章德。

    朱瞻基叹了口气,沉默了半晌才说道:“林三这些人的事你不必插手太深,你的精力给我主要放在调查粮食到底是被谁贪没了,倒卖了,买家又是谁?”

    杨章德轻声说道:“殿下,如果涉及到三品以上官员呢?”

    锦衣卫虽然负责监督百官,但是对三品和三品以上官员是没有调查权的。当然,这也不是一定,关键还看是谁在主事。

    纪纲担任指挥使的时候,连那些超品勋贵见了他都怕,一品的都督都被他打的半死。

    “不管是谁,都给我一查到底。”朱瞻基冷笑了一下,说道:“皇爷爷要出征,把父王都给我支走了,我要是不大闹一场,又如何能让人怕我?”

    杨章德彻底明白了过来,这个案子刚好给了殿下杀鸡骇猴的机会,他现在要监国,自然要形成威慑力,这就是个好机会。

    有了这样的目的,他查起案子来也就没有了顾虑。

    “那微臣明日就送这林三几人回山东……”

    “不,你不能离开应天府,我需要你在京城帮我亮刀。这个案子并不复杂,你派几个查案的好手去就好了。一会我就会安排李亮去跟顾佐联络,让他明日派人跟你们一起去。”

    金阔提醒道:“殿下要不要派人去联络一下青州卫都指挥使刘忠,让他保护一下查案人员?”

    他被朱瞻基安排在家里主持大局,现在出了贪腐案,朱瞻基虽然没有怪罪于他,但是难免会质疑他的能力。

    他想表现积极一点,却也知道自己也脱不了嫌疑,心里恨死了马琪。

    “你又如何知道刘忠没有参与?”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我会安排第一舰队派一艘快船送调查人员到胶州,然后由第二舰队派一支一千人的火枪手队伍保护调查人员。”

    胶州也就是后世的青岛,那里是接收南洋运粮的一个重要港口,虽然运到青州的粮食大部分都是在莱州湾装上河船,通过弥河,白浪河这样的支流进入内陆,但是抛开嫌疑最大的莱州水师,从胶州着手才是正确的。

    朱瞻基不怕內监与当地官员勾结,他最怕的是自己的莱州水师也被拖下水。

    如果是这样,朱瞻基绝对会先清理军队中的蛀虫。

    他事务繁忙,既然已经见了唐赛儿她们,他们也受了自己的蛊惑,准备拉一帮人马去乌拉尔山,那么今天的主要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还要让顾佐安排人手去山东,也就没有在锦衣卫这里久待。

    临出门时,他想起了林三等人一穷二白,现在什么都没有去乌拉尔山,家里就是有粮了,也放心不下老弱病残。

    他又交待李亮:“你一会儿亲自送五百块银元给林三,不要让人讹诈了去。让他们用这些银子安顿家人,准备各种工具。”

    走出了锦衣卫,朱瞻基上了马,才又问金阔:“那马琪如今在何处?”

    “他将转运司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