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棣忍不住哈哈笑道:“好,好,我朱棣后继有人!”

    郑亨立即躬身说道:“太孙勇武过人,陛下日后无忧矣。”

    郑亨这个马屁一拍,其他人也立即跟了上来,一会儿就把朱瞻基夸的天上少有,地下无双了。

    但是打了大胜仗,朱棣心情高兴,对这些马屁都受之若饴,笑的格外开心。“好了,你先回去好好洗一洗,待明日庆功。”

    大帐外面,等着朱瞻基的李亮他们一帮太监看到朱瞻基血淋淋的模样,一个个就大呼小叫了起来。

    李亮看着朱瞻基想要亲近,却又不敢,别提多别扭了。

    他越是扭捏,朱瞻基的恶作剧心理就越浓。他也不顾自己身上血还没有完全凝固,直接将手臂搭在了李亮的肩膀上,搂住了他的脖子。“孤累了,走不动了。”

    李亮捂着嘴,哆哆嗦嗦地说道:“殿下啊,你这是杀了多少人啊!”

    朱瞻基嘿嘿笑道:“你看王彦,郑和,李谦他们,一个个都是尸山血海里面趟出来,不要说死人了,就连鬼都不怕。相反,鬼还要怕他们!可是你呢,连个死人都受不了,怎么能跟他们比?”

    李亮哪点都好,就是胆小,特别怕鬼。这个时代的人,是深信有鬼的。

    就连朱瞻基自己也信。如果没有鬼神,他又怎么会一次重生,一次穿越,跑到六百年前呢!

    不过信是信的一回事,作为一个人,还是按照人的规则做事才是正道。

    被朱瞻基这样搂着,鼻子里满是腥膻的味道,还带有一丝腐臭味,李亮哆哆嗦嗦,话都说不出来了。

    又听到朱瞻基说起鬼,他再想想下午见了那么多死人,这会儿腿都软了。

    “太孙爷,你就别再吓奴婢了,你明知道奴婢胆小。”

    朱瞻基哈哈一笑,说道:“明日看看还有没有没有处死的瓦剌俘虏,要是还有,明日就让你负责行刑,杀一个你怕,杀十个呢?等你杀到一百个,连鬼都怕你了。”

    李亮一下子瘫在了地上,求饶道:“太孙爷,你就别吓唬奴婢了,奴婢还想多伺候你几年。”

    朱瞻基哈哈大笑了起来。

    穿着一身血淋淋的衣裳,朱瞻基精神抖擞地回了自己的大帐,不过,这只是为了在其他士兵面前装比。

    实际上,穿着这样一身血淋淋的衣裳,一点也不舒服。

    一进大帐,他就立刻将身上的衣裳脱了下来,除了那个钢丝内甲让人拿去清洗,其余的衣裳全部丢掉不再要。

    这些衣裳几乎在血里面泡过一样,根本洗不出来了。

    用了四五桶水,他才算是把自己的身上冲洗干净,然后又让人烧了热水,进行药浴。

    其他人没有朱瞻基的条件,只能到河里去清洗身体,但是朱瞻基绝对不肯在夜里下水,哪怕是活水。

    明代虽然没有污染,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是这个时代,传染性的疾病猖獗异常。

    鼠疫,天花,疟疾,全部都是一出现就要死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重大传染病。

    而在山清水秀的外表下面,各处的病菌,吸血虫防不胜防。

    不要说普通人了,就连朱棣这个皇帝,前几年肚子疼。一检查,肠子里面长了无数寄生虫,恶心死个人。

    这个落后的时代,卫生条件就只有这样,如果再不注意一点,分分钟就没命。

    所以原本最喜欢游泳的朱瞻基,除了去泡温泉,几乎不下水,活水附近都是病菌衍生,更别提那些水塘了。

    或许是今天太过于兴奋,这会儿松懈下来,就有些困了。

    随便吃了点东西,填饱了肚子,他就倒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朱棣忙完了公务,来到了朱瞻基的大帐,他原本还担心自己这个孙子今天杀了太多人,见了太多残酷的场面,怕他晚上睡不好,来开解他一番。

    现在却看到平日睡觉警醒的他竟然睡的如此香甜,忍不住欣慰笑了起来。

    心宽,心大,才是做一个好皇帝最重要的品质啊!

    而在距离忽兰忽失温五十公里的一处山谷中,年过半百的马哈木承受不了今日沉重的打击,跪在一处山坳里,心如死灰。

    今日一战,他的部族反而成为了损失最惨重的一支,十一个儿子他亲眼见到死了六个,现在身边只跟了大儿子脱欢,剩下的四个也失散了,不知是死是活。

    而他出来的时候集结的一万三千草原勇士,身边就只剩下了不到千人,战马也损失了超过三万。

    这都是部落崛起的希望,今日却葬送在了大明的枪炮之下。

    现在的他甚至不敢再想去报仇,没有了这些勇士,他甚至不敢出现在太平和巴秃索罗面前。

    因为他们也是凶猛的恶狼,看到他现在如此虚弱,绝对会反过来狠狠地咬他一口。

    他已经无路可退,即使投降,他的威望太高,太平和巴秃索罗也不敢让他活着。

    草原上,失败的人只有一个下场。

    (战争已经写的够多了,后面不再详细写了,所以比如满都战死,郑亨中箭,火器扬威等战争细节都没有写。主要视角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他身为一个太孙,未来的皇帝,更需要懂得的是控制战略方向。)

第五十五章 利益() 
一位御驾亲征的皇帝,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

    不是要他鼓舞士气,那是各路元帅的工作。不需要他英勇善战,那是大将的工作。

    唯一真正重要的,就是善于协调。

    昨日一战,其实不管是朱棣,还是朱瞻基,在战争中起到的直接作用并不大。

    但是如果没有朱棣的御驾亲征,没有他把控整个战争的协调配合。想让几十万大军那些骄兵悍将服从统一管理,从一大早就有条不紊地轮换出战,最后决战时刻紧密配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朱瞻基,更不用说了,虽然他斩杀了四十三人,不过也是一个打酱油的。

    在整个战场上面,个人的武力作用被严重削弱,你个人武力再强,能挡得住万马冲击,刀剑如林吗?

    他上战场,更多的是一种振奋人心的作用,至于杀人,那是其次的。

    若不是他身边高手如云,敌人背对而逃,想要依靠个人武力杀四十三个人,简直是不可能的。

    决战结束了,瓦剌人被杀死了大半,逃走的人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几支成编制的骑兵还在追讨。

    特别是鞑靼人,他们紧追不舍,想要最大化地杀掉对手的有生力量。

    而他们自身的伤亡也不小,一万骑兵有一半失去了战斗力,死亡的人数也超过了千人。

    但是他们已经非常满足了,因为他们的主要对手,就是马哈木这一支瓦剌人,他们的损失更大。

    战场的统计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超过一万五千具尸体的人头全部被砍了下来,在忽兰忽失温北边的山坡下,被摆成了京观。

    京观并不是简单地把人头或者尸体摞起来,而是像建筑一样,有着特有的规制讲究。

    以尸体为基,掺以米粥,土石搭建起金字塔式的地基。

    然后才是单独的人头,一个个整齐被镶嵌在金字塔的顶端。

    朱瞻基虽然不在乎杀人,但是这种对尸体的侮辱,他却看不下去。

    不过他也知道大明需要对草原的震慑,没有圣母之心来劝阻,只是不会去支持这件事。

    初八的下午,这次战争的成果才被统计了出来。

    初七一天,大明军队共杀敌一万五千有余,活捉千余人。

    瓦剌太师马哈木的儿子被杀死了八个,千户长超过二十人,缴获健康军马四万有余。

    只是瓦剌人的三王和傀儡大汗答里巴全部都逃掉了,这也让这次的大胜显得有些不尽人意。

    不过即便如此,朱棣也是大喜过望,让各部统计战功,准备大赏诸军。

    初九的中午,最后一批追击敌军的腾骧卫带着几十个人头返回了大营。他们的归来,也让大明军队的割下的人头数量超过了一万七。

    这的的确确算得上是一次大捷。

    但是,追击的鞑靼部却一直没有返回大营,只是在初九的下午,阿鲁台才派了两个卫兵来禀报,他们已经追逐到了漠北,不再返回大营。

    现在瓦剌人被打败了,他也害怕大明对他下手,所以干脆不回来了。

    这让朱棣有些不悦,却也没有针对鞑靼人的想法。毕竟他们刚刚帮助大明战胜了瓦剌,自己也死了一千多人。

    朱瞻基却知道,以后的鞑靼会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朱棣的后三次北伐,都是为了讨伐鞑靼。

    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对付阿鲁台,却没有想到,他们借着追击敌人,一去不回了。

    不过,他也不是历史上的朱瞻基了。他不会为了保卫北平,把长城外,草原上的卫所全部都撤了,更不会撤掉奴儿干都司,反而以后会大力开发东北。

    以后他只会越来越收紧对草原的约束,不会让他们有重新崛起的机会。

    唯一能够制约他的权力范围的,只有这个时代落后的交通方式。

    不过,他已经准备好,在和适合的时候,先把硅酸盐水泥弄出来。

    硅酸盐水泥的技术含量非常低,只需要用石灰石和黏土就能烧制出来。生产水泥的技术含量,要远远低于烧制瓷器。

    而有了水泥,就能开始大力发展道路建设和草原坞堡建设,这比用黄土垒成的土城要坚固的多了。

    不过,这件事还不急。身为一个太孙,他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他不可能无中生有地就拿出各种新的技术出来。

    但是他也不想等到自己登上了皇位,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发展一些必要技术。

    历史上他还有二十年性命,不管现在能活多少岁,最起码他要看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带来的革命性改变。

    所以,他也时常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两年后的出海,将会是他的一个机会。

    利用接触外界的机会,他会泉涌一般拿出一些大明发展必要的技术出来,增强大明的实力。

    “殿下,李太监到。”

    朱瞻基抬起头来,李亮带着李谦走进了大帐,面对朱瞻基,李谦抱拳行礼说道:“殿下,陛下吩咐你到大帐中去。”

    李谦是都知监的大太监,负责皇帝出门的所有安排。朱瞻基问道:“所为何事?”

    “刘江都督率领前锋营已经回到了上游二十里处安营扎寨,他也带回来了探子的消息,瓦剌人后续的三万骑兵已经四分五裂,大队人马都逃往了岭北。而和林的瓦剌人也都在逃亡,整个漠北,几乎已经没有了人烟。所以陛下也准备撤军……”

    太监这个群体都属于是皇家的家奴,所以哪怕李谦在文臣武将面前敢摆架子,但是绝对不敢对朱瞻基的这个最受朱棣宠爱的孙子面前摆。

    他不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朱瞻基找他去的原因,还把一些武将的态度也都告诉了朱瞻基。

    总的来说,现在的大明上下对草原都没有兴趣,这里除了放牧,几乎没有别的作用。而现在的大明绝对不缺草场,所以草原就成了食之无味的鸡肋。

    大部分人都赞成撤兵,即使有一些反对意见的,也不是看到了草原的重要性,而是为了与草原人做生意。

    如今的北元可以说是倒退到了原始社会,原本在大蒙,古时期还掌握了火药的制造,铁器的打造,但是现在,这些人才已经全部流失。

    北元的底层牧民日子过的苦逼无比,许多人除了几件兽皮,连衣服都没有穿的。

    至于那些奴隶,天天就像动物一样,在地上挖一个地洞,铺上干草,跟动物同吃同睡。

    这里的贫穷,让朱瞻基根本无法想象。如果大明不跟他们做生意,他们没有衣服穿,没有盐吃,没有茶喝,那就根本没有活路。

    如今的大明军队是不杜绝做生意的,因为许多地方军,特别是边卫,如果不跟北元人做点生意,根本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除了铁器,大明对出口北元的商品控制的并不严格,虽然不鼓励军卫做生意,但是也没有直接禁绝。

    让军队赚这些钱,总比让商人们来赚这些钱更好。

    周南一听要直接撤兵,觉得有些单疼了。

    这次大明虽然杀了对方一万多人,自己也死了四五千人,还有近万人受伤。

    除了人员伤亡,耗费的钱粮物资更是无数,却只为了教训他们一番,然后把胜利果实又丢了出去。

    朱瞻基知道,自己哪怕就是反对,也没有作用。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利益!

    留一支军队在草原,人少了打不过对方,人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