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是瞒不了人的,因为从最开始制造木轨,然后将木轨烘干,用沥青进行防腐处理。再加上后面铺设轨道,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木轨铺设在下马桥农庄的南部,从研究院以南,居民区以北为起点,环绕整个居民区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大约是三公里,作为实验性轨道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今的火车当然还不是后世的形状,看起来非常寒酸。

    车头就是一节平板车,上面的前半部分装了一个蒸汽机,后面半节全部装的煤。

    在蒸汽机的前面,留出了大约一米宽的位置,这里是驾驶员的位置。他可以通过调节档位的齿轮,进行减速,加速,但是刹车依旧是个大问题。

    朱瞻基对于刹车系统,也没有什么研究,看到最多的是汽车的碟刹盘。但是不要说造出合格的碟刹盘了,就连刹车片材料是什么做的,他都不知道。

    至于气刹,他更不了解,所以如今的蒸汽车刹车,采用的是非常落后的摩擦降速。

    什么叫摩擦降速?其实就是每节车厢上有两个人,手里会操纵一个插杆。

    当最前面的司机换上了空挡,他旁边的辅助司机就会举出旗帜,然后后面的人就会扳动插杆。

    插杆的一端在车厢上面,一端靠近车轮,扳动之后,摩擦车轮,然后起到降速的作用。

    总之,这辆试验车辆还非常原始,也只有四节车厢。车厢连顶棚都没有,只有一排排的座椅,不小心都能从车上摔下来。

    这个时候,最嘚瑟的就是那些机械研究院的工匠们了,在其他人的羡慕眼神中,一个个坐在车厢里,得意无比。

    朱瞻基的到来,也正式开始了这辆试验车的试运行。

    不怕死的人还是很多的,当马致才宣布所有人只要有位置,就能坐上去,享受一番免费的旅行的时候,不一会儿,车厢上就挤满了人。

    这车厢跟后世的中巴车差不多大小,十排座椅,只能容纳四十人,但是每节车厢上面挤了最少有六十人。

    朱瞻基坐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帐篷下,宣布正式开车,那个负责开车的司机就兴奋地将控制杆合上,等车慢慢启动,然后将档位杆拉到了一档的位置。

    如今的传动虽然依旧主要是靠齿轮传动,但是链条和皮带,包括离合也都已经开始出现。

    离合是出现是在蒸汽机最开始制造出来的时候,就研发出来了。现在的离合当然不是后世的那种,但是工作原理是一样的。

    因为蒸汽机被运用在煤矿上,不管是启动还是停止,都不能靠硬来,那样只会把齿轮打碎。

    研究人员通过皮带传动,设计了一套闭合装置,能够基本解决挂挡问题。

    在蒸汽船上,也应用了这种装置。虽然这台装置因为材料的原因,容易损坏,但是总比没有的强。

    车头带着四节车厢,缓慢启动了,车上的人都兴奋地叫了起来。

    不靠马拉,仅靠机械就能带着人走,在这六百年前的大明,这件事的神奇不亚于神迹。

    车子越跑越快,车头上燃烧的浓烟被风拉成了一条横线,坐在后面的人就被淹没在了浓烟里面。

    不过没有人在乎,朱瞻基甚至还看到有工匠贪婪地闭上眼睛闻着这熏人的味道。

    朱瞻基不担心这个,他只担心这车的承载结构,能不能在装了两百多人以后,进行转弯。

    因为除了联动部分,车厢里也就这里才是真正的技术难题了。

    承载结构和轮对,是火车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最大的技术难题。

    一方面是设计理念还没有完善,另一份是材料的硬度,韧度不够。

    火车消失在视野里,朱瞻基的担心还没有放下,然后没过一会儿,骑马跟在火车后面的传令兵就过来报信。

    “殿下,不好了,前面翻车了。”

第八十五章 电动机() 
在起点等待火车归来的人们立刻就沸腾起来,不过因为朱瞻基在,他们还能保持镇定。

    在朱瞻基骑上一匹骏马,向车祸现场飞奔而去的时候,他们就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奔跑着跟了上来。

    下马桥农庄,如今已经是除了长安坊,太平坊之外,在应天府外城最著名的街坊。

    大明最早的地下道,大明最早的水泥路,还有最早的绿化景区,严格统一设计的居住区和研究院区,形成了一大片花园小区。

    因为研究院的存在,下马桥农庄是不对外开放的,外人即使能够从农庄的北面大路上见到这片景致优美的土地,也不能进来。

    在农庄的南部,有一条秦淮河的支流,刚好将农庄与南方的天地坛隔开。

    在当初建设农庄的时候,朱瞻基就严格要求距离河道一百米范围内严禁兴建房屋,留下了河道南北两百米的范围修建了一个公园。

    公园最内侧以垂柳为主,中间是大片的各种花卉,镶嵌了各种盆景一样的风景树,最外侧是山上移植下来的四季常青的松柏。

    这个公园虽然不宽,但是很长,从皇城的正阳门,一直向东,连绵的大约三公里,形成了应天府东南最大的风景区。

    这里建成以后,就成了应天府百姓最喜欢的踏青场所。包括哪些青楼,画舫,在河道不禁的时候,也喜欢到这里来做生意。

    只是,因为羽林卫的封锁,他们不能踏上北岸,否则的话,最少要被关押一个月,然后查清楚不是间谍,才会进行处罚。要是间谍,众人就再也不会听到他的消息。

    新修的铁路就环绕居民区,在南线在公园与居民区之间。作为一条试验性的铁路,虽然只有三公里,但是已经足够用了。

    车祸现场距离出发的地点并不远,位于北线东侧,向南转弯的地方。

    如今除了车头没有翻,后面的四节车厢,翻到了两节,还有两节也已经脱轨。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因为车子没有顶,所以翻车的时候,虽然一部分人都被摔的不轻,甚至有几个倒霉蛋重伤,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多大的事。

    朱瞻基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自救,将受伤的人都搬到了一边等待救治。

    看热闹的就有不少是医院的太医们,他们立即现场救治,然后让人去拉来马车,将重伤员拉去救治。

    等受伤的人都运走了,朱瞻基才跟一帮工程师们开始现场勘测,想要知道为什么会翻车。

    车祸即使在明朝,也不是少见的。

    自从牲畜被作为动力,成为运输的主要工具,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车祸就层出不穷。

    因为牲畜发疯引发的车祸,因为错车引发的车祸,每一年在应天府都会发生数十起,甚至数百起。

    但是没有一次的车祸,有这次这么严重。

    车祸的原因很快就查清了,火车在转弯的时候,因为铁轨是木制的,承受不了这么大的重力,就固定不住车辆,让车轮脱落。

    “殿下,木制的轨道因为纠正率不够,在车辆重心偏移的时候,不能有效固定。但是……如果将铁轨全部换成铁的,成本就太高了。”

    朱瞻基看了看铁轨那被撕裂的木茬,摇了摇头说道:“不,就用木轨。”

    他可是很清楚铁路的发展历史,轨道在最开始就是木制的。

    现在大明已经直接过渡到了木轨的最后阶段,将木材烘干,然后加入沥青进行防腐防虫处理,在这一块上,问题应该不大。

    现在翻车,一方面是车辆的承重结构缺少弹簧减震,另一方面是车轮的设计不合理。

    如今的车轮直径只有二十厘米左右,与后世的火车车轮相比,小的可怜。

    朱瞻基当初看到了之后,并没有在意,因为后世的矿车,车轮也是很小的。

    但是他忽略了,那种车轮小,是因为轨道是铁制的,所以双方嵌合的比较稳定。

    现在轨道是木制的,却用小车轮,现在自然固定不住。

    他又看了看倾倒的车厢下面,露出的车轮,说道:“将车轮加大,除了内侧的固定支撑,在外侧也车出弧度,将铁轨包裹起来。”

    马致才有些为难地说道:“殿下,这样的话,车轮就太大,太重了,难以淬火。”

    大明的材料工艺还不过关,如今虽然能获得精钢,但是基本都拿出造枪,造炮去了。

    火车座位民用商品,是需要讲究成本控制的。完全的精钢来制作车轮,成本太高。

    所以现在的车轮都是铁做的,然后在车轮加工好了以后,进行淬火,增加强度。

    直径超过五十的铁制车轮,厚度最宽还有将近十厘米厚,这个车轮的重量就是几百斤。

    这个时候进行淬火工艺,相应的技术全部需要改进。

    朱瞻基又问:“传动部分问题容易解决吗?”

    马致才望向了一个四十多岁的所副,他立即出列躬身道:“殿下,不难解决。如今以连杆推动车轮,是经过很多次试验的。原本我们已经试车多次,都没有出问题,这次也是因为车上的人太多,太重,导致了翻车。”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在我看来,问题还有很多。一,承重车轮与车厢的承重结构,还需要改进。我认为,在衔接处增加减震,不仅可以增加车上人的舒适度,同样能防止侧翻。

    其二,两边车轮之间缺少联系,我们应该设计一个连杆,将两边车轮连接起来,让两边的车轮始终保持方向一致,这样也能增加动力和稳定性。”

    马致才虽然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立即躬身道:“殿下英明,微臣立即组织人手,解决这些问题。”

    朱瞻基摇了摇头道:“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正确,作为一个研究员,要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来面对任何问题。只有当新的技术得到了验证,再来吹捧我也不迟。”

    这个时候,一辆马车缓缓行驶了过来,朱瞻基一看外形就知道是蓝烟的车驾。

    百官立即让出了一个车道,车停稳之后,两个宫女立即站到了车门口,打开了车门。

    朱瞻基向前走了几步,来到了马车旁边,亲自伸出手,头戴幂篱的蓝烟扶着朱瞻基的手从车上下来。“你怎么过来了?”

    朱瞻基的这种动作,在这个时代来说,是有些离经叛道的。

    因为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非常低。但是朱瞻基为了给蓝烟捧起来,不介意这个时候更有些绅士风度。

    蓝烟被朱瞻基安排在下马桥,其实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好几次的早朝,就有都察院的御史劝说朱瞻基,不应该让女人抛头露面。

    只是朱瞻基没有搭理,只是以下马桥是他的私人产业,让自己的老婆之一代管,并不逾规,将这些人抵了回去。

    蓝烟接手的是化学研究院和医学研究院,化学研究院的人员见到蓝烟的本事,根本不敢说半个不字。

    他们恨不得现在就把蓝烟那里怎么制造炸药,全部学会。

    至于医学研究院,蓝烟暂时并没有去管,只有做出了成绩,众人才会心服口服。

    实际上,朱瞻基已经决定让蓝烟把整个下马桥这里管起来,只是他现在也学会了低调。

    很多事,不一定要一开始就让众人皆知,只需要让蓝烟先把事情做起来,等众人都习惯了她的存在,离不开她了,再来宣布也不晚。

    看到眼前的一幕,蓝烟低声说道:“妾身听说这里发生了车祸,所以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你来的正好,今天有四十多人受伤,这些人全部按照工伤来处理。即使住了医院,俸禄照发,还要免费医治。这件事你就帮我管着。”

    其他人一听,立即又将蓝烟的地位抬高了不少。许多人都在怀疑,照这样发展下去,以后的下马桥农庄,殿下是不是要全部交给蓝良娣来管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太多抗拒之心,因为下马桥这里住了差不多三千多西夷人。他们都听说了,在西夷不仅有女大臣,还有女子当了国王。

    作为最早接受这些西方思想的人,他们对一个未来的贵妃来管这属于殿下的私人产业,并没有多少抗拒之心。

    蓝烟点了点头,说道:“殿下请放心,妾身一定将这件事办的妥妥当当。”

    朱瞻基这才又跟马致才说道:“今日之事,不需要怪任何人。任何一件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怀着无畏的奉献主义精神,才能让大明的发展越来越好。今后的各种试验也是一样,每一个研究员,如果是因为试验出了伤亡,孤一定会照看好他全家,绝不会让任何人流血又流泪。”

    这一下,所有人都激动了起来,纷纷跪下道:“殿下英明。”

    朱瞻基跟蓝烟说道:“这样的规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