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4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易信求学,对蹴鞠大赛的规矩并不太懂。

    一个坐在他们旁边的明显是应天府的商人,带着一种优越感说道:“将球场划分成两块,中间是就是楚河汉界,两边有大禁区,小禁区,点球点,你们连蹴鞠规矩都不懂,真是笨啊?”

    对方虽然略带优越,但是笑着说出来并不可恶,几个年轻人也不以为意,又问:“那一排房间是做什么的?”

    “那当然是达官贵人和皇上一家看比赛的地方,总不能宫里的贵妃娘娘来了,也跟我们挤在一起吧!”

    正说着,忽然看到人群沸腾了起来,场中的声音简直要轰破天际。

    许多衙役都在到处大喊:“今日不兴跪礼,所有人原地坐好。”

    即便如此,也有许多百姓自发地跪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他们举目望去,只见一行人举着皇家龙旗进来,这个应天府的商人也激动了起来。“这是太孙仪仗,是太孙殿下来了啊!今天虽然花了三十两银子,却也不亏。”

    他的身边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男孩子的那一边坐着的是一个年纪快六十的老婆婆。

    那个老婆婆原本一直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儿子这样说,立即跟孙子说道:“宝儿,快把望远镜给奶奶,奶奶看看殿下长什么样子。”

    一个老婆婆举着望远镜,看起来有些滑稽。但是于谦他们几个这个时候却恨不得夺了望远镜也好好看看,能正大光明盯着太孙和宫中后妃看的时候可不多。

    这个时候,这个老婆婆流着泪将望远镜还给了孙子,望着儿子说道:“今日能有幸亲眼看见太孙殿下,老身就是现在死了,也此生无憾了。”

    她的儿子笑着说道:“娘,你看太孙殿下也带着太子妃出席,太孙殿下也是孝子啊!”

    老婆婆擦着眼泪说道:“太孙殿下自然不是凡人,要不是他,怎会有我们家的好日子……”

    (卡死了,太多想写的枝节,心思繁杂,今天写的不算满意,先来四千字,后面的情节我要好好构思一下。)

第一零五章 缠脚禁令() 
于谦眼睛一转,从荷包里掏出了一枚当五十的铜币,递到了那个被称作宝儿的少年面前。“打个商量,今天这会把望远镜借给我们一用,散场时还你,这枚铜币就是你的。”

    那个叫宝儿的少年看着这枚铜币,又看了看自己的父亲,立即把望远镜塞到了于谦的手中。“散场之时还我……”

    于谦笑着说道:“一言为定。”

    这一家人能舍得花三十两银子,虽然不是穷苦人家。不过他们是商人家庭,这个少年很快就算了一笔账,只是借用一会儿,就能赚五十个铜子,当然愿意了。

    而于谦他们来自钱塘,从来没有见过殿下。为了这个时候能看清太孙殿下的脸,也不吝啬这五十个铜子了。

    看于谦换来了望远镜,六个人都兴奋了起来,很快就商议好了,几人轮流使用望远镜。

    于谦当然是第一个,他举起了这个双筒望远镜放在眼前,远处的景色就被拉到了近前。

    叫宝儿的少年教他调整着镜筒之间的一个木制旋钮,就能很清晰地看到远近不同的景色。

    于谦寻找的当然是太孙殿下的位置,不用望远镜,只能看到他的身影出现在一个包厢里,长什么样子都看不清。

    现在,太孙殿下的脸就清晰地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在众多的传言之中,太孙的形象对大部分人来说,都不是秘密。他身材高大,孔武有力,一脸短髭,不怒自威。

    现在看起来,传言并没有错误。

    太孙殿下的形象也没有让于谦失望,虽然他现在一点也不威严,怀里还抱着一个可爱的女孩,只是不知道是哪位郡主。

    在他的左侧,坐着一个四十左右的雍容女子,这应该是太子妃。而他的右侧,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这应该是太孙妃。

    包厢里面还有几个内侍和几个年轻女子,这应该都是太孙殿下的妃子,她们也都好奇地观察着竞技场内的一切,不时低声笑语。

    在旁边几个包厢里,也有不少年轻的妃子,还有十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们对竞技场的好奇显然更大,在窗口趴成一排,看着竞技场内的如潮人群。

    这些应该都是太孙殿下的孩子,帝国后继有人啊!

    观察了一圈,于谦将注意力又转回了太孙殿下的身上,看着他那张威严的脸,于谦的心里澎湃不已。

    这就是监国太孙,未来的皇上,自己这些人今后将要效命的对象。

    他还想再看,康顺已经迫不及待地将手伸了过来。“廷益兄,快给我看看,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太孙殿下的样子呢!”

    那个宝儿有些鄙视地说道:“别说这么远,我上次还在近处看过殿下呢,殿下还跟我笑了。”

    王乾在家里有几个弟弟妹妹,很善于跟这种半大小子打交道。闻言在他头上摸了一把,半恼怒地说道:“瞧你这嘚瑟劲儿,故意眼气我们啊!”

    宝儿越发得意了,笑道:“我还不算什么,我那朋友二狗子,因为得了殿下的赏识,拜了锦衣卫指挥佥事为师,如今在殿下的羽林卫学进学,等出来之后,注定会当大将军。”

    赵舒成听了宝儿这句话,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殿下英明神武,但是重武轻文这方面,却实在有些过了。我们苦读十几年,哪怕中了进士,也不过是一低品小官。但是这羽林卫学出来的士兵,一个个一出来,就是六品武将,实在不能比啊!”

    那宝儿嘲笑道:“你们寒窗苦读,难道其他人就是白吃饭的?那羽林卫学每日天不亮就要训练,酷暑,严寒从不停顿。每日午后还要在京城协助治安,帮扶穷苦人家,在我看来,比你们这帮只会死读书的要强多了。”

    于谦他们脸上的笑容一凝,都有些拉不下脸了。要是对方是个大人,他们自然要跟对方讲一番大道理。但是对方只是个半大孩子,他们就是生气也很难表现出来。

    赵舒成摇了摇头说道:“你这个小家伙懂得什么,我们学的是春秋大义,岂是粗鄙之人可比?”

    这个宝儿却不甘示弱,嗤笑道:“春秋大义对民生有用吗?上一期的朝廷邸报上,殿下就说了:凡是持身端正,守人伦五常皆为正人君子。人之有用,除为小家脊梁。更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人,才是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农户种田产粮,商人活跃经济,工匠改进技术,都比官员更为有用。官员的价值,不在于位极人臣,而在于为百姓服务。你们除了死读书,不懂民生,不懂技术,不懂经济,如何能做一对国家有用之人?”

    几个人被一个孩子教育了一番,脸色羞愧,却也没有想到该如何反驳他的话。

    还是他父亲训斥道:“不要胡言乱语,读了几年学堂,难道没有学会尊老爱幼,谦逊做人?”

    于谦也没有想到,在京城,一个半大的孩子就有如此见识。他摆了摆手,笑着问道:“你又如何知道我们不通民生?不能做一个对国家有用之官?你自己也在学儒,为何却又瞧不起儒家?”

    那宝儿见于谦有礼,自己也不好意思起来。开口道:“我是学文,非为学儒。文是天下学问,儒是一家之言。”

    “胡言乱语……”康顺气不过,指着他质问道:“这天下学问不都是儒家所创,你懂得什么?”

    宝儿却笑道:“仓颉造字,仓颉是儒家吗?儒家就是喜欢把所有的学问都划为自己的,却不知连道家都在儒家之前。我读书学的是学问,那算学,那夷文难道是儒家?儒家还将格物视为奇技淫巧,但是没有格物,如何能造大船?如何能造出这十万人的竞技场?如何能造出蒸汽机,还有火车?”

    于谦又问:“那你以后想做个什么样的人?”

    “我要当一个大商人,将我大明之物卖到世界各地去,扬帆出海,天下逍遥。”

    中年男子在他脑门上来了一巴掌,转向几人抱拳说道:“小孩子胡言乱语,诸位不要当真。”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他的神情之间却不见恼怒,反而颇有得意之感,显然很为这个儿子自豪。

    于谦转向他抱拳问道:“鄙人钱塘于谦,不知阁下尊姓大名?所经营何物?”

    中年男人也回礼说道:“鄙人徽州安全,这是小儿安富贵。早年间,逃荒来到京城,原本以烙饼为生,因殿下大力发展工商业,鄙人也算是沾了殿下的光,如今为內监几家工厂提供果蔬,一份小产业,不值一提。”

    于谦不懂,又细问才知,他就是在乡间收了新鲜蔬菜,干菜,然后卖给內监的几家工厂食堂。

    于谦问道:“这商人逐利,本来一个铜子的青菜,你却加价卖给工厂,为何却是有利经济?”

    安全不屑说道:“所以说你们愚鲁不堪,只会空口大道理。我要挨家挨户与农户签订契约,农户不怕蔬菜种出来卖不出去,这不是有利民生?而工厂的內监不需要为每日采买烦心,将精力都放在工厂管理上,这不是省心省力?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岂不是能发挥个人的最大作用?

    就以朝廷那些官员为例,他们哪个不是有一批雇佣?没有这些人,难道让他们每天忙着朝廷大事,回家还要自己洗衣做饭?”

    于谦几人都沉吟了起来,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可是似乎又不该这么说。

    人有三六九等,大人物当然不可能连琐事都做。他们的功绩也不是那些小人物能比的。

    人人都想做人上人,这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但是现在这京城的风气似乎变化了起来,官员反而不是人人想要做的了。

    他们不知道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看来他们还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一番啊。

    这个时候,场地内突然锣鼓争鸣,然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住了。

    之间一个长长的车队沿着场地下方的一个入口进来,一面面大鼓,编钟被装在车上,缓缓进入了场内。

    他们沿着草坪外面的跑道慢慢行驶,车上的人精神抖擞地敲着大鼓。

    更多的人跟在车的后面,他们吹打着各种乐器,这阵势宏大,比一般的结婚场面要大的多了。

    于谦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上千人的乐队一起奏乐,都被吸引住了。

    乐队整齐划一,他们绕场一周,然后每个人到了北看台正中的太孙坐的位置的时候,全部都昂然行礼。

    场内的百姓也都跟着他们的动作,向着朱瞻基的位置行礼。

    这上千人的乐队演奏一直没有停,但是很快在东西看台的下面组成了一个个方阵,占据了整整两边的跑道。

    他们列好了方阵之后,音乐声突然停止了下来,然后场内的百姓就发出了一阵狂热的欢呼声。

    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硬朗的老人身影出现在了朱瞻基包厢侧前方的巡阅台上,在他的面前,有一个一人高的高台,高台的上面,有一个喇叭状的铜制扩音器,只不过,这个扩音器的开口是向下的。

    他在这个喇叭状的铜管前面咳嗽了一声,然后这个咳嗽声就传遍了全场。

    这个时候,才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他,不少人也认出了这位是吏部尚书,议长蹇义。

    面对全场十万人,蹇义这个时候的内心也满是激动,不管是谁,都从来没有当着十万人的面讲过话啊。

    哪怕就是皇上阅兵的时候,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听见他的声音。他可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人。

    为了不出丑,他前两日就抽出了时间,专门来练习了一番。

    但是当眼前出现了十万人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有些紧张,这是好久没有出现过的感觉了。

    “大明的子民们,今日是大明第一届皇家蹴鞠大赛的开幕,也是大明竞技场的第一次使用,为了迎接这一盛世,我们尊贵的太子妃殿下,尊贵的监国太孙殿下也来到了现场,与百官,与百姓共同迎接这一盛事……”

    这种铜管扩音,体育场内的各处传音环节已经经过了多次调试,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虽然不能像后世的电子扩音设备一样保真,声音失真的厉害,但是咬文嚼字还是能让人听清。

    看到蹇义在前面讲话,张氏格外新鲜,说道:“这些工匠们还真是厉害,竟然能把一个人的话让全场人都能听见。”

    朱瞻基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说要大力发展格物,这些可不仅仅是奇技淫巧。以后朝廷举行大会,将士出征,都可以全部放在这里举行。”

    张氏点了点头,向着趴在前面的霜儿喊道:“霜儿,你给祁镶让个位置……”

    张氏哪里都好,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