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5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克勤叹了口气道:“我吴家原本是蒙元小部落出身,而林家原本是普通百姓出身,这身份对普通人有威慑,可是在应天府权贵心里,哪个不笑话我们?

    唐老夫人心高气傲,儿子娶了公主还不罢休,还想让孙子也娶个宗室,这样以后就没人敢拿他们的出身笑话他们了。

    就连循儿,我原本也是想让她嫁给个皇子皇孙的,只是她不愿意,老夫才随她心意。

    你现在也大了,原本不该跟你说这些事的,但是你以后总是要接触这方面的事务。等老夫断气了,你父亲会回来接任城主一职,那个时候,你就要留在京城了。

    那个时候,你面对的不是敌人,不能打打杀杀。为了家族发展,你可能会受很多气,遭遇许多挫折。

    所以,你不能再单纯下去,家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不是仅靠打打杀杀就能崛起的。何况,今后打仗的机会也要少的多了。”

    吴律这才明白过来,为何林家和吴家因为婚事闹的小辈们一个个不自在,但是长辈们却似乎没有在意。他直起身,跟祖父磕了一头说道:“祖父,孙儿受教了。”

    吴克勤这才点了点头,扶起他,用手摸了摸他的脸说道:“这几日我会传令下去,召集亲卫,过几日让他们护送你去唐林城。至于林家跟吴家的婚事,看缘分吧……”

    对于吴律不能跟自己一起走,林汉伦虽然有些遗憾,却不失落,毕竟最多过几天,他就也会到唐林城了。

    从通古斯城出发之后,火车上的戒备就严格了许多。这里是曾经蒙元岭北的腹地,不仅又许多小部落,还有一些蒙元残余军队的存在。

    他们对大明并不臣服,我行我素,有些不服管教。大明如果派兵来剿,他们化整为零就藏了起来。

    不过二十年过去了,他们一直不曾闹出是非,当地的驻军也就没有逼迫太紧。

    现在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大明的贸易,再过二十年,恐怕他们会主动融入。

    但是这个时候,该防范的时候,还是要防范。

    两日之后,火车顺利抵达了新建的益兰城。林汉伦惊讶地看到了自己的母亲竟然迎了几千里,来见自己这个儿子。

    这母子相见自然别有一番感慨,宁国公主搂着儿子,就再也不想放手。

    她在公主里面虽然序齿二十五,但是却是皇后亲生。当初她被许婚给林楚,内心是非常不情愿的,因为林家出身低,而且封地也在遥远的极西,一年有半年都寒冷至极,还经常有战争威胁。

    何况,城主这个职衔,相比总督,其实是低了半级的,在许多人眼里,连提督都比不上。

    但是没人敢违逆朱瞻基的意思,嫁给了林楚之后,林楚待她甚好,而且虽然有个厉害婆婆,这个婆婆却是不屑于内宅争斗,喜欢领军杀敌的。

    婆婆不屑于内事,丈夫也不管这些,并且两人都对她格外敬重。来到唐林城,她就被高高供了起来,那些将士们,一个个也将她视若神明。

    享受到了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且这里虽然苦寒,却并不贫穷。每年几座金矿产出的黄金,都在三十万两以上,上缴朝廷六成,他们还有四成。

    特别是前些年唐赛儿率领大军攻下了喀山汗国,攻下了诺夫哥罗德汗国,缴获了大批的金银宝物,论起财富,唐林城比大部分勋贵封地都要富裕的多。

    宁国公主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再也没有半点不满。

    只是她一直想念自己生的几个孩子,除了女孩,男孩到了六岁,就都被送到应天府去生活,这让她这个当娘的如何不想。

    不过,她很清楚大明的宗室,勋贵制度,这是维护大明稳定的规则,维护她这个公主荣耀的基础。所以,这些不舍,她从来不会表现出来。

    宁国公主虽然没有专列,但是当初嫁过来的时候,送她来的皇家车厢,被留在了唐林城。

    她这次过来,就是坐的自己的皇家车厢,两节车厢虽然给这列火车增加了一些负担,但是并不会很大。

    而林汉伦也可以脱离跟那些护卫一同挤在普通车厢里的窘境,享受一个豪华的包厢。

    那些护卫早已经熟悉了如何在火车上保持体力,他们利用上了行李架,地板,包括座位,不图仪表,只图舒服。

    跟他们在一个车厢里度过了九天,让林汉伦觉得自己浑身都已经发霉了。

    在浴室里面享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身衣服的林汉伦坐在了母亲的座位对面。

    在他的眼里,母亲虽然今年已经有四十岁了,但是依旧是一个迷人的女人。在她的身上,有着公主独有的优雅和从容,这一点是今年才十八岁的吴循也比不上的。

    可是林汉伦很清楚,这种优雅不仅仅是身份的原因,更是金钱和时间堆积起来的。

    他曾经也迷恋过这种优雅,但是在经历了这场婚事的风波之后,他也成熟了起来。在他看来,像母亲这种温室里面的花朵,适合那些没有生存压力的勋贵,而自己这样的需要时刻面对战争的世子,还是更加坚韧的吴循更加适合自己。

    所以,在跟母亲讲述了自己这两年的生活,包括京城里面发生的各种事情,还有跟皇外祖的几次见面,说了些什么话之后,他将吴循的事情提了出来。

    宁国公主自己其实也知道,她对唐林城并没有出多少力。他对唐林城的最大帮助,其实都是她的公主身份带来的。

    对于儿子找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她其实也考虑过,不管什么样的女人都能接受。

    现在听到儿子的分析,她觉得儿子如果找一个能当他贤内助,却不会跟自己争风头的儿媳,比他再娶一个郡主过来,更有利于自己的形象。

    因为这样一来,她依旧是唐林城独一无二的女人。

    所以,只是短暂的考虑之后,她就点了点头说道:“原本我还准备跟你商议之后,为你求娶谢王府的红杉郡主,现在看来,我不用写信了。不过,你要说服你的祖母,她可不像我这么好说话。”

    林汉伦没有想到市区会这么顺利,看到母亲用优雅的姿势端起了一杯香浓的咖啡,他也端起面前的茶杯说道:“祖母是永远不会跟你站在对立面的。”

    四日之后,这列火车终于抵达了终点站唐林城。这个城市是大明如今少有的还有城墙的城市之一,不过,在城市的外围,百姓居住的区域早已越过了城墙。

    虽然这里是战争的前线,但是每一个大明的百姓都很清楚,唐林城是安全的。

    那些白人虽然跟唐林城争夺牧场,但是他们并不敢直接进攻唐林城。哪怕如今战事又起,但是主战场依旧在距离唐林城足有四百里的伏尔加河流域,他们即使占据了优势,也不敢东来。

    如果他们敢进攻比尔姆,甚至是唐林城,那么皇帝陛下就不会视若不见,直接派出精锐消灭他们。

    任何对大明有威胁的势力,皇帝陛下都不会允许。不打他们,只是因为得不偿失,他们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他们也更清楚,唐林三城的西进,河中总督府的西进,都是地方行为,是边关的将士们想要捞取更大的好处。

    大明皇帝陛下看不起西方的资源,更不愿意为了一点资源,消耗更多的物资。

    他以乌拉尔山为界,画了一条线,从乌拉尔山到伏尔加河的区域,是过渡区域。

    河中总督跟唐林三城的将领们越过伏尔加河,是为了给自己捞取利益。皇帝陛下不会管,也巴不得利用这种小规模的战斗来练兵。

    只要他们不直接进攻河中,不越过乌拉尔山这条线,大明不会强势报复回来的。

    接到电报的唐赛儿从前线回到了唐林城,对她来说,她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迎接这批的三万支连发枪,两百万子弹,接孙子只是顺带。

    但是这不代表她不重视自己的这个孙子,实际上,她已经把对儿子的所有期待,全部寄托在了孙子身上。

    因为这个孙子,身上流着皇家的血,只要不造反,子孙争气,林家就永远不会衰败下去。

    虽然已经六十三岁了,但是唐赛儿的身体依旧很好,连宁国公主这个儿媳,不论是从哪方面都比不上她。

    在朝廷的运输单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就迫不及待地让人打开了车厢,然后拿出了一把连发枪和一箱子弹。

    林汉伦一边将五颗子弹装进了枪膛,一边跟她说道:“我在羽林卫学还见到了可以直接装五十发子弹的连发枪,有一个专门的弹夹装子弹。但是那种枪如今皇外祖并没有装备全军的意思,也是怕那些夷人学了去。”

    唐赛儿点了点头说道:“你皇外祖总是思虑周全,哪怕他将我们林家作为磨刀石,你二叔,三叔因此丧命,我也没有埋怨过他。”

    林汉伦装好了子弹,问道:“要在这里试验吗?”

    他们还在火车站的站台上,虽然这个站台没有普通百姓,但是唐林城的勋贵和士兵们有超过一千人。

    唐赛儿点了点头道:“所有人都在期待这批火枪的到来,必须当着所有人的面试验。”

    在站台的另一边,铁轨上没有火车,而一帮卫兵每隔五十米,都摆置了一个三寸后的靶子。

    林汉伦长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虽然他在羽林卫学的毕业考核的时候,就经历了更大的场面,但是这一次是不同的。

    这是他这个世子学成归来,第一次在唐林城所有人面前的亮相,他绝对不能让任何人失望。

    他举起了枪支,从斜前方瞄准了距离最近的两百米外的靶子。“砰、砰、砰、砰、砰!”

    没有丝毫停顿,他连续射向了五块靶子,每射一枪,一拉枪栓,然后弹壳就跳了出来。

    这动作并没有影响他的准度,没有一枪脱靶。

    这个时候,所有的士兵都欢呼了起来,而唐赛儿看到了士兵们扛过来的靶子,连四百米外的那个靶子都被子弹穿透,激动了起来。

    “有了这种利器,我有信心直接打到莫斯科和基辅去!”

    林汉伦笑道:“孙儿自当为奶奶先锋,为我林家打下更大的封土!”

    (谢谢所有书友的正版订阅,感激不尽。)

    

    

第十一章 逆反() 
应天府。皇宫。谨身殿。

    朱瞻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面,俯视着台下的朝鲜王李弘暐和王叔李瑈。

    朝鲜的间谍案,因为没有成功,所以朱瞻基连幕后到底是谁都懒得去调查了。

    像这种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案子,他们两个人为了避嫌,肯定会不遗余力将自己身上的责任撇清。

    即便是查到最后,可能也会发现,谋划人到底是谁还有疑点。

    所以朱瞻基根本不给他们分辨的机会,直接让他们出三万劳力,去苏门答腊岛开采石油。

    而且,这次不同以往。以往的时候,大明征召朝鲜,东瀛的劳力,都会给王室一些好处,然后再将剩下的酬劳给个人。

    但是这次,大明不给他们任何好处,只会相应提高朝鲜劳力的报酬。

    所以得到了消息,刚过完年,国王和王叔就连忙来应天府表忠诚来了。

    朱瞻基需要他们的忠诚吗?不需要!要不然,当初李弘暐举国归附,想要变成大明子民,朱瞻基也不会拒绝了。

    朝鲜山多地少,人口众多,一个个穷的家里连口锅都没有。

    这些人要是变成大明的负担,会让大明的老百姓生活水准下降一个档次。

    所以,只用微薄的报酬换取他们的人来创造价值,然后造福大明的老百姓,这才是硬道理。

    不管朝鲜人也好,东瀛人也好,要变成大明人,先要接受大明的剥削,经过优胜劣汰,最后只有精英能变成大明人。

    只要朱瞻基不切断这个人才通道,朝鲜人,东瀛人就会自愿接受这种剥削和选拔,并且为之而奋斗。

    就连朝鲜国主也想当个大明公爵就好,更别提那些老百姓有多么羡慕大明的老百姓了。

    高台的龙椅上,朱瞻基再次拒绝了李弘暐想要归附大明的提议,说道:“如今朝鲜百姓大多不会大明话,也就文武大臣会书写,所以只有大臣们才符合入籍标准。但是朝鲜离开他们,岂不是乱成一团,所以在朝鲜百姓会说大明话以前,我们是不会要的。”

    “陛下,朝鲜百姓困苦,还望陛下垂怜。”

    朱瞻基说道:“再困苦也不是你们妄想窃取我们技术的理由。朕心情好,不想跟你们计较。不过,朕蹇义你们多看看专利法,知识产权保护法,要不然,以后面对朕的大军,你们再说冤屈,朕可是不会心软的。”

    李弘暐跪在地上不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