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这边,大明也愿意向他们转让转炉炼钢技术,当然,高昂的授权费是少不了的。

    其他各国,各有诉求,大明都是尽量满足,尽量让他们都开开心心回去。

    随同欧洲代表团一同返回欧洲的是解云,他虽然官职不高,但是身为大明皇帝宠臣,加上思想开明,很受欧洲各国代表的重视。

    众人皆以为解云这次前往欧洲,是为了宣扬儒家文化,但是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他这次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目的,那就是考察西洲情况。

    正统元年大明封建,当初的南洲有十六个王爷。西洲因为环境恶劣,加上要打仗,就只安排了两个王爷过去。

    这也造成了晋王府和汉王府一直是亲王府中势力最大的。

    晋王府在非洲的南端,占据的地盘相当于后世的南非一带。

    而汉王府占据的是非洲赤道以南,也就是刚果热带雨林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但是随着这些年的汉王府的迅速扩张,如今的汉王府早已经将势力扩张到大半个非洲。

    除了大明的铁杆小弟马穆鲁克王朝他没有去动,非洲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现在都以汉王府为尊。

    不仅如此,他们还一直攻占到了后世的安哥拉,并且因为奴隶贸易,屡屡与晋王府之间产生矛盾。

    以前的时候,他们相互之间还保持着克制,但是随着近年来的矛盾愈演愈烈,甚至还发生过小规模的战斗。

    当然,这两家都将这些矛盾掩盖了下来,但是大明的通政司不是吃干饭的,已经掌握了不少证据。

    朱瞻基从这种变化也能够看出两家现在的野心逐渐变大,他们在西洲待的时间太长了,已经有了别的心思。

    他们虽然对朝廷依旧忠心耿耿,但这是因为他们的经济,技术贸易,全部要依靠朝廷。

    更主要的是,如今的朱瞻基还活着,他们两家都不敢有半点异心。

    如果朱瞻基要是死了呢?

    对这种变化,朱瞻基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他这个时候,也没有借口对付这两家王府,毕竟他们依旧非常听话。

    而且,这些年,他们为大明贡献了超过五十万的健壮阉割黑人,这些人为大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是有功于大明的。

    另一方面,他们在非洲积极拓展,进行大规模的垦荒,让原本许多不适应居住的地区,变成了良田。

    原本的非洲中部,瘴气肆虐,但是现在,大部分聚居点已经没有了瘴气,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朱瞻基想要对付他们两家,或者说打压他们,就必须要有正当的理由。

    解云这次去欧洲,就会前往欧洲,更加直观地了解情况,以便朱瞻基做出决断。

    对解云,朱瞻基是非常放心的。

    在思想上,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是坚定的大一统思想主义者,对任何强藩都有戒心。

    在为人上,解云自小在南洋,南洲生活多年,具有开阔的眼界和思维,任何人都很难在他面前隐藏自己。

    破局的关键其实就在朱瞻基的手里,这些年,除了曹国公李家等少数几家勋贵被分封西洲,大部分勋贵都是分封到了南洲和南洋。

    这几十年,大明又积累了不少勋贵,完全可以再分封一批到西洲去。

    但是,在此之前,朱瞻基还是想更清楚地了解一下汉王府与晋王府的态度。

    不管他们听话还是不听话,朱瞻基都必须会做到一举定江山。

    他们如果敢不听话,朱瞻基肯定会直接削掉他们这两个势力过大的强藩。

    如果乖乖听话,朱瞻基也会分封一批勋贵前往西洲,削弱他们的控制权。

    如今的西洲可不是后世贫瘠的非洲,赤道以南的黑人几乎没剿灭一空,那里气候温暖,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可要比南洲富裕多了。

    晋王府和汉王府占据了那么一大片地方,早就惹得其他宗室羡慕嫉妒恨了。

    所以,朱瞻基只需要在幕后轻轻推动一番,自然有人会争着出头。

    出航之日,解云一大早就已经起床,安慰了妻子之后,他先带着两个要陪他一起前往欧洲的儿子到祠堂拜了祖先,然后来到主屋拜别父亲解祯期。

    解祯期比朱瞻基还要大几岁,今年已经七十了。曾经的貌比潘安的状元郎,如今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子。

    不过他这些年保养的还不错,身体还算硬朗,要不然,解云也不会兴高采烈前往非洲。

    打发了两个孙子出去,解祯期看着面前已经成熟起来的儿子,沉吟了半晌才说道:“永乐二十年,为父金榜摘下状元,当时的陛下还是太孙殿下,他说我优柔少断。我心中不服,以状元之名要求外放。

    可是后来为官了,才知道自己以前是真的没有沉淀下来。这几十年,朝廷变化日新月异,为父为官一直战战兢兢,生怕应了陛下之言。

    你与我不同,自小在南洋,南洲各地都生活过,见过大明各地百姓生活不同,见识还要长于为父。”

    解云却知道,自己在文采方面,是比不上父亲的。

    解祯期看着儿子叹道:“这些年为父是挡住你的路了,今日你要远行,为父也送你四个字:履薄临深。”

    :。:

    

    

第四十一章 黄金城() 
解云出生在永乐十九年,今年四十四岁。

    他自幼有解祯期这个大才子父亲教导,游历各大洲,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见多识广。

    但是,因为有解祯期这个父亲身居要职,他至今仍然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内阁成员,还没有兼任其他职位。

    虽然给皇帝当秘书,哪怕是个六品官员,也没听任何人敢小觑,但是毕竟在大明官员序列里面,依旧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

    以他的才华,这么低的职位是有些亏待了他。

    但是,解祯期身为前总理,现任的议长。作为他的长子,解云不可能在父亲掌管朝政的时候,也能登上高位。

    朝廷重臣的忌讳,比外派官员要多。哪怕掌管军权,只要没有在一个地区,双方的权力不会产生叠加效果。

    而在朝中,如果父子两人都身居要职,却会造成行政权力的集中,这是朱瞻基一直在避免的。

    所以,解云哪怕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却依旧只能屈居一个没有实权的六品内阁。

    解祯期现在如此说,已经是拿定了注意,准备告老给儿子腾路了。

    解云听到父亲如此说,并没有悻悻然地向父亲劝阻。对于解祯期的告老,父子两人已经做过多次沟通。

    他今年已经七十岁,早就到了告老的年龄,只是他身体还好,又一直不服老,才恋栈不肯离职。

    “父亲,为何会在儿子即将远行之际说这些话?”

    解祯期叹了口气说道:“为父知道你这次前往西洲,将会成为陛下解决西洲问题的开端。这也是陛下给我释放出来的信号,我再看不懂陛下的意思,那才是愚蠢了。

    不过,你要清楚,这次的西洲之行,固然是陛下给你立功的机会,你也始终要记得,切不可沾染到西洲的是非。”

    解云沉吟了一下,问道:“据说在陛下年幼之时,汉王曾有窥伺大宝之意,父亲可是指这个?”

    “你既然心里明白,为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待你明年归来,就是为父颐养天年之时。”

    解祯期不再多说,解云看了老父一眼,却又说道:“父亲,这些年你从总理府到议会,一直与人勾心斗角,却似乎忘记了,当今陛下可不是斤斤计较之辈。且不说老汉王早就驾鹤,仅从陛下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汉王府并不曾被陛下记在心里。如今陛下想要对汉王府动手,不是因为汉王府曾有异心,只是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大明稳定的隐患。”

    解祯期笑道:“你能看的清楚,老父也就不再多想了。今日你要远行,为父就盼你一帆风顺,早日归国。”

    阅江楼码头,十余艘各式战舰和运输舰候在了栈桥边。

    这里面有护送解云的战舰,也有运送欧洲代表的游艇,还有四艘,则是大明两家银行派出的代表和运送的银币,铜币。

    这次欧洲各国代表来到大明,除了和平协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请大明银行前往欧洲各国开办银行,稳定物价。

    欧洲各国从几十年前,就陷入了钱荒。金银币的缺乏就不提了,就连铜币,欧洲各国也缺的厉害。

    因为没有货币,许多国家的大型贸易,依旧实行的是以货易货。

    但是对民间百姓来说,以货易货却有很大的限制。

    大明在克里特岛的贸易中心,一直在源源不断地铸造铜币,因为规模太小,依旧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现在,欧洲各国已经正式成为大明的属国,而大明现在也就放开了管制,帮助欧洲建立稳定的金融秩序。

    现在不是几百年后,如果是几百年后,任何国家都不会让其他国家控制本国的金融。

    但是现在依旧是现金货币时代,金币,银币,铜币,才是衡量货物价值的标的物,而不是纸币。

    纸币时代,我随便印一点钞票,就能换走你任何宝贵的东西。

    但是现在不行。

    金银铜才是真正的货币,想要任何东西,都必须拿这些资源来换。

    但是,朱瞻基不怕,大明也不会怕,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矿产资源,现在都在大明的手里。

    金银铜,只有在公认的时候,才能作为交换货币。

    这些资源对欧洲来说,是稀缺资源,但是对大明来说,不过是安排几千个人到美洲的矿山开挖,就能满足欧洲的需要了。

    而通过这种交换,可以将欧洲人创造的所有生产价值全部换走。

    不仅如此,还能将欧洲人困在这种金融困局中。

    在他们不能寻找到替代货币的时候,他们就永远只能接受大明的剥削。

    这个死胡同,在朱瞻基看来,欧洲人绝对没有脱出困局的机会。

    这样的剥削,比大明费心费力,死成千上万人来占领这里,要好的多。

    欧洲人现在看不出来这一点,还求着大明去他们那里开办银行,给他们提供交换的货币。

    这让朱瞻基觉得非常好笑,几百年以后,他们转过头来再看看这个时期,就会明白,他们主动把脖子套在了大明人掌握的绳索里面。

    这一次,大明的两家银行为了抢着去欧洲开办银行,争的不可开交。

    就连朱瞻基也压制不住,只能公平起见,让他们一起去,以同等的条件去发展。

    两家银行各派了一千五百人,这三千人,将会在欧洲的各大城市开办银行。

    从此以后,这个世界的经济,就会完全控制在大明的手中了。

    西洲。黄金城。

    邺城侯苏南天没亮就已经起床,然后与侯府的卫士开始了一天的训练。

    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是在气候温暖的黄金城生活了多年,苏南的身体依旧强壮,寻常的三五个年轻人依旧不是他的对手。

    晨练完毕,他才回到后院,在妻子莲儿的伺候下洗澡,换衣,然后来到了家族饭堂。

    他一生未曾纳妾,与夫人莲儿伉俪情深。莲儿给他生了三子四女,这三子四女开枝散叶,如今第三代有十四个孙子,第四代也有了七八个曾孙。

    除了世子一家生活在应天府,其他人只要未曾出仕的,全部生活在侯府。

    以为两人教育有方,虽然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但是依旧家族和睦。

    “祖父,孙儿今日要去西北边境巡视,这一去就是三五日不能回来,不能陪祖父接待朝廷使者了。”

    苏南放下了饭碗,看着这个五孙子苏良说道:“西北方的恩瓦托族被汉王的护卫故意向南方驱赶,现在他们走投无路,你要谨防他们狗急跳墙。”

    “是!孙儿这次带一千士兵,即便略有不及,自保是无虞的。”

    莲儿给怀里的一个三岁的曾孙女擦了擦嘴巴,说道:“良儿家秀兰都快要生了,你这个时候还派他巡边?”

    苏南摇了摇头说道:“这次朝廷来使中有工部胡侍郎家的二公子,他现在也是工部主事。良儿在应天府的时候,跟他之间有矛盾,我也是故意打发良儿出去避避。”

    莲儿不说话了,哄着怀里的曾孙女,苏南又抬头问道:“朝廷来使据说还带来了几十台无线电报机。你们都在应天府待过,可听说过这无线电报机?”

    去年刚从应天府回来的十一孙苏原惊道:“无线电报机已经研发出来了吗?这可太好了。”

    苏原的父亲苏长兴说道:“你既然知晓,就跟祖父好好分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