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大明新帝国-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章德收这一个徒弟都心不甘情不愿的,哪愿意再多一个负累。为了打消她的主意,脸一板说道:“本大人只跟二狗子有缘,你家孩儿还是送去学堂吧!”

    李家大媳妇一听,也不敢再说,胆战心惊地将一众人等迎进了院子里。

    等李家老二回来,李家已经平静了下来。他在牙行当差,在后世就相当于是个中介,平日里也算是见多识广。

    看到羽林卫的骑装,再看到杨章德千户的打扮,就知道自己家的二狗子这是遇到贵人了。至于太孙殿下那边,离他太远,他根本连想都没有敢想,那可不是他们这样的人家能巴结的人。

    见李家老二也是个聪明人,杨章德也就跟他多说了两句,把二狗子的以后就算是安排了下来。

    以后二狗子先送到私塾的学堂去认字,每三日到长安坊他的住所去一趟,他会传授一些基础功夫。

    因为要练功夫,所以二狗子以后的生活也就不能差了,不能说顿顿吃肉,最少每天要有些荤腥。

    李家老二还在想,这要话多少冤枉钱,又要给千户大人交多少束才合适的时候。

    杨章德却拿出了两锭五两的官银。“这些银子你就留着,以后给二狗子改善生活,要是他还是这么弱不禁风的,小心我打断你的腿!”

    接下来,就是焚烛烧香,二狗子规规矩矩地按照三拜九叩的大礼,给杨章德行了拜师礼。

    从今以后,二狗子就是杨章德的学生了。按照这个时代的民俗,这杨章德对二狗子可也有生杀大权了,就是打死了二狗子,也只是罚银,不会因此坐牢。

    当然,二狗子要是犯了法,这杨章德也会受牵连。

    完成了这套程序,杨章德虽然对二狗子看的顺眼起来了,却也不愿意在这里待了。“你们就跟我一起来吧,今日跟我去认认门,以后就直接去我那里学武。”

    ……

    ……

    朱瞻基的目的绝对是超出了预期,第二天的应天府茶楼,说的最多的不是划龙舟,龙舟每年都有,已经不稀奇了。

    也不是滑翔伞,因为拿东西都看到了,就是那么一个东西,不到近前看,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能飞起来。

    而是应天府尹顾佐悯民,身为三品大员,竟然让几个孩子上了城墙。

    因为他怜悯几个孩子,还给几个孩子拿了桃子,才引出了后续的妞妞喂桃,太孙投桃报李的故事。

    杨章德也跟着出了名,在说书人的口中,他是看到二狗子英勇护妹,所以心生爱才之意,收了二狗子为徒。

    随着说书人的传播,这一连串的三个故事,不仅在应天府传播,还随着商人的嘴传到了大明各处,就连皇宫的朱棣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对此他还是乐见其成的,也就没有控制这股舆论。

    “顾佐此人官查如何?”

    关于顾佐的信息很快就送到了朱棣的案头,看到顾佐官声很好,还被誉为当代包拯,朱棣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不是正是朕的左都御史嘛!”

    自永乐九年左都御史陈瑛被朱棣处死,都察院已经四年没有一个领头人了,这几年都察院也被锦衣卫压的几乎一点作用没有。

    如今纪纲要去东瀛,锦衣卫被交到塞哈智这个老好人的手里,朱棣就有些不放心,想要重振都察院了。

    他原本还在考虑刑部尚书刘观,但是刘观此人因汪涟一案表现让人失望,所以他还没有拿定主意。

    现在看来,这个顾佐资历虽然尚浅,但是行事作风却是一个合格的左都御史。

    所以,没过两天,内阁拟旨,朱棣用诏。任命了正三品的应天府尹顾佐为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并署院事。

    官升两级不少见,但是能直接署理院事,等于是顾佐直接越过了两个大门槛,从一个中层官员直接成为了大九卿之一,位极人臣。

    这一下,这些文官们也都有些不安分了,似乎任谁跟太孙相处的好,都能直接得到重用啊。

    第三更

    ps:书友们,我是摇摇…欲坠,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一一八章 纳吉 还有吗……() 
五月初八,宜祭祀。x23u更新最快

    在五月初七这一天,朱瞻基就被一帮太监赶进了浴室,里里外外好好清洗了一遍。

    以往的温香软玉小美人,变成了穷凶极恶死太监。

    不仅如此,他除了早上吃了两个馒头,然后就再也不被允许进食。除了清水,什么也没有,被好好饿了一天。

    这一次也没有人心疼他了,以至于第二天早上被叫起床的时候,他的腿都有些发软。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可是他这个大饭桶,这次是饿了一整天啊。

    天色刚明,宗人府,礼部,包括监各部的礼官们就准备好了各种仪仗和器具,然后也没有肩辇和轿子,更没有马,就这样像押解犯人一样,把朱瞻基押上。

    所有人都穿着新衣,一个个头发都梳的站不住苍蝇,一本正经地先到皇宫东南的太庙祭祀,再到西南的社稷坛祭祀。

    每到一处,祭祀官都要念一大堆祭文,朱瞻基先要三拜九叩,然后就跪在那里,等结束以后,再三拜九叩。

    这还不算完,才刚刚开始。李亮怕他撑不住,还特意切了一片三百年的人参给他含在嘴里。

    三百年的野山参,刚入嘴有点苦,不过含的时间长了,就有点萝卜味了。

    朱瞻基干脆嚼碎了,直接咽了下去。除了丝粗了一些,然后药效似乎有点大,比较烧心,还不难下咽。

    从社稷坛出来,才开始了最艰难的行程,因为要从这里步行前往光华门外的天坛祭祀。

    为了这次祭祀,应天府相应的道路都被封了,但是不允许走人,却挡不住爱看热闹的应天府民众,他们都聚集在路边,想要近距离观看太孙与众大臣祭祀的样子。

    今天的朱瞻基打扮的非常超前,因为他穿的是代表皇袍的明黄色九龙袍,这样的款式,就连他的父亲朱高炽也没有穿过几回。

    当然,这不是朱棣要传位给他,而是他要举行自己大婚前的祭祀,所以可以例外一次。

    每到一处,围观的民众都忍不住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皇权的认同,还是非常由衷的。

    要是像后世那个没有皇帝的时代,恐怕许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一路步行,走了一个多时辰,才来到了位于正阳门东南,也就是他的下马桥农庄西南方的天坛。

    这个天坛外围墙“九里三十步”,换算到现在为5200多米,整个天坛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跟皇宫比起来还要大一点。

    天坛(圜丘)是一座圆形建筑,共有两层,四面各有九级台阶,台面和台脚都用琉璃砖砌成,四周为琉璃栏杆。圜丘外还有两重围墙环绕,内圆外方,暗合“天圆地方”之意。围墙四面均设有棂星门。

    圜丘内还建有望祀殿,其西面还建有斋宫、钟楼、神厨、神库等附属建筑。但是平日,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

    一路上,朱瞻基又忍不住问李亮要了一块人参。这东西的作用还真的好,虽然肚子越发饿了,但是的确精神百倍。

    这个时候,他也要感谢朱元璋这个曾祖了。因为在洪武十年,朱元璋下旨天地合祀,也就是将对天地的祭拜活动合在一起,都在圜丘举行,太平门外的地坛(方丘)从此废弃。

    同时在天坛这里进行了改建,把天坛和地坛合二为一。

    要不然,在这里祭祀完毕,还要再去城北的太平门外边的地坛祭祀的话,这场祭祀一天根本进行不完。

    那他可要受老鼻子罪了。

    在太庙和社稷坛祭祀以宗人府为首,不过因为大宗正空缺,所以众人也进行的比较寡淡。

    但是到了天地坛,就是以礼部为首。

    礼部尚书吕震可不是一个简单角色,此人记性很好,上朝奏事从不备份,张口既来。

    但是他心胸狭窄,小气多仇,死在他手下的大臣可不少,没有一个人敢在他主事的时候出纰漏。

    朱瞻基反正就是当一个木偶,让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虽然今日天气有些炎热,不过也还能承受,他就跪在圜丘的台阶之上,旁边除了礼官和吕震,其他人都跪在台阶之下。

    当吕震朗读祭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站着,其他人跪着一动也不能动。

    不过等到长达一千多字的祭文念完,还属他最累,念到最后他的嗓子都差点哑了,连灌了几杯水。

    这个时候已经是午后了,众人都不能说话,一个个按照事先的安排,退出了天地坛,这次的祭祀才算是结束。

    出了天地坛,其他人都能吃东西了,只有朱瞻基还不行。他要一直步行回到城内,进了正阳门,这次的祭祀才算是结束。

    而这样的祭祀还要进行一次,他还在礼部官员的陪伴下,去中都凤阳祭拜先祖和祭拜天地坛。

    进了正阳门,这个时候看热闹的民众更多了,一个个看到朱瞻基就欢呼不已。朱瞻基也像后世的国家领导人们一样,对着人群挥挥手,立刻就引起更大的欢呼声。

    二狗子和自己的父亲也在人群里,他还不懂朱瞻基这个太孙的身份意味着什么。但是他却知道,自己现在能儒学,能拜师,都是因为这个人才得到的。

    “二狗子,以后好好读书,习武,长大了要为太孙效力。晓得吗?”

    “爹,我晓得,长大了为太孙殿下效力。”

    这么多人,朱瞻基也不能当着这些人的面前吃东西,只能继续忍着。

    一直到进了皇城,没有了民众的围观,只有一些大臣们了。在午门处,吕震又训导了诸位大臣一番,这才让人都散了。

    “殿下,要不要给你叫肩辇来?”

    朱瞻基笑道:“吕尚书大衍之年尚且能忍,瞻基年轻力壮,更不在话下,我们还是先回去复命,再好好歇息。”

    虽然不坐肩辇,但是东西必须要吃了,开始胃里还泛酸水,现在都没感觉了。

    不敢大鱼大肉,朱瞻基接过来了李亮递过来的一碗八宝粥,一口气灌了下去,这才感觉舒服了一点。“吕尚书,李太监,请……”

    李谦和吕震谦让了一番,还是让吕震当先,进了午门,直抵朱棣所在的谨身殿复命。

    第二日,朱瞻基又披红挂彩,好好当了一回大猩猩,在京城万民面前被瞻仰了一番。

    这是要前往太平坊孙娴居住的孙宅提亲纳吉了,虽然这些双方都已经心知肚明了,但是程序还是要走一遍。

    按照朱元璋定稿的宗室定例,皇子皇孙定亲的时候也需要进行纳吉,纳徵和告期三种礼仪。

    所谓纳吉乃是中国古代婚嫁礼法第三礼,主要就是男方通过询问女方八字然后进行占卜,并将占卜结果告知女方,而纳徵则是送彩礼的礼仪,而告期则是挑选黄道吉日出嫁的日子。

    孙家在孙娴被确定为太孙妃的时候,就被在太平坊赠送一座宅子。与他们同样待遇的还有蓝家和胡家,区别之处就是她们的宅子稍微小了一点。

    朱瞻基这一次不用受罪了,因为他这次乘坐的是一架四匹白马拉着的马车,马车只有顶,没有围,可以让百姓能清楚地看到他。

    而且这一次不是祭祀那样严肃的场合,所以也没有净街,相对应的是,他这次的侍卫多了不少。

    先到了孙家,孙忠亲自接待了朱瞻基和礼官一行,双方拿了生辰八字,然后就开始谈迎娶的一些规矩和礼仪,包括确定迎亲正使和副使。

    因为女眷不能出面,所以整个过程非常无趣,接下的胡家也是如此。

    到了蓝家,可就不一样了。因为蓝家已无长者,而为了避讳蜀王妃与蓝烟的关系,蜀王妃也不能露面。

    不过蜀王府还是派来了他们的长史张槎,帮着蓝氏打理。

    朱瞻基也见到了两个小舅子,一个今年十岁,一个今年才七岁,他们在张槎的教导下,像个小大人一般,亲自处理嫁姐事宜。

    不过从他们不停望向屏风后面,还有屏风后面不时传来的轻咳,指挥着他们的行为,所有人都忍不住想笑。

    任谁都知道,蓝烟应该躲在屏风后面,她自己亲自处理自己的婚事,这件事想起来就有些好笑。

    也不知道是因为怜悯她们三姐弟没有父母,还是因为蓝烟是在符合自己的审美观,朱瞻基觉得自己对这个有些精明,又迷糊的小丫头,格外喜欢一些。

    她的前半辈子过的苦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