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蝉、佛手、南非碎钻、野生珍珠、翡翠对坠……这些东西都是同一类别的东西,而且价格区间都在上千块到十来万的区间里面,价格不会太高,收藏价值其实也有限。

    整个环节,拍卖品其实不多,就是十来件不到二十件的拍品,虽然东西价值不高,但是却没有一件物品流拍,徐世龙也会做人,开出的低价都比物品本身的价格还要低上几成,再加上他承诺的百分之五十捐赠给慈善机构,所以在场的人都乐意给他这个面子。

    等到拍卖环节快结束的时候,忽然又有工作人员拿上来一件东西。

    徐世龙笑道:“接下来的这个东西,在场的女士可能会喜欢,因为这是一套清代玳瑁嵌珠花卉指甲套。”

    说着,徐世龙就将个装着物件的盒子给立了起来,露出了里面一套漂亮的护甲套。

    看过清朝电视剧的人就知道,清代宫廷里的女人,稍有一点身份地位的嫔妃,几乎人人都要佩戴这样的首饰,而且护甲套通常用金银或各类珠宝制成,纹饰非常精美华丽,品种也繁多。

    事实上,护甲套的兴起并非清朝,只是到清朝才开始流行,在华夏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护甲美人,恐怕就要数清朝末期那位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了。

    这位太后为了保护自己精心护理的指甲,以增加指甲的长度,显示自身的尊贵地位,命宫廷匠人搜罗各色珠宝,将这些珠宝镶嵌在装饰性的金属或者景泰蓝上,制作出假指甲套来进行佩戴。

    所以史书上记载,这位太后收藏有各种弥足珍贵的指甲套,每一个指甲套,都耗费了大量能工巧匠。

    眼前徐世龙拿出来的这一套指甲套,看工艺就知道,很明显是清代出品,虽然不知道是哪位嫔妃娘娘佩戴过的饰物,不过这漂亮的指甲套一出场,的确是赢得了拍卖会场不少女人的欢心,就连霍思宁也忍不住眼前一亮。

第1185章 青玉合卺杯【求月票】() 
这一套清代护甲每一根都有七八厘米长,长长的指甲套表面采用的是景泰蓝,景泰蓝之上镶嵌了不少细碎的珍珠,同时还贴有用玳瑁雕刻而成的花朵等装饰物,看起来既粉嫩又立体,在底部套筒的位置,还有用翡翠雕刻而成的绿色叶片,叶片纹路清晰,颜色搭配也极为和谐,看起来活灵活现。

    光是这样一套不起眼的指甲套,就运用了镂空、雕刻,镶嵌,贴片,錾花等多种工艺制作手法,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妥帖,纹样大小由基部到指尖顺势而收,自然流畅,使得整体的设计十分完美。

    这也是为什么,这套指甲护套一露面,会场的女士们就坐不住了,纷纷举牌喊价,就连霍思宁都不能幸免,实在是这护甲太漂亮了。

    这样一套指甲套,基本上只要是女人,都会涌起一股想要将其据为己有的念头和冲动。

    只是这套护甲,无论是风格,做工还是工艺价值,都属于清代奢华指甲套之中的上品,不说在今天这个慈善拍卖场上,就算是在普通的古玩店,价格也不低,所以这一套护甲,被徐世龙拿来当做了今天慈善拍卖环节的压轴物件。

    女人的购买能力有多疯狂,在这套护甲上就可见一斑了,霍思宁本身是个不在意花多少钱的人,但是在参与了几次竞价之后,她就不得不告退,败下阵来。

    实在是另外有几桌的女士太凶残了,本来不过八万的底价,硬生生被抬到了五十万,这还不算,还有人在争,霍思宁虽然喜欢这套护甲,但是这东西真的只能收藏而已,并没有实用的价值,所以霍思宁也就是不舍地多看了几眼,然后就放弃了。

    最后那套护甲以七十八万的价格成交了,对于敢出这个价格购买的女士,霍思宁真是打心眼里佩服。

    慈善拍卖结束,稍做了一下总结之后,这才算是进入正题,那就是圈子里的古玩交流,也就是周世涛之前所说的斗宝。

    所谓的慈善拍卖交流会,慈善拍卖不过是开胃菜,真正的重点,就在后面的交流上,这是圈子里的大聚会,能不能在这个会场崭露头角,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

    只是交流会开始之后,却并未有人上台,徐世龙看了看台下众人,笑道:“既然大家都谦虚,那我就抛砖引玉,不过我的东西是一对玉杯,可能没那么多看点,各位见笑了。”

    说着,徐世龙就示意一侧的工作人员将他的那个锦盒拿上来。

    霍思宁在台下,顿时就怔了怔,她想起了她从赵玉良手中买下的那一对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本来她也是有想过拿那对玉杯过来的,但是想着这毕竟是徐世龙的主场,未免喧宾夺主,所以她就将那对玉杯排除了。

    现在听到徐世龙说他拿出来的物件是一对玉杯,霍思宁心中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她拿的是那块田黄石镇纸,不然一会儿她若是把那唐代玉杯拿出来,徐世龙说不定就要以为她是来砸场子了的。

    锦盒送到了台上,徐世龙面上带着微笑,将那锦盒打开,从里面掏出来一对青白玉质杯盏,摆到了展示台上。

    展示台中央有一个旋转的坚固托盘,玉杯放上去,托盘就缓缓转动起来,玉杯也随着托盘一块儿转动,于是,两只玉杯的完整模样就尽数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这两只玉杯高约七八厘米,宽约十二三厘米,正题造型由两个杯由两个圆筒形杯并连而成,杯底有六个兽面作足,杯的一面镂雕凤形杯柄,另一面凸雕作盘绕爬行状双螭。

    杯体上下各饰一圈绳索纹作捆扎状,结扎口上有一方形图章,刻隶书“万寿”二字。

    杯身两侧分别有剔地阳文隶书,一侧为:“湿湿楚璞,既雕既琢。玉y琼浆,钧其广乐。”在诗句末尾署有“祝允明”三字,诗上部有“合卺杯”三字;另一侧为:“九陌祥烟合,千里瑞日月。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诗上部有“子刚制”三字。

    看到这玉杯的整体样貌之后,场上不少人纷纷变了脸色,就连周世涛也下意识地将老花镜戴上了,目光紧紧地盯着那杯子,似是想要看得更清晰一些。

    旁边的石庆云看了几眼,便忍不住惊呼出声:“这是……青玉合卺杯!”

    听到这个名词,霍思宁也不由得吃了一惊,她原是不认识这造型古怪的玉杯的,正在脑子里搜罗着关于这玉杯的资料呢,结果就听到石庆云这么一吆喝,这下她就彻底明悟了,在看向这玉杯的时候,眼神不由得也热切了起来。

    所谓合卺杯,自然是古代帝王与皇后大婚之时用来饮用合卺酒的器皿,这是皇室御用贡品,使用的玉石,当然是品质最好的玉。

    不过能称得上青玉合卺杯这个名词的杯盏,却有且仅有一套,这是一个专属名词,指的是由明代嘉靖、万历间雕刻家、琢玉工艺家陆子冈雕刻出来的玉杯。

    这套玉杯不光有陆子冈这样明文朝野的玉雕大师雕琢,在玉杯上的那首诗句,还有由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子”的著名诗人和书画家祝枝山亲自题写的诗句,再加上它还是皇帝大婚的纪念物,所以堪称罕见之宝。

    事实上,在坊间所谓的青玉合卺杯不在少数,但是这些玉杯实际上都是根据历史记载用现代工艺复原制作而成的,并非真品,只是用来糊弄不懂行的菜鸟的。

    但是眼前的这一套玉杯,上面却的的确确有子刚制三个篆书字体,而且凸阳纹、镂空透雕、y线刻划皆尽其妙,看起来极为精美,虽然花纹繁杂,但是线条流畅生动,给人一种空灵飘逸之感,有巧夺天工之妙。

    看到这玉杯,不只是石庆云,在场的众人都露出了惊愕的表情,有几个情绪激动的,几乎是下意识地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似乎是想要冲上台去,凑近那玉杯仔细看个究竟。

第1187章 咦,这壶不对!() 
这只青铜壶带有双耳,为兽首衔环,看起来倒是十分端庄秀美。

    “波曲纹,这应该是西周兽耳壶,看那包浆,应该是熟坑的东西。”

    看了几眼,周世涛心中便有谱了,忍不住提点道。

    所谓熟坑,指的即是世代流传下来的古董或者是已经出土很久了的东西,因为经常被人用手盘摸,使得器物表层出现了一层莹润光亮的包浆,这样的东西,通常就被称之为熟坑。

    而与熟坑相对的,也就是生坑,顾名思义,就是刚刚从墓里出土的物件。

    梁睿城也不是傻子,在这种场合,自然不可能拿出生坑的东西来,就算他手里真有生坑,他也没那个胆子,毕竟生坑这玩意儿是涉险违法犯罪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除非他自己想不开,不然他不至于这样犯蠢。

    霍思宁的目光紧盯着这只西周兽耳壶,和台下其他人都在好奇打量。

    等了有几分钟,那梁睿城见展示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始介绍起来:

    “今天我带来的是西周青铜兽耳壶,大家可以看得到的,我这壶体采用的是环带纹,这样的纹饰带状宽阔幅度大,中间又有龙纹和鸟纹做修饰,可以说是西周一件极为成熟的青铜壶了。”

    “再看这壶,除了纹饰之外,还有一对衔环兽耳,这对兽耳是这件青铜壶的画龙点睛之笔,使得这只青铜壶的铸造工艺更显精良,整体提升了一个层次。”

    “而且这是熟坑的东西,釉色薄匀包浆完美,是非常难得的一件珍品!”

    台上梁睿城在得意洋洋的介绍着,台下众人都禁不住赞叹起来。

    从外观上看,这只西周兽耳壶,的确是没有什么瑕疵,而且从外形包浆来看,也的确像是真品。

    这个时候,看徐世龙那一对青玉合卺杯的人也没有几个了,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梁睿城手里的那一只青铜壶上面。

    霍思宁拉了拉李萱冰,两人齐齐上台,不过两人看的不是梁睿城那只青铜壶,而是徐世龙的那一对青玉合卺杯。

    霍思宁和李萱冰年纪都不大,两人对古代的一些皇室风俗都非常感兴趣,尤其这青玉合卺杯还是帝王和皇后曾经使用过的东西,里面隐含的浪漫因素太多,如今近距离的观察这杯盏,让两人心中都禁不住遐想连篇。

    当然,在看过这杯盏之后,霍思宁还是免不了伸出手,悄悄地探到了那展台托盘底,开启了天眼。

    这是她的职业习惯,就算是再怎么看真的物件,她还是喜欢用天眼再确认一遍。

    这样一看,霍思宁便愣住了。

    她之所以会愣住,倒不是因为她眼前的这一对青玉合卺杯,因为这对杯子上面紫气浓郁,与她那只从周庄无意中捡漏得来的月下白玛瑙的紫色灵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足以证明这对杯盏确实是明朝的物件。

    她会愣住,是因为梁睿城拿出来的那只青铜壶。

    在舞台上的这个展示台,足有三米长,而正在转动的装有青玉合卺杯的展示托盘,在展台的左侧位置,在这个转动的托盘一米多的距离之外,正是梁睿城放置青铜壶的位置。

    霍思宁的天眼有透视的功能,以前能透视的距离并不远,但是随着她运用得越来越纯熟,到如今,天眼开启之后,所能看到的范围,已经足有方圆近十米了。

    所以在她利用天眼透视那对青玉合卺杯的时候,也顺便就看到了梁睿城的那只青铜壶的情况。

    正是这一看,她才会愣住。

    因为梁睿城跟前的那只青铜壶,表面根本一点紫气也没有,而在那只壶的内壁最里侧靠近那对兽耳的左侧位置,赫然就刻着两个米粒大小的楷体字——钟仿!

    看到这一幕,霍思宁心下不由得一惊。

    钟仿这两个字,或许别人不熟悉,但是对于霍思宁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的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她专门去过太城博物馆,也被周世涛委以重任,甚至还在东都新年祭上掉包了一件越窑秘色瓷。

    这两个字,总是神出鬼没,给人一个措手不及,就连周世涛都颇为忌惮。

    为了找到制作钟仿的人,周世涛苦苦找寻了二十多年,只可惜却一直没有结果。

    在东洋的时候,霍思宁倒是无意中从那渡边尹康的口中得知了钟仿的一丁点线索,知道了钟老鬼这个人名,只是即便是这样,他们仍然对钟仿一无所获。

    钟仿是古玩圈子里的一件辛秘事,可能一些人并不清楚它有多可怕,但是只要了解一点的人,基本上就谈钟仿色变。

    但是显然,这位正得意洋洋侃侃而谈的梁睿城先生,并不知道自己手中的这只青铜壶,就是一只钟仿。

    霍思宁嘴角不由得微微勾起,眼中露出了一丝幸灾乐祸般的笑。

    梁睿城既然能找骗子去她那店里捣乱,那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