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重生:天价豪门千金-第6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摊主见霍思宁站起身来就要走,眼珠子一转,急急地就站起来道:

    “哎哎哎,姑娘您别走啊,我说我开个价您也不还价,这生意还怎么做?您要是诚心想要这罐子,您开个价啊,咱们好好商量不是?”

    本书来自htl

第1308章 赚大发了() 
cpa300_4;。

    倒是苏安凝看着霍思宁手中的那个罐子若有所思,因为在霍思宁坚持要将那罐子买下来之后,她就觉着这个罐子的不对劲了。

    之前在那个摊位上还没有发觉,现在这罐子在太阳光线照射下,这个时候,苏安凝才发现,那黑不溜秋的罐子周身竟然隐隐透出淡淡的紫色光晕。

    看到这一幕,苏安凝的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

    “宁宁,这罐子,该不会是紫陶吧?”

    霍思宁意外地看向姜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东西,一般很少会有人注意到这些,没有想到苏安凝居然也能知道,这小丫头还真不可貌相啊。

    紫陶是两晋时期的龙山文化产物,它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为精致纯熟,其细腻和独特的做工达到了与瓷器相媲美的艺术程度。

    因为紫陶的存世极为罕见,所以紫陶真品的价值比一套夜光杯还要珍贵。

    紫陶在古玩史上其实算不得声名显赫,它的地位一直没有被考古收藏家们认可,直到早些年考古学家在山东日照旧文化遗址发现了上千年的珍稀紫陶器高柄镂空蛋壳杯。

    那只杯子通身为发亮的深紫色,无釉胎薄,质地坚硬,杯壁厚处不过五毫米,重仅六十克,制作工艺之精湛,堪称世界一绝。

    因为这只被子,让紫陶成为了两晋陶器文明的典型代表物,它单纯的质地与简单的造型,彰显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极致之美,在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世界考古界称之为“地球千年文明最完美的艺术”。

    霍思宁淘到的这个紫陶,虽然被雾隐法隐去了精华,但是霍思宁敢肯定,它的精美程度不会比那个镂空蛋壳杯差。

    紫陶存世量本就十分稀少,尤其是薄胎精品,更是极为罕见。

    这个陶器周身被一层黑油垢覆盖着,霍思宁也不确定这个罐子究竟是做什么的,如果是孤品,那么它的价值就难以估量。

    刘鹏程对古玩并没有多少了解,听到苏安凝说紫陶的时候,顿觉诧异。

    因为他多多少少也听过一些关于紫陶的传闻,得知霍思宁手中的那黑不溜秋的东西竟然就是传说中的紫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罐子不会真是紫陶吧?那它能卖多少钱?”见霍思宁只笑着,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顿时让苏安凝更坚定了心中的猜想。

    她对这紫陶的来历不大感兴趣,不过她更想知道,这个霍思宁花五百块钱买回来的东西,到底能值多少钱。

    霍思宁朝着四周瞥了几眼,这才故作神秘的笑了笑,说道:

    “要是私下里出手,当然价格会低不少,不过若是拿到拍卖行去,这罐子最低价也要五百万,具体能卖多少,那就很难说了。”

    本书来自htl

第1309章 金陶坊() 
cpa300_4;!”

    一个年轻的男子急匆匆地从旁边的店里跑了出来,冲着那个老头说了一句,随即就要拉着那老头回去,不想一侧头就看到了霍思宁四人,他微微一愣,这才有些惊讶地喊道:“霍小姐,您怎么会在这里?”

    霍思宁也有些诧异,这个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秦连山的贴身警卫员小张。(请访问~猫扑~;有您所有要看的书,)

    “秦老爷子也在这儿?”想到刚刚的话,霍思宁有些好奇。

    小张点了点头,正待开口说话,那个刚刚想要买下她手中那只紫陶的老头原本要跟警卫员回去,在听到小张叫了一声霍小姐之后,猛地回过身来盯着霍思宁,眼神里带着几分惊讶和探究:“你姓霍?”

    见霍思宁点头,那老头忍不住就笑了起来,连连颔首:“不错不错,能在古玩街这样的地方淘到紫陶这样的好东西,小丫头果然是年轻有为,眼光独到。我常听秦连山那老头说起你的事,现在看来,并非夸大其词啊。”

    霍思宁不知道这老头的来历,但是看小张刚刚那紧张的样子和这老头说话的口吻,想来秦连山和这人应该是关系匪浅,而且很显然他已经知道霍思宁是谁了,只是没有点破。

    “老先生过奖了,刚刚多有冒犯,真是对不住。”

    那老头浑不在意,摆了摆手,这才指着他面前的一家店铺笑道:“女娃子在外头有警惕之心很正常,正好秦老头就在这里,你看?顺便也让我这老头子瞧瞧你手里的这个紫陶,涨涨见识,你看怎么样?”

    霍思宁抬起头来顺着那老头所指的方向看去,就看到那家店铺招牌上写着的三个大字“金陶坊”。

    知道秦连山就在那店里头,霍思宁也就不担心了,笑了笑就跟在老头的身后走了进去。

    “老白。”

    见老头走了进来,秦连山从古董架后面探出了头,张口想要说话,不想这一探头就看到了跟在老头身后的霍思宁,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顿了顿,秦连山方才冲着霍思宁笑道:“霍丫头你今天怎么出来了?你们在大栅栏儿淘东西?”

    霍思宁点了点头,笑道:“闲的无事,就陪刘师兄还有安凝出来逛逛,这还真是凑巧,刚刚遇到了张警卫,才知道秦老您在这里,所以我们几个就跟着来了。”

    秦连山还想再说点什么,一旁站着的那个老头却是早就打上霍思宁手中那个紫陶的主意了,抢在秦连山之前开口问道:“小丫头,你这罐子是从刚刚那边的旧摊子上淘的?”

    老头没有明说,但是一双眼睛紧紧地盯着霍思宁手中的罐子。

    霍思宁也不傻,听懂了他的弦外之音,看在秦连山的面子上,霍思宁也不能真不把紫陶罐子给他看。

    见霍思宁这么上道地将罐子递过来,那老头兴高采烈地抢到了手中,抓住那紫陶罐子的口沿就将罐子拎了起来放到了一旁的桌子上面。

    本书来自htl

第1310章 桐油() 
看到这个罐子,不只是秦连山,就连店里站着的店主和那个老掌柜都围拢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罐子。

    “看这胎质倒是挺薄的,有点像陶器,不过这包浆釉色看起来有点奇怪,这是个什么东西?”

    秦连山拿出放大镜围着那罐子前后上下看了一圈,又在罐子宽沿大肚那一片转悠了半天,用手敲了又敲,也没能看出名堂来。

    他站直了身子,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他觉得这东西黑陶不像黑陶,瓷器不像瓷器的,看起来倒像是做旧的仿品,也不知道霍思宁买来做什么,恐怕十有**是打眼了。

    秦连山没有见过真正的两晋紫陶,而且霍思宁手中的这个罐子外层被抹了一层厚厚的黑油垢,与传说中紫陶那“薄如纸,紫若透”的特征并不相符。

    “紫若透”指的并不是紫陶本身的紫色,而是指紫陶周身在光照下会泛出紫色的光晕,就好像要透出来一般。

    但是这家店里的光线比较暗,加上这件紫陶因为污垢沾染的关系,连包浆也不是那么瓷实,所以看起来颜色暗淡,用肉眼确实很难看出问题来。

    那老头看到秦连山的表情就知道他看不准这东西,忍不住呵呵笑了几声,回过头朝着霍思宁看了一眼,问道:“小丫头,你这东西,不介意我帮你清洗干净吧?”

    霍思宁有些讶异地朝着老头看去,见他一脸笃定的样子,知道他已经看出来这罐子上抹了东西,遂点了点头道:“老先生肯代劳,自然是求之不得。”

    征得了霍思宁的同意,那老者也不含糊,回头就冲着店里的老掌柜道:“俞掌柜,您这里有没有桐油和干净的白纱布?麻烦您给我拿点儿过来。”

    “桐油?”

    秦连山愣了愣,桐油一般是涂抹在木制家具上用来保养家具的,老白这是要用桐油做什么?

    那老掌柜的脸上也露出了疑惑之色,他浸淫陶瓷行业数十年,还没有听说过用桐油清洗陶瓷器的,但是白老都这么说了,肯定有他的道理,那掌柜的也不敢多问,忙不迭地下去准备桐油和纱布去了。

    桐油是油桐树所结种子榨取出来的油脂,油桐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有记载,在元代才经由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带到海外进行培植。

    桐油外观澄澈透明,涂抹在木制物品上能迅速干燥,并且还能起到耐高温腐蚀的特点。

    在古代,桐油的使用地方非常多,家具,船只,建筑,在油漆没有产生以前,被用来作为木制物品的保养良方。

    古玩与普通的东西精贵,覆盖在上面的污垢也不能随便处理,必须将上面覆盖的物质具体检测出来之后,调制出专门的配方才能清理。

    霍思宁光知道她买来的那个紫陶上覆盖了一层黑色的污垢,却不知道那些污垢究竟是什么东西,要处理起来比较麻烦。

    但是这个姓白的老头一说,霍思宁就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了。

    不过她还是第一次知道,桐油还能用来给陶瓷器做保养,这让霍思宁感到非常好奇。

    这边一行人在等着,那个俞掌柜过了十多分钟才喘着粗气跑回来。

    他手里端着一个小碗,肩上还挂着一叠厚厚的白纱布,一跑进屋就将东西一股脑地放到了桌子上,讪笑道:

    “白老,让您久等了。咱这店里平时没存放这东西,我这还是跑到街对面那家家具城借来的。”

    这是实话,一般的家具店里会存放一些桐油备用,但是像陶瓷店是肯定没有的。

    那桐油虽然是透明状的,但是里面有很多杂质,很明显是劣质桐油。

    看到那桐油,白老的眉头就皱了皱,但是也没有办法,这点桐油也是好不容易才弄过来的。

    条件有限,他也就不讲究那些了,朝着那俞掌柜接着吩咐道:“俞掌柜,麻烦您再拿两个大碗,再取一瓶清水过来。”

    东西取过来了,白老就将那纱布叠成三层盖在碗口,将那一小碗桐油缓缓地倒在了纱布上。

    桐油透过纱布浸润过去,滴到了碗里,纱布上留下了一层厚厚的杂质。

    如此这般过滤了两三遍,才将这一小碗桐油里面的杂质清理干净。

    桐油过滤好了,白老就将一瓶矿泉水倒在了另外一个干净的碗里,随后将过滤干净的桐油倒进去一勺左右,取了一根筷子不停地在碗中顺时钟搅动。

    按照化学原理来说,油是不溶于水的,但是白老这一搅动,原本如蛋清一般的桐油,竟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溶入水中。

    看到这一幕,众人都目瞪口呆。

    连秦连山都惊诧不已,他还是第一次知道桐油可以配置出这样的秘方。

    桐油和水兑好之后,那白老又将干净的纱布泡进去,等到纱布浸湿之后,那边听从白老的吩咐去清洗黑陶罐子的老掌柜也将罐子拿回来了。

    这个罐子虽然经过了清洗,但是周身的黑色污垢并没有被清水洗掉,还是一副暗淡无光很不起眼的模样。

    这个用雾隐法的人巧妙地在陶器表层抹上了一层黑油,看起来就好像陶器本身在经过时间的侵蚀之后氧化形成的一层污垢一般,一般人很难看得出来问题。

    这是陶器本身的特性所造成的,像瓷器年代久了之后,胎釉会微微泛黄。

    同样的道理,陶器在经过时间的侵蚀之后,会在表层形成一层物质,使其表面蒙尘,暗淡无光。

    取过干纱布将陶器周身擦干,白老这才伸手将泡在桐油碗中的纱布捞出来,然后用蘸着桐油水的纱布仔仔细细地开始擦拭紫陶周身。

    等到陶罐每一个部位都均匀地涂抹上桐油水之后,白老立即动作迅速地取了一块干净纱布在罐子上用力地摩擦了起来。

    围观的众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白老的动作,很快大家就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随着白老用力的擦拭,那块干净的纱布之上迅速地擦出了一层厚厚的黑色污垢。

    而在陶罐被擦拭掉污垢的部位,一抹深亮的紫色就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第1311章 千年药罐() 
半个小时的时间,整件陶罐已经焕然一新,被黑色污垢藏匿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千年紫陶,这一刻在白老的手中显露出了本来的面目。

    那种纯粹的紫黑色,在光线的照射下好像要透出来一般,让在场的众人迷醉不已。

    不论是什么色彩的陶瓷,一旦它纯粹到了极致,就能显露出它的独特魅力。

    黑陶、白陶备受世人追捧,就是因为它们的纯粹。

    这件千年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