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破茧成蝶-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说清楚。

    “那也行。姨妈等着烧一桌好菜替你庆贺。”关莲见夏桐答应下来了,忙说。

    “姨妈话可不能说这么满,高手很多的。”夏桐忙拦住了她,比赛这种事情,不到最后一秒,谁也不敢说自己赢。

    “不去家里。我们就去外面吃顿晚饭吧,夏桐来了,怎么也要接风。吃完饭去外滩看看,好好放松放松。”李青云说完扯了扯关莲的手。

    “哎呀,看我这记性,姨妈真的是老了,走。姨妈带你吃饭去,坐了半天的火车。肯定是饿了,食堂能有什么好吃的。来了上海,肯定是要吃上海的东西。上海的小吃还是蛮多的,我以前就带你妈妈去吃过。你妈妈最喜欢城隍庙的生煎、五香豆、酒酿圆子和百叶汤,我们就去城隍庙,吃完饭走几步就到了外滩。”

    关莲喋喋不休地啰嗦了一通,特地提到了夏桐的妈妈,夏桐有几分动心了,再看天色尚早,旁边的带队老师也开口同意了,说:“夏桐,你姨妈既然这样说了,你就跟着去一趟吧,盛情难却嘛。”

    夏桐只得跟着他们出去了,不然老师还以为自己不近人情了。

    到了城隍庙夏桐才知道,原来著名的豫园就在城隍庙旁边,这里是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商铺林立,关莲带夏桐尝了几样小吃,尤其是关莲介绍的那几种妈妈爱吃的,都带夏桐尝了一个遍。

    夏桐是典型的南方人,从饮食习惯上来说,还是比较愿意接受南方的各类小吃,清淡、可口,卖相也精致。

    关莲见夏桐吃的还比较香甜,便笑了笑,说:“你跟你妈妈真像,连吃东西的喜好也都差不多。”

    “那是当然,我是妈妈的女儿呢。”夏桐也笑笑,直觉关莲肯定有话要说。

    “是啊,要是你妈妈还活着看到你这样子该多好。”关莲想起了自己的妹妹,眼睛也有些红了。

    夏桐知道,这一瞬间,关莲的心里还是有点亲情,只是一瞬间。

    “妈,你看你,好好的非要提起小姨来,一会你就该把夏桐弄哭了。”

    “就是啊,老婆,好容易大家在一起,就该开开心心的嘛。走吧,我们转转这城隍庙就去外滩看看。”李青云忙说。

    外滩的建筑风格跟城隍庙迥然不同,这里汇聚了各国的建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群”,令夏桐想起了香港,那个洋味十足的地方。

    七月份的上海闷热闷热的,实在是不适合旅游的季节,尽管已经是华灯初上,夏桐呆了一会仍感到汗津津的,遥望了一下对面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夏桐便提议回去。

    “既然来了,就去家里坐坐,我家离这里很近的啦。”关莲说。

    夏桐知道不让他们把话说出来是不会死心的,便说:“既然姨妈说近就上门看看,省的到时比赛结束了又着急回北京。”

    “那不行,好容易来上海了,怎么也要在姨妈家住几天,姨妈带你去逛逛商场,买几件漂亮的衣服。女孩子到年龄要好好打扮,姨妈最会打扮人了,以前我也没少给你妈妈买衣服。”关莲又提到往事。

    夏桐知道她说的可能是实情,因为记忆中妈妈的衣服确实很洋气,要不然她走了以后,婆婆也没舍得把衣服烧了给她带走。

    关莲说的不远,其实真不近,汽车走了半个小时,夏桐也不知是什么地方,李家的房子不小,也是跃层,跟慕斯年在景园的房子布局差不了多少。

    夏桐在沙发上坐了下来,关莲和李菁菁陪着,李青云去洗了点水果,又从冰箱里给夏桐拿了杯酸奶,夏桐不得不说,李青云真的心细。夏桐跟他们吃过有限的两顿饭,李青云便记住了夏桐不喝饮料,要喝就喝点酸奶。

    “姨父别忙了。”夏桐客套了一句。

    “不忙,不忙,你是我们家的贵客。”李青云有些讨好地笑笑。

    “就是呀,夏桐,你现在可真今非昔比了,我家夏桐现在是美丽的白天鹅。”关莲特地摸了摸夏桐的头。

    “姨妈,上次在医院门口没生我的气吧?其实姨妈应该猜得到,我跟慕斯年的事情慕家根本不同意,他们家一直嫌我是农村出来的,出身太低,门不当户不对。我现在理解了我爸爸当年的苦衷,就算我们夏家不去求你们关家什么,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姨妈仍是嫌弃我爸爸,生怕我爸爸会拖累你们关家,所以,连带对我们也不想认。姨妈说我说得对吗?”夏桐想了想,直接问了出来。

    “你这孩子,说什么呢?姨妈怎么会嫌弃你?姨妈找到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关莲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如果不是这样,当年外公外婆为什么会不让我父母进门?从他们结婚到去世,整整十年,每年的三节我父母都上山,给外公外婆送节礼,十年来没有一次断过,可是也没有一次进去过家门,都是放在门口就走,直到最后一次。”夏桐的眼泪出来了,有些凝噎。

    “这个跟我真没关系,你外公固执,外婆只能听你外公的,我可劝了你外公多次,你外公那个脾气,你是不清楚,谁的话也不听。”关莲说完也叹口气。

    “我今天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想追究当年的事情谁对谁错,只是想说,关家对我爸爸尚且如此,慕家又会怎么对我呢?姨妈觉得我的亲友有困难了,慕家人会出手相助吗?他们连我都不待见,又何况你们?”夏桐见关莲似乎没听懂,索性把话挑明白了。

    “这个,这个,我看慕斯远不是跟你还蛮熟的,我们的事情用不到慕家长辈出面,只要慕斯远开口就行。”李青云在一边忙说。

    “慕斯远不是慕家的?你们当初不也是不赞成我妈妈嫁给我爸爸?你们会伸手去帮夏家的亲友?”

    “这,这个因人而异。”李青云说。

    “姨父真会说话,姨妈和舅舅连我和夏樟都不想管,还会去管夏家的穷亲戚?这么多年,你们每次从我们家门口过,有谁想过来看我和夏樟一眼?”

    “那是你外公糊涂,怨不得我们。”关莲还想推卸责任。

    “不说外公,只说你们,如果菁菁嫁一个农村小伙,你们愿意伸手帮助男方的那一堆乡下穷亲戚吗?”

    “这个,这个。。。”李青云这个半天也没这个出什么来。

    “我才不要嫁乡下人呢,脏死了。”李菁菁在一边皱起了眉头。

    “就是啊,这个菁菁自己不愿意,我们当然更不愿意了。”李青云忙接了李菁菁的话。

    “这不就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夏桐说完站起来了。

    手机用户可访问wp。。l观看小说,跟官网同步更新.

第二百九十二章 、寻旧() 
    一秒记住【。。l】,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夏桐从关莲那回来已经很晚了,洗漱过后,便倒在床上,这一趟出门真累,尤其在关莲家,说到后面到底还是闹了一个不欢而散。

    “夏桐,你姨妈对你真好,真热心。”金昕羡慕地说。

    “还行吧。”夏桐笑笑,也不解释,这种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还有啊,你姨妈年轻时肯定是一个大美人吧,现在也漂亮,也会穿衣服。”金昕出身富裕,时尚品味比夏桐强多了,所以才会看见关莲觉得眼前一亮。

    “嗯,差不多。”

    金昕见夏桐兴致缺缺,还以为夏桐是出去半天累了,也知道夏桐跟她不一样,夏桐是奔拿奖来的,肯定需要休息,便没再打扰夏桐。

    接下来的七天,直到比赛结束,关莲都没有再来找夏桐。夏桐虽然心里有些微微的失望,不过也是意料之中。

    关莲虽然没来,吴仁越来了,还带给夏桐一个无比震惊的消息,原来爷爷知道吴明伊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当年爷爷的同学也有在美国的,见证了吴明伊的这场婚礼,婚礼六个月后生了一个男孩,取名吴怀,这场婚姻只维持了一年。

    这位同学后来去了瑞士,他的父辈跟夏宁远有来往,等夏世轩知道这个消息时已经是1957年了,彼时吴明伊一家已经回到了台湾。

    夏世轩猜到孩子是他的,一个是从日期上推断出来,另一个是孩子的名字,第三则是吴明伊的短暂婚姻也说明一个问题。

    可是这一年夏宁远被划为右派分子,被送去劳动教养,一直到1959年10月才从劳改农场回到上海,这个期间。夏世轩是不可能有出国机会的。

    夏宁远的工作是1960年恢复的,夏世轩这才鼓动父亲出国,而夏宁远经过这一劫,也有些心灰意冷,却还没有真正的萌生去意,直到六年后的再一次政治运动,终于浇灭了他最后的一丝热忱。

    这些是在夏世轩的日记和信件记录的,夏桐没有看完,自然不知道,吴仁越花了一个星期。总算全部读完了。

    “你们大陆的运动真多耶,我看爷爷的日记,好像曾祖父经历了好几次起落。爷爷也受到牵连,可能就因为这个才出不了国吧。”

    “这个我还小,那一段历史真不清楚,网上应该有这方面的资料。不过我知道我外公就是在文革中因为有海外关系的牵连才被批斗得很惨,如果曾祖父不走。估计也难逃此劫。”

    “这样子说起来,还是我奶奶的父亲英明。”吴仁越长叹一声,如果夏家那时也听从了吴家的建议离开北京,夏家将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走吧,我们去愚园路看看。”夏桐不想再探讨这个问题,自己只是一个再渺小不过的普通人。那些历史上大人物的功过是非自然有人去评判。

    吴仁越换了一件地摊上的恤和牛仔裤,特地化了妆,往丑里化的。跟平时确实不太一样,大墨镜,换了一个大众的发型。夏桐也是不起眼的装扮,两人也没打车,挤地铁。地铁站行人匆匆,没有谁去留心身边的人究竟是谁。

    两人先到的静安寺。从静安寺出来,沿着愚园路往西走,因为日记里提到那房子离静安寺不远,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

    愚园路这一带还有不少遗留下来的花园洋房,小河边两侧都是幽深的弄堂,高大的法国梧桐将整条路包裹在自己身下,时不时有一栋栋建筑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出现,花了半个多小时,夏桐他们才找到愚园路**弄的弄堂口,门口小卖部的老大爷说,这里曾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最新式的弄堂,住得都是当时上海滩的名人。

    夏桐趁机问他:“老大爷,您好,请问您在这里住了多久?”

    “五十多年了。”老人家的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夏桐听得有些费劲。

    “那请问您知道夏家吗?夏宁远家,就是在**号那个夏家。”

    “夏家?夏宁远,你们是什么人?”老人家想了会才想起来夏家,态度有点警觉。

    这个让夏桐和吴仁越不能理解,现在又不是什么特殊时期,打听个人还用得着防备吗?

    这时,有一位老阿婆打着大蒲扇从屋子里出来,看了一眼夏桐和吴仁越,对着夏桐说:“小姑娘看着蛮讨喜的,侬问的是不是那个老教授夏家伐?”

    夏桐忙点头说:“我是夏家的后人,想问问夏家当年的事情。”

    “小姑娘骗人的吧?夏家怎么可能会有后人?”老头憋不住问了一句。

    “这有什么不可能?兴许是当年那个男孩子的女儿也不一定。”老太太用扇子拍了一下老头。

    老头听了盯着夏桐看了几眼,又看了看吴仁越,说:“你们真是夏家的后人?”

    “是。”

    “那夏家的事情你们还能不晓得?”

    “老大爷,我是夏家的后人不假,可是我才多大?对夏家以前的事情不了解,才来这里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些我们夏家的故事?”

    “夏家的儿子当年死了,没听说他结过婚有孩子,夏家的女儿倒是有一个儿子,到如今应该也有四十多了,可是他不是一直跟着他外公在国外吗?老婆子你看她哪里像从国外回来的?”

    夏桐听他话里的意思,这位姑奶好像也出事了,便问:“夏家的女儿呢?”

    “夏家的女儿没死,听说当时疯了,可怜哇,现在也不晓得怎么样了?要是活到现在,也该有六十多了。”

    “疯了?为什么疯了?”

    “小姑娘,你不是她家人吧?你到底是谁?”老头又问了一句。

    “我说死老头,你管人家是谁干什么?”老阿婆又拿着扇子敲了一下老头,然后对夏桐说:“小姑娘,夏家的事情我们只晓得这么多,你想想啊,人家是住洋房的,我们是住小阁楼的,平时也不搭界,就是出来进去看过几眼,他们家的保姆嘴也可紧了,我们想打听也不打听不出来,就是当年他们家儿子死的事情,我们当时也不晓得,还是后来从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