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数千杆精良鸟铳、和大小几十门火炮朱由榔则很不客气的打算将它们全部武装到御营焦琏、吴继嗣的虎贲镇和羽林镇里,增加两镇御营亲军的火力。

    拱圣营、虎贲镇、羽林镇这三支部队是朱由榔从梧州开始一手统带出来的,跟着他经历了大小数十场血战,是他最坚定的拥护者,所部忠诚度最高,可谓嫡系中的嫡系。

    近两年来,朱由榔见证了它们一点点的由弱小变为强大,它们就相当于大明三大营里的“神机营”,朱由榔打算把它们最终打造成一支近代纯火器部队,成为以一当十的精锐!

    数千鸟铳的补入必将大大增加亲军火器的比例,兵贵精,不贵多,有了这些火器、铠甲、战马的加成,御营的总体战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打了一仗,御营实力不降反增,由不得朱由榔不兴奋。不过他只是兴奋了一会,眼神便又黯淡下去了。

    现在已经是十七世纪中叶了,西欧不少国家已经装备性能更好的燧发枪了,火绳枪这种原始的火器更是早在十六世纪就被西欧各国先后淘汰掉了。

    可直到目前为止不管是满清的八旗和绿营,还是大明的忠贞营、地方厢营,甚至御营中的李定国、刘文秀部还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连斑鸠铳这种火绳枪都能算得上最顶尖的利器,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更可悲的是,在原本的历史剧本上,自1644年满洲鞑子入关以后,一直到清末的太平天国时期,两百多年间,清军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一直用火绳枪,从未考虑改用更先进的燧发枪,而西欧诸国却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早已将火器更换了好几代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因为鞑子皇帝不知道燧发枪这种十六世纪中叶就出现的枪械吗?或者是真的不知道火枪的重要性?

    非也!

    清初的几个皇帝不是把火枪当做弱者之械,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将火器当做军国重器来看。

    认真说来,满洲鞑子虽然以骑射起家,但最后却是靠火器发家的,当年老奴努尔哈赤被明军的红夷大炮轰死后,满鞑就开始重视火器了,黄台吉即位后,对火器更加注重,千方百计的想仿制。

    后来辽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降黄台吉后,满洲鞑子至此就拥有了精锐的火器部队。

    尔后,黄台吉又在汉八旗中由亲信部下固山额镇金励建立了名为“乌真哈超”的精锐火器部队,“乌真哈超”翻译成汉语就是“重兵”,指装备了大量的鸟枪和火炮。

    清军入关后,满蒙八旗改制,鞑子皇帝又模仿明朝京营军制专门建立了“火器营”和“神机营”两支纯火器部队,所部兵员全由满洲鞑子充任,居重驭外,借此压制绿营,由此可见对火器的重视!

    康熙年间,清军在雅克萨对战沙俄,在西北对葛尔丹时,经常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对抗拥有燧发枪的他们,却常遭惨败,吃足了燧发枪的苦头。故而康熙对这火器的厉害和当年的红夷大炮一样,认识透入骨髓。后来乾隆南征缅甸,也在更先进的燧发枪上栽了大跟头,但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去改进火枪。

    明末清初的火器专家戴梓八天仿造了当时号称只有比利时人才能造的“子母炮”,更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他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二十八发子弹,火力非常强大。当其进贡给康熙时,康熙表面赞扬,暗中将连珠火铳束之高阁,并严令他不得再造。康熙还不放心,之后又寻了个理由,将其流放当时最荒凉的地方之一——辽东。

    清初的几个皇帝曾经在自己的皇宫里收集了当时各种各样的火器,其中更有当时最先进的线膛枪——来复枪!但却一直没有普及到军队中去。

    鞑子皇帝就是因为太了解火器的威力了,所以才要坚决遏制它的发展。如果放纵火器发展,就会面临一个非常恐怖的现实,那就是一枪在手,一个妇孺老弱就能干掉一个八旗勇士!

    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禁用鸟铳,也许是因为鸟铳早在明中期就已普及,满洲鞑子建国之后再想禁用,很不现实,所幸鸟铳缺陷太多,威力比之弓箭也强不到哪去,对他们威胁不大,故而没有禁用。

    清初时纯正的满州八旗不过五六万,即便加上汉八旗,蒙八旗依旧不过百万,汉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们,掌握在汉人手里的兵器越先进,他们满人就越危险,这一点,鞑子皇帝很清楚。

    为了从根子上禁绝这种威胁,他们一方面严禁火器扩散,另一方面连嫡系八旗都不装备更先进的火器,麻痹汉人,以为满汉一体。不仅如此,他们在将校的选拔中考校的几乎清一色冷兵器,火器使用的再好也做不了将校,从体制上抑制火器及火器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层层制约之下,鞑子皇帝依旧不放心,还在军队中大肆宣扬火器无用,骑射无敌的缪论,欲从军事思想上愚昧绿营里的汉将,其用心之险恶,当真是歹毒至极!

第176 天子的职责(第二更!求订阅支持!)()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重生南明当皇帝最新章节!

    一场大战下来御营及湖广厢营各部都有一定的人员伤亡,需要尽快补充兵力。朝廷新制,已经不许各统兵大将私自招募兵员了,取缔了他们独立的征兵权,征兵及操训新兵事宜全权由兵部负责,所有缺额都将由朝廷征兵处配给补齐。

    各镇要将这些新兵全部消化融合进本部需要一定的时间,为了不耽误各部整编及训练,朱由榔已经早早下旨让兵部侍郎,肇庆行都征兵处管事陈子壮从新兵营里安排一万名已经经过一段时间集训,有一定军事基础的新兵过来,给各军镇补充兵力,填补忠武军和其他各部的兵员缺口。

    新兵选的都是各地有着满腔热血,与鞑子有血海深仇的义师军民,其次才是各地矿场的矿工,最次也是广西的农民。

    广西穷山恶水,民风剽悍,好勇斗狠,自古都是出强兵的地方,所以征兵处不用担心兵源不够的问题。

    这招釜底抽薪之计此刻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暗暗起着作用了,只要再多打几个硬仗,忠贞营和西营、湖广各镇的私军在经过一次次淘汰洗牌后,私军抱团的现象必将大大减少,最终兵权将全部集中到朝廷和天子手中,各镇统兵大将从此将彻底失去与朝廷对抗的资本,再难兴风作浪了。

    消灭藩镇,集中兵权肯定不能都用强制和激烈的手段,要是毫不妥协,逼得各镇都反了,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大战结束后的第三天,清点扫尾工作做得差不多后,朱由榔留下郝摇旗部一万二千多步骑留守益阳后,亲统剩余的五六万胜利之师,一路高歌凯旋,南下返回湖南省府长沙。

    在行军途中,士民百姓听闻天子亲提大军杀退鞑子,正带着军队凯旋而归后,各个喜出望外,敲锣打鼓,抬猪牵羊,纷纷挤道管道旁,犒劳胜利之师,迎候天子圣驾。

    百姓们的热情让朱由榔深感欣慰,他身披甲胄,骑着骏马,在三百“定霸都”锐士的团团护卫中,一路微笑着接见了迎候在路旁的百姓。

    在迎侯的人群中,他一眼看到了一个驼着背的老农,背上背着一袋米,跟在他身边的是他十三四岁的小孙女,人长得就像一棵冻过的菜,又小又矮,且面黄肌瘦,身上穿着一件比她本人都大好几倍的破旧麻衣,背上也扛着个小米袋。这对爷孙俩也是自发前来参与犒劳大军的普通一员。

    朱由榔好奇之下命卫士将老丈引到了跟前,并免去了老丈的见君礼节。

    “朕看老丈年岁不小了,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粮食过来犒赏大军,家中可还有余粮?”

    “米缸里还剩些口粮哟!国家有难,小老儿只是个穷人,田里扒了一辈子土的老农,没什么能犒劳杀退鞑子的王师,能拿出的只有两小袋米了,让陛下见笑啦!”老人乐观的说道,一张饱经风霜,沧桑坎坷的老脸上布满了笑容。

    朱由榔闻言耸然动容,这爷孙俩如此穷困,竟还将家里的仅有的一些粮食送来劳军,不由感动的说道:“驱逐鞑虏,收复河山是朝廷的职责,也是朕的职责,老丈的美意朕心领了,这些米啊朕是不会收的,你们牵来的猪样,送来的粮食都是你们活命的本钱,朕一分一毫都不会要的,老丈还是拿回家当口粮吧!”

    “不打紧不打紧,这点粮食老汉还是给的起的,陛下不知道啊,往年何督师在的时候,年年打仗,孙女出生不久,他爹就被拉了壮丁,苛捐杂税那个多哩!

    大军所过之处就和那田里的蝗虫也似,那会儿老汉拿出来的粮食可远远不止这一星半点儿,俺老伴都被逼得活活饿死啦!”说到这里,老汉枯瘦的脸上涌出泪来。

    “老丈放心,以后朕一定会好好整治那些贪官污吏,也会率大军奋力杀鞑子,不会再让朕的子民过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了,老丈以后想过什么样的好日子?尽管和朕说。”朱由榔越发感慨,突然有了一种恨不能立即报答天下百姓的冲动。

    老汉眯着眼,一脸憧憬的说道:“只要有地儿种,不打仗,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就是好日子,最好的日子,老汉这辈子就知足啦!”

    朱由榔扫视了四周黑压压一片脸上洋溢着喜悦的朴素民众,沉吟良久,方道:“不打仗,有地种,没有苛捐杂税就是好日子,老丈的话,朕记住了!”

    百姓们那些犒军的猪羊米粮,朱由榔最终不仅分文未收,还让军需处发了些军粮给那些缺衣少食,上了年纪的老农,在老农们千恩万谢中,朱由榔马蹄蹋蹋,带着大军继续前行。

    湖广总督堵胤锡这几日带着督标营已经返回了长沙,营田关留下了李过的一万多步骑镇守。

    他在长沙城里,除了调兵遣将,给大军运输粮草军械啊,发放军饷等后勤工作,还号召城内军民将长沙城内外好好整顿修缮了一遍,积极做好迎接凯旋大军的准备。

    他派亲信手下每天在城头上瞭望,直到某天远远看见城外烟尘大起,旌旗飞扬,知道王师凯旋归来,急忙飞报堵胤锡。

    堵胤锡全身披挂,领着督标营总兵堵正明,灭虏镇总兵党守素、“清字营”参将胡一清、赵印选等人,在数百卫兵的保护下,大开东门,出城迎接天子御驾。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能远远的遥望飘着“明”字的大纛旗了,所有的人都抬起眼,看向前方不远处迎风招展的大旗。

    城墙下,军旗猎猎,刀枪闪烁,督标营军士和各镇统兵大将的亲兵护卫们整齐列阵而立,摆了开来,城门口的前面,身着朝服,戴着乌沙的堵胤锡站立其下。

    在其身后,还有十几个顶盔贯甲的军将,他们一起抬头,等待着远驰而来的王师。

    当大军在视野里出现的时候,堵胤锡已经带着众人加快脚步,向前方走去,到了天子驾前,纷纷跪地行礼:“臣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身后的一干亲信随从也都全部跪下,不敢抬头。

    “都平身吧!”

    “谢万岁。”

    在众人唱名行礼时,朱由榔已经提着马缰绳,缓缓从人群中驶了出来。

第177 横刀立马,唯我李大将军!(求订阅!)() 
    恋上你看书网 W。630BOOK。LA ,最快更新重生南明当皇帝最新章节!

    随着天子入城,擎旗的旗手缓缓而进,御营各将领翼护在两侧,也乘骑缓行,队伍中间的朱由榔神气威严,态度从容,不断向夹道欢呼的军民百姓颔首为礼,还不时举起手来向众人招呼致意。

    在他们后面是兵甲鲜明、步伐整齐的虎贲、羽林、拱圣三镇御营步骑,清一色的皮甲,铁甲,数千杆精良犀利的鸟铳、斑鸠铳,走动起来甲叶铿锵,威武雄壮。

    紧跟在大军后面的是骡马拖拉着的上百门冒着幽光的大小红夷、弗朗机等炮,炮口尺寸不一,像是怪兽的血盆大口,恐怖森然。

    长沙城内的军民百姓们还是第一次清清楚楚的看到大明的经制军里出现这样一支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的军队,他们纷纷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阅兵式的入城仪式,大大鼓舞了城中军民的士气,人心渐定,市貌很快恢复了常态。

    入城后第二日,由天子起头,专门进行了一场祭祀忠烈的仪式。

    长沙城东北角,忠烈祠的对面,一个新建的金字塔形的土冢高高耸起,土冢是一千两百多颗真鞑的首级封土而成!盖土夯实!

    朱由榔头戴十二旒冕冠,身上穿了极为隆重的冕服,他面带肃容,健步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