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克肇庆后,朱由榔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算汉奸,按律惩处投鞑的官员,并召集百姓亲临城西刑场观看。

    消息一放出来宛如风一般不到半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肇庆城,百姓们开始还将信将疑,毕竟投鞑的官员可不少,当看到城西刑场的悬杆上挂着的几颗血琳琳的人头时,他们信了,因为其中一个人头就是原肇庆知府陈志吉的,还是大明天子亲自下令杀掉的。

    对那个一朝投降就跟在鞑子身后,用屠刀逼着他们背弃祖宗、剃发易服的汉贼陈志吉,百姓们早已恨透了,在这个汉贼的欺压之下,他们不停地被催粮催饷,家里存粮越来越少,大部分百姓没办法只得在粗粮里面兑上麦皮,甚至靠把树皮剥下煮食来维持生存。

    好在这种日子并没有过上多久,大明天子没有忘记他的臣民,如今终于带着他的侍卫亲军打回来了,他们千等万盼的大明王师终于打回来了,百姓们一时间激动兴奋莫名。纷纷涌向刑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踏入刑场后,其中一些深受迫害的百姓,一看到挂在他们不远处的一连串人头,特别是看到陈志吉的人头后,再也忍不住心头的怒火,一时激愤之下,纷纷捡起了地上的小土块,对着它狠命的砸去,一时间陈志吉的人头被砸的稀巴烂。

    朱由榔也不去阻止他们的无礼行为,任由百姓们疯狂得发泄,当初清军攻入肇庆后连续屠城三日,杀了不少反抗的士绅百姓,城中血流漂杵,横尸满地,也祸害了不少良家女子。

    后来接管肇庆的汉贼陈志吉凭借着满清主子佟养甲拨给的几百绿营兵,在肇庆各地强制推行剃发令,改冠易服,强令男子必须穿马褂,又杀了一批强硬份子,屠刀之下,人头滚滚,百姓们被迫屈服,那段日子可以说是肇庆百姓的噩梦,几乎家家披麻戴孝。

    “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这是当时各沦陷区的真实写照。

    百姓们对鞑子和给鞑子卖命的汉贼都十分仇恨,等到他们发泄的差不多的时候,朱由榔又让军士把之前抓到的鞑官俘虏带上场来,让在场的百姓们辨认。让他们从中找出作恶多端,为祸较重的清廷官员,接受应有的惩罚,百姓们的眼睛亮着呢,谁做过对不起他们的事,他们可都记在心里,好一番忙活之后,其中几个罪大恶极之人都被百姓们指认了出来。

    朱由榔二话不说,让军士把他们从俘虏群中拉了出来,让他们跪倒在了数千名前来观刑的百姓面前,吓得这帮官员一个个拼命的磕头,苦苦哀求朱由榔饶过他们的性命。

    朱由榔一身戎装,在一群亲信文武的护卫下,缓缓踏上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视着脚下黑压压的人群,当脚下的百姓们看到身材高大,面色威严的天子登上高台之后,都情不自禁的跪倒在地,参差不齐的三呼着万岁,行过觐见礼后,场中渐渐安静了下来。

    朱由榔清了清嗓子后,大声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汉贼陈志吉也被朕下令斩杀了,其他作恶多端的汉贼鞑官朕也要为列祖列宗给他们好好清算一下!”

    说完,目光冷然地扫视了一下脚下几名被拉到一处空地上跪着的俘虏官员,根本不去理会他们的求饶救命声,将手高高举起,奋力一挥,然后大喝一声:“杀!”

    随着皇帝的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在一旁的几个侍卫亲军,立刻拥奔上前,一把按住他们,然后齐刷刷地举起手中的腰刀,纷纷大喝一声,便挥刀劈下,只见得一片血光迸溅,五六个大好头颅,当场便滚落到了刑场的砖石地上,喷撒出的鲜血,将青色的砖石染成一片血红。

    一瞬间的寂静之后,场上便爆发出雷霆般的叫好声。

    百姓们,甚至还有一些在战乱中受到迫害的良绅士子们,他们一边拍着手一边大声叫道:“杀得好啊!杀得好!这些挨千刀的,终于遭报应了……”

    众人欢呼雀跃间,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穿着一身破旧的儒冠,瘸着腿踉踉跄跄地走出了人群,扑通一声跪倒在了皇帝站立的高台面前,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后,抬头对着朱由榔大声说道:“多谢陛下替草民报仇雪恨了!”

    身后的众人此时也都反应了过来,呼啦啦的跪了一地,感恩称谢之声响成一片。

    朱由榔双手虚扶:“不必如此,都平身吧!”

    当御前亲卫们将皇帝的话传达到百姓耳中时,他们喧闹了好一阵子,才一个个站了起来。

    见众人都起来了,朱由榔再次放声对台下的百姓士绅说道:“收复临都只是朕亲征的第一步,接下来朕会带着英勇的大明将士继续和鞑子奋战,不死不休,直到彻底将鞑子赶出两广、赶出南方,赶到关外!还众生一个太平盛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听完后,不由得激动得大吼。三皇五帝到如今,他们从未遇到过一个这么亲民,爱民如子的天子,在汉人即将亡国灭种之际,有这样的天子在,他们顿时有了主心骨的感觉,一些年轻后生更是在心中暗暗下了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加入天子的侍卫亲军,和天子一块杀鞑子。

    连着好几天,肇庆城内鞭炮声不断,百姓们不仅自发的剪掉了辫子,还脱掉了长袍马褂,换上了汉家衣冠,他们像过年一样,纷纷走上街头,舞狮子,耍龙灯,欢庆临都光复。

    而朱由榔在这些天里,也没闲着,他着重处理了几件军政大事,第一件就是清点粮草军械。

    杜永和一干人逃跑得太匆忙,来不及销毁城中储存的粮食和军器,让侍卫亲军完好的取得了粮仓、库房等地,朱由榔早已派专人驻防,清点物资。

    肇庆知府衙门的正堂内,如今已被充作临时的军议堂,都监军使王夫之正在向朱由榔汇报着粮草诸位储备情况。

第069 整军备武() 
PS:因为之前断电的缘故,节奏一直慢了半拍,以后一段时间内估计更新都会在晚上十一点左右更新了,汗,争取双休日后调整到以前。

    “肇庆是粤西重镇,也是东虏西侵的前哨,仓库中军粮充足,共存粗粮,细粮六千余石,够大军一月所用。藩库**存金、银、铜钱折合银两共计六万余两。外加从鞑官和汉贼劣绅的宅邸中额外抽抄到了金银二十三万两,粮食一千五百余石,粮食不说,论金银的数量竟比藩库中的还多得多,这些个鞑官劣绅可真能贪的。”

    都监军使王夫之稍稍吐槽了一句,又接着道:“此外,缴获皮甲、铁甲、棉甲共计三百余副,刀枪盾弩完好者一千五百余件,合格鸟铳三百余杆,四磅红夷炮一门,虎蹲炮十三门,另有毒、火箭、留客住、铁蒺藜、夜雷叉、狼牙拍等城防器械无数,此外还得到战马两百余匹。”

    王夫之如数家珍地一一列举了缴获到的战利品,条理也算清晰。

    朱由榔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此一仗重伤、战死战、辅兵约两百人,俘虏歼灭清军绿营近三千人,其中以战力低下的原明降军为主,虽然比起对手的损失实在微不足道,可朱由榔却依旧感到一阵肉疼。

    这些军士可都是他花了大量时间一手栽培出来的,是他的忠实部属,也是决定他能否在明末乱世生存下去的资本,少一个他都心疼的要死,更不要说一下子折损了近两百了。

    不过朱由榔也知道想要让侍卫亲军们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经过血的洗礼,大浪淘沙,百炼成金,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

    对于死殉的侍卫亲军们他没什么好说的,一定会好好安葬,隆重掩埋,让他们的灵魂能够安息。

    对于伤者,朱由榔也会尽心给予医治,重伤的比较难治,到是一些轻伤的,只要照料好一点,不引起伤口发炎,过几天便又能活蹦乱跳了。

    对于缴获得来的军械兵器,朱由榔很是重视,特意吩咐王夫之把它们集中入库,到时按需分发到各营团。

    有了火炮、铁甲、皮甲、鸟铳这些军国利器,军队的战力又可以提升一成了,特别是那三百余杆鸟铳,十几门虎蹲炮,一但分发下去可以快速增强军中火力,和远程打击能力。

    虽然鸟铳的威力比之弓箭强不到哪去,但训练一个合格的鸟铳手只要一到两个月,甚至都不用;而想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却要几年的时间,性价比太低。

    实力一下子增长这么多,由不得朱由榔不兴奋。不过她只兴奋了一会,眼神便又黯淡下去了。

    现在已经是十七世纪中叶了,西欧不少国家已经装备性能更好的燧发枪了,鸟铳这种原始的火绳枪更是早在十六世纪就被西欧各国淘汰了。可直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军队还都是以冷兵器为主,连鸟铳这种火绳枪都能算得上最顶尖的利器,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啊!

    更可悲的是,在原本的历史剧本上,自1644年满洲鞑子入关以后,一直到清末的太平天国时期,两百多年间,清军不管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一直用火绳枪,从未考虑改用更先进的燧发枪,而西欧诸国却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早已将火器换了好几代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是因为满清皇帝不知道燧发枪这种十六世纪中叶就出现的枪械吗?或者是真的不知道火枪的重要性?

    非也!

    清初的几个皇帝不是把火枪当做弱者之械,恰恰相反,他们一直将火器当做军国重器来看。

    认真说来,满洲鞑子虽然以骑射起家,但最后却是靠火器发家的,当年老奴努尔哈赤被明军的红夷大炮轰死后,满鞑就开始重视火器了,黄台吉即位后,对火器更加注重,千方百计的想仿制。后来辽东三矿徒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投降黄台吉后,满洲鞑子至此就拥有了精锐的火器部队。满清入关后,南方就是靠三矿徒和绿营的火器扫平中原的。

    康熙年间,清军在雅克萨对战沙俄,在西北对葛尔丹时,经常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兵力对抗拥有燧发枪的他们,却常遭惨败,吃足了燧发枪的苦头。故而康熙对这火器的厉害和当年的红夷大炮一样,认识透入骨髓。后来乾隆南征缅甸,也在更先进的燧发枪上栽了大跟头,但即便如此,依然没有去改进火枪。

    明末清初的火器专家戴梓八天仿造了当时号称只有比利时人才能造的“子母炮”,更是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连珠火铳”也叫二十八连珠火铳,他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二十八发子弹,火力非常强大。当其进贡给康熙时,康熙表面赞扬,暗中将连珠火铳束之高阁,并严令他不得再造。康熙还不放心,之后又寻了个理由,将其流放当时最荒凉的地方之一——辽东。

    清初的几个皇帝曾经在自己的皇宫里收集了当时各种各样的火器,其中更有当时最先进的线膛枪——来复枪!但却一直没有普及到军队中去。

    鞑子皇帝就是因为太了解火器的威力了,所以才要坚决遏制它的发展。如果放纵火器发展,就会面临一个非常恐怖的现实,那就是一枪在手,一个妇孺老弱就能干掉一个八旗勇士!

    至于他们为什么没有禁用鸟铳,也许是因为鸟铳早在明中期就已普及,满洲鞑子建国之后再想禁用,很不现实,所幸鸟铳缺陷太多,威力比之弓箭也强不到哪去,对他们威胁不大,故而没有禁用。

    清初时纯正的满州八旗不过五六万,即便加上汉八旗,蒙八旗依旧不过百万,汉人一口唾沫就能淹死他们,掌握在汉人手里的兵器越先进,他们满人就越危险,这一点,鞑子皇帝很清楚。

    为了从根子上禁绝这种威胁,他们一方面严禁火器扩散,另一方面连嫡系八旗都不装备更先进的火器,麻痹汉人,以为满汉一体。不仅如此,他们在军校的选拔中考校的几乎清一色冷兵器,火器使用的再好也做不了军校,从体制上抑制火器及火器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层层制约之下,鞑子皇帝依旧不放心,还在军队中大肆宣扬火器无用,骑射无敌的缪论,欲从军事思想上愚昧汉人军校,其用心之险恶,当真是歹毒至极!

第070 整军备武(二)() 
都监军使王夫之向朱由榔汇报完缴获的战利品后,又依照皇帝之令列了赏赐功牌,攻城大胜,自然要奖励将士鼓舞士气,不过这一次对新军,朱由榔设置的赏赐方式与之前的旧军有所不同。

    每名军士按照功劳大小,都有金银赏赐,不过这些赏赐都不经过正副都统制之手,而是由都监军使及下设各监军亲自将金银送到每一个军士手中,同时宣扬天子的恩德,要让这些军士都知道,是谁给他们的赏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