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员们都说宗藩吃垮了大明,好像自己是在为大明默默奉献一样。宗藩固然是寄居在帝国身上的吸血虫,然而这些士绅大夫也不逊于吸血虫。就如外军军饷,按照惯例京官要分润六成,就算是在建奴入寇,乱军猖獗的时候都没有过分毫的让步。

    满朝上下虽然也有极少数的清正忠义之臣,然而这些人已经稀罕的无法撼动几百年的积习,更无法撼动那一条条的灰色利益链。

    “大明立国三百年,土地兼并和官场之**,确实很严重了,缙绅敛于下,污吏贪与上,民岂能聊生?说的不错,只是不知陈爱卿的第二种看法又是什么呢?”

    “至于第二种么——”陈邦彦微微顿了下,见皇帝目光中似有期盼,他突然忘记害怕,也忘记注意礼节,抬起头来,双目炯炯地望着朱由榔,沉声说道:“那就要从太祖爷制定的税赋之法来说了。三百年来我朝一直重农税,轻商税,国初时还好,只是到了如今丁口滋生众多,田地却大多被勋贵大臣们隐瞒蚕食了,百姓失去土地便只能沦为流民,朝廷农税也跟着日渐枯竭,却又碍于祖制无法通过商税得到补充。

    要说两宋时,赵官家一直重视商税,即便疆土日绌,朝廷财政依旧充裕,每年靠商税能岁入几千万贯。

    反观国朝,江南大士绅无不产业遍布,富甲一方,而朝廷却几乎收不到一丝一毫的商税。”说到这里他嘿嘿一笑,道:“崇祯十三年微臣从邪报上得知,南直隶仅收到茶税六两,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两宋时,海贸发达,朝廷年收市舶税千万贯。国朝呢,泉州一带的海贸同样发达,每年的市舶税却只有四万两!

    自崇祯元年军兴以来,朝廷每年光军费就要千万两,而国库税入却只有两百多万两,天子碍于祖制,只能加重赋于百姓,逼得百姓都去当了流贼,朝廷剿贼,官军数量激增,军费不够,又得加赋,流民又增,以至于最后官军数量上百万,国事却愈发不可收拾。所以说到底,我大明不是受制于天灾和流贼,也不是受制于东虏和贪腐,而是受制于钱法啊!”

    邪报:又称“邪抄”。古代手抄的官方报纸。明代用木刻版印刷,崇祯十一年改为活字印刷,以登载诏令、奏疏、塘报等为内容。

    虽然陈邦彦之前只是一介布衣,但暗中却十分关心朝政,因为他总认为自己有一天也会身列其中,所以对朝政大事了如指掌。

    长篇大论过后,陈邦彦微微调息,查看皇帝的神色,却见皇帝低头沉思,许久不言。陈邦彦不知皇帝心中在想什么,是喜是怒,又回想起自己刚才说话慷慨激昂,指点方遒间大异平日的小心谨慎,不免心中有些揣揣。时光好似就此停止,正在不安之间,朱由榔抚掌而叹:“爱卿此番见解真是字字珠玑,针针见血!”朱由榔此刻心中既惊且喜,没想到这陈邦彦竟有如此洞察力,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明朝后期,商业极度发达,特别是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时,海外贸易庞大,致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不完全统计,明朝末期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五亿两以上。

    然而商业的发达,白银的大量流入,都让那些商贾勋贵和文人士大夫们瓜分了,小民和朝廷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

    这个时候,国家的经济重心已经从农业向工商业转移,而此时,文官士大夫已经和商贾们相互勾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就是商贾的代言人,如果朝廷要加商税来提高国库的收入,就会受到他们的疯狂阻挠。

    明末的商人占有了当时国家的大部分财富,纳点商税本来就是应当的,让商人哭,总好过让农民哭。

    商人哭闹,国家只是小乱,农民哭闹,那就只能造反了,国家则有亡国之祸。

    万历皇帝没有妥协,顶住了压力,增开了不少商业税,降低了国内矛盾,不过却也在死后遭到了无耻文人的唾骂和满清的污蔑中。

    崇祯过分执拗于祖制,被文人士大夫们一顿忽悠,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来就没收上多少税款,还减免了不少,致使国家的财政负担都转嫁到小民自耕农身上,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社会矛盾不断加大,最后走上了亡国之路。

第095 论政(三)(第一更)() 
崇祯过分执拗于祖制,被文人士大夫们一顿忽悠,不敢越雷池一步,本来就没收上多少税款,还减免了不少,致使国家的财政负担都转嫁到小民自耕农身上,使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社会矛盾不断加大,最后走上了亡国之路。

    陈邦彦心中一喜,知道皇帝认可了他刚才的话,说道:“刚才一番浪言,让陛下见笑了。”

    “哪里哪里,爱卿所言深合朕心。”

    对陈邦彦,朱由榔此刻内心充满了好感,他刚才一番针对大明根结的精辟言论,和朱由榔前世的认识所差无几,他顿时有种找到了知己的感觉。

    到了这时他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不仅是为了这一个被埋没了的人才,更在为天下而哭,为黎民百姓而哭,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而哭!

    良久之后,他深吸了口气,道:“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依卿之见,我大明如何才能中兴?”

    “昔岳少保曾言,‘文臣不贪财,武臣不怕死,则天下定矣!’此话至理名言,只要满朝文武彼此肝胆相照,同仇敌忾,以解民倒悬为己任,则中兴有望。”

    朱由榔点了点头,苦笑一声:“此言不错,然太过空泛,爱卿有诸葛之智,望爱卿不吝指教,舒胸中之大略,替朕谋画恢复大事。”

    陈邦彦闻言慌忙离座跪下,道:“臣以驽钝之资,得陛下知遇之恩,心中实为惶恐。”

    “爱卿请起。”朱由榔离座亲手扶起陈邦彦,说:“爱卿忠胆照人,直谏敢言,尤为朕所深喜。今召爱卿前来,还望爱卿能直言中兴之条陈,挽大明于危难。”

    “陛下——”陈邦彦坐回椅子:“今虏寇虽猖獗,蹂躏中原,僭位京都,然而天下百姓、义士,无不思我大明。臣在清远城抗鞑时,民众或协军守城,或侦察敌情、通风报信,军中缺粮时,纷纷冒着被鞑子杀头的风险,偷偷入城,自发献粮,由此可见民心所向。微臣愚见,只要陛下广施善政,决心革除积弊,争取到民心,则中兴之望绝非空想。”

    “爱卿所言极是!民心本为国之基石,失之即溃。前朝政乱伤民,以致天下大乱,鞑虏乘隙据我疆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朕自登基后不纳妃嫔,不贪酒色,长斋布素,自问私德无缺,又尽力缩减宫中用度,几次下诏严禁臣工受贿行私,鱼肉百姓。此都为收拾民心之故也。”说完,朱由榔顿了顿,又道:“卿还有何建议,不妨尽奏直言。”

    “臣以为:‘治乱世必用重典’。如今大明纲纪废弛,各地疆臣守将跋扈不听号令,各自为战,诚为可恨。陛下当赏罚分明,重立纲纪:对清廉爱民、勇敢杀敌者不惜重赏;而对贪酷害民、临敌畏缩者则应严惩不贷,使天下臣工知国法、明赏罚,不敢玩忽职守。如此政令畅通,大事可为。”

    “好,说得好,大明的纪纲确实要重立了。”朱由榔赞同的点了点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卿再往下说。”

    陈邦彦又奏道:“如今鞑虏凶残,天下纷乱,人心浮动,中原义旗遍布,百姓莫不仰颈企盼王师北伐。陛下宜尽速措饷练兵,同时发诏召集勤王之师,趁此良机,顺应民心,御驾亲征,督军收复河山。”

    “朕意,先复广东,经略云贵;再取金陵,收复南方;最后挥师北伐,还于北都。”

    “广东依傍大海,北靠五岭,东有分水关,西与广西接界,地势险要,攻守两便,又有鱼盐之利,却可为中兴之根基,若此,当务之急便是筹饷练兵了,据臣所知,目前户部府库所存钱粮,堪堪仅够维持侍卫亲军的用度和百官宗室的俸禄,各地巡防营士卒屡月欠饷,军中为此颇有怨言啊!”

    “爱卿说的极是,粮饷乃一切之根本。但朕草率登极于国步艰难之日,百事无绪,虽为措饷忧心如焚,无奈两手空空,实无计解忧。爱卿可有良策教朕?”

    粮饷难筹一直是朱由榔心头大患。之前有丁魁楚和陈邦傅的百余万两赃款支撑着,再加上亲征途中抄掠部分恶贯满盈的汉奸家资所得一百多万两,钱粮的问题还不是很大,但在征战了两月,收复了广东部分州府后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广东向称富庶,但是经过几番战乱,现在也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灾民遍野,饿殍满地,面对这种局面,清军是征服者,可以继续横征暴敛,但他们是王师,取了州府,重新任命官员、派驻军队,安置、抚恤都少不得花费银子,大量落难百姓嗷嗷待济,总不能见死不救,田租地税一两年内是别想收了,朱由榔也顺势免除了沦陷地的田税,给百姓缓口气,休养生息,恢复地方元气,因此收复的失地越多,背的包袱越重,最坑的是,明知这样会严重拖着中枢财政的后腿,却又不得不为。

    PS:今天第一更已送到,第二更会在晚上十一点左右或者更早发布,哎,持续两更对小弟来说很不容易,兄弟们别忘了推荐打赏支持啊。

历史上的陈邦彦() 
陈邦彦,字会份,顺德龙山人。其父韶音举家迁居大良,以教馆为业。邦彦曾在大良北郊锦岩山下设馆授徒,故号岩野,时人称“岩野先生“。

    邦彦精研《周易》、《毛诗》和经世致用之学,在治学授徒之余,密切关注国家大事,对府、县的大事,每能提出切当的建议。地方政府官员遇有政事不决,常常征询他的意见。邦彦满腹经纶,于科场上并不得志,多次应考均未能中举。人们深为之不平,而他却不以为意。

    崇祯十七年(1644),清兵入关,定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国难当头,邦彦五内俱焚,疾呼:“此时不思报国者,非丈夫也!“随即结束讲学,针对时局,精心撰写了数万言的《中兴政要》,具体开列了32条抗敌救国方略,踌躇满志地只身赴南京进呈弘光帝。弘光元年(1645)秋初,邦彦告别家人北上时,写下了意气豪迈,笔墨酣畅飞动的赋别之作《舟发珠江承诸子携酒饯送次韵赋别》:扬伐鼓发江干,变徵声高七月寒。夜渡可能知大漠?日边何处是长安!杯因惜别兼贤圣,策为忧时杂管韩。燕石自惭仍跃冶,归来休笑旧儒冠。殊料,被投机分子马土英、阉党余孽阮大铖等人力主拥戴登基的朱由崧,本来就是个贪财、好色、汹酒而名声不好之人,整个朝廷被奸佞小人弄得一团漆黑,民间怨声载道,他却坐拥醇酒美人而醉生梦死,哪有一丝一毫整顿朝纲、积聚力量、北伐收复国土的雄心壮志?似这样昏庸的皇帝,又如何能看得上什么“中兴“?可怜,陈邦彦殚思竭虑撰成的《中兴政要》被弘光帝轻蔑的一句“褐衣徒步一迂儒“而被弃如秕草。而弘光朝也就注定了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弘光朝覆亡后,唐王朱聿键被一批文臣武将拥戴建立隆武朝并访求贤能,组织抗战。读了陈邦彦的《中兴政要》之后,隆武帝备加赞赏,并破格封之为监纪推官。稍后,陈邦彦参加广东乡试,中第七名举人。

    翌年,陈邦彦升兵部职方司主事,监粤兵入江西,协助苏观生防守北线。清兵压境,猛攻赣州,苏观生按兵不动,逡巡观望,陈邦彦虽一再请战而未获批准。赣州失守后,清军大举入闽,攻下福州。隆武朝的武将郑芝龙公开投敌,隆武帝被俘遇害,隆武朝也步了弘光朝的后尘。此时,苏观生急于回广州拥立新主,置邦彦的凭借五岭和韩江天险,抵挡北、东两面来敌,以保住广东,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建议于不顾,下令全军撤防。邦彦要苏观生火速率主力取道惠州和潮州,救援尚在苦撑的泉(州)、漳(州)前线守军,并请求自领一军扼守南安,抵抗北路清军的请求也未被采纳,只好一同南撤。

    隆武朝灭亡后,桂王朱由榔被拥戴在肇庆即位,建元永历。一个月后,隆武帝的胞帝朱聿从福建逃来广州,被苏观生等人拥立为绍武帝。于是,肇庆、广州咫尺之间,两个******为争正统而同室操戈,在三水展开了一场内战,暂时获胜的绍武帝还未高兴过来,就被攻入广州的清军杀了,绍武朝短短40天的历史也画上了句号。

    且说永历帝闻清军攻入广州,就不顾一切地亡命。1647年,清将李成栋攻陷肇庆,深入广西腹地追赶永历君臣。陈邦彦化名到高明招募义军、并冒险到甘竹滩说服两千多绿林豪强归顺。期间,邦彦来到新会崖门,凭“宋末三忠“殉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