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南明当皇帝-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军门之令!”众将伏地齐应。

    堵胤锡原来只打算杀刘承胤,没想到最后连杀三镇总兵才镇住场面,慑服诸将。计划临时改变,兵力要重新部署,原本预定平乱的一万余兵马对付三镇的私军显然力有不逮。

    堵胤锡发挥急智,临机决断,将十三镇剩余勋镇、总兵羁押在总督行辕,然后以诸镇各自的手令抽调其麾下兵马,总计战、辅兵八万,同时飞速调集忠贞营五万主力,合计十三万大军,兵分三路,分别前往武冈、宝庆、靖州三地弹压乱兵。

    又致书广西巡抚陈邦彦携带抚标中军前往武冈协助镇压,并连夜上书永历皇帝,视情况派京营禁军及归附的西军余部支援。

    半月后,三路讨伐大军先后凯旋而归,三地乱兵突失主将,号令混乱,形同无头苍蝇,讨伐大军又以泰山压顶之势开到,乱兵们慌乱之中根本没有时间推选新的足以服众的首领,临阵倒戈者不在少数,剩下的死硬分子被讨伐大军轻易击败,不但将三镇兵马击垮、主帅私库中囤积的五六百万两金银和十几万石粗细粮食也被清理收回,而且将三地五六万私兵就地整编为大明军队。

    此间,被扣押在长沙总督行辕的其他勋镇,总兵也纷纷配合堵胤锡整编镇军,而通过抄家,湖广府库瞬间充盈起来,还有余钱输往中枢,援济其他省份。足粮足饷之下,再整肃军纪,重编行伍阻力就小的多了。。

第132 策反李成栋() 
九月底的广州天气依旧很炎热,街市上的行人大多穿着短打汗衫。在城中鼓楼附近有一间名为阅海的大酒楼,楼高四层,约五丈,分前后两座,左右为楼廊。坐在四层厢房内可以直接看到南城外波澜壮阔的大海,端得是好风水。

    广东的提学副使袁彭年此刻正坐在四楼靠海的厢房内,一面品着香茗,一面等着一个对他来说十分重要的人。

    袁彭年是名人袁中道之后,袁宏道,袁中道是万历年间天下名士,“公安派”代表人物,与李贽齐名,道德文章甲于天下。袁彭年出于名门,与哥哥袁祈年也是名满京华,系青年才俊,轻取功名,不让先人。历仕崇祯、弘光、隆武三朝,官至吏科都给事中。

    后来清军入闽,明军溃散,于是就随风降了清。然而清廷只糊弄了他一个鸡肋型的的差事,袁彭年有着名士之后的骄傲,对此感到异常地愤怒,但是面对现实,他也很清楚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正在他长吁短叹,哀叹命运不公之时,大明的外镇抚司掌印魏广川听从皇帝指示悄悄找到了他,许以高爵厚禄,劝他反正,袁彭年没想到此时大明还愿意接纳他,一经确认后,内心狂喜,于是欣然同意,也接受了大明派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暗中劝降李成栋!

    袁彭年和李成栋也算是老相识了,当初李成栋打到福建时,对时任隆武朝吏科都给事中的袁彭年很是尊重,经过一番矫情之后,袁彭年感知遇之恩,就顺势投了清,他深知李成栋对于清廷的赏罚之制和他一样深感不满,只是碍于清廷势大,不敢轻举妄动,才一直压抑着。所以对于能否劝降李成栋,他至少有着三成以上的把握。

    没多久,李成栋穿着一套五福增寿的宁绸长袍便服,腰间汉白玉头的丝带,应约而至。

    一阵寒暄后,两厢分座,点了几个舞女,双方一边听着歌乐,一边像往常一样谈天说地,畅聊国事,相谈甚欢。

    舞女们一曲唱罢,袁彭年意味深长地对坐在身边的李成栋感慨了一句:“峨冠博带,何等潇洒威仪!”

    对于袁彭年不经意地一句感叹,李成栋出现了一段短暂的沉默,这个细节瞬间被敏锐的袁彭年扑捉到了。他立马知道有戏,只是还没等他再接再厉,李成栋已轻叹一声道:“一朝自有一朝的衣冠制度,介眉兄何必再艳羡。”

    话音刚落,酒楼下的街市上响起了一阵巨大的人声,突然喧闹起的声音让李成栋颇为不快,他循声向窗外望去,只见楼下街市上不少人发了疯一般地往街侧涌过去,每个人都在高声嚷嚷,似乎在抢购什么东西一般。

    “街市上发生什么事了?”李成栋招来酒保问道,很自然的把刚才的话题移开了。

    酒保陪着笑,殷勤的道:“他们去买棉纱了。”

    “棉纱有什么可抢的?”李成栋顿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酒保耐心的解释道:“尊客不知,街侧的那家棉纱店的卖出的棉纱不仅粗细均匀,坚韧牢固,价格颇低,一斤只需一两一钱二分,比其他棉纱店的棉纱价格低了三钱到五钱不等。”

    “一斤只要一两多点银子?竟然这么低!”一旁的袁彭年听后也很是惊诧,颇为不解的道:“那店家不怕蚀本吗?”

    “这个小的就不清楚了。”酒保挠了挠头,道:“只知道那家棉纱店每日卖出的棉纱量都有定数,并不是很多,而且只卖给贫家子,不卖给布商富豪,那些贫家子们得此实惠,每次都早早得等在那,等店门一开,都是挤破了头。”

    “原来如此!”袁彭年露出了然之色,道:“那棉纱店的东家定是哪位贤良士绅,借这棉纱来变相慧赐百姓了。”说完便笑着摇了摇头,挥手让酒保下去了。

    知道李成栋还不想表露心迹,袁彭年也不为难他,与李成栋告别后,袁彭年并没有立即回府休息,而是转身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好友李元胤,因为袁彭年认为自己在这次同李成栋的对话有了特殊的收获。

    李元胤,字元伯,河南南阳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本姓贾,后于战乱中被李成栋收养,因此改姓李,刚刚二十多岁,是个美男子,有儒雅之风。

    做流贼时,军中时兴收养子,几乎每一个首领都有养子。高杰身边有两名剑童,都是十二岁,长的是眉清目秀,唇红齿白,胜过美女子,清新超逸。下面都学高帅,也都设剑童,李元胤起初就是李成栋的剑童。剑童既是亲随,又是传令兵,在军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年纪大了些后,李成栋就把元胤收为养子,身份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李元胤待人谦和,从不以上欺下,军中对他的评价很高。

    也许是幼年时接受的传统教育的缘故,李元胤人虽然长得像白面呆书生,为人却非常机敏,晓畅军事,字也是军中一绝,深得李成栋喜爱。且与养父李成栋不同的是,李元胤读过不少儒家经典,十分推崇君臣大义。早在弘光元年李成栋降清之时,李元胤便有些怏怏不乐。

    袁彭年才华横溢,见识高远,常投其所好给李元胤讲解古往今来之事,华夏与夷狄的区别,五胡乱华时的乾坤沉沦,蒙元奴役中原百姓的史载,使李元胤受到很大的震动,也因此把袁彭年引为师长。两人关系一直不错。

    当和李元胤碰面时,袁彭年悄悄地告诉他,之前和他的义父叙旧时发现其似乎有反正之意,而直接证据就是刚才自己用敏感的话挑动李成栋时,李成栋虽然避过了,但却并未生气且面有缅怀伤感之色。所以由此袁彭年判定,只要加以时日,李成栋必反!

    袁彭年之所以会将如此机密大事第一个传达给李元胤,不仅是因为两人的关系相当好,他相信李元胤绝对不会加害自己,除此还有另外的两个因素决定袁彭年的这一行动。

    第一是因为李元胤与李成栋的关系比较特殊,具体说来,李元胤是李成栋的养子,虽然两人之间并无血缘关系,但是感情极深。

    第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此刻的袁彭年和李元胤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期待李成栋能够反正归明,洗刷污名,成就忠义之道。

    李元胤知道李成栋的脾气,他答应袁彭年,会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劝义父反正的。袁彭年得到承诺,这才面有喜色的告辞而去。

    广东肇庆,临都行宫的库房内。

    十几位账房先生飞快地拨动算盘珠子,打得啪啪作响,核算皇室棉纱生意的收支。

    杨守春则坐在一旁休闲的品着茶,耐心的等待着,不一会儿,账房先生捧来了簿册,上前道:“杨老爷,已经遵命算好,造册完毕。”

    杨守春应了一声,接过簿册,翻了翻,心里简单的初审了一下数字,确定没什么问题后,便往行宫御书房而去。

    书房里朱由榔正仔细的研究着西法神机、兵机要略、经武全编等明代军事著作。

    明代的军事著作还是比较多的,只不过在具体的行军布阵上都写得比较笼统,关键地方大多一笔带过,编写者似乎都留了一手。

    想要靠读这几本兵书就知道如何打仗,显然是不太实际了,好在里面含有不少明代军事常识,多少可以学到一点。

    杨守春走到朱由榔身边,将簿册送到案头上,轻声禀道:“皇爷,这是售卖棉纱的银钱汇总。”

    朱由榔翻开,看了各类汇总,以及最后的总数字,轻声笑道:“不错不错,才开工几月,就能盈余近十万两,这势头很好。”

    “都是皇爷的运筹帷幄。”杨守春小声地夸了一句,道:“照这光景,以后咱们宫内每月就可能进项四五万两银子了。”

    朱由榔不可置否的笑了笑,却没打算将这些钱作为享乐之用,而是在盘算着如何用这些钱增强自己的实力。

    如今侍卫亲军诸营之中非常缺乏战马,一匹上等战马多则五六十两,往少了说也得二十两起,最主要的还是有价无市。

    两广不是产马地带,战马是军事物资,向来比较稀缺,一时之间要搜罗到可观的战马数量也不现实。

    只能寻机慢慢搜罗了,实在不够就用云贵产的滇马代替一下,云贵的滇马虽是矮脚马,却以稳健耐力长著称,跟蒙古马的特点比较相似,上等的云贵滇马勉强也可以做战马了。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建立足够的钱粮供应之下,棉纱生意的收入虽然没有抄家来钱快,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保障和补充。

    思及此处,朱由榔把杨守春叫到身旁,语气严肃的叮嘱道:“制纱卖纱的事大伴要好生监管着,不得有丝毫差池,明白吗?”

    杨守春心神一凛,尖声应道:“请皇爷放心,奴婢省得。”

    :南明皇帝还差几十个人的订阅就达到剑客的最低心理预期三百了,诸位书友如果觉得本书确实不错,剑客恳请大家力所能及之下尽量订阅支持一下吧,倒不是求财,主要是有了订阅成绩,编辑才愿意给推荐,不至于让本书泯然于茫茫书库之中不见光日,有官方推荐,书才能走得更远,剑客拜谢大家啦!特别是书城本书的书友,那里的订阅对剑客很是鸡肋,拿不到什么钱不说,对主站成绩也毫无助益,书城的书友们若是觉得本书值得支持,剑客恳请大家尽量来起点注册订阅支持吧,这里的订阅对剑客的书有用,下载一个起点器,感觉也是很爽的。。

第133 皇后有喜() 
嘱咐完后,朱由榔心情不错,合上兵书后,正打算吃些点心充充饥,舒缓舒缓疲劳。

    突然一个穿着绿袍的小内侍快步向书房跑来,来到门前,望着刚刚处理完有关棉纱之事的皇帝,生怕惊扰了他,正犹豫着要不要立马上去。

    侍奉在一旁的内侍杨守春瞧见了,迎了上去,小内侍见状神情一松,抬头凑近杨守春耳语了几句。

    杨守春听完,神色一喜,忙快步走到朱由榔身旁,尖声禀道:“回禀皇爷,皇后娘娘又有喜脉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朱由榔惊得一拍御案,差点将御案上的墨汁弄翻。

    “方才后殿传来消息,说皇后娘娘有喜脉了,老奴恭喜皇爷喜添龙嗣!”说到最后,他已是山呼舞蹈,叩拜下去。皇室添丁与寻常人家一样,都是难得的喜事。

    朱由榔还是有些难以置信,他追问道:“此消息属实吗?”

    “属实,是太医院亲自遣人奏报的。”

    “真是皇天有眼,祖宗显灵啊,朕又得一子嗣!”朱由榔站了起来,在书房内兴奋的左右踱着步,突然,他转身下令道:“来人!摆驾后殿,朕要去看看!”

    不过盏茶功夫,朱由榔就到了后殿王皇后的居处,挑帘而入,王皇后正在屋内绣着衣饰,见朱由榔来了,忙放下针线活,起身相迎。

    朱由榔在王皇后的陪侍下,轻笑着坐到了不远处的罗汉塌上。

    “爱妻快过来。”

    王皇后依言走到了朱由榔身边,冷不防身体一震,已被人抱了个满怀。

    感受着胸前的柔软与弹性,朱由榔笑容一收,口中有些埋怨的道:“如此大事你怎才告诉朕?何时怀上的,有多长时间了?”

    紧紧依偎在朱由榔的怀里,享受着他发自内心的爱抚和感激,王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