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过抚帅,属下的族人一日捕获几万斤鱼还是能做到的!”郑永急忙施礼道。

    “不用谢老夫,还是谢你家殿下吧!”应节严没好气地挥手道,这明显是殿下用公钱收买人心,假公济私,可又让人挑不出毛病。

    “你先不必谢我,待我说明条件,看你能否做的到。”赵昺摆手制止要施礼的郑永道。

    “殿下尽管吩咐!”郑永知道这是改变疍族命运的时刻,自己便是搭上性命也要做到。

    “好。”赵昺沉吟片刻道,“一者,供应各军的鱼鲜不得高于市价,但也不能做赔钱买卖,就按市价八成计算;二者,鱼要新鲜,不得以次充好,还要足斤足量;三者,各军散布全岛,你们要保证按时按量送到;第四,你要保证不得贿赂相关人员,否则本王即可取消你们供应资格。

    “殿下放心,这些事情我们都能办到。如今各个港口都有我疍族人扎营,可以就近送货。我只是担心……”郑永保证道,但仍有担心犹豫了下却没有说出口。

    “哼,你们办的军需,谁敢阻拦,耽误了事情砍了他便是,本王给你做主!”赵昺冷哼一声杀气腾腾地道。

    “谢殿下活我全族之恩,疍族上下定不相忘!”郑永听了翻身跪倒叩首道,其他几个族中长者也跟着跪下磕头。

    “区区小事,不必如此!”赵昺急忙将他们搀起道,“本王看了,海上风雨无情,近日会诏令有司选择近海之地拨给你们上岸定居,并开放墟市。有了收入,也可礼聘塾师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将来博取功名。”

    “殿下如此大恩,让我等如何相报?”郑永等几个族中长者听了已是泪流满面,殿下这样等于除掉他们身上千百年的贱民之名,彻底改变了他们子孙的命运。

    “嗯,说起来还真有件事情让你们帮忙。”赵昺听了想想道。

    “殿下吩咐,我们举族万死不辞!”

    “近日战事紧急,敌军有可能会遣军过海来袭。你族长行于海上,若是发现有敌船往来,可否抢先示警,也让我军有所防备!”赵昺说道,现在虽然水军遣船往来巡视海峡,又有沿海岸设置的瞭望哨,但是总有盲点。而疍族千百条渔船遍布海上,正可时时监视琼州周围海面,有了他们提供预警,则等于建立了千百个监视哨。

    “琼州也是我疍族世居之地,岂容异族侵犯,这也是我族本分,殿下尽管放心,有敌船过海必会抢先示警!”郑永听了大松口气,殿下所提的要求就这么点事,可谓是举手之劳,立时便应了。

    “好好,你可告诉族人,此时若成,本王定有重赏,绝不吝啬!”赵昺大喜道,有他们的帮助,不止是监视敌人水军,将来清剿海盗,追踪走私船,都可成为自己的一大助力。他高兴之余,又给郑永出主意。要他们将平日多捕的海鲜,制成鱼干、干贝等便于保存的干货。不仅可以卖给往来的商贾,还可以供应军中作为出海征战时所食。这样既可以解决登陆后一部分人的生计,也可增加些收入。

    在一边听着的应节严却是感慨万分,殿下今天不仅白吃了一顿海鲜大餐,还收服了疍族人的心,使帅府凭空得了上万水上精兵。而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个承诺,却没多花一文钱,这买卖做的可是赚大了。要是谁不幸得罪了其,被殿下算计还真不如趁早一头撞死……(。)

第214章 说阵() 
♂,

    应节严以为殿下是凭空得到了疍民的拥护,而赵昺却不这么认为,他以为自己与疍人间是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也比神马单纯的效忠更为稳固。∈♀頂點小說,。。他为疍人解决了千百年来的地位问题,为其提供了新的谋生机会。则他们为自己效力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因为他完蛋了,那后果很可能是其刚刚获得地位也随之失去。所以他们之间是一损皆损,一荣皆荣,大家谁也离不开对方的扶植。

    话已出口,赵昺也不想赖账,尽快实施大家都安心。于是他以制司的名义下令告知各司及各州府,让他们择地安置疍人,并对他们开放墟市,允许他们入学。又分别让转运司和总计司派员与疍人商议为军队供应鲜鱼,以解决军中肉食不足的问题。同时让郑永安排疍族中人尽快与相应部门联系,商定细则,做好前期准备,一旦有了结论即刻实施。

    数百年来的屈辱能在自己手中被终结,郑永自然更为上心,让人给自己的父亲郑复翁传信,并禀明事情经过,晓明利害,请他尽快回来主持此事。同时为表明疍族的忠心,在与族中长老商议后,传令散于琼州各处的族人注意海上往来船只,发现敌船出没即刻就近报与驻军或是官府知晓,不得有误,违者将依族规予以重处……

    随后两天,赵昺乘船溯河而上实地考察了两岸的地形、物产和土地开发情况,这样一来耽误了不少行程。第三天经过一日的航行进入万安军,其治所万州城紧靠岸边,船队靠上码头后在地方官员和右军统领韩振的接引下入城。

    赵昺使劲咽了口唾沫才没有骂出口,军与州是同级,按照现在的级别怎么也算是地级市了,可眼前的万州城若不是城墙包着砖就是个土围子。城池的周长只有百丈,换算成公制合三百米左右,还没有现代学校一个标准操场大,且只开有一个南城门,实在是小的可怜!即使这样城还是在大观年间修建的,起初只是土城,绍定年间才包了砖。但这也是海南岛上为数不多的城池之一。

    右军官兵上万,这么多人住进去只能摞起来。因而处于防御的需要,也是为了解决官兵的安置问题,韩振指挥着官兵在城池外修起一道丈余高的土墙,万州城就如同子城一般。城池虽小,可这里却是集州县衙门和右军统领衙门于一体,赵昺来了自然要住在城里。

    一夜无话,次日清晨赵昺是被聚将的鼓声惊醒的,他很奇怪这韩振却没有邀请自己校阅三军,难道这小子是怕自己看出什么问题而不敢吗?有了心事的赵昺如何还能躺的住,立马起身上了城中唯一的制高点——南门楼。

    “先生以为如何?”赵昺踮着脚扒着城墙往城外操场看,只见三军皆以就位,这时鼓声又起,军士们再动,他抬头问应节严。

    “一鼓聚将,二鼓各持兵仗就位,这三鼓便是要结阵了。看他们进退有序,还是训练有素的。”应节严说道。

    “哦,是吗?”赵昺现在是抓紧一切机会熟悉军旅,现在底下几千人一同操练的场面还是头一次看到,又怎能放过。招呼倪亮赶紧给自己搬把椅子过来,当然他不是累了想坐着看,而是踮着脚太累,椅子是拿来垫脚的。

    “先生,这是雁翅阵?”赵昺眯着只眼拿着望远镜看向将台,只见韩振手中挥动不同颜色的令旗,士兵们便据此跑动占位。整齐的脚步声,回令的低吼声此起彼伏,转瞬间阵型已显雏形,他想了想问道。

    “嗯,殿下所言不错,此正是雁翅阵。”应节严数道,“此阵看似以中军为攻、两翼为辅,实则一旦敌军露出败象,则两翼张开可将敌军困于阵中。”

    “这是要变阵?”阵型刚成,鼓声再变,将台上令旗舞动,军兵们随之进退,但见盾兵向前,弩手在后,发两轮箭矢后持刀后退,枪手进步上前。赵昺又问道。

    “不错,此阵曰偃月,因形如新月而得名。”应节严说道,“唐时此阵常做宿营阵型,选择依山傍水之处布阵。汉时韩信曾以此阵做背水阵。当被敌逼入险地,又欲倒转反击之时常做此阵。但坐镇之将需有勇名,且临敌经验丰富,否则非但不能退敌,反受其害!”

    “依先生所言,这韩振敢于演练偃月阵,当是有些本事喽!”赵昺放下望远镜扭头问道。

    “强将手下无弱兵,殿帅最擅练兵,韩振能在其麾下做到统制官,当然是有些本事。”应节严赞道,“殿下,请看这军阵进退丝毫不乱,军兵皆是令出即动,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显然已是精熟,不过这也全赖殿下之功!”

    “先生错了吧?我可是对阵法丝毫不懂,又与我有何干系!”赵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让自己去指挥怎样不敢说,死的快些倒是真的。

    “怎会无殿下之功!”应节严说道,“殿下整军之初便令各部严军法,才使得令出必践,无人敢触及军法。因而韩振才敢于教习此阵,老夫才说他是讨了巧的,不过他确实不错。”

    “哦,那这偃月阵可攻可守,可有办法识破?”赵昺想想也是,老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你们才得以后人乘凉,心里美了下又问道。

    “战场布阵往往是因地制宜,随势而变,因而是千变万化不胜枚举。不过却也有迹可循。大致便是圆阵为守,方阵为攻!”应节严知殿下初涉军旅,即便聪颖也不可能万事皆通,便尽量以简洁易懂的语言为其解说。

    “嗯,当年李陵以车仗围成圆阵,使弓弩拒敌,便是如此了,可终难逃一败,可见并非好用。”赵昺指指底下的阵型说道。

    “世无完物,军阵也是如此,这圆阵御敌是上选,但是移动困难,易被敌趁乱攻破,可要善加利用却也能重创敌军!”应节严说道……

第216章 另类() 
♂,

    赵昺当然清楚打仗讲究的是战略战术,战略是大方向,战术则是临场指挥。现在的阵形转换便属于战术层面的东西,一座军阵由多个方阵或是圆阵组成,然后根据需要再由小阵组成一个宏观的大阵型。士兵们则是结阵进行战斗,每个士兵又都各司其职,有人负责攻击,有人负责防守,主要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在统一的调度下发挥出整个军阵的威力。

    前世赵昺在网上与人论战或是通过游戏,接触过一些军阵方面的知识,但不是过于抽象,就是太过‘玄妙’,什么一入阵中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以致不明方位,难辨生死之门。因而大家往往便根据不知从哪里挖来的‘上古阵图’大打嘴炮,至于如何营造出所需的环境反被有意忽略,仅以利用天气变化、旌旗遮掩或是燃烧发烟物来解决。

    开始时,赵昺还会与这些‘脑残’争辩几句,因为他觉得一个军阵动辄上万人,多则十数万人,而这些全凭旗号调度,就算你能利用那些想象之物遮盖了战场,但己方同样陷入混沌之中。看不见令旗便无法接受将帅的命令,要么不敢动,要么便是乱动,可结果都是一样的。可他说还有金鼓可以传递命令,不过一旦打起来,喊杀声震天,双方都是金鼓齐鸣,想要准确的辨别是哪一方的还得有真功夫,还有个要命的问题是你看不见令旗,将帅又如何能看得见你呢?

    此后赵昺也懒得搭理他们,但同样心存疑问不知道这军阵是如何运转的,今天看了实物总算有点认识了。更觉那些玄幻的说法有多不靠谱。而常让人津津乐道的单骑闯阵简直就是胡扯,你牛的可以躲过刺向自己的一条枪、两条枪,砍翻十个八个的敌军,但几十条枪瞬间一起刺向你,恐怕穿了身钛合金盔甲才能保住小命,估计仍难免****翻在地……

    “先生,这是演练撤退阵型吧?”赵昺正琢磨着应节严刚才说的话,这时阵型再变。

    “不错,殿下何以看出的?”应节严点点头道,心中琢磨这孩子脑子是好使,过去其从未学过兵法,从练兵、选将也不过是从甲子镇开始的,也无人指点全凭自己摸索,居然也弄的有模有样。而这行军布阵还是到琼州后才由自己教授,他居然也能看出端倪来了。

    “先生你看,他们虽然仍然排成方阵,但两翼得到加强,每次移动都是先以盾兵扎住阵脚,前排才向后移动,如此循环正是为交替掩护,以防敌军追击。”赵昺言道,他又不真是个孩子,也曾琢磨过这些基本战术,如今更是‘看图说话’,猜出来并无什么大惊小怪。

    “殿下看的很准,这正是撤退时需用的阵型。”应节严捋捋胡子道,“这韩统制却也是个将才,能将此阵演练的如此精熟,进退之间丝毫不乱,若是上阵可保不失!”

    “先生怎知?”赵昺有些纳闷,右军只是分别演练了进攻、防守和撤退三种常见的阵型,可老头儿就以此断定韩振有将才,却不知他以何为据。

    “殿下可知,两军对垒,攻防进退,其实真正死于其中的人却是很少的,数万人相争不过伤亡数千。可一方一旦陷于劣势,兵无战意,便会擅离职守引发溃退。往往一处兵溃,便会使大阵崩溃。乱军争逃自相残杀,相互践踏。而敌军此时乘势掩杀,则会一溃百里,死伤无数,全军覆没也不是罕事!”应节严说道。

    “哦,我明白了。”赵昺颔首道,这个道理他懂,再三强调军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