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的家常话并未言它,这才放下心来。可悬着的心放下没有多久又提溜起来了,有人报告称太后分别召见了陆秀夫和刘黻及陈仲微等几位执政和几位尚书,稍后可能还会召见他。

    太后除了朝会之外很少会单独召见朝臣,这让张世杰不免紧张,几次派人前去打探消息却一无所获,他也只能换好朝服等待召见。但是知道天黑才传来消息,太后因为乏了今日便不再让他入内觐见,而与几位朝臣所议只是些战后涉及的善后之事,及是否要离开崖山另觅它处暂避,至于商议的详情及结果却不得而知。想想这些事情似与自己无关,可他依然有些心神不安。

    “他们到底要做什么呢?”听完汇报后,张世杰没有换掉朝服,而是坐在榻上发呆,嘴里喃喃自语道。如今让他担心的事情很多,但感到害怕的却并不多。一则是连舟结寨之事,战事的结果表明自己的策略完全错误,若不是小皇帝几番出动护军力战,想来早已败亡;二则是自己在敌锋才至中军的时候便弃军突围,却又‘忘了’带上小皇帝;三则就是担心众将‘造反’,自那日自己突围后,陛下接过指挥权率军击败张弘范后,他就发现各军军将对自己的态度有变。

    这三件事任何一件件认真追究起来,张世杰清楚皆能让自己好好喝一壶的。不过最让他担心的哈斯第三件,连舟结寨之事虽说是败笔,但依然顶住了元军连番冲击,自己尚可以敌军势大为由搪塞过去;弃军而走,自己可以解释为护主心切,情急之下为保太后才出此下策。至于为什么忘了小皇帝,可以解释为自己派去接驾的战船被敌军击沉,或是乱军之中未能找到帝舟所在,随便编个理由都可以解释,唯独失去军心一事不是可以用几句话就能挽回的。

    作为军中宿将,张世杰十分清楚,要想让众军心服仅靠厚赏笼络及爱兵如子就能做到的,那需要真刀真枪的与敌厮杀,悍不畏死的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才可让手下的军汉们佩服,那可以说是用血和命换来的。而军中最让人瞧不起的便是未战先怯,弃众而逃的将官,那样的将领根本无法统驭众军,更不要说让大家给你卖命了,谁都清楚钱得有命挣也得有命花。

    正因为深知军中的潜规则,张世杰对于小皇帝向众军施点小恩小惠,给大家弄点肉吃,派出医士为当兵的诊病等等这些事情一概不加理会,他知道如此顶多可以买个好儿,却无法让众军效忠,更不要说动摇自己在军中的地位。但偏偏此次自己走了眼,他以为中军一乱小皇帝肯定会率军突围,毕竟其还小没看到过大阵仗,见到阵破肯定会害怕,下令强行突围的,且想着其手下的护军战力让人也不能小觑,起码保住命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上的结果大出张世杰的意料,如果说小皇帝利用争夺樵汲路消耗敌军实力及暗遣伏兵击败李恒算是小聪明的话。那么其能利用阵破众军慌乱之时,敌军处于强弩之末之际突然发难,指挥护军建立起一条防线、收拢残兵,击退张弘范,进而又发起反击,击杀张弘正,劝死张弘范那就是大智慧了,不仅挽救了整个行朝,还让众军归心。

    “其是不是早有预谋?”张弘范想想事件的始终,觉得自己掉进了小皇帝布置的陷阱,因为其中有许多事情太过蹊跷。首先小皇帝是如何知道元军会在初六发起总攻,并料定李恒会率军从北部夹击水寨;再者小皇帝又怎么知道文天祥会在张弘范军中,偏偏又能在激战之时将其救出;最后就是小皇帝为何会选择在自己破寨突围之后才突然发威。这其中种种看似合情合理,可只要细思便能发现里边有策划的痕迹。

    “若这一切是真的,那就太可怕了!”张世杰想着小皇帝入朝之后发生的事情,那时其就可能在谋划着今日之事,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想想有人一直拿着把刀躲在自己身后,这不能不让人后脊梁发凉。不过从内心说他还是很佩服小皇帝的,不说其暗自布下了如此大的局,只其敢亲自指挥帝舟当先冲击敌阵,面对面的质问张弘范那份勇气就足以让每个军人心生敬意。

    “但愿是自己多想了!”张世杰细琢磨了事件的前后,又觉的是自己想多了。自小皇帝入朝后可以说其一举一动都在自己的监视之下,与其接触的朝臣除了一向交好的刘黻和师傅邓光荐之外,只有陆秀夫偶有接触。而小皇帝布下这么大的局只靠其一人之力也是难以左右朝局的,且太后一直对自己信任有加,即便想撼动自己的地位也难上加难,只要兵权在手谁也不敢妄动的。

    “马上请苏刘义和张霸等人前来议事!”张世杰虽然觉得局势依然没脱出自己的掌控,但久历沙场的直觉告诉他危机在逼近,尤其想起前日自己与小皇帝在众军前立下的赌约,事实证明显然是自己输了,可他并没有如约前去请罪,言而无信在军中算是大忌,这定然会让众军产生‘误解’。而吕师成和刘师勇两人受小皇帝命分掌两部禁军,虽说时间尚短其难以确实掌控两军,但他也恐夜长梦多,使小皇帝利用两人掌握了实权。

    还有一件令张世杰觉得丢脸又担心的事情,在自己破阵突围后,最为依仗的淮军竟然有大小三十余位将官竖起降旗投敌,可这些人又在小皇帝挥军击败张弘范后被抓了回来,现在已被羁押在护军营地待罪,若是这些人为了脱罪被小皇帝所用,那淮军真有失控的危险,他必须要稳住手下的军将,切实抓住兵权才有讨价还价的本钱,渡过可能出现的危机……(。)

第438章 发难() 
次日一早,张世杰便接到太后旨意去参加朝议,这让他心中咯噔一下,昨日太后召见了几位宰执,却拒绝了自己的觐见,而现在又突然召他去参加朝议,事先又未告知所议事项,使他十分不解。但候在一边的小黄门又催的急,张世杰想想昨夜自己已经做好了安排,更衣后带着几名亲随前往御舟。一路行来,他见御舟周围警戒的船只全部换成了淮军战船,领兵的军将也尽是熟面孔便放下心来。

    不过,张世杰进入船舱还是怔了一下,只见充作大殿的舱中不仅有朝中的执政,还有尚书省各部的尚书。而按照朝廷制度,大朝会一般只在朔望之日召开,京中五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商议讨论当前国事;朝议是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遇到难断之事,由皇帝召集朝中执政、三公九卿召开会议,商谈解决方案,但最终决断权仍归皇帝所有。而有些事情皇帝不会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意’于一定范围的官员,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另外还有尚书省各部尚书议事的会议称为堂议。现在朝中重臣集于一处会商,显然要讨论的事情不一般。

    “太后驾到!”众人排班完毕依此站定,执事内侍拉着长声高喊道。

    “恭迎太后!”太后坐定,众人面向帘后躬身施礼。

    “众爱卿免礼,赐座!”杨太后抬手道。

    “谢太后!”众人再度施礼,可张世杰却发现小皇帝并没有出现在朝会上,不免有些奇怪。

    “诸位爱卿,善后事宜可处理妥当?”杨太后首先发问道。

    “禀太后,各部和军民损失皆以统计完毕,死者已妥善安葬,伤者皆以救治。各部战果也已统计完毕,正在核实之中!”陆秀夫听了起身答道。

    “禀太后,此战军民伤亡甚重,陛下查看后以为船中条件恶劣不利修养,且积存的药材已经告罄,一旦有疫病爆发将累及所有军民,因而建议将伤患转到琼州治疗为善!”刘黻起身补充道。

    “嗯,此事关系到行朝安危,准奏!”杨太后听了立刻言道,“另一定要做好伤亡军民的抚恤,有功人员也要速速报上予以嘉奖,以安军民之心!”

    “禀太后,臣以为将伤患送往琼州安置不妥!”张世杰听了心中暗惊,小皇帝提议将伤患送往琼州看似好心,实则是试探太后和众臣对移驾琼州的反应。若是能成行,下一步一定会再提出此事,自己当然不能让其得逞,盘算已定,他也起身奏道。

    “哦,那太傅以为如何处置为善?”稍缓帘后才传出太后的声音,大家都听出太后似有不悦。

    “太后,臣以为琼州路途遥远,需数日航程,且那里贫瘠,缺少医药。而广州近在咫尺,那里乃是商贾云集之地,物品丰富,不若趁敌军实力大损之际攻打广州,获得所需。”张世杰答道。

    “张太傅,今日有军报传来,鞑子广州守将李恒兵败后业已逃回,其迅速调集了附近州县兵马数万屯于城外,而我军虽胜却已是疲军,攻打有备之敌又有几分胜算?”兵部尚书王道夫起身反问道。

    “王尚书,我枢密院为何没有接到军报,反而是你兵部却先行获悉,该不是假报军情吧!”同知枢密院使王德起身冷笑道。

    “哼,大战当日一毕,陛下便遣哨船寻找李恒下落,可当时枢密司已经逃的一个人都不剩,陛下只能交予兵部办理,你们不知又有什么奇怪!”王道夫冷哼一声道。枢密院和兵部同是管军,但枢密院侵夺兵部之权甚多,因而两个部门向来是不对眼,见面就掐已成了传统戏码。

    “你……”王道夫的话可谓正刺中他们的痛处,王德不由气结,缓了一缓才道,“鞑子逼近中军,我等乃是顾忌太后安危才先行撤退的,怎是逃走!”

    “你乃是强辩,军随旗走本是军中常理,难道你等不知。帅船一退,军阵崩乱,若不是陛下竖起皇旗,险使全军崩溃!”王道夫越说越气,愤然道,“禀太后,臣要参同知枢密使王德弃军而逃之罪!”

    “臣也附议,太傅身为朝中重臣,军中之首,在战事紧急之时却撞破水寨挟持御舟逃遁,弃陛下安危于不顾,若不惩处何以振军心!”陈仲微也起身奏道。

    “太后,臣要参殿前禁军都统苏刘义,其身为一军之帅,却怯战逃离,以致两卫失守,陷朝廷与陛下于险境,理应重处以振朝纲!”礼部尚书徐宗仁也起身奏道。

    “启禀太后,太傅乃是挂念太后的安危,抢先离营也是情有可原,绝非弃君而逃,还请太后明断!”参知政事夏士林见众人纷纷弹劾张世杰等人,急忙起身维护道。

    “夏知事,你受命在殿前军督战,主将弃军逃走,你理应劝阻,行监军之责。但你非但视而不见,还为其辩解,当以同谋论处,以正法纪!”吏部侍郎赵樵又将矛头对准了夏士林。

    “太后,臣忠心侍国,绝无叛心……”夏士林听了也是冷汗直流,转身向太后言道。

    “此等奸人怎能居高位,请太后将其治罪!”

    “这等人形同叛逆,理应处斩以正风气,震慑宵小!”……

    “禀太后,连日间朝中众臣纷纷联名上奏,弹劾太傅张世杰、右相姚良臣、参知政事夏士林,殿前禁军都统苏刘义等人,奏章如雪,应接不暇,请太后御览示下!”正当众人理论之时,陆秀夫起身奏道。

    “太傅,你如何解说?”杨太后轻咳两声,众臣立刻噤声,她缓缓说道。

    “太后,臣有罪!”张世杰听了站起身言道,他千算万算也没有想到这班文臣会突然一边倒的向自己发难,面对如局面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同时又感到无比的委屈和愤怒,但也知道一旦处置不好,自己这次真的会被这些酸儒扳倒……(。)

第439章 歪理邪说() 
赵昺此时同样坐立不安,他清楚今日的朝会将决定自己在能否在正是亲政以前获得一定的自主权,当然也是决定大宋在一定时期的政治走向,甚至是这段悲催历史的走向。不过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命运,现在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都已经和这个倒霉的大宋朝绑在了一起,正应了‘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老话。

    “禀陛下,众臣弹劾太傅与右相及夏知事临阵退缩,置君国于不顾,太后闻知真相大为震怒,怒斥三人,太傅正在自辩!”赵昺点点头挥手让探听情况的小黄门出去。

    情况正如赵昺估计的那样,在众臣突然发难下,张世杰已经慌了手脚,毫不准备之下定然会不顾一切的推脱责任以求自保。但事实在那里摆着,他想脱罪必然会要找几个背黑锅的,将责任尽数推到几名手下头上,而那几个倒霉蛋要么反戈一击以证清白,要么只能任命甘当黑锅侠。可结果不论如何,他们与张世杰的友谊小船也就算翻了。

    “自己难道天生就是个阴谋家,只是前世没有机会发挥罢了!”瞅着事情向着自己预想的放下发展,赵昺来个‘葛优瘫’歪在软榻上沾沾自喜地想,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他还好像从来没有光明正大的击败过自己的敌人,使得都是阴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