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2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退后绕路!”唆都想想前边不知道还有多少这莫名其妙的东西等着他们,以其被一个接一个炸死,被堵在这里,还不若多饶些路早点到达泉州……

    水军营地设在泉州内海的一个沙洲上,此刻是一片繁忙,水军所属的辎重营工匠们正在对泊在码头上的十几艘平底船进行改造,他们忙在船上搭起支架,将船身整体加高,然后在铺上木板,建起廊道,加装顶盖。而另有一队工匠将砍伐的大木加工成巨大的木筏,上面只有简单的防御措施,却在上面立起一根两尺粗细高达四、五丈的大木,就如同一根船上的桅杆。岸上另有一拨人在装钉一些巨大的木箱,不过看着更像是一定没有轿杆的轿子。

    “陛下,这些都是按照你的设计进行改造的战船和制造的木筏,再有两天就能全部完毕!”周翔边陪着陛下查看,便笑着说道。

    “十六日是大潮,定要在此之前全部弄完,耽误了可要砍你的脑袋的!”赵昺迈着小短腿跳过一根横木,扭着脸仰着头说道。

    “陛下放心,属下何时误过,这次若是完不成尽快砍了属下的脑袋当球踢!”周翔见状马上弓下腰尽量使自己比陛下低上一些,可惜的是自己的肚子太大了,憋的脸通红也未能做到,但不耽误他表白自己的决心。

    “嗯,幸亏带着你来了,若是打下泉州,朕赏你一套宅子,再让你到蒲寿庚的私库中任选一件宝贝,怎么样?”赵昺对周翔这个马屁精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当然这不表示他喜欢阿谀奉承之徒,但是就爱这个总有办法完成自己交待的任务,滑稽又会说话的‘同行’。

    “那属下先谢过陛下了!”周翔后退两步深施一礼道,他清楚现在在琼州府城随着大量的官员涌入已是一宅难求,比之当年的汴京和临安不差多少,陛下能赏自己套大宅不知要羡煞多少王公大臣。而蒲寿庚家资巨万,私库中肯定藏的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陛下让自己任选一件足见厚爱啊!

    “仗还未打,结果未知,你怎么就先谢恩了?”赵昺一脸不解地样子问道。

    “诶,陛下御驾亲征,那一次不是大获全胜,属下只怕谢的迟了呢!”周翔笑的满脸都是褶子道,“再者,陛下又设计出这攻城利器,即便属下这个不知阵仗的人都能看明白,以此物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军送上城头,泉州城顷刻可破!”

    “好好,那就借你吉言,朕也一定兑现承诺!”赵昺笑着拍拍极力弯下腰的周翔肩膀道。

    “陛下,刚刚有急报送到,唆都已经进入泉州地界!”这时倪亮小跑着过来道。

    “哦,他们今天走了多少路了?”赵昺问道。

    “他们走了不到五里,现在还在辗转绕行!”倪亮回答道。

    “哈哈,老周咱们成功了!”赵昺听了大笑着对周翔说道。

    “陛下是说……”一句老周让周翔受宠若惊,他摇摇脑袋让自己清醒些道。

    “对,正是前时制造的地雷,现在将唆都炸的找不到北了,大路不走走小路,到处转圈圈呢!”赵昺拍拍周翔的胖脸说道。

    “唉,陛下真是神人,随便拿出一件东西就能让鞑子寸步难行,属下只恨自己长了个猪脑子,不能为陛下分忧啊!”周翔却是不高兴了,耷拉着脸死了爹似的说道。

    “呵呵,没有你的帮助,朕的设想也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咱们是各有所长吗!”赵昺知道这家伙在弄鬼,半是安慰,半是玩笑地说道。

    这地雷还是赵昺在崖山时闲着的时候复刻出来的,他当时想造出水雷来用于封锁海面以便用来阻挡张弘范的水军,但是按照回忆弄出来的东西一遇风浪便往往自爆,想来想去还是无法制成一根合适的弹簧控制力度,作为发火的引信,最后干脆将原设计改成了地雷。

    据说这还是当年戚继光发明的,是以重石锤作为动力牵动钢轮转动,以钢轮敲打火石发火,点燃引线,将几个并联的生铁地雷引爆,从而杀伤敌人。而这些东西都十分易得,且制造成本很低,于是赵昺设计完以后就交给前来送贡物的应节严带回,交给周翔试制,他们还真给做出来了。于是此次出征就带了一些来,他便用来封锁敌军援兵的通路,没想到起了奇效……(。)

第481章 技术领先() 
地雷这东西在宋朝其实已经用于战争,在与金军的陕州之战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那时的地雷只是在发现目标进入欲伏区时才点燃火线引发爆炸,因此必须有人专司看管,不能做到‘智能’话。而赵昺的改进使得地雷做到了无人控制,自主发火,简化了作战方式,减少了人员伤亡的风险,同样给予了敌人巨大的杀伤,不过他以为更多的是心里上的伤害,使唆都的援军举步维艰,不敢在轻易踏出一步。

    想想自己到达这个世界后只是复制了一些早被历史淘汰的武器,但是仍然在战斗发挥了无比巨大的威力,改变了战争方式和结果,直至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不能不让赵昺感慨‘工匠’改变了战争。而他也清楚对于工匠作用的发挥蒙古人比自己做的更好,他们已经依靠工匠改变了世界,自己与其相比仍然是后来者。

    蒙古灭金之时,金国亡国前夕其‘守成’之愿比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大规模的战役也非野地冲杀,而是攻城拔寨。当时金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原大国”,基本结束了游牧状态。他们在城里呆着也很舒适,何必再到空旷草原野地、狩猎游牧?

    成吉思汗在其刚起兵时,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众所周知,游牧民族的作战特点是灵活机动,他们善于在草原与平原野地冲杀作战,而不善于攻城拔寨。当年宋金两国形成拉锯战,亦有宋军善于守城之因。游牧民族是进攻型的军队,既然进攻,战场的选择就由不得他们。所以攻城是他们必须要过的关口。

    但居庸关一役,蒙古军队与金兵交手,金兵大败,溃不成军。可打到中原腹地的蒙古军,突然敢于攻城,又变得善于攻城。因为他们拥有了云梯、强弩、火炮。这让守城的金宋两国很是吃不消。他们惊讶发现,蒙古兵除了骑马野战之外,又获得了攻城作战的武器和技能。一个草原部落,突然拥有了攻城的云梯、火炮。军事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这神秘力量来自何方呢?这个神秘外因,主要来自中原内部——汉人的技术援助。

    而汉人之所以肯进行技术‘出口’,一则是当时由于女真族的金国占据中国的北方地区——华夏族的文明中心、对汉民族采取了非常残酷的压迫,所以金国治下的汉人迫切希望能够打击金国,许多汉人工匠将制造云梯、强弩、火炮,带到了蒙古军营。

    另一方面作为受尽狄夷窝囊气的大宋领导人,他们先用岁币银稳住契丹,又把女真喂大,联合灭了契丹。可他们却发现女真人比契丹人还可恶,等待蒙古出现时,便又助蒙古杀女真。蒙古灭金前,南宋是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而南宋在军事上尚能领先塞外四国的就剩下武器和技术。

    就军事技术而言,宋朝由于拥有巨额军费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在军事科学技术上是当时领先的,宋军当时的装备也是最先进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大量装备火器的军队,还有为数甚多、种类齐全的火药武器,从“步枪”到“地雷”都有,甚至还有“枪榴弹”以及“火焰喷射器”。宋军与蒙古军合灭金国时,蒙古军的火器,完全由宋军提供。

    这种技术援助在蒙古崛起的过程中,一直相辅相成发挥着神秘外援之力。令这支骑兵在具备野地作战的‘武功’同时,又具备了拿下世界所有城池的‘武器’。其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直至亡国,也没有遭到多少凶猛的抵抗,比宋军还顺从几分,因为他们打不过也守不住。

    得到中原军事技术的蒙古人如虎添翼,修炼成了世界武状元,到了十三世纪世纪,如日中天时的蒙古军队已不是简单的草原轻骑。汉族的火药武器、耐力十足的蒙古战马、女真族重甲骑兵集粹在一起,使蒙古帝国的武力达到了一个令世界瞠目、无奈的地步,若非如此后来蒙古能否崛起尚是未知数。

    蒙古征服欧亚大陆也只用了三十余年,可而后的宋蒙之战却相持五十年之久。五十年间,共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争。前两次,南宋一胜一平。可大宋还是由于内政不修,导致出现大量的吕文焕、刘整等这样的叛将,使军事技术大量流失,协助蒙古人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军,使得第三次宋蒙之战中南宋完败。而宋之所以能跟蒙古军打持久战,这里不仅有比女真人更强烈的守成之愿,更管用的就是他们的‘守城’功夫和军工技术的领先……

    初时来到这个世界时,赵昺以为自己可以凭借对这段历史的粗略了解和前世所知的那些‘战略奇谋’与蒙古人一较高下,并拯救自己和大宋。但是几年功夫下来,他反而觉得是‘工匠’的本行对他的帮助更大,使自己在一些方面恢复了大宋在军事技术上的领先,获得了决胜于大洋之上,改变琼州面貌的能力,才能有了一个立足之地。

    赵昺面对泉州这所‘坚城’,不可能进行耗时费力的困城战,也打不起伤亡巨大的攻城战,而同时又不能将城池打烂,失去此战的初衷。如今能够解决的办法只能是‘技术开锁’,首先打开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城防设施进入城中,而当下他所做的正是在配置一把钥匙,能尽快的破城。

    现在地雷战已经初见成效,将来援泉州的最有力的唆都部阻挡在战场的外围,但形势依然很紧张,兴化和福州的援军也在快马加鞭的向泉州赶来,那么自己就必须分出大部分兵力凭借简易的工事进行打援,那便失去了攻城战中兵力的优势,而若是能依城而战则会轻松很多,舒服的多,可能帮助他的只有眼前这些正加紧赶造的奇形兵器,希望能凭借此能一战而下……(。)

第482章 爽约() 
泉州城被围已经六天了,应该回援的唆都部还不见踪影,这让蒲寿庚心急如焚,天天登上望海楼查看敌情已经成了他的必修课。看着宋军在挖壕沟掘出的泥土修成一道低矮的胸墙,并逐渐加高变成了丈高的城垣,又在城垣间建起堡垒,修起营寨,成了一座城外之城。这让他有些后悔阻止百家奴对宋军进行袭扰的做法,让宋军建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城寨将自己困在其中,援兵挡在其外。

    今天已是四月十五,正是宋军宣称要发起攻城的时限,蒲寿庚安排好家事让次子师斯领府中私兵做好迎战准备,一旦城破便全力守住府邸,以待援兵的到来。而府中的男子只要成年不论是主子,还是家奴皆发放了武器和衣甲,以便随时投入战斗。

    而后,蒲寿庚才领着五百亲兵前往衙城议事,指挥军队准备抵御宋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为了显示自己与宋军血战到底的决心,他特意换上了戎装,披甲挎刀骑马前往。蒲家府邸在城南,衙城由于修建最早,随着城池南扩中心的南移,已经成了城北之地,因此他要去衙门基本要从南到北穿过整个泉州城池。

    “好冷清啊!”蒲寿庚一出门感觉到异样,往日一早在自己府邸的周围就有数不清的小贩在叫卖,向府中的人兜售各种小物品,但今天人都成了稀罕物,清净的很。

    “快些走!”行到主街蒲寿庚习惯性的催促着牵马的亲兵道,可又很快反应过来。泉州可是拥有二十余万人口的大城,过去天一亮街上早就熙熙攘攘,到处是密密的人群,走路摩肩擦踵,要需要亲兵的驱赶才能挤出一条路来。但现在跟现在限号一般,不用吆喝驱赶眼前就是一条坦荡的大路。

    蒲寿庚一路行来,眉头皱的更紧,脸阴的都要下雨了,眼前的情形让他本就不好的心情变的糟透了。此刻理应早早营业的店铺、酒楼大多没有开门,只有几间小饭铺开门做生意,可在门口招揽生意的小二此刻也是闲得很,蔫头耷脑的看着今日变得异常宽敞的街道发呆,而常要驱赶的野狗仿佛都知道宋军要攻城,缩在窝里没有出来,更不要说有人来照顾他们的生意了。

    待上了正街才算有了人气,但不是巡街的兵丁义勇,就是待命出击的军队,偶有行人也是脚步匆匆,不时抬头张望的往家赶,唯恐突然天上落下流矢扎在自己脑袋上。蒲寿庚无心再看,沿着宽敞的大路催马快行,穿过子城,来到衙城前。其实衙城原很小,广袤各不过二、三百米,充其量相当于一个土寨,它仅是五代时建立的一个衙门而已。

    蒲寿庚下马进了衙门,上堂一看人挺齐全,该来的都来了,文官武将坐了满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