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军帅,在下以为我们可以事先将步军机动到河对岸隐蔽,待战斗发起前可以架设浮桥,使各军迅速过河,抢占要点。”这时韩振插话道。

    “陛下,臣以为韩将军此计可行,那样步军可以不依靠水军便能快速机动,便能强渡河流完成对敌的合围。”张世杰拱手施礼道。

    “嗯,不错。我们在机动性上弱于敌军,便要设法弥补不足,不仅要围的住,还要吃的下!”赵昺点点头赞许地道。

    “陛下所言甚是!”刘师勇接过话道,“敌军虽多骑军,但是相对于我们步军对道路依赖更多,比如此次围歼敌军,耳拉山虽然不高,可山势陡峭,中间仅有不足百步的峡谷通行。以我军一个营的兵力就能封锁整个峡谷,而不需动用重兵,只需在战前偷渡蔽于山间就可!”

    “刘同知所言极是,骑军难以翻越高山,渡过川急的河流,我们步军却可翻山越岭,强渡河流,先敌一步到达。如此我们也可先行派遣一队锐军抢占险地固守,阻敌逃窜。”韩振赞同地道。

    “鞑子之所以能够日行百里,不过是依仗战马,但是若无副马可以替换,以此速度行军战马也已废了。若是长途单骑行军,三日之内能抢先,三日之后体力不如徒步的兵丁。”张世杰言道。

    “众爱卿所言极是,如今咱们缺少战马,却可以借助水军战船在河流间自由穿行,快速机动弥补不足,还可利用密布的水网分割敌军大队,而我们却可通过水网快速调配军力将他们分别吃掉,回首还可击敌援军,从而实现战役目标!”赵昺总结道。

    “正是,当前鞑子军中也编有大量步军,对辎重依赖日趋严重,我们也可袭扰敌屯粮之所,断其军资迫敌撤军,我们则可半途袭之!”赵孟锦说道。

    “呵呵,古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来日诸卿皆是领军之帅,只要能战胜敌军,朕亦效仿之,予诸卿机宜之权!”赵昺见各位将领领会了自己的意图,笑笑说道。他清楚事有利弊,严格的军法可以创立一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军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将领的创造力,使他们在命令面前束手束脚难以发挥个人能动性。

    “纵观鞑子组织的历次大的战役,皆是以大迂回战略创造大空间,达到以迂为直,避实击虚,使战场攻防结构发生突变,从而打乱对方的部署,为己创造有利战机。我们也可效仿之,扬己之长利用一切手段调动敌军,让其无法摸清我们的目的,从而在不断的运动中歼灭敌军,而要在意一座城池的得失!”

    “陛下教诲臣等铭记于心!”张世杰施礼道,“不知陛下对于此次登陆演习可还有建议?”演习毕竟是演习,攻防战不可能打个没完,主要的作用除了练兵,还是让上下军官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尤其是这种大兵团作战,要让各军明白自己任务,处于什么位置,熟悉战斗发起的各个步骤,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不至于临阵慌乱。当下枪炮声渐稀,此次登陆作战已近尾声,张世杰施礼问道。

    “朕以为有两处不足!”赵昺略一沉吟道,“一者,正面登陆部队部署的过多,迂回部队兵力却显不足。要知道迂回到敌后的部队不仅要承担撤退敌军的冲击,还要阻击可能来援的敌兵,两面夹击之下将因兵力不足极为被动,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二者,你们将手中全部兵力压上,手中除了些许警戒部队再无兵可调,这是极为危险的,一旦某处战事不利将难以弥补!”

    赵昺知道当前通讯手段极为落后,不像现代指挥部可以将命令直接下达到班,甚至每个单兵,可当下兵出十里就联系就出现苦难,百里之外更为艰难,所以决大多数冷兵器时代的部队都是一次性部署。而所谓一次性部署,就是指部队一旦部署出去以后,基本上除了了解该部队是不是挂了,几乎没有什么办法去微操一样的指挥它,就算传令兵到达了该部队,而发布的命令所针对的战机也失去了。

    因而战场上具体怎么打,得看该部队的将领和基层军官们平时的训练结果了。事实上,发明了电报以后的一次大战,仍然是类似的状况,何况是冷兵器时期的军事斗争呢?这个就是为什么会发展出预备队的原因,预备队的出现,让中军的指挥官有至少一次调整部署的机会,可以针对战况的发展作出一定的修正,避免出现突发情况无计可施的状况出现。

    “陛下一言中的,臣等欠考虑了!”张世杰等人听了细思之下,小皇帝说的的确有理,他们忽略了将来发生的战斗将是在敌占区,一旦出现僵持,敌援军蜂拥而至,负责堵口的部队兵力羸弱将难以支撑,必然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甚至在敌大规模的反击下不得不退回船上,使整个战役归于失败。

    接下来赵昺又与众将讨论些细节问题,如水军将步军送上滩头后便迅速脱离,而没有留下以远程火力支援步军抗反击;以及在反冲击胜利后行动迟缓,没有迅速展开追击,抓住敌军混乱的时机将其中军击溃;还有在抢占滩头后,各部没有派出主官随之上岸组织战斗,导致初期的战斗发生混乱。而主帅也应在滩头得以稳定后立即登陆协调各师,或是指定一名高级将领指挥各部若是敌趁机从各部结合部发起反冲击将是十分危险的,很有可能导致登陆行动的失败等等……

    总结完此次演练的利弊之后,赵昺又和众将回到船舱中讨论下一步的演习计划,修正此次中的错误,制定更为详尽的方案,并设置些突发状况,增加演练的困难,以便锻炼各级军官的反应和处置危机的能力,从而达到此次演习的目的。

    “禀陛下,有急报送到!”商讨中已经到了用膳的时候,赵昺便于众将一起边吃边谈,而这时陈墩突然进来匆匆送上一封信札悄声说道。

    “哦!”赵昺听了急忙放下箸子,接过信札验看后亲手除去封口的火漆,他从封印上的暗记上已经看出这是事务局送来的紧急情报,想到可能是自己一直盼望消息,不由的有些激动,拆封的手都有些微微颤抖。

    “陛下,发生什么事情了?”坐在小皇帝下手的张世杰看陛下神色几变,脸涨得通红,不禁关心的问道。

    “哈哈……”赵昺大笑几声后沉声说道,“好消息,贼酋忽必烈命不久矣!”

    “啊?!”众人听了脸色愕然,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恭贺陛下,复国有望了!”张世杰首先反应过来,起身施礼道。

    “恭贺陛下!”

    “恭贺陛下!”……

    “天灭我大宋劲敌,值得痛饮一杯,拿酒来!”赵昺也兴奋异常地道。

    “不知道又捣的什么鬼!”侍立一边的陈墩却皱皱眉嘟囔着去拿酒。他虽然不知道内幕,可凭直觉却觉得其中必有蹊跷,而小皇帝的嫌疑最大。

    这还是赵昺来到宋时第一次喝酒,他起初直觉这酒的度数不会比现代的米酒高多少,因而放下心来。可正是这一疏忽,加上实在高兴竟然喝多了,最后还是让陈墩背下船去的,回到行宫仍然沉醉不醒。而让他高兴的其实并非忽必烈将死的这一件事情,只是其它的不便多说。

    在卢世荣发起反击后,太子真金惊慌失措,安童和玉昔帖木儿也束手无策。他们清楚即便禅位之说不是自己的本意,但是依然难逃逼宫之嫌,一旦被查实,他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文从阿合马旧案中搜集到答即古阿散党羽的数十条罪状,便请玉昔帖木儿亲往中书省与安童商量对策。文献计说:皇太子为天下本,如果奏章被揭发出来,将倾覆太子,动摇国本,祸不可言,只有先发制人,变被告为原告。

    于是安童和玉昔帖木儿抢先以答即古阿散的罪状入奏,陈述事情经过。而监察御史陈天样就上章弹劾卢世荣过去有贪赃劣迹,执政后所奏行者多无成效,其中说到:“今取本人所行与所言已不相符者,昭举数事: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课程增添三百万锭,不取于民而能自办,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勒令尽数包认,始言能令民皆快乐,凡今所为,无非败法扰民之事,既及于民者,民已不堪其生,未及于民者,民又难为后虑。”

    忽必烈乃命安童集诸司官吏、老臣、儒士及知民间事者,同卢世荣听陈天祥弹文,并令他们二人同赴上都。到了上都之后,在对质和审问过程中,卢世荣承认了一些错误,如“不白丞相安童,擅支钞二十万锭;擅升六部为二品;不与枢密院议,调三行省万二千人置济州,委漕运使陈柔为万户管领”等。不过历史也证实了‘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句话是多么的正确,从而给卢世荣加的罪名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忽必烈对听闻有人要他退位,果然怒不可遏,厉声责问道:“你们没罪吗?”丞相安童带头认罪说:“臣等不会逃避罪行,但是答即古阿散等人的罪名是在刑律上写的清清楚楚的,他们又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贸然动他们必定会危害生灵,所以应该选重臣作为这个案子的主管,差不多能平息纷扰。”……

第702章 手段() 


    对于忽必烈的愤怒最能体会其心情的可能就是赵昺了,他清楚一个身居国家顶端统治者的对于权力的眷恋,那种感觉很难用言语表述。而当有人欲从自己手中将它拿走,做出如何激烈的反应都不为过,哪怕那人是自己的父兄子嗣,这也是每次传位都会伴随着血雨腥风的缘由。

    但是此次忽必烈却只对真金进行了严厉的训斥,并没有进一步追究其责任,反而是对自己提拔,并寄予很大希望的卢世荣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他拒绝了安童等人将其暂时调离宰相之位,以观后效的建议,下旨将卢世荣和答即古阿散等阿合马余党以奸赃罪悉数处决,家产尽数抄没,家眷为奴。

    对于忽必烈的反常行为,赵昺也能理解。此时的忽必烈因为暴饮暴食引发了多种疾病,他猜测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糖这‘三高’是跑不了的,另外他经常无节制的吃肉和嗜酒脂肪肝及股骨坏死之类的并发症也肯定上身了;加上其又日夜在那颗散发着致命射线的夜明珠照耀下生活,种种因素相加便彻底摧毁了其健康。

    皇帝的病案都是绝对保密的,近臣都难以侦知,赵昺如此判断当然多是猜测。可他从忽必烈久未骑马、常卧于榻上也可判断出其股骨头坏死肯定是有了;再有其目浑浊,视物模糊,射猎率不中等描述中,其也可能是得了糖尿病,且到了中晚期,白内障正是并发症之一,导致他的眼睛也不行了。千万不要说其是得了近视眼,一个不爱读书只喜欢跑马射箭的主是不会得上这种书呆子病的。

    当下忽必烈的身体绝对是不适合远行的,而其不顾身体衰弱坚持要前往千里之外的中都避暑,赵昺推测其正是在大都久治不愈之下抱着最后的希望前往的,一者希望能得到先祖的护佑让自己能恢复健康,二者就是借助信仰的力量,希冀那些萨满巫医和喇嘛们能让他起死回生。

    不过赵昺以为那些巫师和喇嘛及其祖宗并没有能让忽必烈获得起死回生的法力,否则其不会急于处死卢世荣等人,且让剑拔弩张的形势迅速缓和下来。他估计忽必烈也知命不久矣,但其还算没有糊涂,意识到如果加罪于真金,那么自己死后又无新君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内部崩溃离析。

    要知道在现代培养一个继承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真金做太子也已经有十多年了,并开始参与国家政务。若是将其废掉,忽必烈身体还好的情况下,重立太子再行培养还行,但目前他自知时日无多,已经没有时间再培养一个太子。且各方势力对于其以汉法选定继承人本就多有反对,再立新太子其地位不稳,很可能被废黜依旧例再立新君。

    赵昺想忽必烈肯定也是想到了这一层才放过了真金,并着手安排后事。他十分明白自己的儿子受儒学熏陶太久,养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情,于是便亲自出手杀掉一向与真金不合的理财派,借以巩固其在朝中的地位,试图为其登基扫平障碍,让其这一支黄金家族能永居汗位。

    而赵昺除了佩服之外,也只能表示同情。想想若是自己还没有死,但是儿子已经迫不及待的劝自己禅位,急于登上宝座,这当爹心里得多么的悲凉。可是当下自己即便知道儿子不孝了,却为了大局又不能将其废黜,还要为其着想,替其杀掉忠于自己的老臣,肯定是憋屈的要死还没处儿喊冤去。

    根据情报显示真金好像并没有意识到他爹的一片苦心,杀戮之下却是惶恐不已,竟然忧惧成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