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厚一些只怕也不行!”赵昺摸摸下巴摇摇头道。

    “陛下,那便回去想,然后再试”陈墩还不死心地再劝道。

    “妈的,老子又被他们骗了!”赵昺好像没有听到陈墩的唠叨一般,琢磨了好一会儿突然骂道。

    “谁敢骗陛下,那可是欺君之罪,属下立刻将其抓来!”陈墩听了言道。

    “抓个屁,你又不认识他们,赶紧挖坑!”赵昺没好气地说道。他刚刚想到,汽油桶的强度很低,而发射药要比自己当下用的黑火药威力要大的多,却没有发生破裂的现象,显然不是炮身强度的问题,而是发射方式不对,才会导致失败。

    赵昺也偶然记起曾看到过一张老照片,里边拍摄的没良心炮却是埋在地里的。这让他想明白了,抛射筒的强度很低,发射时承受膛压的不是抛射筒而是抛射筒外面的土。一定要把抛射筒埋在土里面,筒外面和筒后面的土一定要夯实。这样,巨大的膛压就可以通过抛射筒传递到土层,只有土层承受住膛压,抛射器才起作用,否则就会出现炸膛的事故。

    而后随着战争的胜利,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没良心炮这种操作复杂,危险性很大的武器就被淘汰了,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慢慢的也被遗忘。让那些影视剧的导演和指导们想当然的就把抛射器摆在了地面上,如此演绎的场景不仅是缺乏常识的表现,也将赵昺这些小年轻都给误导了,以为真的是如此使用。

    “陛下,坑挖好了!”功夫不大,一个三尺见方的土坑已经挖好了,陈墩禀告道。

    “好!”赵昺看了看点头道。然后亲自跳下坑重新整理一番,将最后一个铁桶成四十五度角放了进去。再将虚空的地方填满土,并压实。最后留出安装引信的位置后,再添一层土,夯实一层,直到离桶口三寸为止。将铁桶固定好后,令人称量了一斤火药裹成药包放在木制的底座上,接好引线后,依次装入密封隔断和一个十斤重的土包。

    “点火!”赵昺等人退入壕沟后,摇摇红旗令人点燃引信。

    ‘轰!’随着一声爆炸声,赵昺眼瞅一股焰火带着硝烟喷出,土包和密封板也从桶口飞了出去,随后慢悠悠的越飞越高,升至高点后又迅速的坠落,砸在地上腾起一股烟尘,他目测大概有百步左右。

    “成功了!”待土包落地后,赵昺快步跑到抛射器前,只见铁桶完好无损,不禁兴奋地大叫道。

    “这狗东西非得将它活埋了才好好干活!”折腾了好几天才有了眉目,陈墩不禁笑骂道。

    “陛下,土包被抛射了百一十步!”随行的侍卫这时也测量完毕跑回来禀告道。

    “好,这次咱们直接加装实弹试试!”赵昺看过捡回来的土包言道,几个人都使劲点点头,可算是熬出来了。成功不成功倒在其次,这担惊受怕的让人实在是受不了。

    清理完炮膛,按照赵昺的要求此次加装了二斤的发射药包,而刚才他看过捡回来的土包捆绑的用麻绳都被燃烧的火药烧断了,所以这会改用皮条捆绑,药包也增加到十五斤。再依照前次的次序填装好后,他估算了刚才药包飞行的时间,截取了引信安装好,再次点火发射。

    伴随着轰鸣声,火药包飞了出去,这次飞的更高更远,落地后延迟了片刻才爆炸。他们虽然离着有一段距离,但是仍然能感到一股劲风吹面,炸飞的石头、土块接着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待硝烟散尽,他们才走过去,只见地上被炸出了一个足有三尺深的土坑,方圆三丈之内的蒿草和灌木从皆被冲击波扫平。

    “陛下,这若是落在人群之中,周边的人只怕不被炸死也会被震死!”陈墩是上过战场的,见过火箭弹爆炸后的样子,而这个威力显然更大,绝对称得上大杀器。

    “唉,看样子是成功了,不过还要不断试射,以便摸清规律。但是这玩意儿用于坚守和攻城还行,可用于进攻便不灵了!”赵昺却叹口气道。

    说到底,这种炸药抛射筒和古代的重型臼炮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大仰角使用,虽然射程较近,但威力惊人。用来对付敌人堡垒、麓角,用以攻城都是不错的选择,对进攻的敌军进行饱和轰炸也很不错。可同样存在着移动困难,准备时间长的缺点,难以跟上进攻的脚步。

    不过赵昺很快想到臼炮的另一个小兄弟――迫击炮。如果算起来再有几十年就会出现了其原始雏形,当时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后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现代迫击炮的雏形。

    但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则诞生几百年后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个俄国炮兵大尉当时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军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一般火炮和机枪难以杀伤日军。于是其便试着将一种老式的小口径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结果竟然有效杀伤了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进攻。

    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其操作简便,弹道弯曲,可迫近目标射击,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再就是炮弹从炮口装填后,依靠自身质量下滑而强迫击发,使炮弹发射出去。另外它对无防护目标杀伤效果好,适用于对遮蔽物后的目标和反斜面上的目标射击。此外迫击炮是一种小个头的轻型火炮,它在使用时灵活轻便,适于伴随步兵进行隐蔽活动。

    赵昺对迫击炮的结构十分了解,以现在的材料和技术水平是可以制造出来的。同时较高的射速和便携性,可以解决快速机动时,步军缺乏火炮支援的问题。但是同样存在着技术难题,一是炮弹的触发引信;二是需要专用的炮弹。这两项若是不解决,还是难以用于实战,可他知道困难也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所在

第809章 防范未然() 
不等赵昺继续完善‘飞雷炮’和进行迫击炮试制,便接到陆秀夫传来的奏疏,称太后圣驾已至福州,他们在三月十六随扈北上。他算了下日子,应该再有十来天便能至临安了,于是决定自己的‘病’好了,也打点行装起驾回京。有关飞雷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他都详细的做了记录,并将有关注意事项及尚需完善的地方做了备注,交由枢密院炮兵司继续进行研究;迫击炮的图纸交由匠作监制造样炮,并进行完善。

    圣驾归京,刘志学率领芜湖文武恭送,船队并没有驶入长江,而是依然走潥水入太湖,走运河回临安。刚入太湖,陈任翁已经前来迎驾,经过数月的整训内河水师已经成军,瞅着上千战船在湖中列队相伴而行,赵昺也是倍感欣慰,有了他们自己就可以腾出手脚,调动水军进行下一步动作了。

    赵昺当天没有再行,当天泊船在太湖之中,补充粮水,同时召在平江的赵孟锦前来见驾。而此时正是阳春时节,湖鲜上市之时,他也正好可以再品尝下‘三白’解解馋。在傍晚时分,赵孟锦便也匆匆骑马赶到,上了御船,一别多时君臣自然亲热。

    “陛下,属下听说京城之中有些乱,有人欲行不轨之事,此次便由属下率军随陛下回城吧!”几杯酒下肚,赵孟锦言道。

    “赵总管,京中出乱子了?”陈任翁放下酒杯惊诧地道。

    “当然,否则陛下怎么会抱病回京。你窝在这湖中当神仙,自然是不闻世外之事了。”赵孟锦打趣其道。

    “陛下有佯?”陈任翁听了立刻扭头上下打量着小皇帝,可看其能吃能喝的,也不像有病的样子,疑惑地问道。

    “你看朕像有病的吗?”赵昺笑笑道,“不过京中确实有人不安分,他们想着重立皇嗣,与敌议和,闹得很厉害。朕就称病在芜湖躲个清净,免得闹心。”

    “有人想篡位另立?”小皇帝说的轻松,陈任翁听了却是大怒,起身施礼道,“陛下,属下愿领兵回京,先将那些谋逆之徒尽数铲除,再迎陛下归京!”

    “若是陛下欲平叛,还用得着动用你那些新兵,洒家早就将他们都剁了沉江啦!”赵孟锦喝了口酒笑道。

    “不行,属下此次定要随陛下回京,若是有谁欲对陛下不利,先将他们杀了再说。”陈任翁不理会赵孟锦,再次请命道。

    “呵呵,对付那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酸儒,还用得着两位将军动手,只我们侍卫营就将他们办了!”陈墩不高兴了,冷笑着说道。

    “你小子毛刚长全,岂止其中的凶险,凭你也斗得过那几个老杂毛,这种事情还得我们老将出马!”赵孟锦用手指点点陈墩的鼻子笑道。

    “就是,别看那些酸儒鬼点子最多,竟做些暗箭伤人之事,让你防不胜防,稀里糊涂的便死于非命,这种事情交给你,我们还真放心不下。”陈任翁拍拍陈墩的脑袋道。

    “唉”陈墩也只能长叹一声,耷拉着脑袋不敢顶嘴,谁让这俩人岁数比自己大,资格比自己老,人家领兵打仗的时候自己还在老营中翻墙、掏鸟窝呢!而这个比自己小的,却斗争经验丰富,几个老的都玩儿不过他,况且自己也不敢攀比啊!

    “陛下,如今京中虽有倪亮驻守,但是其心眼儿太实,其他诸将又征战在外,怎能没有一个亲信之人在旁!”陈任翁仍然请求道。

    “你算亲信,洒家就不是了吗?”赵孟锦却不服气地道。

    “你势单力薄,嘴又笨,如何能斗得过那些能言善辩的家伙们?”陈任翁当然不服气,争辩道。

    “洒家在殿上一站,他们谁敢放肆,还用得着逞口舌之利!”赵孟锦言道。

    “呵呵,想当年咱们帅府诸将都镇守一方了,殿上确实单薄了点,丢了气势。”赵昺看着两人争论心中一暖,笑笑道。

    “那陛下同意我们一同回京了?”陈任翁惊喜地道。

    “并非如此!”赵昺摆摆手道,“此次在京中倒弄风云的是陈宜中,勾结了朝中一班人及些失意的士人兴风作浪。但临安城中有文相坐镇,他们想闹事也不容易,而陆相及先生和刘知事护送太后随后到京,再者京中驻守的皆是御前护军,他们想要得逞岂是易事。”

    “朕现在担心的是,其一伙人在京中失利的话会试图勾结地方作乱,有你们统军分驻各方,朕便不用担心他们搞事。即便京中生变,你们皆驻扎在京畿要地,也可领军入京迅速平叛,免去了朕的后顾之忧。所以不必急于进京,只需待机而动,接到诏命后可立刻领兵勤王。”

    “嗯,陛下言之有理,只要京畿有备,他们又能耐何!”陈任翁点点头道。

    “陛下放心,一旦有诏,属下即刻调动大军赴京勤王,铲除叛逆!”赵孟锦施礼道。

    “陛下在京中还是要一切小心,一旦事败,属下担心他们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暗算陛下!”陈任翁想想陛下身边高手如云,又有众军保护,但是仍然不放心地叮嘱道。

    “呵呵,朕自幼年便风里来浪里去,千军万马之中也未有谁伤的朕分毫,难道还担心那些宵小吗?”赵昺笑着道。

    “陛下常言小心驶得万年船,归京之后还是不要大意。”赵孟锦也劝陛下不要大意,他们都清楚自己的一切皆寄予小皇帝身上,其若是出事等于他们也将失去一切。

    “嗯,朕自会小心。”赵昺点点头道,“但是你们也要注意各自军中动向,近日他们十分活跃,遣人四处游说,甚至向太后上了万民书。想必也会派人到军中联络,所以也要多加谨慎,严格约束部下,防止有敌渗透,蛊惑众军,煽动兵变。”

    “另外蒙元已经遣使到江南,准备与我们和议。但是据报朝中有人与蒙元方面勾结,欲借和议之机向我朝施压,行不轨之事。前时蒙元突然增兵泰兴就是他们所谓,欲借此搅乱人心,影响朝局,迫我们接受他们的条件!”

    “陛下,他们想通过蒙元向我们施压,岂不是做梦,此时和议别说陛下不会答应,即便是属下等也不会答应的,又怎会接受他们的条件。”赵孟锦冷笑着道。

    “你所言正是他们要达到的目的,也正中他们的奸计。”赵昺轻笑道,“他们算准了和议会遭到朕与你们会坚决反对,因而在前时通过各种手段传播各种流言,称若是放弃和议将再起刀兵,不仅朝廷会增加赋税,还会征募大批士兵参战。即便胜了,也需江南拿出大笔的钱粮去添江北的窟窿,将使江南百姓更加贫苦。从而引起百姓反对,他们即可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