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业已修成了读心之术,一下便看明白了自己所想,但此刻也只能谦虚地道。

    “呵呵,这等小事好办。”赵昺笑道,“天下皆知道长精通道法,身负神通,只要略施法术让朕信服便可!”

    “陛下,这在湖上又无法器,贫道难以施展,还请移步洞霄宫,焚香祷告以便请仙作法!”郎如山听了心中大喜,施礼道。

    “何必如此麻烦,刚刚众人眼见道长施展平地飞升之术,惊叹不已,皆以为天仙降临。朕也觉神奇,就此小术即可!”赵昺摆摆手道。而看其居然面露喜色,心中暗叹功名利禄连方外之人都不能免俗,其真是不知死活。

    “这也好,贫道便献丑了!”郎如山也是作死,想想居然同意了。

    “师兄,如此不好吧!”郎如山令沈多福过来协助做法,可其却犹豫地道。

    “遵命便是!”郎如山瞪了他一眼道。

    “唉!”沈多福叹口气,先将身上的道袍解下给邓牧披上,遮住了其的身体,然后进舱拿出些香烛、符纸之类的东西分别点燃。而郎如山也手持法杖盘坐于船头,口中念念有词,但见其突然拈起几张符纸在烛火上点燃,然后抛出,立时间烟雾缭绕将船头皆笼罩其中。稍顷烟雾散去,郎如山已然扶杖漂浮于空中,离地足有三尺。

    “真是好神通!”船上众人立刻惊呼不已,要知道道教在大宋流传甚广,对于他们点石成金、羽化升仙、预测凶吉之事也多有耳闻,当下亲眼看到自然兴奋异常。

    “你过船去”眼见众人情绪狂热,立马将其当成了神仙,赵昺叫过陈墩在他耳边轻语了几句。

    “是!”陈墩听了笑着点点头,本来他对小皇帝演戏未等自己出场便草草剧终十分不满,可这回不仅怨色皆无,还兴高采烈,就像一个孩子突然找到一件十分有趣的玩具一般。他令人搭上跳板,过船之后围着郎如山转了两圈,众人皆不知其要做什么,但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想知道其玩儿什么花样儿。

    “破!”陈墩转到郎如山身后,突然大喝一声,两手抓住其双肩向两边一分,将他的道袍撕成两半,但见悬浮在空中的郎如山哪里是飘着,分明是坐在一块木板之上,且通过一根支架与插入船板的法杖相连,在道袍的遮盖下人就如同无依无靠的浮在空中一般。

    “好戏法儿啊!”赵昺率先鼓掌道。其实起初他也被唬了一家伙,可细想之后便明白了。要知道这个戏法虽然已经被拔的体无完肤了,可当初却也将国人唬的一愣一愣的。

    他记的当年还是八十年代某个知名刊物发表了一篇印度游记,称三哥儿地盘上有瑜伽大师可以平地飞升,浮在空中,飞悬在墙壁上,甚至能挂在汽车上,那时还引发了轰动,推动了国内的气功热。但是随着国人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人们渐渐明白了那不过是街头戏法,乞丐们玩儿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什么练瑜伽练的。

    “骗子!”

    “该死!”众人立刻也从惊愕中清醒过来,纷纷指着道,若非小皇帝在场,恐怕要过船去将其痛打一顿了。

    “陛下赎罪,贫道一时鬼迷心窍,不该欺瞒陛下,还请绕过!”郎如山见骗局被揭穿,立刻跪倒连连叩首求饶道。

    “你也配称作道士吗?”赵昺指着跪伏在地的郎如山道,“老子开创道家,其宗意是追求自然和谐、天下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信仰的是尊道贵德,天人合一。敬天法祖,寻仙访道;修炼之秘诀是性命双修,返朴归真;为人品质要上善若水,柔弱不争;处世之道恪守清静寡欲,自然无为;遵循忠孝节义,仁爱诚信的伦理道德。你又做到了哪样?”

    “陛下开恩,陛下饶命!”面对小皇帝的叱问,郎如山难以回答,只是不住的乞求。

    “你提点洞霄宫做了什么?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宽敞道观,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四方珍馐,结交的是达官贵人,关心的是田宅财货。可曾想过孤苦百姓,流离失所,三餐无着,你这件道袍镶金挂玉只怕十户中产之家的全部家资也不够吧!”

    “洞霄宫那是重修吗?不仅规模更为宏大,还重建了璇玑殿、佑圣殿、张帝祠、龙王仙官祠、元清宫、冲天观、云阳观、冲真观、元洞观、明星官,还增修了凝真道院、通明道院、益清道院等。可谓金碧瑰丽,照映林谷,花费何止千万,但大宋国破家亡之际,又有那位神仙下界庇护。”赵昺却仍然怒气不减,指指不远处的岳飞坟道,“而岳武穆父子当年浴血奋战,抵御外辱,功勋卓著,有功于国,有恩于民。可如今神祠被毁,你们却不肯花费一文整修,却还要朕修那无用之物,道义何在!”

    “你也曾食大宋俸禄,受朝廷敕封。可大宋刚刚沦陷于敌手,你不思报国恩,却转而接受蒙元的敕封,接受伪职,忠孝节义何在?还妄想再食君禄,你可有廉耻之心,可否记的老子的教诲!”

    “陛下,道家寻的仙道,教化万民向道。又是方外之人,何来效忠君王之说,又何必拘泥于国!”这时眼看自己的饭碗要砸了,邓牧向小皇帝拱拱手道。

    “呵呵,三教外人,你算什么东西?即不信奉道家,又何必寄居于道观,白吃白住,还要摘指人家的不是,毫无感恩之心,有何颜面谈论他人是非”赵昺早看这货不顺眼了,见其插嘴,立刻将矛头指向了他

第834章 情况不明() 
邓牧虽然身有傲骨,但是无奈没有好命,并没有人欣赏他的‘才学’,郁郁不得志的他没有生活来源,只能寄身于道观之中,将‘豪情’挥洒于山水之间,以癫狂遮掩自己的失意。可这也是他的软肋,今天被小皇帝揭了伤疤,顿觉怒气上顶,不管不顾地又发起疯来。

    “我命在我,不在天地,又在乎旁人如何看待!”邓牧冷哼一声道。

    “想做个狂士,你也得有那个资格!”赵昺冷冷地道,“你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全靠着四处打秋风过活;自以为满腹经纶,其实只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又以为壮志难筹,却不看看自己的斤两,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狗不闻猫不理的东西,却还归罪于他人!”

    “呵呵,天地不仁,何以为天地!”邓牧没想到小皇帝骂起人来却是一套套的,还让他难以反驳,只能强笑道。

    “天地不仁,你大可改天换地,重开天地。但你有那本事吗?以朕看你除了躲在窝里自艾自怜,就是借酒发狂,嚷嚷两句罢了,将自己的无能推给上天!”赵昺连讥带讽地道。

    “上天昏庸,百姓愚昧,一群凡夫俗子怎知我心意!”邓牧听了却是扯开衣衫,高举双臂仰天大叫,任由雨水淋在自己身上。

    “上天昏庸也知人尽其能,百姓愚昧也知耕田织布,各安其命,而你不过是寄生于凡夫俗子身上的一只碌碌无为的可怜虫。”赵昺听出其是在以上天暗指自己,怪罪他没有识人之能,任其埋没。而他对其已生恶感,当然也没有好话给其听,也可以说字字诛心。

    “吾是可怜虫?!”邓牧听了喃喃地道,脸色变的愈加难看。想想自己与名士们纵酒高歌,谈天说地,无不赞他理论高绝,求文者络绎不绝,可没想到在小皇帝和世人的眼中却不过是只可怜虫。

    “尔以为躲在道观中沽名钓誉,装清高、玩儿深沉,便自命不凡成为一方高士了吗?实则不过是一个没有廉耻,不忠不义之徒。还自诩什么狂士,朕看也就一狂徒而已!”赵昺不屑地笑道。

    “气煞我也……”邓牧连番被小皇帝羞辱,不知道气糊涂了,还是被真戳中了心窝,平日的洒脱变成了撒泼,居然难以分辨,大呼要投湖自尽。

    “呵呵,屈大夫忧国投江而逝,受世人代代敬仰、祭奠。至于你,朕劝你还是勿要脏了这湖清水,毁了湖上美景,反遭人时时咒骂,死了都不得安宁!”见其寻死觅活的样子,赵昺笑笑道。

    “汝……”邓牧受此大辱,哆嗦了两下,眼睛反白,仰面跌倒在船上,竟然晕了过去。

    “郎道长,汝既然已经跳出红尘之外,就当一心向道,又何必为世俗之事羁绊,不若潜心修行早成大道!”赵昺没有理会邓牧,而是转向郎如山道。

    “陛下教诲,贫道谨记在心!”郎如山稽首道,而心中也已明了,命是保住了。

    “开船!”赵昺转身回舱,郑永下令开船,三只船略加调整,便向西驶去。

    “恭送陛下!”郎如山躬身施礼道,而这时御船中传来阵阵歌声,听声音正是小皇帝。

    “爱也罢,恨也罢,心胸爱恨皆无挂。有缘无缘前生定,爱者该爱,恨却白搭!苦也罢,乐也罢,酸甜从来拌苦辣。笑口常开大丈夫,苦也哈哈,乐也哈哈!”

    “富也罢,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华恬淡各千秋,富者辉煌,穷也清雅!福也罢,祸也罢,祸福双刃切记下。人生坎坷是阶梯,福悬当头,祸踩脚下!”

    “成也罢,败也罢,莫以成败论高下,尽力奋斗是英雄,成也潇洒,败也潇洒!得也罢,失也罢,患得患失误年华。凡事该做尽管做,得了更好,失也没啥!褒也罢,贬也罢,过眼云烟一刹那。”

    “君子小人为善恶,褒也是他,贬也是他!是也罢,非也罢,是是非非争个啥。河东河西三十年,对的错啦,错的对啦!醒也罢,醉也罢,半醒半醉为最佳。醒也聪明,醉也不傻……”

    “陛下才是勘破红尘,得道真君!”船行渐远,歌声渐失。沈德福向御船消失的方向长揖一礼,这才拔篙撑船,也高歌相和道,“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中极云悬金阙回,华宫香霭玉炉清。民风淳古山河壮,国运遐昌日月明。万众欣逢尧舜盛,岁稔丰登安太平……”

    …………

    两日后,赵昺接到消息,郎如山自请除去提点洞霄宫及一切教职,将教务暂交给沈多福打理,他则进入大涤洞闭关修炼,追寻天道。而邓牧回去后休息了一日后,与众人告别,布衣草履向南游历,拜名师寻正道,以消解心中疑团。而沈多福接手后不久,便停止洞霄宫的重建工程,并捐纳善款十万贯及石、木,用于重修岳武穆祠,他亲题‘忠义千古’正堂匾额,陆秀夫题写了祠堂门额,文天祥撰写了碑记。

    对于赵昺而言,二人只是他身前的匆匆过客,掀不起什么波澜,却改变了他们人生的轨迹。而此时有情报送到,本没有皇帝命的真金终于在月前回到了大都,其在伯颜和安童的支持下迅速掌控了朝政,改年号元治,南必太后被软禁。以伯颜和安童分为右相和左相。桑哥虽未被罢黜,但转为参知政事,仍以叶李为御史中丞,以其师李谦为平章国事,董士选为中书左丞。

    真金十分清楚自己为了能继承汗位做出了极大的让步,加上江南已失,自己实际控制的范围只限于中原及川陕一带,实力比之忽必烈时已经大大的被削弱。而连年征战和大肆赏赐,国库空虚,又丢了江浙税赋之地,财政极为紧张,且其汗位尚不稳固,内部尚有纷争。另外在江南之战中,兵力折损七八,尤其是沿江、沿海水军几乎全军尽没,损失惨重。

    在经过与几位亲信重臣商议后,以为当下不易用兵,而是休养生息,尽快稳定内部,训练水军,积蓄力量,再图江南。在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真金同意继续与南朝和议,力求争取时间,并从中获取最大利益。以桑哥和议不利为名,免掉了其正使之职,转以伯颜主持和议,同时遣人督促留梦炎尽快促成此事。

    在此背景下,留梦炎多次督促徐宗仁‘履行’诺言,尽快开启和议。因为此事当初是赵昺策划的,而现在是太后主持朝政,让徐宗仁很为难,在请示了陛下后上书提请和议之事。杨太后在与众宰执经过几次集议后,以为小皇帝所言不错,谈谈也没有什么害处,可以为稳定政权,整军备战赢得时间。

    双方几乎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需要一段和平时光,但相对来说大宋更为迫切。于是议定以右相文天祥为和议正使,徐宗仁为副使,并告知留梦炎尽快回报蒙元朝廷,进一步进行接触。留梦炎闻知激动的是泣不成声,自己已经在江南逗留了近半年的时间,既提心吊胆的担心小皇帝将他当做叛臣给宰了,又怕完不成任务被蒙元方面责罚,那自己就真是有国难投,有家难归了。

    留梦炎当下修书一封送往大都,当然少不了为自己喝彩,讲述了自己如何克服万难,冒着生命危险说服了宋廷,才促成和议之事。而在接到书信后,伯颜立刻南下,并指示其尽快选定和议地点。可就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