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昺皱皱眉头道。

    “陛下是不是烦吾了,这是要赶吾走啊?”陈墩还以为小皇帝是开玩笑,歪着脑袋看着其笑嘻嘻地问道。

    “朕是担心你烦,再说总在朕身边就荒废了!”赵昺却是沉着脸道。

    “谁说吾烦陛下了,吾愿意在陛下身边一辈子……”见小皇帝说的认真,陈墩意识到其是动真格的了,想分辨两句,眼圈却红了。

    他们两人可谓是不打不相识,又结交于患难之中,陈墩虽然岁数略长于陛下,可其实却是小皇帝如兄长一般的照顾他,包容他,并没有因为他的顽劣而抛弃。所以在陈墩的心中两人的关系说是朋友,其实却是亦师亦友,嘴里牢骚不断,不觉间已经对其十分依赖。

    “平日里挺像个男人,现在咋跟个娘们儿似的,要不要朕给你擦擦啊!”看其样子,赵昺心中也是一痛,毕竟两人在一起打打闹闹十多年了,也算是不多的朋友之一,他笑着抬手作势道。

    “陛下,还是让属下去带兵吧,以吾的性子不适合在这里!”陈墩却是躲开了,不好意思地道。

    “武学的重大意义不必朕再跟你多言了吧!”赵昺听了沉吟片刻道,“当下武学,朕刚刚亲政事务繁杂,一时也顾不上;陈任翁马上调任兵部,那边事情也不少,也是顾不上的;倪亮,你也看到了,御前护军也是几万口人,根本顾不上这里。你不为朕分忧,我还能指望谁?”

    “可要吾总管训练,吾心中是在没底儿,再说吾岁数尚轻,又言不压众,恐负了陛下的期望!”陈墩见话说到这种程度,自知不好再推脱,可还是不无担心地道。

    “呵呵,你还知道怕,十来岁就敢跟朕当众叫板,在众将面前撒泼,就是现下老臣们哪个不让你几分?”赵昺听了笑笑道。

    “陛下就不要说笑,那时是年纪小不知轻重,怎是今时可比!”被揭了老底,陈墩苦着脸道。

    “当年陈任翁整训摧锋军也不过你这个岁数,倪亮统领御前护军还没有你大,他们哪个都能胜任,且做的很好,你为何就不行呢?”赵昺言道。

    “陛下,我……”

    “别磨叽了,朕了解你,也信任你。当初从一师将你调到侍卫营,非是带兵无方,指挥不当,恰恰是因为你能堪大任。但是少年气盛,行事莽撞,这才要磨磨你的性子,如今经过几年的磨练也算把屁股上的刺磨没了,朕相信你能此事做好!”赵昺摆手制止其道。

    “陛下,属下可以来武学,但陛下也要答应属下一件事!”陈墩想了想言道。

    “不就是还想着领军打仗吗?朕答应你一旦收复中原之战开始,便让你独领一军随朕征战沙场!”赵昺问都没问便言道。

    “谢陛下,属下遵命!”陈墩欣喜地施礼道。

    “魏天中被罢黜后,他的府邸还一直空着,朕已经找人收拾出来了,哪天搬过去吧!”赵昺点点头道,“再有尽快完婚,如此朕也算对得起殉国的陈相,完成许夫人的托付。”

    “谢陛下赏赐,至于成婚还需陛下操心!”陈墩听了又变成昔日的模样,嬉皮笑脸地施礼道。

    “你真不拿自己当外人,朕又不是你爹,还要负责给你娶媳妇!”赵昺翻了个白眼道,“朕要在此住上些日子,你正好可以适应一下,待诏令一下便即刻走马上任,滚吧!”……

    赵昺安置好自己的物品,洗了把脸才召集众将议事。首先赵孟锦与江钲两人就上次陛下所言,谈了自己的想法,两人的意见比较一致,以为当前若是无法通过发起淮西战役,改善防御状况的话,最好通过发起一系列的小规模战斗,破坏敌军部署,迫使其放弃大规模的南下作战,同时改善防御态势。

    刘洙亦以为主动发起进攻才是防御的最好办法,而蒙军欲攻江南必借助水军,而南来的高丽水军若想进入长江有两条路可行。一者沿当年运粮的海上通路自长江口入海;二者从黄淮入海口进入淮河,然后转入运河自扬州南下。因此可遣水军北上,封锁黄淮入海口,相机与敌决战,歼敌与海上;再有就是加强对运河口的封锁,阻敌南下。

    另外刘洙建议先下手为强,对驻扎于雷池的蒙元回回水军发动袭击,使其失去南侵的能力。而以当前的情报显示,敌军自此对江州发起进攻的可能性最大,或是两路同时进攻,以完成对江东的合围。当下尚是年初,长江尚是枯水期,水缓江浅,正是渡江的好时候。同时信风已起,商船南来,高丽水军可以混杂在蕃舶中南下,应当机立断,迅速出兵。

    “三位都帅分析的不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但此次我们作战不求收复江北寸土,而是破坏敌军的部署,避免引发全面的战争,因此战斗的强度和范围要严加控制,避免战火南移,影响我朝休养生息!”赵昺听完后言道。

    “如何打,还请陛下下令!”赵孟锦言道。

    “据最新的情报,高丽水军南下至海州湾,估计是要搭载蒙元新训练的水军南下,现在又是信风转换之时,不需数日便可到达淮安。因此水军应先行出发阻止其继续南下,只要将其歼灭便能斩断敌军的一支臂膀,单凭蒙军回回水军是孤掌难鸣,即便过了江也难以对我朝形成实质的威胁!”赵昺沉吟片刻指着桌上的沙盘道。

    “陛下,现在水军第一舰队的任务是防守长江口,其他两军北调尚需时日。若是他们出战,敌军一旦渗透成功自海口入江,则会威胁到京畿安全!”刘洙言道。

    “不是还有御前水军在吗,可以由他们接替!”赵昺笑笑道。

    “陛下,御前水军郑都统在外,且御前水军还有防卫钱塘江口,若是北调则有顾此失彼之忧!”刘洙皱皱眉言道。

    “董都统,你部几日可出航!”赵昺没有回答,而是转向董义成问道。

    “禀陛下,我部日日枕戈待旦,前哨接令后可即刻出征,大队补充物资及弹药后可立即跟进!”董义成立刻起立回答道。

    “好,朕给你三日时间,制定作战计划,补充辎重,然后即刻出航拦截高丽水军,务必歼敌于海上!”赵昺言道。

    “属下遵命,若是失败,提头来见!”董义成施礼道。

    “陛下,还要慎重,切勿鲁莽!”刘洙听了急忙劝道。

    “若是高丽水军能够接连击败我朝两支水军的拦截,闯进京畿,我们便都该自杀谢罪了!”赵昺冷哼一声道。

    “陛下,末将也即刻回转,准备御敌!”江钲起身施礼道。

    “江都帅不要着急!”赵昺压压手让其先坐下道,“朕本想留诸位多在京城待些日子亲热、亲热,一起共商大计,但鞑子不让。虽然当下战事欲起,却也不急在一时。高丽水军不到,他们也不会贸然发起进攻的,咱们还有时间商量些事情。”

    “是,末将遵命!”江钲施礼后才坐下。

    “当前,朕与诸位的看法一致,敌军选择的进攻地点很可能是江州和扬州两地。咱们的此战战略是拒敌于外,以攻代守,但若是能够消除敌军再度南侵的潜力才是正道,以免陷入连年征战之中。各位有何良策尽可畅言!”赵昺扫视了下众将言道。

    “陛下,属下以为我军可命沿江诸军同时发起小规模的突击,探明敌军部署,然后再行确认打击目标。”赵孟锦起身言道。

    “嗯,知己知彼才好下刀子,如今蒙元江北行省的诸万户都做出了调整,而我们对他们的部署不明,贸然发起进攻不仅效果欠佳,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赵昺点点头道……

第932章 问策() 
    一番议论后,定下了以攻代守的战术来化解蒙元将要发起的进攻,众将于是开始商讨兵力的运用,战线的划分及各军如何协同。但赵却发现江钲及湖广战区所属各军的将领却是有些兴趣索然,神情落寂,他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此次战斗主要是在沿长江下游展开,但是驻湖广各军皆驻扎在中上游及湖广地区,打得再热闹,他们也只有看戏的份儿。且军中要有军功在身,才能升迁和封赏,可他们却没有机会,自然兴趣不高。

    “江都帅,如今大理和广西南路部分地区及江陵以西尚在敌手,终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如何消除,汝可有良策?”赵又想起此节,便出声相询道。

    “陛下,臣以为要消除蒙元对我侧翼的威胁,只有攻取大理和川蜀才能保江南太平!”江钲略一思索道。

    “江都帅对进取西南可有腹案?”赵接着问道。

    “陛下,臣曾与众将议过如何改善当前被动的防御态势,众将皆以为虽然我们的防御方向在江北,但是西南正如陛下所言乃是心腹之患,一日不复就要屯驻重兵备战。但是蒙元占据上游,居高临下,先占有地利,向下攻击总是占些便宜的。一旦鄂州失守,敌军就能顺江南下,直逼京畿地区。”江钲言道。

    “嗯,江都帅所言不错,这也是朕之所忧。但是川蜀历经兵火,百姓几被屠戮殆尽,再不是昔日富庶的天府之国,若是我军收复川蜀,当地财赋不能自给,全需仰仗江南输送,这将是极大的负担;而进取大理,收复广南,那里却是俚民聚居区,我们都哪里的形势不知、地理不明,且叛附无常,同样会牵扯到我们极大的精力。”赵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陛下之忧甚是。臣亦曾想过解决之道,本欲向陛下进言,但又觉其中尚有不足。”江钲迟疑了下道。

    “江都帅但说无妨,我们共同参详!”赵面露喜色地道。

    “陛下,臣以为可采用先取西川,缓取湘西和大理!”江钲言道。

    “愿闻其详!”赵喝了口茶言道。

    “正如陛下所言,蜀地如今人口稀少,已成荒芜之地,从目前形势来看却非战略要地,但是西川正扼住长江上游,只要西川稳固,下游则无忧矣……”江钲沉思片刻道出自己的想法。

    当年蒙古侵入蜀地,蒙古骑兵擅长攻城掠地,使用包围、火攻、炮攻、水攻、地道诸多战术,大宋传统的城池往往建造在河流之畔的台地上,城池下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地带,蒙古骑兵“来如天坠,去如电逝”,宋人步兵一经冲击,便如潮水般溃散。在蒙古骑兵面前并没有太多抵抗力。

    后抗蒙名将余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主持四川防线。余此前任淮东制置副使,两淮地区的百姓常在山中立寨栅自卫,称为“山水寨”。鉴于蒙古骑兵游走无定,川西平原又无险可守,余受山水寨启发,将城池搬到山间,建立山城防御体系。

    宋代的山城大多座落在依山傍水的山崖之上,平均海拔虽仅三五百米,却峭壁环绕,远比人造城墙险要,有的地方甚至可以凭借天险而不筑城。“方山”山顶平坦,周回数百十亩至数十里不等,有田可耕,有林可用,有水可饮,适合军队长期驻守,逃亡的百姓也来到山城耕作生息,又为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粮草。

    余领导四川军民共建立了八十余座山城,这些山城扼守在两江之汇,或坐落于险滩之旁,嘉陵江沿线的有苦竹隘、大获城、运山城、青居城、钓鱼城、多功城,渠江沿线的得汉城、平梁城、小宁城、大良城,沱江沿线的云顶城、虎头城,长江沿线的白帝城、神臂城、天生城等等。它们依托嘉陵江、渠江、沱江、长江,彼此之间互为倚角,组成了一条严密的军事防线。

    “在这些山城面前,蒙古铁骑失去了速度的优势,且山城之间以舟楫往来,又令不善水战的蒙古人吃尽了苦头。阻敌四十余年,使其难以沿江而下威胁京畿,可惜的是诸多山城非被敌攻克,而是守将怯战降敌。不过臣有闻,至今灵霄城仍在坚守,未被蒙元攻克。”江钲言道。

    “哦,朕以为钓鱼城请降之后,西川再无我军,没想到尚有忠勇之士在坚持。”赵有些吃惊,在他的印象中,钓鱼城在宋亡之后仍坚持了数年,为保全城百姓才与敌达成协议请降。而今居然还有一座城在大宋军民的坚守下,实在超出了他的想象。

    “陛下,臣以为可遣军沿江而上,收复、重建山城,恢复防御体系,他们可屯军自给,并不需朝廷多少钱粮。而一旦收复淮西后,形势进一步好转,便可以此为基地进取蜀地,威胁蒙元肇始之地!”江钲言道。

    “嗯,速取西川确是可消除来自上游的威胁,但朕以为当下战局尚未明朗,一旦失利或战事扩大,尚需自湖广调兵增援。且下月梅雨季来临,江水将暴涨,入川水道本就水流川急,丰水期船只更是逆水难行,时间上亦已不允许。”赵点点头,认为其策可取,却又摆明自己的观点道,“不过朕以为当下可加强对西川的侦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