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6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现在到了问题非解决的地步了,虽然赵并不认为自己以后仍会将杭州作为都城,但是时间却非他能决定的,再有自己可以将临安城改造作为一个城市建设的样板儿,同时留给后世一笔人文遗产,修改历史上对古代都市脏乱差的记载,也许还真能造福于后世。

    于是乎赵召见工部尚书戚亚卿,令其迅速查明城市现状,寻找导致污染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拿出方案,对临安城进行修整改造,彻底解决问题,还都城青山绿水。

    上看才会下顾,皇帝亲自过问,工部一班人自然不敢怠慢,马上投入到了调查研究中。到了五月工部的污染调查报告终于送到了赵的案头,他看过后问题主要还是由于自建炎年迁都杭州后,人口大规模涌入,工商业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出现了城市发展和环境卫生之间的矛盾。而自建炎年后的近二百年又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改造,导致各项设施功能下降,使得问题愈发严重。

    首先临安城人口的增加以及坊市制度的打破造成城市土地使用紧张,侵街就成为了人们解决生存空间狭小的途径。居民侵占街衢修造房屋,导致街道中难以过“大车”,道路、桥梁被公私宅舍、商家店铺等建筑物所占据,而沦陷期间,城市管理失控,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人们不仅借机侵占街衢,甚至填埋河塘争夺土地,赵想想连北宫都被人抢占了一角,可见当时的情况多么严重。

    尽管侵街的普遍存在是因为受到人们对金钱、利益过度追求的影响,但它却造成了城市混乱无序的结果,且大大破坏了宋代的城市环境。由于人口涌入中心区,而人天天要吃喝拉撒,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不计其数。这些垃圾部分是被人直接倾倒在道路上。再有一些民间习俗也多在街道中进行,同样留下了很多垃圾,可街衢狭隘,难以清理,只能日益堆积如山。

    此外临安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来往商旅众多,大量以牲畜为动力的交通工具也行走于城市道路上。如此多的牲畜行走在城市中,必然产生大量的粪便,也对街道环境造成了污染。另外城市道路多为土路,尘土极多。不仅皇帝出行要洒扫道路,甚至达官贵人们出行也要“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埃蓬勃”,以致这种洒过水的路有了‘水路’的专称。

    作为重要水源江河在受到污染的同时,城中的井水也屡遭污染。而赵作为现代人十分清楚,由于地下水是井水的来源,污染了地下水就必然会污染井水。所以,无论河渠、废井,只要是污染了土壤就有可能造成井水污染。

    由于这个时代的水井多为土井,井水与土壤之间没有阻隔,所以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就非常容易对井水造成污染,特别是城市中街道、河渠污染严重,直接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了危害,进而加重了对井水的污染。而城市中人口众多,商家林立,每口水井都承担着很大的供水任务,垃圾的掉落也极易造成井水污染。另外,由于水井使用频率非常高,致使井水缺乏自净时间,经常处于浑浊状态。

    此外,城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存在。由于手工业的日益发展,印刷、丝织、印染及造纸都是污染大户,再加上军工作坊逐渐北迁到京城,而这些作坊一般都是临江湖建设,也成为水源恶化的重要因素。

    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赵清楚不仅是场浩大的工程,且也需强硬的手腕和坚决的态度,同时也是对朝廷执政能力的考验……

第983章 绘制蓝图() 
    问题堆积如山,要想根本解决问题,工部的意见是对京城的水道沟渠不仅要进行清淤疏浚,还要形成长期的制度,以免积少成多,不得不大动干戈的进行治理。而赵看后,觉得还是要整体进行规划,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如此还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赵查阅旧档,寻到了当年朝廷南渡之后,营建杭州的城图,他发现古人也是有大规划的思想,对城市进行了严格的规划,只是百余年后,随着人口的增多及城市的变迁,没有再进行过修改,以致当下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

    临安城整体上说是水乡城市,东、南临钱塘江,西北接大运河。以江河为主干,结合郊区其他大小河道,形成一个环城的大型水上交通网。临安城市的总体布局,便是充分发挥水乡城市的优势,以临安城为中心,这个水上交通网为主要脉络,配合京畿驿道,聚集周围郊区一系列的大小卫星市镇及澉浦港口而组成。

    临安郊区卫星市镇都是临江濒河建置的。这些市镇利用江河航运之便,与临安城市联为一体,成为沟通临安城市与广大郊区农村及周围城市的经济桥梁。各市镇的规模大小不等,如江涨桥、旷平等市镇,规模均颇可观。除了赤县的郊区市镇外,还有作为临安海港的澉浦镇。此镇虽不属赤县所辖,但为临安外贸港口,由钱塘江可直达临安城。这个港口市镇是临安城市的重要门户,自应成为临安城的海港区。

    城内主要有三条河流,茅山河、盐桥河及龙山河,用以维持城中的航运。后因营建德寿宫,加之两岸民居不断侵占河道,致茅山河日渐堙塞,城内水运便以盐桥河为主了,与南城外的龙山河向勾连。赵选定北宫作为皇宫后,茅山河再次经过疏浚,但是也难以再现当日的规模,只能通行小舟。

    道路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运输线,同时也兼具的分割城市功能的作用。由于临安城市形制为南北长东西狭。加之地形起伏,河道纵横,所以城市道路布局不得不适应这些条件的要求。在赵总的来看,临结构基本上是按经纬图制进行规划的。

    由于临安城市具体条件的限制,因此出现东西走向的道路多,南北走向的道路少。其次,道路多曲折,即使是主干道御街,也难矢直。有的干道甚至分段曲折组成。至于干道间距,情况更为复杂,除御街中段西部部分街巷间距较为均齐外,其余大多远近不一。

    的主干道,也是全城规划的南北主轴线,南起旧皇城北和宁门,北达景灵宫前斜桥。与御街大致呈平行的南北道共有四条。一条道较长,是城之西半部的南北干道。第二、三条在御街东,介于小河与太河一条在御街西,为两段所组成。第二条道南起朝天门,北抵众安桥东春风楼。第三条为南瓦东钟公桥至盐桥西。御街东之第四条道自南瓦东绕德寿宫,北至昌乐坊。这三条道均系清波门至新门东西干道与钱塘门至东青门东西之间的区问联络道,而非贯串城之南北的干道。

    东西干道计有四条。第一条为候潮门至钱塘门;第二条从新门至清坡门;第三条为祟新门至丰豫门;第四条从东青门至钱塘门。这四条道都是横跨御街,连贯东西相对应的城门之间的干道。另外由于临安是水网城市,故道路多桥粱。在这些桥中,除众安桥及观桥为平梁式桥外,其余基本上都是拱桥,桥下均可通舟楫。

    临安自从定为行在所以后,当时追随高宗的宗室、贵戚、臣僚、军属以强南下的中原人士,纷纷进入临安。为了安置大批南来人员,不得不将原来土著居民迁徙城外,以致绍兴韧年一度出现郊区人口陡增的现象。城内因人口骤然大量集中,而南来人员大多为皇室、贵戚、显宦、富贾,自必引起城市居民阶级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在居住区规划上有所反映。

    临安居住分区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府邸区,此区包括皇帝潜邸、皇室贵戚以及王公大臣府第,各种官舍也附刊此类内。第二类为一般居民区,即城市各阶层居民的居住区。且是按坊巷制作为聚居规划制度而安排的。坊巷内不仅有城市居民住宅,而且还有商业网点,形成市、坊结合的统一体。

    临安城内有两种府邸区。第一区在御街西,第二,区在御街东。第一区范围较广,南起清河坊,沿清湖河而北,一直延伸到观桥附近武林坊以南。其间有些地段与地方行政区及一般居民区相错并列。致呈断续之势。第二区在御街及盐桥河之东。德寿宫以北,丰乐桥以南,东达丰乐坊一带。此区范围较小,主要作为皇亲贵胄的府邸,因而此区较整齐,没有与他区交错的现象。

    而一般居民区也以御街为基准,可分为两区。御街东、新门以北、白洋池以南,介于市河与盐桥河之间的狭长地带,为第一居住区。御街西、钱塘门以南、丰豫门以北,介于中心商业区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的地域,是第二居住区。此区部分地段与府邸区呈犬牙交错之势,故不及第一居民区规整。此两区外,城隅一带还穿插有居民坊巷。

    由于坊巷规模宋代各城市并无定制,形成了坊巷兼具商业网点的特征。而坊巷实为临安城市组织管理单位,坊巷之上设有厢,厢设立厢厅,仍沿用北宋保甲制。在其中可以开设铺店,设立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的一些行业基层网点,这些分布在坊巷中的基层商业网点,既是商业网的基层组织,同时又是坊巷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还设置有学校。

    但一般居住区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高,且这两个居住区都毗邻闹市,因之有些坊巷铺户较多。因此消防管理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自建都后,为了加强城市消防,一面放宽街巷路幅,一面在重要建筑物前及人流较为集中的行市所在,多留空地,辟作广场。并设置军巡铺,坊巷中还建有石砌塔式塌房,以备居民火警时存放重要物品。坊巷不建坊表。也与消防要求有关。

    此外作为一国之都,又是商业之都,临安城中必然还设有宫廷区、中央地方的行政区、仓廪区、码头区、手工业区、文教区及城防区和风景区等区域。但是有些区域自赵还都已经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过去的皇城由于被蒙元恶意毁坏,赵将那里太学和武学都自城北迁到了此处。

    另外城防区除了环城军寨重新修整后,将过去军营从东江外集中到旧皇城。此外他还计划将部分仓廪迁到这一带。而手工业区和商业区及居住区基本维持未变,可这两个区域当下已经成为城市污染的最主要来源,也是治理的老大难地区。

    赵以工部进行了几次沟通。他计划将军工区和手工业区外迁,因为这不仅是污染的问题,同样是对城市安全构成了威胁。当下军工坊已经不是过去生产弓弩刀枪这些冷兵器,而是涉及火药制造和各种以火药为动力的爆炸物。加之位置毗邻居民区一旦发生事故,那就是惊天动地,造成极大的伤亡。他还记得明朝京城中就发生过类似事故,结果造成上千间房屋被毁,人员伤亡无数,至于如何发生的也成为不解之谜。

    手工业主要分为官营和民营的。官营的包括少府、将作和印刷及陶瓷业,基本都是为宫廷服务的行业,维持着皇家所需,位置也靠近宫廷。民营的则主要是丝织作坊和印刷作坊,集中在三桥、市西坊及睦亲坊、棚桥的居民区附近,则加重了居住区的污染。

    当下手工业作坊需要交通便利及近水而建,在一番讨论后,赵决定将手工业区及军工生产尽数前往城东的原城防区,那里靠近钱塘江,又处于下游对城市水源的污染可以降到最小,而临江又可方便从水路转运各种物资,并送往各地。而他也想借着搬迁之际重新细化分区,尤其是军工相关的工坊可借此进行升级改造,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产量。

    下一个赵决定针对城内的主、次干道进行硬化和拓宽,达到先前规制的三十步宽,同时完善排水道路系统。工程看似不复杂,但是难度却不小,因为当下侵街现象严重,要想拓宽道路必须先行拆除那些非法建筑物。而拆迁在现代是个容易激化矛盾的老大难问题,在宋朝同样存在,难度之大甚至到最后往往无疾而终。

    以赵所知在开封时就存在侵街现象,那时定都开封时,侵街不仅使街道狭隘,也致使街道曲折不直,由此,朝廷从这两方面入手治理侵街,一方面顺直街道,另一方面规定街道必须宽阔至三十步。但结果是侵街现象更加严重。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就有这样的材料:京城衢巷狭隘,(真宗)诏右侍禁、阁门祗侯谢德权广之。德权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今沮事者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它也。臣死不敢奉诏。”上不得已,从之。

    看看当时宋真宗亲自下诏,要求拆毁侵街建筑,却受到“贵要”大户纷纷抵制,皇帝不得不收回成命。然而,侵街现象过于严重,特别是“沮事者皆权豪”,使得志在广街衢的谢德权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