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一番算计的。

    在赵昺夺回江南后,蒙元的水军又一败再败,海贸生意基本上断绝。而另外一条通往外界的路上丝绸之路也因为忽必烈争夺汗位与几位亲戚闹得不愉快,通往中亚的商路也已断绝了,使得他们的进出口贸易一落千丈,亦是导致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有人便会问了,蒙元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你还想赚他们的钱,那岂不是痴人说梦!但是赵昺的想法偏偏与他人不同,他以为蒙元穷的是朝廷,那些王公贵族却不穷,且一个个的富得流油。只想想忽必烈每年赏赐他们的财物都是以百万计的。

    再有蒙古人是靠劫掠起家的,有些人为了能获得出征的机会甚至不惜借贷。在自蒙古崛起时,蒙古人就都把参军作战看出已无,他们平时狩猎放牧,战时便自带干粮装备打仗,元朝建立后也基本沿袭这一政策,且打仗压根就没有工资。由于装备、口粮完全是战士自备,因此蒙古征召士兵就倾向于人口多、钱粮多的富户。

    原因很简单,穷屌丝不能给自己弄装备,组团抢劫就是累赘。蒙元闻名天下的骑兵,就完全是战士们自掏腰包装备的,这种花费在当时非常昂贵,不是土豪根本就装备不起。家产多,装备才牛,防护才更好,大家组团获胜几率才更高,这就是蒙古军队最朴素的作战思想。因此蒙古人招兵也不乏势利眼,弄不到好装备的屌丝千万别过来。

    另一方面,四处征战成了蒙古人家发财致富的重要手段,就像秦国人为了封爵,现在的买房一样。每一次战争,女真人就能劫掠数量惊人的财富和人口。大军在所到之处对见到的城市都进行了打劫,民间的铜钱和布匹物资都被抢了无数。

    另外蒙古人将中亚大小国家几乎全部踏平,可谓灭国无数,想想遍地黄金的巴格达,大宋的百年积累,都被他们全部打包卷走,此外还劫掠了大量的人口。这不光不光给蒙古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还带来了手工业的大发展,使手工业、纺织业、瓷器制造业都迅速发展起来的,多抢奴隶也成了蒙古家庭重要的发家手段。

    蒙古人每每征战后,每个参战的士兵都能带回几个甚至几十个奴隶,蒙古贵族更是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而参与作战还能分到更多的土地,他们会将占领的土地都优先分给参战者,同时带来了长期收益。可若是不参军,就不能打仗,就带不回浮财和奴隶,自己家庭的发展就会更加落后于人。因此蒙元的屌丝们不光砸锅卖铁,还勇敢地借贷参军,只要自己能被签上入伍名单。

    所以赵昺确认这些人缺的不是钱,而是有钱却苦于买不到东西。而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蒙元几乎劫掠了全世界,他们也算尝遍世上的美酒和美食,再让他们去过茹毛嗜血的日子恐怕没有几个人乐意了。

    现下蒙古社会上也是广用香料、香药薰衣、焚香,礼尚往来亦常以香药作为馈赠佳品,用香药配制的药茶甚至一度成为社会生活中的时尚。皇权贵族之间也视药茶为馈赠佳品。而香料也早已成为蒙古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料,再让他们去吃寡淡无味的烤肉自然不会高兴。

    而香药的作用不仅限于满足口腹之欲,还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其不仅充当医病疗疾的药物,还被赋予一定的神秘色彩,成为宗教洁净观念的象征。一支香,青烟袅袅,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成为了人和佛交流的媒介。

    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弟子们就用香、花、烛供养他。佛教像其它东方宗教一样,对人类本性喜好的香,也有着特殊的感受与认识。始终把香作为修行至“明心见性”的助缘,视其为本性的食粮。所以烧香是佛教弟子礼佛、敬佛、修行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在佛教中有特殊的作用,也有特殊的地位。

    佛家使用的香料品种丰富,包括沉香、檀香、龙脑香、菖蒲、安息香、牛黄、郁金、苜蓿香、麝香、雄黄、芎藭、枸杞、松脂、桂皮、白芷、香附子、丁子香、苇香、竹黄、细豆蔻、甘松、藿香、茅根香、芥子、马芹、龙花须等等。

    且佛家的香品种类齐全,有熏烧用的“烧香”,有涂敷在身上的“涂香”,有香料浸制的香水香汤,有香料研磨成的香泥;有片状、块状的香木,也有粉状的香末;有单品香料,也有多种香料和合而成的合香。另外佛教也很讲究香的品质,不仅要有上等的香药,还要有上乘的配方,甚至不同的修炼法门还要用不同的香。

    蒙古的历代大汗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将佛教视为国教,佛寺遍及全国,每天用于礼佛的香药比之吃到肚子里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而且作为一种信仰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随着商路的断绝,香料已经成了稀缺品,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到的。

    江北香药市场潜力巨大,赵昺觉得完全能够消化自己所得。而事务局在得到吩咐后已经展开行动,联络过去的‘老朋友’,此前双方虽然闹过不愉快,但他相信那些斡脱商人在利益面前一定会放下彼此间的成见,重新展开合作。

    为了保密,也为了安全,赵昺令事务局将交易地点放在海上,一切交易都在船完成。他们将货船停在海上,然后联络斡脱商人前去交易,并以金银结算,价格自然要低一些,给其留出利润空间。其实即便给予他们优惠,获得的利润也要比贩运到西洋多上两成,因为这一路上关卡多如牛毛,每次靠岸都需要缴税,总体算下来利润已被榨取了不少。

    但那些斡脱商人确是不同,他们都是有大背景的,享有着免税的特权。而当下行情看好,可以说只要手里有货就不愁买家,足以保证他们获得一倍,甚至数倍的利润。所以事务局贩运过去的香药根本不愁卖,每每一船货都会吸引数个买家前来。

    货卖的好,赵昺也上火,他知道若是大批的放货,必然会引起精明的斡脱商人怀疑,借机压价。但是细水长流又会受到季风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等到飞剪船投入使用。所以他深刻的体会到了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含义,一再催促加快进度,这次又冒着被参的风险亲自前来视察,盼着飞剪船能早点下水……

    不过赵昺也清楚‘走私’是犯忌的事情,尤其是在严禁官员经商的大背景下,他自然会在宴会上隐去这一节,只说筹集军费的难处。而西部大战即将展开,赵孟锦也是跃跃欲试,希望东部也有所动作,毕竟没有战争,他们的价值就得不到体现,怎么好意思伸手要钱呢?

    赵昺却是让赵孟锦保持现状,连历年的秋后军演也减小规模,营造一副和平的景象,借以迷惑蒙元,‘配合’和议,掩护进军重庆的军事行动。众将对他的主意无不持怀疑态度,现下玉昔帖木儿主持当面的河南山东行省军务,其初来乍到定然会有所作为,绝不会按兵不动。

    赵昺却给大家分析了蒙元朝局变动后的形势。其实成吉思汗留下的四大怯薛军并非是看起来那么和睦,木华黎家族和博尔术家族早已心生嫌隙,在两家争锋早期木华黎家族占了上风。这是因为木华黎后人安童的姨夫就是忽必烈,支持忽必烈最早,而博尔术家族和绝大多数怯薛军一样选择了阿里不哥。

    由此安童也奠定了木华黎家族的政治倾向,那就是汉法派,和阿合马等理财派不和。而博尔术家族除了统帅怯薛军,还管理从阿尔泰山到汗庭的蒙古军队,是蒙古本土势力的代表。博尔术家族的玉昔帖木儿跟随忽必烈后多有战功,他还利用安童被俘的机会扩大了家族在怯薛军中的影响力,在真金继位后却受到打压。

    而风水轮流转,真金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不得不启用借理财派,玉昔帖木儿与桑哥同属本土派,得以调回京畿。因此赵昺断定在桑哥重塑朝廷格局的关键时刻,其一定会配合其与宋朝和议,不会挑起事端。那么赵昺觉得这就是可以利用的机会,只要摆出一副热爱和平的架势就好。

    但赵昺还是敦促赵孟锦加紧练兵,做好应战准备,防止重庆失守后,玉昔帖木儿恼羞成怒发起进攻。众人觉得小皇帝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为了大局也只能按捺下好战之心,听从陛下的吩咐,配合接下来的和议,准备迎接‘和平’的到来。

    午宴结束后,大家知道小皇帝有午睡的习惯,便纷纷告退各自休息。待午后老几位再来见驾,却发现护卫小皇帝的侍卫们一个个面色严肃,如临大敌,而王德面带惶恐,谭飞脸色铁青,好像出了什么事情。

    “谭统领,是不是陛下出了什么事情?”赵孟锦将谭飞拉到一边轻声问道,他实在想不出出了小皇帝出事,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两人如此紧张。

    “赵置使,陛下不见了!”谭飞犹豫了下言道。

    “这怎么可能……”赵孟锦听了大惊道。

    “赵置使噤声,消息还未有扩散,不要引起恐慌!”谭飞急忙拉拉赵孟锦的衣袖言道。

    “嗯,这新训营虽不似宫城般的铜墙铁壁,却也不是谁都能随意进出的,你们也没有发现陛下什么时候不见的吗?”赵孟锦也立刻意识到若是小皇帝失踪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引发一场动乱,可他实在想不出在戒备森严的军营中,谁能悄无声息的将小皇帝带走。

    “陛下歇息后,没有召唤,外人不得入内。侍卫们皆在屋外警戒,却没有看到有人进入屋内,更没有看到陛下出门,甚至连近卫都没有觉察有人出入,这太蹊跷了!”谭飞皱着眉摇摇头道……

第1021章 自有主意() 
小皇帝失踪按说是个极为严重的事件,他们将其可能去的地方搜索后仍然没有什么发现,众人聚在一起后却都是一脸无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惊慌,好像找到了才是意外。因为他们都知道陛下喜欢‘微服私访’这口儿,一个不注意就溜出去了,可像此次独自逃去出还是第一次,才让大家比较担心。

    “赵置使,怎么办?”董义成看向赵孟锦问道。

    “我能怎么办?等着吧!”当下职务最高的就是他了,看着大家都等自己拿主意,赵孟锦苦笑着道。

    “谭统领,陛下出走,难道你们一点儿都没有发现吗?”陈凤林转向谭飞急赤白脸地道。

    “陈都统,我确实不知陛下何时离开的,且再三问过值守的侍卫,他们也没有发现陛下如何逃过他们的眼睛的!”在座的职务都比自己高,资格比他老,自然不敢强辩,只能施礼赔笑道。

    “怎么可能不知道,侍卫营号称军中第一精锐,上百人守在屋外,竟然看不住陛下一人,怎么可能?是不是有所隐瞒?”董义成听了觉得十分有理,板着脸道。

    “此次下官真的不知,更无与陛下串通!”眼见矛头指向自己,谭飞大呼冤枉道,“诸位上官若是不信,可以问问大官!”

    “陛下出去确实没有告知我等,内侍们也没有发现陛下的行踪,我若是知道怎肯让陛下一人出门!”王德也赶紧连连摆手,撇清自己的责任。

    “郑都统,你赶紧查查,护军的战船是否有离港出航的?”赵孟锦忽然想到了什么急忙问道。

    “禀置使,下官得知陛下不见的消息后,已经即刻查问,船只并无一艘离港,也未见陛下踪迹。”郑永也摇摇头苦笑道。

    “那陛下回去哪里?不会是前往鄂州了吧!”陈凤林惊诧地道。

    “嗯,很有可能。陛下上午与咱们谈论当前战事,而西征在即,定是不放心,便偷偷的去了!”董义成也深以为是地点头道。

    “都是那些文臣把陛下的逼的……”王德听了一跺脚道。

    “大官此话怎讲?”赵孟锦急问道。

    “陛下来太湖前一直在军器坊,指导如何安装新设备,可朝中一些文臣频频上书参奏陛下沉迷于技巧之物,荒废朝政。陛下十分烦恼,便前来太湖避难,接着转往鄂州,又担心牵连咱们,便不辞而别了。”

    “可恶,实在可恶!陛下一心为国,他们却处处擎肘,逼的陛下做些事情,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赵孟锦击案怒道。

    “太湖距鄂州千里,陛下孤身一人若是遇到危险,我等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陈凤林听了急道,“置使,赶紧令沿途驻军查访,寻找陛下下落吧!”

    “且慢,此时外界尚不知陛下出走的消息,若是令沿途驻军查找,难免会泄露出去,那时则天下皆知了,如此难免被宵小利用,陛下反而更加危险!”谭飞赶紧制止道。

    “嗯,谭统领言之有理。现下不比从前,军中上下皆识得陛下,若是设卡拦截必然是大张旗鼓,如此反而会暴露陛下的行踪,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