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挑战,可他们似乎十分心虚,往往城上的炮声一响,便立刻远遁……

    “秃格,距常熟还有多少里!”一队蒙元骑兵沿着大路快速前行,转过一个弯,万夫长八撒催马登上路旁的高坡勒住马问紧随身后的都事。

    “禀万户,还有六十里!”秃格看看周围地形,又掏出怀里的羊皮地图对比了下回答道。

    “路途尚未过半,侦骑可有回报?”八撒向四周看看,皱皱眉对秃格言道,他觉得情况十分诡异,因为一路行来路上太平静了。

    昨夜八撒率部做前锋就赶到了江口镇,那里回回水军已经提前赶到在一处江湾中待命,见大军到来随即开始架设浮桥。守护渡口的宋军发现后立刻点燃烽火发出警报,并依托寨堡开炮试图阻止架桥。但是驻守的宋军只有一个营,并并配有三艘巡船,兵力并不多。

    宋军的炮火虽然稀疏,可还是给架桥造成了不小的阻碍,数次将作为支撑的浮船击毁。而他们三艘巡船也不顾势弱,在江中往来冲突,与己方驾船强渡的水军周旋,仅依靠搭载的两门小炮便击沉了十数艘渡船。激战至凌晨,才有一队人马从上游偷渡成功,从侧翼对堡寨中的宋军进行牵制,吸引了他们的火力,才使渡桥架设成功。直到此刻,被包围的宋军眼见不敌,援兵又迟迟不至才离开堡寨,向东逃走。

    虽然此后陆续又有宋军赶到,但是根基已失,很快便被己方的骑兵驱散。随着大队过江,渡口已然被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可这个时候天已经大亮。八撒得到的帅令是在过江后迅速攻取常熟,不要顾及敌军的骚扰,一路向前,趁虚占领这个后勤补给重地。

    八撒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对夺取常熟也没有意见,可却难消心中的疑虑,他觉得渡江双方虽然发生激战,但无论是战斗规模,还是宋军随后的反击力度都与此前的估计相差甚远,不免让他以为太过轻松,好像宋军故意让出渡口一般。

    心中有了疙瘩,又看看四起的狼烟,八撒迟疑了片刻,但依然遵命整理仔细清点队伍,准备行装器械出发。不过他也清楚军队出征行军,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活儿,尤其是深入敌境腹地,前方情况不明的形势下,因而他令大队缓行,首先按照惯例派出了侦骑。

    侦骑可以理解为侦察兵+通信兵,干的就是在行军过程中探查敌情、汇报信息的任务。可以说侦骑就是军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一般以十人队为编制,在侦查时要注意彼此相望,不能脱离各自视线。而大军在行军时不管兵分几路,每一路都要设置侦骑,每路共有二十四队,分散四方,每人之间相距一里,散布范围最大可达二十余里

    侦骑每人配备多匹战马,除装备弓箭、长刀外,还配有号角和旗帜,以便遭遇突发事件时给大军报警。说是旗帜其实就是旗枪了,枪长丈余,枪头下置一面尺宽的小旗帜。如果发现敌人队伍,就左右急摇旗帜,后边的侦骑看到后,即层层传递信息至主将处。如果敌人距离还很远,不是突发遭遇这种情况,那么只需要慢慢点动旗帜。要是敌人大部队气势汹汹,那么就要画圆圈摇动旗帜。

    如果是地势问题,比如说无路可走、有水狭窄等情况,就不必摇旗,层层口传就行了。为了避免敌人对侦骑进行驱逐,信息中断,军法规定侦骑不能全部退回,而是根据敌人驱逐力度撤退。如说敌人驱逐队伍靠近,最前一名侦骑就退到一里后另一名侦骑处。若敌人继续追击,就这样依次退回。待到敌人驱逐队伍退走,那么侦骑各回原位,就这样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各队依次进行。

    南北地理不同,主要就是地形不同。北方虽然也有高山,但平原为主,且塞外长坡大川一览无余。南方各省大不相同,山川险峻、水道纵横,无地不可伏、无地不可截。因此在南方行军侦骑除了弓马娴熟外,还要擅于攀登,但凡遇到山地险峻、马上不去的地方,就要弃马步行上山探查,所有山谷、密林之处都不能错过。

    没有问题后,侦骑就举着旗帜立定在那,由后边的侦骑奔马回军汇报,军队就前进到侦骑立定的地方寻找宽阔平坦地方,驻扎列阵警戒,然后侦骑们继续向前搜索,就这样一直到出了山谷为止。要是查出异样遭遇伏兵,侦骑遇害或摇旗,后方的侦骑亦要迅速奔回军中报警,然后主将依山形布置军队列阵迎敌。当头的侦骑如果没有遇害,可以允许随意逃脱暂时不回军营。等到大战结束,侦骑们皆有奖赏。

    除此之外,侦骑获得情报只对主将传递,要是有侦骑回营汇报探查信息,不管是要紧还是不要紧的事情,都不许沿途官兵拦截盘问,只需要直接前往中军报告主将,之后主将再召集各部军官探讨。如果有人敢在中途拦截侦骑盘问情报,即以军法处理。

    此外“一军过万,无边无际”,行军时,数万乃至十万大军甚至能长达数十里。由于队伍距离过长金鼓不相闻旗帜不可见,这时还要依靠侦骑以言语传递信息。而侦骑前后分为多个次第,层层传递很容易出现错漏,因此规定传递信息不可废话连篇需精简重点,内容不能超过三句,然后层层传递。传递的时候还要复述一遍确认,然后才能继续向后传递。

    “万户,现在我军已经深入敌境四十里,各路侦骑皆没有发现大队的宋军,还要加快速度行军,否则天黑前就到不了常熟了!”都事秃格见万户还在犹豫,进军处处小心,遇到山谷、密林皆会列阵警戒,非待侦骑搜索完毕便不肯前行,他看看太阳焦急地道。

    “还是小心些,你烽烟四起,我军过江的消息定然已经为敌获知,可这一路太过安静了!”八撒又向四周看看,眼前虽然看不到一个敌军,但是心中却依旧不安,总觉得前方危机四伏……

第1113章 快不起来() 
    渡口至常熟不过百余里,现在行程已经近半,但各路侦骑都没有遭遇大队的宋军。八撒知道这其中有他们突然渡江,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且江东军队大多北调攻扬州之故,可是也不应该出现沿江几十里村庄都难见人烟,如入无人之境的事情发生。

    “万户,不要迟疑了。沿江地带向来是南朝的军事重地,也是我朝与南朝频繁争夺之地,人烟稀少也不足为怪。再者枢帅为了刺探宋军虚实,多次遣军渡江,为避免损失,南朝将沿江百姓内迁也是常理。”秃格见八撒行军缓慢,这不仅有违枢密使快速进军的帅令,也给他们下一步攻城带来困难,于是再劝道。

    当下每遇在行军途中如果遇到三岔路口,高山、密林全军即停,皆以侦骑仔细搜素后才命大队前行,派游兵前往高处瞭望;如果遇到密林幽谷,那么也要先派侦骑前往深处搜索探查,没有异常后再行军。为了保险起见,主将还给各部设置暗号,在主客兵互不相识的情况下用以辨认,并避免敌人伪装。保险是保险,可也大大的影响了行军的速度。

    “嗯,可我们孤军进入敌境腹地,一旦被围就是万劫不复!”八撒非是鲁莽之辈,行事谨慎,这也是玉昔帖木儿让其作为先锋军的本意。

    因为玉昔帖木儿也心中存疑,明白若是贸然进军陷入宋军包围,那就是死地。所以才需要一位谨慎之人探路,大军随后跟进。而八撒也知道自己就是一颗问路的石子,大军与己部相距一日路程,且尚在江北岸观望,若是自己中了宋军的埋伏,为避免全军覆没,玉昔帖木儿绝不会下令大军过江来救,而是会转向西去救扬州。那么他们也就成了一颗弃子,想要再撤回江北就难了。

    八撒虽然自知做了准备,但也不得不考虑中伏的应对办法,毕竟他们已经进入敌境,地理不熟,不可能避免所有意外事件。在经过幽谷密林、狭窄山路的时候,里边侦骑仓促间搜索完毕,也有可能疏漏没有发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伏,必然会首尾不相连,断成数个部分无法统一指挥。

    因此在经过这种地方时要变换队形为连珠倒卷法。以一千人队为例,将这一千人分为十队,每队百人。过山路时第一队先进,走到第一个侦骑停留的位置,看侦骑举的什么旗,没有危险信息后就在此处对山列阵警戒;然后第二队越过第一队前进到第二个侦骑设哨的位置,如同第一队对山列阵警戒,其余各队按此顺序依次前进。这样一来步步为营,就算敌兵伏发也能有了准备。

    “万户,可若我们进军迟缓,常熟必然会有所准备,便失去了突袭之效,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就会影响到枢帅的计划,遭到军法严惩的!”秃格知道万户担心的是什么,可现在的形势是遵照帅令前行不一定是死,但若是耽误了军机,死却是必然的。两下权衡,不言自明,所以他不顾万户脸色难看再次进言道。

    “禀万户,小的依命向西搜索三十里,并未发现大队宋军,据沿途捕获的百姓言,江东驻军大部皆已过江,只留部分州军驻守渡口。”这时向西搜索的侦骑归来回禀道。

    “嗯,可查明沿江村镇十室九空是为何?”八撒心中疑惑少减,点点头问道。为了能获得确切的信息,他途中令侦骑寻找和抓捕当地居民,但为了避免这些人提供虚假信息,不能只听一人所言,要多多寻找,然后把这些人分开询问,相互印证,看最后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

    “禀万户,小的查问过了。”西路侦骑再施礼道,“据捕获的百姓称,因为我军多次过江攻打堡寨,百姓无不惶恐,在秋收后官府便让他们内迁三十里躲避,只有少数不愿离家者留守。两国开战后,朝廷又征调沿江州县青壮充当夫役运送粮草,因此导致沿江村镇无人。”

    “好,再探!”紧接着向东搜索的侦骑也归来回禀,所探得的消息大同小异,不同的是他们发现驻守沿江堡寨的兵丁已经放弃堡寨,撤至附近州城集中,似要凭城固守。

    八撒听了解释后略松了口气,他明白长江两岸一直是双方冲突的密集区,虽然没有像当下这种大战,可相互袭扰不断,以攻袭驻兵较少的堡寨、村镇,劫掠人口财物,破坏水利设施,用来制造恐慌。为了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双方都会设立缓冲区,将百姓内迁,以减少损失。而宋军过去一直占据主动,但随着玉昔帖木儿到职,己方也加强了袭扰活动,南朝被迫也采取了内迁行动,当然也可能是为了北渡攻取扬州做准备。

    “万户,对于那些散兵游勇不必理会,且枢帅早有令,不必理会沿途那些州县,大可绕过直驱目标!”秃格见万户有松口之意,立刻趁热打铁道。

    “禀万户,小的奉命沿大路向南搜索前进,前卫已至常熟城下不足十里。途中未发现有大队宋军活动,但见到城池附近村镇百姓纷纷逃入城中。”侦骑回报道。

    “村镇之中可以百姓?”八撒没有理会秃格,而是询问回报的侦骑道。

    “禀万户,村镇之中没有发现人口,但是随处可见逃难时所遗留的杂物和禽畜,有的房屋中甚至灶火未熄,应该是得知我军过江,仓皇逃离,只带走了粮食细软,粗什家伙都来不及收拾一并带走。”侦骑回答道。

    “哦,如此他们也是皆避入城中了?”八撒皱皱眉道,他知道丁壮若是入城,等于平白添了守城的助力,自然会给他们攻城带来困难。

    “禀万户定然也知,江南与中原多有不同,这里河湖众多,港汊纵横,曲折环绕。因此在有警后,不少百姓全家迁到湖中,他们平时研习驾船技巧,来去便捷。甚至有些乡绅大户会在河湖中的岛屿上建立水坞,储备粮食、器械,募集乡勇守护,从而躲过兵灾。”侦骑苦笑着道,他们也发现有落单的百姓,想抓获审讯,以获得更多的消息,但是这些乘船入水,他们无力下水追击,只能眼看着他们划船躲入水巷之中。

    “那他们为何不避入附近城池,或是山野之中?”八撒有些不解地问道。城池之中往往有驻军防守,而山中也可以来去自由些,比水中却要有利的多。

    “万户,江南畜力稀缺,车辆载重有限,轿子则费用高昂又速度缓慢,而江南河湖纵横,日常交通就主要依赖船只,大户更是家家有船。若粮食器物较多,还可以雇佣船只若干,躲避其中颇有迂回余地,不容易被搜获。另外江南山岭矮小,无崇峻可恃,容易遭到匪寇轮番搜杀,且人力畜力驮运粮食远不如船只,即便侥幸躲过搜山,不久也会饿死,因而避难山中则属下策。”秃格解释道,“至于百姓不愿入城躲避,乃是畏惧我军威名,担心城池一旦被攻破,则是玉石俱焚,还不若逃入河湖之中,也许尚能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