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火凤凰-第7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利、义务对等。

    要求严格。

    福利自然也上去了。

    这第一步的第一步从基础的服装做起,明明白白就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教师装”这一套服装,实际上就和古时候的官袍类似——是身份的象征。这一身衣服究竟要让人由衷的爱戴和敬畏,还是鄙夷和唾弃,那就看教师们自己争气不争气了。这一步,很严苛,也很简单——

    商鞅变法要徙木立信,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也要穿衣立信。当行为和结果一次一次的互动,形成一种社会公认的条件反射。就如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奖惩落实到位,形成切实的反馈、习惯,之后更难的变法也就变得简单了。

    整个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两个字:执行。

    最简单的也是两个字:执行。

    关键就在于兑现。

    就譬如教师着装——遵守的教师,要得到该得到的奖赏,不遵守的,要直接开革出教师队伍,冒充的要处理。这个做的好,跟着的小步骤走的好,那么改革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假如是像王安石变法一样,步子没落实,只是表面光,底下实际上是坑坑洼洼的,那最后的结果是失败,也是理所当然了。因为王安石变法没有形成一种行为和反馈的互动,这种互动没有形成一种社会的有效机制。

    只是依靠官威、强权去执行,只是最求片面的“效果”,不失败才是奇迹。

    有人说这是“神宗”的支持还不够。

    可……

    还要怎么支持?

    没有一个有效的行为回馈机制,这样的变法就算用人体克隆技术弄出一千一万个王安石,代替了所有的官员,也无法成功。这和人无关,而是书生意气,想到一出是一出,根本就不明白“徙木立信”的用意和道理。商君改革,从简单入手,所以秦国法律多一些琐碎,好像是什么都管——但正式这种琐碎,却提供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行为——奖惩”的回馈机制,让秦人习惯了法。

    这是一个培养习惯的过程。而现在地…1的中国教育改革,也走出了这么一步。这是坚实的一步。

    也让人对他们接下来的动作抱有了极大的期待。

    但果然:报纸、媒体成了改革最大的阻力。一如暖暖推测的一样。一篇文章甚至直接用了“开历史的倒车”这么一个副标题,还有的则是问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改革是为了孩子,现在折腾教师,又算什么?改一身衣服?能不能不要耍这种表面文章,拿出一点儿实际行动来?还有的干脆直接问:

    教育部究竟想干什么?

    敌在教育部?

    报纸上是一面倒的声音,并没有形成论战。报纸不是网络,网络上,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声音。但报纸上,吃瓜群众只能看,报纸是拉偏架的,是想让谁发言让谁发言,喜欢谁的观点,谁的观点就能上。无论你代表多数还是少数,想让你是少数,你就是少数,想让你是多数,那么你就是多数。

    报纸——自诞生以来,这也就是一个人关起门来的游戏。只是想要以自己的意志来左右舆论,从没有客观。

第953章 互动的机制() 
    才历经整顿、甩开包袱的“教育体制改革”方蹒跚的迈出了一步,就已陷入到四面楚歌、人人喊打的地步——光看报纸,似给人一种这场改革就是一场闹剧、目的性不明确、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胡搞,是就整边角,隔靴挠痒。�闹⒔崴�诘摹肮丶�侍狻比炊急苤鼐颓岬娜屏斯�ァ?

    报纸上或许期待、或许恶意,评之为“样子改革”或者“滑稽改革”。观众、看客喜欢的是二杆子一样的直捣黄龙,任你千般来,我就一般去。帅三千铁甲,直捣黄龙,擒敌酋于王帐之前。巴不得“一改就灵”的急功近利。

    然而“不能够”……这世上,如辛弃疾这样的猛人可以一个也没有。而即便是存在一个辛弃疾,那也是武力上的。政策、制度的改革,归根到底还是“互动”二字,改革者和被改革者,制度和制度所约束的个体、群体之间的“互动”,更多、更有效、更明确的“互动”才是改革的关键。

    如王安石一般,一项不曾落实,另一项就已经开始,赶着趟,不分阶段、不分形式,不看互动的结果是否允许,就一股脑的扔方案的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烧锅炉。

    烧锅炉的时候,要先点火,然后添煤,并且要控制数量、充分燃烧。锅炉工要跟锅炉进行配合,看锅炉的气压表,关注锅炉里的火旺不旺,然后决定什么时候添一铲子的煤进去。假如是按照王安石改革的方法烧锅炉又会怎么样呢?看着火着了,可以添煤了,就一铲子一铲子的加。对于气压表不理不睬,对火旺不旺看也不看,他就是知道要把这一天要烧两车的煤,我一股脑的填进去,让他烧。

    可这样做事行么?

    不行。

    是必须要“互动”的——在没有互动的时候,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培养互动的机制,并且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过程。在有互动的条件下,要强化这一个互动的机制——这个互动的程度,就决定了改革的成败。

    也不只是改革,其他的政令下达、规则的建立,也同样如此。而类似的套路,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

    譬如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借钱,一个人是甲,一个人是乙。甲先借了乙三百元,我周转一下,后天就还你。然后,甲后天准时还钱。又过了一个来月,甲又一次向乙借钱,这次借的多一些,是一千来块,乙犹豫一下还是借给了……甲到了期限后,又如约还钱。甲时常的,或多或少的跟乙借钱,金额或多或少,逐渐的互动下,形成了一个有效的互动机制,成功的得到了乙的信任——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次甲要跟乙多借一些钱,二十来万,乙咬咬牙也就借了。

    到了这里,如果甲还能继续这一个互动的机制,那么他还可以继续回馈乙,并借更多的钱。

    如果甲决定跑路,那么这个机制就会彻底的断裂。互动的机制是需要维持的,当普遍的不信任时,要建设这一个机制,很困难。

    商鞅为了打破这种“不信任”,破去秦国的管理层、贵族留下的烂摊子,重新建立法度,是从徙木立信开始,一点一点从细微处建立的。足足用了十来年的时间才重拾这样的信任,建立了和秦人之间的互动、回馈机制。其后,才是开始抛售改革方案,开始大改。商鞅是法家,战国又是大争之世,人才辈出。其人有才,而且在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来,是一位实干型人才,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但后世却几无这样的人物。诸如李冰之于都江堰,可有后来者?没有了。儒家会读书、会训诂、会祭祀,能从中延伸出君臣父子一套规矩,就已经是能力的极限了,不能再要求他们精通法家改革之道。

    这不现实。

    历朝改革失败之因,莫过于此。

    但……改革的“第一步”的“第一步”终究是在围追堵截中,以自己坚决的意志迈了出去——除了舆论的喧嚣,一切安好。在报纸上,各种的“花样”上演,一些是街边的采访,问路人关于“教改”的看法,还有采访学生的、老师的……在“民意”的背后,有的却只是极为个人的意志。

    而抨击这一次改革的一群人里,就包含了一群很傻很天真的技术宅。这一次教改波及的范围之大,就连“中文系统”的研究都受到了影响。

    “不干活儿了?养你们可不是吃白饭的。都干活儿都干活儿……”暖暖进入研究室,半开玩笑的呵斥了一句。

    一个人就问暖暖关于这次“教改”的看法。

    暖暖反问:“我能有什么看法?”

    但面对这些“年轻人”——貌似每个年级都比她要大好多,暖暖终究还是了几句:“那我就简单发表一下看法。第一,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请保持安静,聆听别人的话,并且听完,这是一项基本的素质;第二,我的意见仅代表我个人,有什么意见,听完你们再发表;第三,等我完,你们马上干活。”暖暖“第一”“第二”“第三”的列出条件,一群研究员立马点头。

    在一起工作了足够长的时间,他们彼此之间倒是熟悉了:至少记住了组长大人的相貌和一些喜好、兴趣。

    虽然这个记忆纯粹是用时间堆砌出来的……

    囧……

    “改革是讲求互动的,就和你们编程一样。编辑一个程序,要和电脑互动,形成一种联系。如果无法形成联系,那就是错误的东西——这一次改革的起步着眼于简单,就是试图建立这一种互动的机制。要让整个社会都跟着互动起来,改革的政策、教室、学生甚至围观群众,都要跟着一起动。”

    “制定了规则,教师买东西半价商人们是不是买涨?教师们是否遵守,围观群众能否建立自己的督查机制,明确自己的责任?这些都是联动的……这个简单,容易做到一些,所以要从这里开始。”

    “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你给一条狗吃东西之前,摇铃铛。习惯了之后,你不给它吃的东西,只是一摇铃铛,狗也要流口水。”

    “……”

    她举了一个条件反射的例子,一群技术宅+学霸秒懂。他们和寻常的大学生不同,寻常的大学生、研究生因为离开自己的领域,参与工作,以前学过的一些东西就会还给老师。但他们却一直都从事学习、研究的任务,所以除了学课文不回背了之外,连初中学习的文言文都还记得——生物,自然也是属于理科学霸的领地之内。什么条件反射之类的,虽然和计算机关系不大,却依然清楚。

    “啪”一拍手,暖暖道:“好了,都完了,开始工作吧。不然今天扣饭,懂?”瞬间变了一个凶巴巴脸,哼一声。

    一群人秒低头,装模作样的开了电脑,再一抬头,暖暖已经闪了。

    “中文系统”这一个项目实在没什么好关注的。她每天除了过来巡视一下外,基本上就是甩手掌柜的。大部分的时间,依然是用在了“第二元神”上,主要以学习充实资料为主,验证为辅,再遥控爆一下自己的脑洞,进行一些上层建设。或者研究一些项目,譬如是地藏针、万象绝灭之类的玩意儿。现在,四人组又换了一个课题:火鸦。雷鸦可以实现,那火鸦理论上也可以。

    这个课题一听,就知道是玩闹兴致的。不过叶提娜、彩霞也都兴致勃勃——雷火转化很简单,但火鸦比起雷鸦来,却更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怎么呢……就暖暖个人的感觉而言,雷鸦是《火影忍者》,但火鸦却是《仙葫》——连最基础的画风都不一样。尤其是火鸦阵,还是很帅的。

    这已经不能算是一个研究了,顶多是“实践”:首先实践的是雷火转化,这其中的基础理论就是罡煞理论,变化的数据也都是早就有的,不需要一点点寻找正确。而在火鸦中布置定锚,让火鸦组成阵法,就更是一种“第二元神”前置技术的基础——早已经有了答案,还是他们自己找到的答案。

    ……简直不要太容易。

    只是用了一天的功夫,四人就已经完成了雷鸦转换火鸦,火鸦成阵的“实践”,甲板上空的天宇被一群浑身缭绕着橘红色的火焰,头顶着一个圆形的光圈的火鸦笼罩,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延绵不绝,遮天蔽日,整个天空都充满了火鸦。这些火鸦相互穿插,却又彼此魏晋分明的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由叶提娜控制的,而另一部分则是由暖暖控制的,二人正在用火鸦进行博弈。

    不,应该是“比拼法术”。这样绚烂、壮观的场面,让天空都烧成了火红色的。一些火鸦对冲、涅灭,新的火鸦又在新的位置出现,填补定锚,形成一个极为复杂的阵法。而新的阵法,却和之前的阵法截然不同。

    一生一灭,一灭一生,生死幻灭,如露如电。

    “叶提娜,你阵法变了十三次,已经落后两分了,倒是赶紧的啊。”充当裁判的彩霞催促了叶提娜一声。

    叶提娜的阵法变了十三次,但暖暖的阵法却只是变了十一次。足足要比叶提娜少了两次。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本章完)

第954章 缓步徐行() 
    漫天的火鸦像一片火烧云,遮天蔽日。翅张翅合之间,激烈出的电火花闪烁,彰显着每一只火鸦不俗的力量——两方交错的火鸦,足有上万只,叶提娜、暖暖的阵法亦在交错,织在一起。但见火鸦飞舞、对冲,却见不到阵法中的威力和变化……但每一次对冲,每一个变化,其中所蕴含的力量二人却心知肚明。

    由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