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农家幺妹-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了。”宁婉说着,一溜烟跑了。

    虽然送了谢大夫些野菜少挣了几个钱,但是宁婉还是非常高兴,每卖出一份她都算了数字,因此知道自己得了四十二文钱,虽然不多,但毕竟是挣到了钱。

    重新跑回集上找到爹,见他刚卖了一份粮食正抬头四处张望,见了自己便大大地松了一口气,“真怕你走丢了。”

    “这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怎么能走丢呢?”

    爹就笑了,“怎么这么大的口气?好像你去过县城似的。”

    宁婉一时倒忘记了,自己现在还是个只来过一次镇上的乡村小丫头呢。于是向爹吐了吐舌头,“我不是听爹说县城里好大好大,里面有好多条路,一不小心就走迷路了吗?”

    宁梁倒没有心疑,却从怀里拿出几个高粱米面的窝窝,“还不太凉,你赶紧吃吧。”

    这是两人带来的午餐,宁婉这时才想起来早过了午时,可能忙着卖野菜的原因吧,自己竟忘记了饿!现在看到高梁米窝窝,肚子就忍不住叫了起来。又见窝窝一点也没少,不禁埋怨道:“爹,你怎么不先吃?”

    女儿不回来,宁梁哪里有心思吃饭,现在也觉得饿了,因此就笑道:“我们一起吃吧。”

    宁婉接过窝窝,突然又想起了一件事,重新把窝窝还给了爹,“等我一下。”几步跑到了路口一家卖羊汤的小店,拿出三文钱道:“付掌柜,给我来一碗羊汤,要多加葱末和香菜!”

    朱记羊汤在马驿镇十分有名,掌柜的做生意很厚道,羊汤货真价实,羊肉虽然是单卖的,但是羊汤里却有许多羊杂炖,。当年自己穷得很,便时常用三文钱买了羊汤给爹喝,掌柜的每次都笑哈哈地多加些葱末和香菜。

    但是掌柜的却不姓朱而是姓付。原来这个羊汤馆原来是朱家的,后来家里有事收了生意,付掌柜接手后也没有改名字,就一直这样叫了下去,是以除了镇上知情的人以外,外面的人通常叫他朱掌柜,付掌柜也不在意。

    “好嘞!”付掌柜正在收碗,闻言赶紧响亮地回答一声,以为是老顾客,转头一看却是个陌生的小姑娘,倒笑了,“你怎么知道我姓付?”

    宁婉也笑,自己怎么又忘记了,因此笑道:“我是听别人这样叫的。”

    毕竟是长年在外面做生意的人,所以有人知道自己姓付也没有什么稀奇,掌柜便不在意了,恰已经过了饭时,客人都陆续散了,倒不大忙,因此立即拿起一个大海碗盛了满满一碗羊汤,里面倒有小半碗羊杂,又抓了许多葱末和香菜撒在上面,笑着递给宁婉,“小姑娘,拿去喝吧!”

    宁婉接了汤却不喝,向一旁示意了一下,“我和我爹在那边卖粮,要端过去喝,一会儿就把碗送回来。”

    集上这样的人多了,付掌柜点头,“去吧,小心别把碗打了。”

    宁婉小心地端了碗回去,“爹,你赶紧喝几口,正热着呢。”

    宁梁时常到镇上,自然知道这家羊汤的名,但是他竟一次没喝过。现在见女儿花钱买了羊汤,哪里肯喝,“你先喝吧!”

    “爹,你先。”

    两人相互让着,将一碗羊汤都喝尽了,里面的羊杂也吃光了,当然还有他们自家里带来的高粱米面窝窝。

    到了太阳偏西的时候,还剩下小半筐的粮食,爹不肯贱卖了,因此还要背回去,宁婉自梦醒之后虽然总觉得三家村这点子钱简直不算钱,但是眼下她却没有钱。俗话说得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她不是英雄,却真真实实地感觉到英雄的为难,因此便默默地把想劝爹低价卖了轻松回家的话收了回来。

    眼下宁家的情况,多得一文钱也是好的啊!

    可是,她还是花了二十文钱买了十个大肉包子,皮薄馅大,也是镇上最实惠的包子铺,立即拿出一个递给爹,“还热乎呢,先吃一个。”

    “回家再吃吧,”爹不肯接,“吃过了就走不动路了。”

    宁婉却道:“吃饱了才有力气呀!”一定要爹吃了,当然她自己也吃了一个。

    不过,爹说的还是对的,他们吃了包子,浑身上下都懒洋洋的,回去的路走得比来时慢多了,两个时辰才到家。

    宁清便抱怨道:“怎么才回来?饭已经凉了。”

    宁婉就拿出包子,“加上包子一同热一下,我已经吃饱了,你们三个人每人一个,明天再把剩下的几个热了吃。”

    爹听了赶紧说:“我已经吃过了,只热两个就行了。”

    宁婉却一板脸,“不行,爹你太累了,要是不多吃点好的,身子撑不住的。”

    宁清见了大肉包子立即不再抱怨了,赶紧将灶火吹旺,将饭和包子一同热了端上去。宁婉便指着包子笑道:“娘,你看,这包子就是我卖野菜的钱买的。”

    于氏不胜惊奇,“还真有人买野菜呀?”

    宁清也问:“你卖了多少钱?”

    “四十二文。”

    娘惊呆了,“野菜竟能卖四十二文!”

    其实若是到县城里卖,宁婉可以肯定会卖到一百多文,甚至二百文,镇里比起县城还是差太远了。但是家里人已经觉得用白挖来的野菜换了钱实在不可置信。

    “但现在只剩下十九文了。”爹接过话说:“这孩子好不容易挣了点钱,又都大手大脚地花了出去。”

    于氏也心疼,“一下子就花了一多半呀!”

    明天自己还要把剩下的钱都换成鸡蛋呢!因此宁婉就说:“我为什么挣钱?还不是为了我们大家花用!”

    宁梁、于氏还有宁清都瞧着她啧啧地道:“瞧这语气,似乎已经发了大财了!”

    宁婉便一扬头,“你们焉知我发不了大财!”

第23章 心意() 
第二日宁婉没有再与爹去马驿镇,她只有再挖一天野菜才能出去卖,而且还有换鸡蛋等等的杂事要做。

    宁清见宁婉挖野菜就挣了几十文钱,便也有点意动,娘看出来之后拦住她,“挖野菜要在外面晒一整天,别看天还冷着,但是阳光却又足了,小心晒黑!”

    三家村的女孩们都要帮着家里做农活的,风吹日晒自然少不了,但是到了出嫁的时候,一般只要家里能挪出人手,就都让女孩在家里养一年,毕竟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在娘家最后一年总要疼爱些,还有养一年皮子白了,穿嫁衣时格外好看。

    宁清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只得收了想挣钱的心思,依旧专心在家里做嫁妆。于氏便又告诉她,“等明年,你若是愿意,便也在这个时候挖些野菜去卖补贴家用。”其实于氏眼见着宁婉挖野菜挣钱,自己却只能躺在床上保胎,心里也是遗憾的。

    宁婉忙完杂事,又去挖了一天的野菜,这一次却比上一次辛苦多了。

    原来昨日走了许多路,当时还不觉得怎么样,但是睡了一觉醒来,两条腿又酸又疼,但她还忍着疼一棵棵地挖着,现在苦一点算什么,想到家里所有人都平安,娘肚子的孩子也好,她就不觉得疼了。

    而且先前,她不是没有吃过苦,甚至比现在还要多的苦她也熬过去了,现在累一点算什么呢。

    就这样,宁婉卖了十几次野菜,这时候野菜早长得漫山遍野都是了,而且许多已经长得太大太老而不好吃了,因此再挖的时候又要挑小而嫩的了。

    一则是初春这拨的野菜过去了,另一则就是家里的粮食也卖得差不多了,爹娘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宁婉一个人去镇上卖野菜。因此与爹最后一次去马驿镇之前,宁婉特别采了许多柳枝回来,求爹给她编一个篮子,“要像花篮的那种,十分好看的!”

    宁梁的手十分巧,听女儿说了,就笑着坐下拿起柳枝编了起来。野菜长出来的时候,柳枝也变得十分柔软,枝条上透着绿色,又长出了许多鹅黄的嬾叶,娇艳可爱。而用鲜柳枝编出来的花篮碧盈盈的,只篮子就十分美丽。

    宁婉放东西时更用了许多心思,她先在篮子里放了一把水芹菜,这是水边长的一种野菜,翠绿翠绿的,叶子正搭在篮子边上,与篮子的鹅黄色不同,但却相映成辉。这水芹菜不只好看,味道也比家里种的芹菜要鲜得多,最适合与猪肉一同包饺子吃。

    水芹菜一旁是刺嫩芽,这是三家村最好吃的野菜,是长在树上的小嫩芽,鲜艳的绿色顶端有些微的红,鲜嫩香醇,也是最贵的野菜;再一堆新长出来的榆钱,宁婉将混在其中的榆叶都捡得十分干净,只要洗一洗就可以吃了;最后在上面扑满一层粉红色的碗碗花,这花都是早上现采的,还带着露水,不只好看,还能吃,做蛋羹汤时加上一捧,汤的味道特别的鲜。

    到了镇上,宁婉去了许家,轻轻地推开黑漆门,将这个美丽的花篮放在门内,然后又悄悄将门掩上走了。这些天她每次来送野菜,许老夫人都会给她二十个钱,比实际的野菜价要高,她收下了多余的钱,现在总要表达她的心意。

    虽然自己的心意很简薄,但是宁婉知道,许老夫人那样善良的人一定会喜欢这样美丽的篮子和新鲜的菜!

    因此这一天她虽然一文钱都没有挣到,但却是最开心的!

    山路走惯了便不觉得累,宁家父女在落日的余晖下进了三家村,村口许多人聚在一处,正焦急地议论着什么,见了他们便都道:“村子里的鸡都病了,今日一天死了一半!”

    也有人酸溜溜地,“他们家的鸡都吃没了,倒是不用愁,”

    早上他们走时还没有发生,但是现在却如此严重了。宁梁大吃了一惊,“可找了兽医?”

    “已经让春柱去请了,我们正在这里等着呢。”

    宁婉早就知道的,兽医是请不来的,整个安平卫附近都发生了鸡瘟病,几天之内几乎所有的鸡都死光了,眼下兽医们都忙乱得不成,根本顾不上小小的三家村的几只鸡。

    事情正是如此,一两天后大家都绝望了,也明白是瘟病,赶紧都用火将死鸡烧了埋在深深的地下,得了瘟病死了的鸡是不能吃的,若吃了人就会生病。

    接下来,安平卫这一带的鸡蛋价格都涨了上去,因此宁家大房先前把鸡都吃掉了,又换了几百个鸡蛋的行为便被全村人都挂在嘴边。

    这时候还没到春耕的时候,外面的天气又暖和了,大家便时常晒着太阳议论着这场鸡瘟,然后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到了宁家大房。

    说的都有,“瞧宁家大房的运气!”

    “也许又是宁家老爷子又给他们托梦了。”有人低声说:“上次婉儿能到郭家找出那些羊骨头子儿,一定是宁老爷子在地底下气不过,通过孙女儿来嘴来说话。宁老爷子那样要强的人,看到孙女被欺负了哪里会不管,你们想想是也不是?”

    “这话有道理,当年宁家老爷子何等的精明!”

    又有人转而道:“早知道我们也杀几只鸡吃了,现在都白白扔了。”

    “正是,我们家都在后悔,过年都没舍得杀一只鸡,现在想吃也不敢吃了。”

    亦有人直接问到了宁婉,“你是不是早提前知道了会有这场瘟病?”

    宁婉当然摇头不认,“我不知道。因为我娘身子不好,我们家里才会杀鸡、换鸡蛋的。”大家相信不相信她不管了,但是她知道自己不能说实话。

    又有人特别羡慕,“你们家鸡蛋换得可真便宜呀,现在收鸡蛋的一个蛋给两文钱了,现在卖出去就赚了。”

    鸡蛋的价大涨,三家村的人便都把家里的鸡蛋卖了,连在家养胎的于氏也动了心,与宁婉商量,“咱们家现在有好几百个鸡蛋,不如卖出去一些,差不多能顶得上你卖野菜的钱呢。”

    宁梁倒有些犹豫,“现在卖了,当初卖我们鸡蛋的人家岂不会生气?”

    “他们已经将鸡蛋卖给我们家了,再卖高价还是自己吃了与他们还有什么关系?”宁清也赞成卖些鸡蛋,毕竟翻了两倍的价,果真赚了。

    而且刘货郎又告诉她,如今镇上的鸡蛋更贵,他也打算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多收些鸡蛋卖到镇上赚些差价。自家的蛋都是宁婉挑又大又新鲜的买来,卖的时候也容易,刘货郎接了不是正好?

    宁婉并不赞同爹的担心,反觉得宁清说的有理,鸡蛋是自己买来的,想怎么办别人无权去管。而且她以后还打算收山货呢,自然不能按卖出去的价收货,总要挣钱的。就像刘货郎一样,他担了东西到三家村来卖,肯定是有赚头的,否则怎么会吃这么多辛苦走这么多的山路呢?

    不过宁婉却不打算将鸡蛋卖了,毕竟她买了这么多的蛋为的是家里人能吃得好一点,这远远比多赚几个钱更重要。特别她知道爹和娘的身子骨早早地都不行了,现在正是补起来的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