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第5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佳行支持巴林汗在归化会盟,漠南蒙古二十四部,尽皆前来在宋佳行天威军的威慑之下,不得不表示愿意接受巴林部的节制,唯一一个棘手的就是科尔沁部了,自从林丹汗败亡之后,科尔沁部由于与满洲密切的联姻关系,发展迅速,已经坐稳了漠南蒙古第一大部落的位子,想要他们彻底服从巴林部的节制,那可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最令宋佳行头疼的是,科尔沁部部落满封忠亲王宰桑木和正是大玉儿的亲爹,宰桑木和现在已经知道了大玉儿与大明皇帝的关系,父凭女贵,宰桑木和自然有理由去找宋佳行谈条件了,要么让自己同意漠南蒙古诸部,要么,自己科尔沁部独立于巴林部管辖之外,反正是受巴林部的节制,自己绝对不干,要不然,自己就亲自上北京城,面见皇上与娘娘,请他们做主!

    宋佳行智者千虑,却是没有算计到大玉儿的身份,哪怕是自己对这个宰桑木和再不满,看在娘娘的份上,自己也不能怎么样啊,况且当初没有大玉儿全力营救,自己绝难逃出满洲的,救命之恩,使得宋佳行在宰桑木和面前,自然是矮了半截。

    不过,让宋佳行改变主意,改为扶持科尔沁部,宋佳行绝对不会答应的,即便是科尔沁部的实力犹在巴林部之上,也绝对不能答应,自己坐镇漠南,节制蒙古诸部,最重要的就是信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自己朝令夕改,那蒙古诸部谁还服气?

    最终,宋佳行还是选择了矛盾上交,毕竟牵涉到了娘娘,皇上的老丈人发话,就是要这个权力,自己怎么直接否定掉?

    宋佳行一声令下,漠南蒙古二十四部所有的必须入京面圣,面谢圣恩,至于你宰桑木和的要求,那就想着皇上提去吧,我这个总督可是满足不了你。

    宋佳行的奏章到了京城,漠南蒙古诸部的可汗在巴林汗的率领下,也已经进入了宣化,距离京城没有多远了。

    不过,宋佳行的奏章只不过简单提了一下科尔沁部的事情,将最主要的笔墨,却是落在了如何控制蒙古诸部的上面,最有意思的是,宋佳行的奏章与李定国的恰恰相反。

    李定国要求组建满蒙骑兵,以辽兵控制辽地,宋佳行却是请求朱杰内迁蒙古牧民,以蒙古牧民补充天威军与南京右镇各部缺失兵员,同时减少蒙古诸部的精壮人口,控制蒙古诸部的军事力量,与李定国、徐一帆的策略恰恰相反。

    “诸位,你们说说各自的看法吧……”

    朱杰笑道。

    徐一帆脸色有些古怪,罕见的没有说话,一旁的孙传庭则是脸上带着一丝笑意,不住的向徐一帆眨眼,意思是佳行这个小子可是跟你对上了,你倒是说话啊……

    徐一帆说啥?否定宋佳行的奏章?这个似乎是不太给自己兄弟面子,而且看皇上的意思没有反对的意思啊,同意宋佳行的意见?那自己前几天说的话又怎么解释?

    “一帆,你来说说!”

    朱杰点名道。

    徐一帆嘴角抽搐了一下,无奈道:“启奏皇上,佳行的奏章倒也不无道理,不过臣也没有想明白,他到底有什么深意在其内……”

    朱杰点点头,看向了另一侧李岩,问道:“李王兄,你呢?”

    李岩微笑道:“一帆老弟倒是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殊途同归而已,归根结底,宋将军与李将军两个人就是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削弱蒙古跟满洲的实力,保持边疆的稳定而已,李定国将军选择辽人守辽地,没有问题,一帆老弟补充的徕民之策,更是点睛之笔;不过,宋将军恰恰反其道而行之,究其原因在于,蒙古诸部的人口远胜满洲啊,单单是漠南二十四部,人口就已经接近两百万,一旦各部统一,其实力甚至要超过巅峰时期的满洲了;是以,宋将军除了扶持巴林汗控制蒙古诸部之外,还要在釜底抽薪,将蒙古精壮调入中原,混杂在天威军与南京三镇之中,既增强了朝廷骑兵的实力,也可以有效的防范蒙古诸部的坐大,至于像漠南移民,这根本不可行,如今蒙古两百万人在漠南已经是生活的艰难了,如果我们在迁移两百万汉人,漠南贫寒之地,如何能够养得起?”

    “哈哈!一语中的!一语中的啊!”

    朱杰大笑道,“李王兄,看来你已经是洞若观火了啊,佳行这几年的长进可是不小,竟然能够对蒙古诸部做出如此积极的应对,实在是有些出乎朕的意料了。”

    李岩沉声道:“皇上,不若就准了宋将军的奏章,着蒙古各部二十抽一,抽调两万户蒙古牧民安置在关内水草丰盛之地,每户出精壮一人,补充进入朝廷各镇主力,每镇也不过两千人而已,在两万多兵力的监控之下,他们也翻不起风浪来;唯一棘手的问题,就是巴林汗与科尔沁汗的关系,您要如何处理?科尔沁的实力可是比巴林部只强不弱,宰桑木和不服,就更容易闹出事端了……”

    (本章完)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裁撤卫所() 
    朱杰闻言脸色一滞,这件事情貌似自己确实做得有些冒失了,现在好了,自己已经允诺了漠南蒙古将会交在巴林部的手上,自然是不能食言,可是,真的宰桑木和找上门来,到时候,给自己哭鼻子抹泪的,自己可是受不了啊,玉妃可是刚刚入宫没有多久呢……

    “这件事情容朕想一想,不管如何,巴林汗的事情,朕已经允诺过的了,无可更改,至于科尔沁部,只能让他们受点委屈了。”

    朱杰说道,“蒙古诸部现在都已经臣服了,能避免再度交战,就是我们的万幸了,随着关外各镇撤回关内,朝廷的防务也到了必须要进行改进的时候了。”

    孙传庭与徐一帆一阵愕然,这还在说蒙古诸部的事情,皇上竟然将话题带到了朝廷的整个军事防务上。

    “皇上,您还要对军队大动干戈?没有这个必要吧?”

    徐一帆愕然道:“现在天威军与南京三镇的战力已经可以横扫天下了,这么强大的军队,至少在十年之内,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跟我们抗衡,臣实在是看不出哪里需要改进了……”

    “糊涂!”

    朱杰脸色一沉,喝道,“一帆,天威军与南京三镇的确强大,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高枕无忧了!我们还有的是事情要做!现在大明尚有卫所官兵以及其他各镇官兵超过三十万人,这些卫所军镇之中,除了仅有的几个军镇之外,其余的战力渣到了极点,每年单单是浪费在他们身上的军饷就高达数百万两!数百万两啊!这么庞大的数字,即便是用来督造军舰,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打造一支庞大的舰队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留着这些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徐一帆登时醒悟过来,皇上说的不是天威军,而是各地的卫所官兵啊,的确这些卫所官兵,即便是用来剿匪都没有胜算,一旦遇到强敌,屁用都不定,存在与不存在已经没有多大差别了。

    “皇上的意思是,要将这些卫所官兵全部裁撤,或者裁撤其中一部分?”

    徐一帆问道。

    朱杰点点头道:“不错,未来大明国内,裁撤掉所有的卫所,每人保留一镇的兵力,维护地方安全,各省所有卫所官兵择优补充进入当地军镇,每个军镇限额两万人,严加训练,提升战力;其余淘汰的官兵,全部退役,朝廷视情况补助他们遣散银,嗯,就定在一年的军饷之上吧,同时,每个官兵退出现役,五年之内免征所有税赋。”

    徐一帆与孙传庭心头一跳,用一年的军饷来做每个官兵退出现役的遣散银,这可不是一笔小的开销,要知道,现在几乎每个省都有一镇兵力,兵力从数千到三万之间不等,再加上卫所官兵,兵力至少有三十五万人,按照皇上所言,每个省保留一个两万人的军镇,其余各部全部撤掉,至少也要裁掉十万兵力才行!国库至少也要拿出两三百万两银子来方才可以啊,当然这还不算天威军与南京三镇已经占据的份额,还有五万京营呢,至少十五万兵力了,也就是说,各省的卫所官兵,可能仅仅需要留下十万人而已,需要裁掉二十五万人,花费银两超过五百万!

    虽然现在关内已经平定,但是两年的大战使得国库财政一直都很紧张啊,上哪里去淘换这五百万两银子?这不是开玩笑嘛?

    朱杰继续说道:“南京三镇依旧调防南直隶,负责江南防务;黄得功武昌镇负责湖广防,一旦查栓要出海远征,南京三镇是要随行的;福建与广东设立福州、广州两镇;江西设立九江镇;河南设立开封镇;陕西设立西安镇,天威军第一镇调防兰州,补充五个骑兵营,负责甘肃、西浆防务;云南贵州设立昆明、贵阳两镇,天威军第二镇调防成都负责西南三省防务;通州镇调防济南,负责山东防务;五万京营分两镇驻防京城,拱卫京城安全;天威军第三镇驻守保定府,负责京畿防务,拱卫京城;天威军第四镇驻守盛京;天威军第五镇驻守归化,南京后镇驻守太原,这样算来,需要进行整编的就是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河南、陕西六镇了……”

    徐一帆与孙传庭的脸色更加苦了,这个调整实在是够大的,不光是他们两个,连一旁的户部尚书黄宗羲都有些傻眼了,裁撤这么多的兵员,那就意味着户部要多拿出数百万两银子的预算啊,可是要了老命了啊……

    “皇上,这个动作实在是太大了,急切间轻动不得啊,一旦引起军中哗变,那将会成为心腹大患的!”

    孙传庭急声道。

    朱杰伸出了两个手指头,答道:“两年时间,不要说朕不给你们时间,一帆,就看你的了,两年之内,必须将所有的卫所官军全部裁撤,具体的如何做,那是你的事情,朕没有时间多加理会!”

    徐一帆已经成为苦瓜脸了,这个烫手山芋啊,太烫手了……

    “皇上,您看,您是不是忘记了一件事情?”

    李岩笑道。

    朱杰愕然道,“李王兄,忘记什么事情了?”

    李岩脸色一正,答道:“各省之中都有军镇坐镇,但是我们的漕运呢?京杭大运河是南粮北调的命脉,历来为朝廷所重,大运河绵延数千里,历经数省,管理不易,臣以为应单独设立一军,管理运河所有漕运!前朝向来有漕运总督负责漕运与河道事务,由于满洲入侵,京杭大运河遂遭废弃,很以为可以将各卫所裁汰官兵,调拨一部分,筹建一镇,负责漕运安全,同时整修河道,兴河工,一举双得!而且,臣不建议将天威军全部分拆到各地,应保留一支劲旅常年驻守在京畿,拱卫京畿安全,五万京营虽然强大,然则毕竟成军时间太短,战力不如天威军,大军分省防守,莫不如保留相当机动力量,随时可以驰援四方……”

    (本章完)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换一个办法() 
    “李大人,如果我们将天威军集中起来,再在各地单独设立军镇,只怕我们的军饷,也节省不了多少吧?”

    徐一帆问道。

    李岩沉声道:“一帆,如今大明境内卫所官军在册可不止三十多万,如今关内刚刚稳定下来,前朝遗留下来的各地的兵力,统计困难,不过,本官曾经做过统计,各地卫所官兵加上各省军镇兵力,应该要在六十万人以上,加上天威军与南京三镇以及京营兵力,总兵力接近八十万,刨去各地军镇虚报的兵员,应该不会低于六十万。各镇以及卫所官军加在一起,兵员在四十万人到五十万人之间。南七北六十三省,十三个军镇,也仅仅需要二十余万兵力即可,加上天威军六镇、南京四镇以及京营,总兵力在四十万之间即可,如今天威军、南京四镇以及京营装备了大量的火器,战力强悍,驻守南北两京,一旦各省有战事,即刻出兵,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尽数剿灭,可是如果将天威军与南京四镇都给分散在各省之内的话,一旦遇有大变,我们还需要从各省调兵,集结兵力再出征,那可是要耽误战机的。四十万兵力,每年需要的军费也不过六百万两左右而已,而且,解散了卫所官兵,我们还可以得到各卫所的土地,使得这些人全部贬为农民,提高朝廷税赋,一举两得。”

    六百万两,这也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徐一帆苦笑道:“李大人,您这是仅仅计算了步骑的兵力及军饷,还有水师呢,皇上未来可是要大力督办水师的,帝国水师与福建水师,可都是两个无底洞,督造一艘两千料的战船,需要花费的银两就高达两万两以上的白银,水师将士没人一年的军饷也要在二十两以上,整个水师一年的军饷只怕没有两百万两是下不来的,八百万两啊,再加上治河的银子,官员俸禄、兴修水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