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彪悍农门妻-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那一瞬,张太太差点派人去前院把张大人叫过来,忽然想起夫君已不在朝中为官,朝中又分派细,斗得你死我活的,这个时候不管什么新发现,什么造福万民的东西也只能缓一缓,保命要紧。

    苏小月被张太太这么一说,心里头还真紧张起来,她倒是没有想过这时代有没有梯田,有没有这样引导水源,但正如张太太说的,方家村里偏僻,整个永丰县都偏僻,就算所有村人都知道,也最多在永丰县里实行吧,再说永丰县的县令大人,有张大人和祁家镇压,他们也就不用担心了。

    自从苏小月知道霍家是公爹派来的,心里就踏实多了,这么一座大靠山,还有什么可担忧的。

    两人没有聊多久,前院的张大人就匆匆来到了后院,进了花厅,张自在看到自家夫人,脸就别了过去,神色冷凝,再没有以前的温柔小意。

    就这小小的一点变化居然被心思细腻的苏小月给发现,她不动声色的在两人身上打量了一眼,自从张大人进了花厅后,张太太的身子基本坐得僵直,眼敛微垂,居然不敢看张自在,这着实使她惊奇,上次来的时候,张大人把张太太放在了心尖上,在乎的紧,两人说话也是一来二往的,感情非常的好。

    可这会儿看来却冷冰冰的,张大人有意回避张太太,张太太却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也不再主动说话。

    厅里只有张自在和方为一老一小两个声音对话。

    方为把手中的字帖交到张自在手中,站在原地有些局促不安。

    张自在细看了字帖,满意的点了点头,垂首问方为,“为何选了这一段?你可知这一段是何意?”

    方为恭敬的、身姿端正的回答道:“学生选用这一段全因家母曾检查我功课的时候曾问过这一段,于是便记上了心头,后来理解了意思,方发觉家母的一番用心。”

    方为这么说着,张自在不由得往苏小月看去,苏小月被小家伙的话急得脸红,坐立难安起来。

    这孩子说话,怎么又扯上她了,她那日检查他的功课,正好看到千字文里有这么一段,觉得喜欢便问了,没有多想,没想这孩子却放在了心上。

    张自在意味深长的眼神在苏小月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接着看向方为,问道:“那你可知这一段的意思?”

    方为恭敬的解释起来,“治国以农为本……”

    方为冉冉而谈,在一个六岁的孩子身上,却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等方为解释完,张自在满意的点头,接着又问:“你对这段有何想法?”

    小家伙想了想说道:“我尚且不知道这段真正的好处在哪儿,但我只知道这几日家里人开荒山头地的时候,个个脸上的笑容使我觉得农业的重要性,当我看到家母脸上的笑容时,我便觉得庄户人家里的田是何等的精贵,家母为了田地的事也一直操劳,我看到我家里的银子多了又少了,可家里人的笑容却多了。”

    苏小月在一旁听着,心中感动,眼眶里不由得积了泪水。

    张太太在一旁拿帕子抹泪,不由轻声感叹,“若是我的孙子,恐怕也有这番大了。”

    那声音很低,然而坐在对面不远处,又是练过功夫的张自在却是听了个全,刚才方为那番话也着实使他触景生情,自己一双儿女,年幼时也是这番可爱聪明,可是后来在政斗,遭受其害……

    往事不堪回首,可自家夫人那伤心劲儿,心里头又有些心疼起来,他不由得看向自家夫人,正好对上张太太看过来的眼,两人在空中目光交汇,一个关切,一个温婉脆弱,张自在一叹,收回目光时闭了闭眼,脸上神色又恢复冷然,张太太看着他又恢复了回去,心里落漠。

第79章() 
我是作者岭南春,本文首发晋。江文学城,每天十二点准备时更文!

    特别是方河痛惜苏小月干活辛苦,但凡有大的石头几位小媳妇搬不动了,他提前就把石头给拧走,所以他每天比大家早上山大半个时辰,便是干这事儿去了。

    苏小月也心疼方河,这人凭着自己力气大,没少干活,但凡重力活都是他最先上,大家多少都有些依赖他。

    好在方河精神劲十足,身子没事,只是肌肉练得更加结实了,硬的像铁块。

    原本决定东边山头和南边山头各开垦二十亩农田,乘着这二个多月有时间,这会儿见速度这么快,熟练了后只会更快,大家在一起商量着,干脆各家再多开垦十亩,多十亩地就多十亩地的收成。

    毕竟买下山头开荒地,税照旧得交的,不管你开不开荒,至于你开荒出来的是农田还是旱地这个就无人追究了,上报上去都是按开荒出来贫瘠的旱地来缴税,所以比底下的水田缴税不只少一星半点。

    也就因为这样才让人心动啊。

    又费了六七天在东边山头多开垦出十亩农田出来,农田开好的同时就连沟渠都修建好。这规划与格局,大家不得不佩服三位种田老手。

    只等下几场春雨,地落实了,方河家的牛就有了用场,把农田犁一遍,农田里就能储水了。

    东边山头弄完,南边山头又开始,有了先前的经验,大家像流水线似的配合的非常到位。

    当南边山头的四十亩地弄出一半后,大家伙发现时间上又节约了几日,于是决定在稻种下田前辛苦一把,把南边的四十亩地都给开垦出来。

    方河没有什么意见,但方大业和方虎一家却觉得占了方河便宜,毕竟东边山头只开垦出三十亩来,而在队伍中方河一人能顶几人,干的活最累。

    于是大家商量好,等稻种和棉种下了地,再接再厉上东边山头开垦出十亩来。

    今年上半年基本就能种上了。

    至于方河家里北边的四十亩地,大家伙决定下半年一起努力一把,给开垦出来。

    三家人商量好,干起活来越发的卖力。

    等下稻种的时候,三家因为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农田,家底没有这么多稻种,苏小月建议大家去霍家种子铺买。

    因苏阿吉研究的两季水稻还没有完全得到验证,再说今年在开垦时间上也错过了,于是苏小月建议大家在霍家种子铺买只种一季的稻种,要苏小月说个所以然出来她也说不上,但她觉得种子好了对产量也会高些,别盲目的种田。

    没想霍家种子铺比苏小月想象的细心,人家早就想到了,客人什么时候来买种子,他们都会建议买目前季节最适合种下的种子。

    于是不用苏小月提醒,霍家直接拿出了只种一季的稻种出来,果然如苏小月所想,这家铺子里有两季稻米的种子,果然是不同的。

    倒是让苏阿吉高兴不以,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其他的地方已经开始种两季水稻了,而且还真的如女儿说的,种两季有种两季的水稻种子,不能混用。

    苏小月却有些怀疑这家种子铺如此先进,会不会是霍家那位老太想出的法子,自她买油菜籽她就察觉到,对方弄不好也是穿越人士,只是如今两人身份有别,她这么只凭着一点猜疑而莫名的去见对方显然不可能,再说万一不是呢,事后怎么圆过来,只会暴露自己身份的不同,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方河那般大方,方河能接受她,也是因为喜欢她,真让一个没有关系的人接受这种灵魂附身的奇异事件才怪。

    种子买回来浸了谷种,方河第二日就下地里犁田去了。

    方大业和方虎两家的男人们也去田里帮忙。

    各家犁出一部分田来下谷种,其他的等棉种下了地,又把地里的农作物收拾一下,除了草,才重点的把新开垦出来的农田犁一遍,准备放活水了。

    当泉水入田的那日,三家人选了个好日子,都上东边山头来,方河和苏阿吉来到石头屋前,把水源转了道,跟着水源下来,大家一步一步看着水流入农田里。

    山泉水源源不断,要是下了春雨,那水还流得更加多,好在三位老手事先想到了这一点,在每丘农田一角都留有一道缺口用竹排挡住,超过水位就会顺着沟渠往下一丘农田里灌溉。

    过了两日两夜,第三日上山头看时,只见一片梯田,丘丘都储满了水。坐在山头上,三家人望着底下的田,左右差不多都有二十亩,不能说分的正中间,但这么望着,中间明显的一条主沟渠,直往山下而去。

    三家十几人望着眼泪都出来了,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激动的落下泪来。

    短短才几个月的时间,大家手中就拥有了几十亩农田。

    苏小月站在方河身边望着底下的农田,心中也是激动的,倒是没有他们这些人这番激动。

    这时站在苏阿吉旁边的袁氏居然低低的哭了起来,“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日拥有这么多水田,以前只觉得吃豆饭是有点苦,若能吃上面疙瘩汤就满足了,后来吃上面条了,又想着若能吃一口米汤就好,可是也只能想一想,现在望着这么多的水田,我忽然觉得吃上一口米粥也不是这么难的事了,就像在做梦似的。”

    苏小月来到袁氏身边抱住她,这两位老人受了一辈子苦,以前都是吃豆饭省吃检用的。

    站在旁边的其他几位妇人也是激动得落泪。

    方大业和方虎站往方河身边挪了挪,叹道:“我这两日跟你岳父商量了一下,大河,你这东边山头也不必再开垦旱地了,全部开成水田,只要能规划好沟渠,都能用上水的。旱地研究没有水田值钱,再说水田之间开垦不了的都做旱地,也能种不少东西。”

    “说起来了,南边山地也还能再买呢,可惜家里钱银不多。”方大业和方虎两人叹气。

    方河一家手中还有七十两银子,买北边山地的时候只买了四十亩,用了三十二两银子,拿回来的一百两还有剩。

    每次送的芽菜拿来抵债,所以一家人没想先还上张府的银子,春季来临,坡上的香椿也能卖上一笔小钱去还债,加上去年年底卖的羊钱,过不了多久就能还完了。

    一家人也合计了一下,院子里的菜地不准备种菜了,全部用来放酱缸,大概能放下三十多口,只是放了酱缸这边院子就小了,只有进门的那一处。

    加上去年四个大酱缸,再定制三十口回来,待今年村里新出了麦子,就去方圆几村里收麦子去,虽然大多拿去交税,总有些剩余的,从庄户人家里收回来新季的麦子酿酱不用担心沉年麦子和坏了的麦子,到时酱汁的味道也会好些。

    不过算下来,手中还是有余钱的,只是再买地显然是不能,也只能看着山头眼馋。

    先前苏小月买回来打算种六十亩旱地的高粱种一时间没地方用了,最后苏阿吉决定把苏家村那边的旱地种起来,于是也跟着下了种,原本这些地是拿来种大豆的,但尝过了高粱米的好处,决定试做一年,正好新开垦出来的农田中有开发不了的旱地,于是也穿插着在农田中的旱地里种了下去。

    当然这事儿没有瞒着方大业和方虎一家,毕竟苏阿吉也是第一次种,不敢保证能不能行,今年两家又出钱买地,家里再没有余钱,便决定今年不种,看苏阿吉种的怎么样再说。

    这么一种下来,种子还剩下一些,苏小月直接做了高粱米粥给大家伙吃了,大家伙吃了高粱米粥后,眼前一亮,觉得不种豆子种高粱倒是一个好主意,毕竟豆饭着实不好吃。

    但相对于他们长年能吃上面条都觉得美味的庄户人家来说,反而更喜欢面条的味道,所以高粱米也只介于豆饭与面条之间。

    对于苏小月来讲却是喜欢高粱米多一点,她没有吃惯面食,不过过不了多久她就能吃上米粥了,高粱粥也就没有这么大的用处。

    苏小月又想到了酿酒的红高粱,虽然她不会酿酒,但她可以种红高粱卖啊,卖给那些酿酒的酒家。

    因为高粱是初次种,苏阿吉会比较操心些。

    农忙过后下了种,事情又忙完一截,庄户人家又有几天能闲住的,大家伙就想着要给方河东边山头再开垦一些农田出来。

    方河感激,于是让苏小月回屋里给大家伙管住一日两餐,他们不要工钱,感激苏小月的提点,但做了费劲的事,连饭都不管,方河只会更加过意不去。

    于是就这么决定下来。

    由苏小月掌厨,几家对吃饭的时候更加期待起来,苏小月做的饭菜好吃,大家都是吃过的,再加上方河以前时不时上山打猎积了不少油,炒菜的时候都放油进去,油水并不少。

    于是这么一忙,又开出二十亩农田出来,还好先前苏阿吉在苏家村那边下谷种的时候多算计了一些进去,这么一算,这二十亩弄不好也能种下去,秧苗或许会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