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咸鱼翻身的正确姿势-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这些策考官的身份多数都不是高官厚禄的实权之人,很多都是在礼部任职的,文风潇洒,素有才名的知名人士来担当。

    这些人的行文风格,为人处世就代表了才子的风范,都是才子了,自然不是那汲汲营营的实干家,多数也就是做到个六五四品的官员,都是顶天了的。

    但是现如今,今日中的策考官,真是史无前例的齐全。

    行,你武皇陛下不是搞特例吗?

    那我们朝臣们也来上一次。

    你不按照常理出牌?

    咱们大家一起吧?

    以狄阁老,张柬之为首的实权派的干事们,加上现任的礼部,吏部的侍郎,齐刷刷的都出现在了武皇的面前。

    这是为她接下来所实施的作弊计划,添堵呢。

    成,谁怕谁啊?那就来吧。

    看在眼中的武皇陛下默不作声,看着那些四品的郎官们只能去做那下发试题的工作,一个个的还挺乐意的。

    而待这统一的试卷发放下去之后,拿到了试卷的顾峥,则是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殿试因为时间的关系,自唐起,就只是做三个小策。

    而每一次的殿试的策,都是根据当时的皇帝在朝廷中,会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所展开的。

    这是检验一个新进进士的能力的最佳的标准。

    是区分那种实干派的官员,与辞藻华丽的文士之间的最明显的区别。

    在大周朝之中,取士的时候,是一半一半的。

    因为武皇在喜欢华丽的文风的同时,同样也被这庞大的国家之中的稳定民生,权臣与李唐政权以及武周政权之间的平衡关系,所烦扰着。

    她希望多一些能够忠心于她的实干家的出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朝臣是终于这个国家,而并非是她武则天本人的。

    她想延续大周百年,而不是只有她这一代的风光。

    这一次武皇的中心思想也是十分的明确的,第一条小策,就是极力的表达她对于开科取士的渴望,以及亲举殿试的重要。对于此的辩论,是带着一点歌功颂德的意味的。

    但是出于大周朝时期起,才算真正的开创了科举之道来说,顾峥认为,这是值得颂扬的。

    要知道,顾峥轻易不夸人,他要是夸起人来,是不把人吹的飘飘然了,是停不下来的。

    所以,草稿纸上的顾峥埋头做的飞快,这对于骨气之感慎重的某些人来说还需要斟酌一下,但是这对于顾峥来说,只是在说‘大实话’罢了。

    须臾的功夫,雪白的草纸上就誊满了第一策的破题答案。

    而当顾峥收了最后一笔的时候,才开始专心的看起这第二策的承题。

    这第二道的小策,就十分的有趣了。

    竟是与这个国家的军事有关。

    众所周知,大周朝的对外战争要远远的比它的前几代的李唐君主们的对外战争,要少的多。

    最让人担心的是,他们在对外的战争之中,已经有了颓废之势,几次的攻防战与边境的摩擦,竟然是由大周的士兵们,采取了防守之势。

    而在边军之中,募集才用到的藩将,则是越来越多。

    蛮胡,高丽,甚至于西南的属国当中,都有那外藩的将领,在大周朝内,担任要职武将。

    在对外的战场之上,竟是达到了胡人对战胡的境地。

    前些日武皇的周军大比拼之中,夺得前几名的将领,竟是没有一个大周朝本土之人。

    那个得到了第一名的李姓的高句丽的属将,竟是跪趴在武皇陛下的面前,让她莫要再举行这样的比试了。

    因为若是让那些并不算忠心的藩将们看到了大周朝的武将的孱弱,手握重兵的他们,心思就没有那么的单纯了。

    对于此,武皇陛下是极为心痛的,她也趁此想要策问一番,是否有好的方法去解决现如今的情况。

    见到这个题目,顾峥的心思则是百转千回了一番,抿着嘴的就将周朝现如今的,乃至以后会发生的弊端,给写了出来。

    当然了,为了言辞不那么的锋利,顾峥先是给出了一个武皇自己心中难免都会有过的念头,那就是武举科目的举办。

    这是周朝自创的关于武官系统内的升迁的另外一种新的办法,若是将参与的人员规定为唐人之后,事情就十分的简单了。

    而由地方政府的刺史和节度使,军政一把抓的状况,所产生的隐患以及弊端,顾峥也是仔仔细细的给逐条的写在了策论之内。

    这其中不乏一些宋朝的军事削弱的政策,在保证兵力不减弱的情况之下,削弱节度使,以及边军将领,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将领们,在部队所驻扎的区域内的,产业,土地,以及固有财产的购置的问题。

    将唐初的内重而外轻的军事体系,重新的拉回到原有的轨道之中。

    这得位不正,自然就患得患失,边疆之中,武皇竟是想出了让少数民族自主的组成武装团体,由朝廷资助,来协助防御边疆的政策……这……真是太感念于其智商了。

    必须要防患于未然,若是不写的严重点,都不足以让大家心生警惕。

    但是顾峥了解,朝内的大臣们的统一观点,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对于那些长得古里古怪的外族之人,手握军权的现象,顾峥认为,那些大大臣们,比他还不愿意见到的。

    最后,就是要在天子禁军的征调和募集之上,再做一些补充了。

    可以单独抽调一个府卫的空闲,给朝廷内的勋贵子弟们准备。

    但是作为天子旗下唯一能顺畅的调动的其他的十一卫,还是由悍勇的唐人士兵之内,来召集才是。

    这招揽来的禁卫,历来是怯懦懒怠,最夸张的时期中,竟是被宦官们给掌控在手中。

    若是国有战事,御敌之时,用这种军队对战百战悍勇的边陲之师,那只有全军逃窜,连皇帝都给扔了的份啊。

    对于这种言辞激烈的批判,顾峥索性也是撒开了写了。

    你皇帝敢出题,我臣子就敢写。

    待到顾峥一脸的兴奋扭曲,将这第二策也给写完的时候,转眼看到第三策的时候,只觉得乏然无味了。

    第三策取中正平和的经书子集,以说史论道的普通题目作为收尾。

    可能是想要检验一下该名学子的基本功扎实与否,选拔文藻优美的作为优等的一条分界线罢了。

    对于前面既具有挑战的一二策来说,这一策是最简单的。

    见到于此,顾峥就知道,他可以正式的誊抄与试卷之上了。

    想到这里,顾峥抬头就看了看居于广场之上的时冕沙漏。

    距离考试结束的戊午时刻,还足足有一个时辰。

    不疾不徐的顾峥,静心屏气,将砚台之中的墨锭研磨均匀,梳理毛笔尖儿上因为奋笔疾书而分出来的几根毛刺之后,就开始缓缓的誊抄起来。

    先是,写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进士科中的名次。

    后书写与策论于试题之下。

    一笔小楷,端端正正,尽显文人风骨。

    排排小字错落有致,让阅读之人,看得分明。

    袖袍自如拢起,手腕微微晃动,下笔如有神。

    自显逍遥一派。

    待到最后一题收笔之时,顾峥笔下的最后的谨对二字,写的尤为轻松。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了,后边的就全靠你了,我的书,我的文之道。

    待到顾峥洒脱的放下手中的笔,与笔架之上的时候,再看那沙漏,却是时间足矣。

    到了这个时候,顾峥也有闲工夫看看这洛城殿外的情况了。

    坐在他身后两排的自然是那崔湜与张易之。

    现如今的两个人,一个本身就是才子,而另外一个则是秉承着作弊的原则,早早的从张昌宗手中拿到了试题。

    自然是做的飞快,竟是与其达到了不相上下之举。

    对于张易之的那点本事,崔湜能不知晓?

    所以此时的他,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旁侧之人连草稿都不带打的,就直接胸有成竹的下笔如有神了?

    你骗鬼玩呢?

    所以,自以为抓到了张易之作弊的崔湜,对着对方是怒目而视,鄙夷不已。

    这两人正眉来眼去呢,顾峥就发现,那坐在上首的武皇,可能是觉得场下的学子们的文章也做的差不多了,是时候巡视一遍,昭显陛下的皇威了,于是就从座位上起身,来了一场例行的皇帝巡场。

    对于武皇陛下的这个动作,一旁的八名策考官们是老神在在的一动不动的。

    ﹉﹉﹉

    ps:推荐一本创意新颖,超有趣,主角拥有随意进出迷你型巫师世界能力的小说《我的小人国》

527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种为了政治作秀而做的动作,他们就不奉陪了。

    这群老家伙们正在养精蓄锐着,为这后边的一场硬仗做准备呢。

    乐得清闲的武皇陛下,在侍女女官拖拽起了她身后的大袍之后,就施施然的走下了考场之中。

    她从洛阳殿的场外的最后一排走起,竟是忍耐住了皇帝冠冕所带来的沉重之感,承受了繁重的礼服所带来的束缚,一板一眼的履行着她作为这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责。

    哪怕对方是一位女性的帝王,顾峥也为此行为,心生敬仰,升不起半分的轻忽。

    而被那些武皇陛下经过之时,偶然间驻足观看其试卷的学子们,则是一个个的,或是激动,或是忐忑,或是无措的,打断了自己本身答题的思路。

    那些做完了,或是在誊抄试卷的学子们还好些,对于那些本身就时间紧迫,还在破题收尾的学子们,则是遭了大难了。

    就像是监考老师的特别关注……那酸爽,别提了。

    索幸,武皇对于后排人物的注意力并未曾多放几分,反倒是对于前排的最为显眼的那三人,多关注了几分。

    美色的增减,不存在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算术题。

    三位风格不同的美男子,凑集在一起,对于一个人的视觉冲击简直是巨大的。

    这其中一人是她曾经就对其美色欣赏不已的张易之,而另外两位,竟是她也未曾见过的丝毫不逊于张易之颜色的同龄之人。

    武皇定睛细看过去,见那第二排的果真是崔家人,据说与太平有些首尾,那她对于这个人的兴趣,瞬间就减了三分。

    但是那坐于首位的男子,肯定就是张易之口中所提及的狄公的学生,顾峥了吧。

    这幅面孔怎么长的这般的熟悉?

    武皇陛下随着自己的脚步,靠得顾峥是越来越近,待到走到顾峥的案前,将顾峥的全貌看到个分明的时候,她的口中不由的倒抽了一口冷气。

    像,实在是太像了。

    太像是她心中心心念念的那个人,那个英年早逝的,大唐最传奇的最具有灵性的僧人。

    待到他坐化之时,竟是留下了九颗金色的舍利,现如今还供奉在长安的普光寺之内,接受着信徒的香火呢。

    而现如今,有一个与其长得一模一样之人,出现在了考场之内,与她在年轻时,曾经百转千回出现在她梦中的身影一般……是那样的俊逸,却是充满着纯净的气息。

    梦中的辩机,还俗之后,就应该是这般的模样吧?

    一点的朱砂,十分的剔透。

    带着世间最眷属的钟灵毓秀,承载着文人子弟自有的无上风骨。

    坐在这里,让旁人的目光只关注在他身上。

    这般真好,年轻时的那个梦,成为了现实。

    看到顾峥,武皇的眼中竟是有着莫名的酸楚,她竟是不能多看一眼,唯恐想起自己年轻时的肆意风流,想起最艰难时的那心灵的支柱。

    此时的武皇只有一个念头,甩身走人,不带一刻的停留。

    众人只看到。平日中最喜欢长相英俊的青年才俊的武皇,却是在场内最帅气的三名才子的面前,没有做任何的停留,反倒像是被人在后边跟着追逐一般的,急匆匆的又返回到了洛城殿之内。

    而随着她在返回宝座之后将思绪放平了之后,殿外的沙漏之中,对于时间的计时,就停止了下来。

    时冕的刻度到了殿试终止的时刻,一旁负责司时的内饰们,则发布了考试终止,收取试卷的指令。

    这一切进行的是井然有序,竟是连春闱时刻之中,那未曾书写完试卷哭天抹泪的行为都不曾有过。

    毕竟到了殿试的这一关,也只不过是将他们这些新科进士们,给分出个三六九等罢了。

    心很定。

    ……

    戊午时刻,翩然而至,考试结束之后,本应该与这些考生再无关系的洛城殿外的广场之内,却是还要进行一场,作秀一般的仪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