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郭大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很多人对郭大路的小说也都十分感兴趣,然后慢慢的就成了郭大路武侠小说的忠诚读者。

    武侠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读起来很有一种速度感,阅读体验是别的作品所不能比拟的,也因此,这种作品早就突破了年龄与性别的限制,读者从十来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翁,受众面大到不可思议。

    按照郭大路对小说一贯的营销方式,一般都是作品连载到一半的时候,实体书便已经同步跟进了,现在《天龙八部》已经连载了几十万字体,书迷都在盼望着实体书的出版,好赶快畅快的读完一部作品,享受一下那种一气贯穿的阅读爽感。

    因为实体书出版的时候,往往都是一套套的出版,是完全版本,而网上的连载都晚于实体书的出版。

    所以大部分读者为了赶快看完这些故事,都会选择购买实体书,反正看实体书花费的钱与看虚拟书籍的费用,相差并不大,有时候实体书的费用甚至比网上看书还要便宜。

    可就在广大读者都等着盼着《天龙八部》的实体书时,没想到郭大路的实体书出版倒是出版了,不过不是武侠小说,而是纯文学作品!

    这让一些喜欢武侠作品的读者兴致缺缺,很多人都提不起精神来。

    《红高粱》?啧啧,这名字起的,是不是还有一本书叫《白大米》还有一本书叫《黑芝麻》?这名字看着就土气,光看名字,就减少了读者的阅读欲望。

    不过既然这部书能与《阿Q正传》《老人与海》相提并论,看来写的也不一定很差,作为一直支持郭大路的粉丝书迷们,就算是喜欢看,未来支持一下郭大路,这套书还是要买下来的,反正花不几个钱,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想看看一直被媒体吹嘘的《老人与海》,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为什么国外那么多的作家都对这部书表示赞赏肯定?

    自从郭大路跟随雷雨老爷子一起领了诺奖之后,郭大路的这部《老人与海》便随之面世,刚一出现,就被世界几大文豪一致肯定,认为这部书有争夺诺奖的实力。

    但是这部《老人与海》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在华夏出版,就连盗版都没能进的来,搞的华夏老百姓们,除了在海外的人能看到这部书外,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听说过这本书的名字,但却从未真正拿在手里看过。

    很多人都急的心里痒痒,虽然有些读者把这本书的大致情节在网上公布了出来,但具体的写作内容,却没几个人能看的到。

    而这部书之所以没有出版,原因就在于雷雨觉得这么一部中篇小说实在太过单薄,因此一直在劝郭大路多写一点正统文学的东西,好能与《老人与海》合在一起,组成一套文集形式的系列作品,这样一来,也能像是一个文集的样子,不然单单一本《老人与海》实在撑不起这“文集”两个字。

    不过现在《老人与海》《阿Q正传》《红高粱》,这三本中篇小说,总算是能形成一个“郭大路中篇小说系列”了,这样说出去也好听,看着也舒服。

    郭大路这部《红高粱》出稿之时,曾提前让雷雨看了一番,这部书的魔幻写作手段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狂野气息,使得雷雨这老头激动的不行,对郭大路道:“这么强烈风格的小说,在华夏近代小说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乡土文学中的精品,大路,你可以出文集了!”

    也就是听了雷雨的话,郭大路才让黄河文艺出版社的人开始为这三部中篇小说设计封面与印刷套数。

    这三本书都不是通俗文学,在印刷的时候,江东流生恐印的太多卖不出去,与社里的同事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先印五万本再说。传统文学作品,能在首日销售突破一万册,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数据了。这次因为作者是郭大路,江东流才特意多印了几万册,但也不敢加印太多。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三部套装书的销售局面竟然火爆到不行。郭大路如今的影迷与书友,已经接近两三亿人的可怕数据,这些人见他出版的新书竟不是武侠小说,都感到兴致缺缺,但是为了支持一下郭大路,这套文集,大家还是购买的居多。

    就像一位网友说的那样,“书橱里要是放的都是武侠小说,逼格确实上不去,有时候亲戚朋友来串门,也经常拿书橱里的武侠小说开玩笑。现在要是多放点纯文学的书籍,档次立马就上来了。虽然自己不一定看,但别人不知道自己不看啊,放在书橱里唬人也是挺好的。”

    “既然买纯文学书籍就是为了装逼的,那何必去买别人的书?直接买郭爷的书就行呗!”

    在如今的华夏,书橱书柜,已经成了房间的装饰品,而书柜里的书籍,反应的就是主人的阅读层次与阅读品味。

    很多人为了彰显自己是个文化人,突出自己有品位经常去买一些世界名著来填充自己的书柜,但这些名著只是起了个门面装饰作用,其实根本就没人去看。

    很多暴发户为了显示自己不是暴发户,买书都是一车一车的买,书橱恨不得把自己的房间都排满,因为他们觉得买的书越多,自己就越像是有学问有身份的人,殊不知这种买书的行径,更暴露了自己附庸风雅的暴发户气息。

    有的人为了图省事,直接就买了一些假书,这些书外面是名著的封面,封面里面包裹的却一块白色泡沫板,看着像是一本本书籍,实际上都是假的,为了看着好看而已。

    郭大路如今的实体书出版,很多人都抱着“反正也要买实体书,买谁的都一样,最后都不会去看。那就不如买郭爷的书了,起码他的武侠小说和电影作品都是不错的。”

    人同此心,一个人这么想,两个人也这么想,当一大批人都抱有这个念头的时候,那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了。

    所以郭大路这个《中篇小说合集》的实体书,在进行实体书销售的第一天,就把江东流印刷的五万册全都被卖光了。

第七百六十一章 硬汉风格() 
    郭大路在将脑海里的文化作品搬运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进行一番修改,改动可能不大,但细节方面的东西却都做了修正,比如一些作品中与现实相关的时间地点,郭大路都做了改变,就像《红高粱》中作者家乡的地名,郭大路就直接改成了宝兰城。

    这部小说郭大路极为喜欢,感觉里面的人才叫人,于占鳌肯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这家伙打家劫舍,绑架勒索,是土匪恶霸一般的人物。

    他去抗日,也不是出于什么崇高的理想,而是日军实在太不是东西,杀的人实在太多,他的兄弟好友都被杀了不少,因此他才想着要报仇。

    所以他不是抗日,他只是想要报仇,没什么崇高的理想,也没有高深的道德修养,他做这些,主要还是为了生存。

    而女主戴凤莲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这个女人也不是个安分的主,跟于占鳌好上之后,因为于占鳌又找了别的小娘们,因此戴凤莲便报复性的钻进罗汉的怀里,跟罗汉睡觉。

    所以这个女子被后世传为风流娘们,风骚的很,并不是一个道德完人,只是一个特殊时代中少了很多束缚的女子,也不能归结为好人之类,可也不能算是坏人。

    这种多面性与复杂性才是活生生的人,而大多数人的书,都是脸谱化的东西,人物特性不鲜明,所以算不得什么好书。

    而这本《红高粱》写的却是活生生的人,而且还非常的具有立体感,这就需要很强的文笔了。

    而《老人与海》这部书中,郭大路直接就把背景搬到了华夏的海边,把里面的人物形象也全都汉化,比如打渔的这位老人,郭大路直接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郭大海,简直就跟郭大路一个辈分的家伙。

    郭大路无耻起来,也是非常有特点的,让人一看这本书,就觉得是在写他自己。

    雷雨是世界级别的文学大师,他的文学欣赏水平与自身的文学修养,已经是整个华夏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因此在看到郭大路的这本《红高粱》之后,就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觉得这本书完全有资格列入郭大路的文学集中,于是这才有了黄河文艺出版社出版“郭大路中篇小说集”的事情发生。

    “老江啊,你这次太过保守了啊!”

    在首印五万套实体小说在一天内售完之后,黄河文艺出版社的社长王金龙紧急把江东流叫到办公室,“传统文学作品虽然销售普遍不景气,但是也有很多作者书籍很畅销的,老江,别的不说,就凭郭大路如今的名气,光是他的影迷与读者,就足以消化几百万套没问题!一套书最多也就几十块,现在的人,谁拿不出几十块钱来?你这想法太过保守了!”

    王金龙伸出胖胖的手掌,使劲挥动,“先去加印一百万册!凭郭大路如今的影响力,一百万册也就是热热身!”

    江东流将信将疑,“社长,这可不像武侠小说,读者群体可是不一样的。”

    王金龙道:“现在是粉丝狂欢的时代,连小鲜肉的东西都有很多人来买,郭大路这么有实力的影视明星外加大导演,他的粉丝比国内的小鲜肉的粉丝加起来都要多!你担心什么!”

    事实也正如王金龙所料,郭大路这中篇小说集,无论是在实体书店中,还是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量其实并不比之前武侠小低多少,而且一些不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读者,在看到郭大路的纯文学作品面世的时候,也都动了买来一阅的念头。

    郭大路的《老人与海》如今在海外极有名气,被最近美国的读书杂志,评为“十年来最不容错过的十本书”中的一本,在整个世界都引发了关注,如今译本已经出现了很多种,被很多国家所熟知。

    现在终于在国内进行实体出版了,很多人都按耐不住好奇心,特意买来阅读,看看到底有什么值得这么多人推荐的资格。

    不得不说,好书就是好书,即便是从异世界搬运到这个世界上来,这本书的魅力照样能征服很多读者。

    如果郭大路这小说集都是长篇小说的话,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是没有耐心看完的,因为传统文学作品太过于磨叽,读起来也太过于费劲,如今大家普遍浮躁,已经没有了好好读书的耐心。

    好在无论是《老人与海》还是《红高粱》,这都只能属于中篇小说的范畴,篇幅不是很长,有些人在好奇之下,倒也有时间阅读。

    不得不说,纯文学作品与通俗小说之间,有着鸿沟般的差距,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人物的描写,确实比大多数武侠小说要高明的多,也就郭大路的武侠小说能稍微抗衡一下这些纯文学作品,但毕竟还是差了不少,这一点并不是说武侠小说都是垃圾,但也得看跟什么比。

    读者多的书,在专业水平上并不一定就比读者少的书要高,有时候名气与实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郭大路的书友们看惯了武侠小说,乍一看这些纯文学的作品,还都有点不适应,可一旦看进去了,就发现这书中别有天地,那种阅读的感觉,远不是通俗小说所能给予的,通俗小说看得是故事,而这纯文学作品看的也是故事,只不过讲述的方式不尽相同,传达的意思以及对人心灵的冲击力也完全不一样。

    在看武侠小说这种速读的文学作品时,要的就是阅读的快感,读者只是一个看故事的看客,一般都不会完全带入其中,可是纯文学作品不一样,优秀的文学作品,会让你在脑海里非常立体的呈现出里面的主角配角的形象来,它能掌控你的心灵,让你高兴,也能让你伤心,你的情绪完全被书的剧情以及主人公的行为推动,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一本书读完,给人的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段不曾经历的人生。

    读完之后,心中会生出一种怅然之感,舍不得它这么快就完结,但又盼望着赶快完结,一本书能给人造成很复杂的阅读感受。

    很多读者在看完郭大路的这三部中篇小说之后,全都感到了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不一样的地方,感觉确实是比较有逼格的作品,不过少了那种阅读的速度高感,但多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力。

    有些读者的反应极为强烈,有的却是反应很平淡,并不觉得有多好,个人爱好不同,阅历不同,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非常讨厌。

    郭大路的这套中篇文学集,很快就引发了读者们的大讨论。

    “我去,郭爷这是真的要转行写纯文学了?看了一向,写的确实好啊,一看就是郭爷写的,这尼玛全都是硬汉风格的故事啊!出海打渔的郭大海,抢娘们抗日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