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第5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毋庸讳言,只有纪传没有志、书的史书,毕竟还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

    而现在郭大路修史,就是明显的私人修史,这是明末清初以来,第一例私人修史的行为,单从这方面来说,郭大路堪称几百年来第一人。

    尤其是他编撰但也快,几乎没有什么动静,也没有惹起什么人的注意,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把整个清史给搞了出来,尤其令人震惊的是,竟然还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编撰,延续了二十四史一贯的修订风格。

    只是修史毕竟是大事情,郭大路修订之后,必须要经过文史馆这些研究人员的一致认可,或者说超过一半的人人可,这部书才能刊印出版,否则的话,出版面世将遥遥无期。

    其实郭大路真想要出版的话,他也完全可以绕过文史馆,自己进行出版,以他的本领,将自己编撰的史书进行出版,不会有大的阻力,这又不是什么违法刊物,最多只能引来争论,即便是有谬误之处,也可以作为官方修史的补充,价值极大。

    不过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郭大路既然编撰出了这么一部史书,那就是要光明正大的刊印出版,光明正大的出现在所有人面前,同时还要众人见识一下他郭爷的真实本领。

    当这部书的样本送到文史研究院一群研究员面前时,所有人都吃惊不小,他们没有想到,在当今这个社会,竟然还有私人修史的事情发生,而且郭大路这个私人就是他一个人,而不是召集人手共同编撰,所有的资料都是郭大路一人搞的,起草撰文,也都是郭大路一个人写的,亲力亲为,完全不假他人之手。

    且不说这部史书的质量如何,但是郭大路一个人能做出如此大的工作量,这就足以令人感到吃惊外加佩服了。

    如今的郭大路且不说他在文娱界的身份,单单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身份,就足以引起华夏整个史学界的重视,见他搞出了这么一部正史来,所有人都不敢轻视,郭大路早就向世人展示过他惊人的文史功底与足以碾压整个时代的文笔。

    因此这部《清史》,郭大路刚刚送到,就引起了华夏史学家的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便进行了预览,同时针对这部作品展开讨论大会。

    谁都没有想到,郭大路搞的这部断代史竟然如此的了得,内容详实用的精妙,放在历代史书之中,那也是前几名的存在,众人在研究这部的时候,给他们的感觉,就好像这就是在研究既定的历史,与研究之前的史书一个感觉。

    光是这种文风,便足以令众人生出极其舒服的感觉。

    研究历史,最是枯燥无味,在众多史书当中,只有研究《史记》令史学家们生出一种阅读的享受,其余的史书都差了不少韵味,尤其是宋代以来,虽然修史越来越严谨,但文字当众的美感却消失殆尽,读起来干涩乏味。

    这也是很多读者都不喜欢看史书的最大原因,盖因这种书太过乏味,不是有心之人,根本就无法阅读。

    但是现在郭大路编撰的这部书,却堪与太史公的《史记》一较高下。

    《史记》在编撰的时候,太史公有点夹杂了个人倾向,而且添加了很多浪漫色彩的东西,有些事情过于失真,或者史料收集的不太详实,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争议。

    别的不说,单说开篇的三皇本纪,对于禅让制等三皇五帝的一些事情,与近代出现的《竹书纪年》上的记载完全不同,就因为这个,引起现代很多史学家们对《史记》中一些事件产生了怀疑。

    就好比《陈涉世家》中描写陈胜吴广的一些详细场景,颇有点浪漫主义的感觉,而史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浪漫最是要不得,鸿门宴也被他写的有声有色,就文学性上面,这部书堪称历来之最,但也有不少谬误,深受战国策等文献的影响,神话色彩多了一点。

    不过相比以后的官方修史,这部书可是要比它们强的太多了,说它是史书第一,至今都没人敢于否认。

    而郭大路编撰的清史,在文笔上努力向太史公靠拢,但在内容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上,却力求还原事实真相,真要是有弄不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时,那就把这件事写出来,存而不论。

    不过人家太史公在编撰《史记》的时候,可用的史料不多,始皇帝焚书坑儒,又加上战乱不断,资料遗失,司马迁能够接触到了的史料,能够查出来的历史事件毕竟有限,靠走访而得来的历史,本来就不是真的。

    别说汉朝了,就是在本朝,如果有人去走访一位名人之后,想要了解名人的生平,你就会发现这个名人已然被夸张了好几倍,形象上也都被后人进行了美化,或则丑化,真正能秉持客观求实的态度给你讲古的人,几乎没有。

    太史公能把史书写到那个地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他当时可没有郭大路现在这种修史的条件。

    现在郭大路有着一个世界的历史文化加持,又有详实无比的历史文献做参考,毕竟满清距离现在也就百时间,很多史料都保存的极为完整,这为郭大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如今他这部清史编撰完成,在文笔上完全可以比拟太史公,而在史料翔实与数据上,却比太史公严谨了许多。

    他在编撰这部史书的时候,就存了向太史公靠近的心思,而现在通过这些文史研究者们的反应与讨论,郭大路觉得自己应该是初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只是他这部书太过真实,引起了一些遗老遗少们的不适,这些人也有不少从事文史工作的学者,在看到了郭大路在这部史书之后,不少人对郭大路表示公开反对,说郭大路故意歪曲事实,刻意黑化清朝,破坏团结。

    反正什么帽子大,就给郭大路扣什么。

    郭大路本来还想着让大家都好好讨论自己的这部书呢,让他们查缺补漏,指出来不足之处,但是被人这么将大帽子一扣,顿时就火了。

    管他娘的,懒得给这些人费口舌了,直接出版了再说!

    

第一千一十六章 大结局() 
满清这个王朝,要是以历史的尺度来看,其实它也是有很大的功劳的,它入住中原,可是带着嫁妆来的。

    东北,蒙古,西域大部分疆土都在清王朝的统治下成为了实际控制的疆域,而在此之前,中原王朝的统治力基本上都集中在汉地十八省的大致范围,满清之后,华夏的疆域才得了实质性的拓展,从而奠定了如今的版图。

    但开疆扩土有功,可是在别的地方却又扮演者极不光彩的一面,光是入土中原的前期,就杀了无数中原子民,在稳定下来之后,又开始了极为严厉的文化清洗,导致国内奴性深重,脊梁不张,这是这个王朝留给现代人最为耻辱的一面。

    之前的遗老遗少搞的清史,极力去掉这些不光彩的一面,却大力的将这个王朝的好的一面进行宣扬,美化了不少形象,粉饰太平。

    这也是为什么会被社会各界所抵制的原因。

    但是现在郭大路编撰清史,那自然是有什么说什么,绝不夸大其词,也绝不对任何人美化丑化,就只是实事求是的写。

    可有的时候,单只是真相本身,就足以使人触目惊心了。

    满清入关之时,屠戮汉人,剃发易服等等为很多人避讳的事件,全都被郭大路一五一十的写了出来。

    血淋淋的真相总能刺激一些代入感超强的人,其中便不乏遗老遗少,因此这些人对郭大路群起而攻之,对郭大路百般诋毁,更有一群掌握实权的人说郭大路故意篡改历史,抹黑历史人物,搞阶级对立。

    整个文史馆内的人都分成了三派,反对派,支持派,还有中立派,搞的整个史学界都躁动了起来。

    本来郭大路想要的是一个正常的讨论活动,却没有想到,竟然成了一场争斗。

    他本来就是一个暴脾气,见这群人竟然还敢在他面前蹦跶,当时就怒了。

    也不管什么争议不争议了,直接发力,开始了对自己这套清史的刊印发行,同时,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将这部史书进行连载,免费由粉丝们观看。

    在华夏,经过郭大路之前《聊斋志异》的连载,已经培养了一大批文言文爱好者,尤其是郭大路的粉丝们,这些人本来就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其中不乏专家教授,当然,还是普通人居多。

    其中狂粉们对郭大路的支持力最大,也最为崇拜,为了看懂郭大路写的文言文,这群人不得不好好的学习古文,私下互相交流对古文的断句心得,努力提升自己的古文水平,不然的话,根本就不能为郭大路写的文言故事做断句,连看都看不懂。

    郭大路将《聊斋志异》在微博上连载了将近两年,使得很多粉丝学识大涨,别的不说,单说是古文造诣,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说出去后,比别的演员的粉丝们的逼格要高的太多了。

    而现在,郭大路决定在自己的微博上连载《清史》,再一次引发了粉丝们高涨的学习兴趣。

    “我去,郭爷这么牛逼么?竟然编纂起史书来啦!”

    “不务正业!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武侠不写,好好的电影不拍,竟然编纂起历史来了,郭爷,你看看我们这些忠实的读者和观众,你的良心会不会痛?”

    “你懂个屁!郭爷的逼格这是越来越高了!之前写武侠,后来写传统文学作品,再之后,又写了文言文作品还古白话,这逼格一路上涨,已经骚气冲天了都!现在竟然凭一己之力来编撰整个清朝历史,这特么是几百年来都不曾出现过的事情啊,自古圣人五百年一出,算算时间也该到了出圣人的时候了,正特么应在郭爷身上啊!”

    “卧槽,真的假的?郭爷就这么与圣人挨上边了?”

    “抛开圣人不圣人,咱们先不说,甚至郭爷之前的所有作品都不提,单说现在郭爷搞的这部清史,这特么就足以留名青史了!什么叫真牛逼?这才是真牛逼!别的演员导演牛皮哄哄的秀自己的学历,这些人在郭爷面前,连提鞋都不配!”

    “别拿这些艺人的学识跟郭爷比!那是对郭爷的巨大侮辱!”

    “别说这些艺人了,就是真正的专家学者,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了郭爷?现在的郭爷,早就超出了文娱界的范畴啦!”

    “安静,安静,别吵了,咱们一起看一下郭爷的这部清史吧!”

    “幸好这一次,郭爷写的虽然是文言文,却已经断好了句,省心了不少!”

    看文言文的作品,其实也能上瘾的,郭大路的这群粉丝自从被郭大路带动的研究文言文之后,都对文言文题材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平常搞懂一篇古文之后,都会生出一种成就感来。而这种成就感,远不是那种肤浅的追星快感所能比拟的。

    而且随着学识的提高,他们在一些朋友同伴面前,也更显得自信,便是谈吐也超出了以往,所以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只有本人有足够的知识量,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文化与没文化,一眼就能看的出来。

    也是因为如此,这些对古文有了浓厚兴趣的一群人,在郭大路开始连载清史的时候,蜂拥而至,都想看看郭爷编纂的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回事。

    这些粉丝们观看的时候,正赶上遗老遗少们对郭大路攻击的最为猛烈的时候,这一下好了,惹怒了庞大的粉丝团体,本来大家还没有郭大路的这部书表示认可呢,这边就骂了起来,这些粉丝们顿时就不淡定了。

    骂人谁不会啊,跟着郭大路一路走来,这些粉丝们别的不会,就学会骂人了!

    当下炮兵团的几个团,将近上亿人一起发力,别说这些遗老遗少了,就是这些遗老遗少的七大姑八大姨所有的同事朋友么全都加起来,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那连一个泡沫都算不上,最多算是一股从腹部偏下方放出的气体,臭了一下,也就散了。

    这部史书郭大路连载了三年,一开始引炸无数历史研究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行们对这部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便是民间史学家们,也对这部史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最后官方人员也对郭大路编撰的这部史书大加赞扬,被列入了国家的正史系列。

    这部史书承前启后,影响力巨大,成为了日后研究清史的学者们不可绕过的一座丰碑,千年以后,依旧是经典之一。

    当这部《清史》被列入国家级别的丛书之后,郭大路已经成为了当代当之无愧的史学大家,无论从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上,当世已经无人能与他比较了。

    “圣人之道,无外乎立功,立言,立德,能达到这三方面,便可以称之为圣人。”

    在《清史》被列为正史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