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志回答知道了,马上来,洗脸刷牙,然后去小卖部,老板说:“还要桶面吗?”

    “不要了,我今天到宣恩。谢谢!”

    “不用谢,昨天不好意思,其实,我是老板,巴不得自己的东西都卖完,但是,书记有命令,不能坏了规矩不是吗?书记这人不错,没有官架子,一心为我们操劳,不计报酬。他家的负担也不重,就一个姑娘,我们都信赖书记。”

    老板的一席话朴实无华,看来,书记的名声在外,不是自夸,自然有人传播。附近几个村,一个村就一个书记,不知道是不是每个村的书记都像盛支书一样。

    德志到盛支书家,一边吃饭,一边说:“这里已经安顿,接下来,我要回城,和余哥商量商量,对清塘村进行一次预算,然后申请向办公室申请款项。”

    “好,我们都盼着早点落实。”

    “可能还没有那么快。我先回去,你等我的消息,等我落实了款项,再来村里,跟你一起,到各个小组开会动员,宣传项目,定下时间表,宣布实施方案,最后开始动工兴建,你看怎么样?”德志问道。

    “好,不要慌,慢慢来,这事不要紧的。你安心到城里商量,那个余先生我记得,是和我一样瘦的吧?对,是他,瘦人都闲不住。”盛支书说。

    德志吃了饭,准备离开,做沼气的师傅今天没来,因天上在下着小雨,不适合施工。

    盛支书安排了一部车,是去赶场的,德志先回到住房处,收拾了东西,背上背包,然后找到那部车,车上已经坐了几个人,德志坐上去,对支书说再见,天又放晴了,做沼气的师傅又来了。

    支书对德志说了几句告别的话,然后去安排沼气师傅做事,他自己则当小工,为师傅提供服务。过了一会儿,农用客货两用车,发动引擎,慢慢启动,然后开走,向集镇上开去。

    清塘村比红田村好好就好在交通便利,很快就到了国道边上,然后再搭乘去宣恩的车,很快,非常多,每过半小时就有一部车。隧道打通后,更不用多少时间了。

    交通方便了,自然对小偷也方便,作案起来,更比红田村的多。

    余哥已经在宿舍,他提前回来,不是第一次,也不是第一次。德志跟余哥没多少废话说,可不说话也不行。

    德志问:“买菜吗,余哥?”

    “就等你回来,一起去买。我刚才打电话给你,总打不通。”余哥说。

    “哦,是吗?可能在山洞里,那里信号较差,后来又打了吗?”德志问。

    “没了,我担心你会烦。”

    “难怪了,如果再打,我一定能收到。我不怕烦,况且你第一遍就没打通。”

    “我看不用买菜了,让民委请客怎么样?”

    “不好,才来的时候,已经打搅人家了,再打搅就不好意思。”

    “那有什么?他们巴不得呢。”

    德志想了想,的确有道理,他们想用公款吃喝,要找理由,只有招待客人最靠谱,其他的理由,都需要好好解释,或者和局长的关系非常好才行。

    吃饭不算罪恶,如果贪吃,就是罪恶。在这一点上,德志就没有把握好,他没有劝止余哥,余哥就打电话给邢主任。

    邢主任很高兴,连忙说:“正是太巧了,我也刚下乡回来,中午我们聚一聚吧。”

    余哥一口答应下来,事情就这样定了。德志也怕麻烦,买菜、做饭、吃饭、洗碗,也的确麻烦,哪里有到餐厅里吃方便?吃完饭,一抹嘴,埋单或者签字,抬脚就走,的确方便。为什么三公消费一直减不下来,看来,是人的懒惰和贪婪使然,谁不想舒服呢?

第286章 回扣风波() 
久而久之,在外面馆子里吃饭,被人们认为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其实,德志不觉得这是好事。在外吃饭,饭店老板带着赚钱的心态来对待客人,不是带着爱心来用心经营,奉献大餐,而是为了赚钱,使自己满足,另外也让员工能得到工资。大家都是冲着一个目标――钱――来的,不是为了使命,或者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这些都是响亮的口号,但是,这不切实际。

    德志在红田村的项目基本结束,水管在王老板那里买的。当时尹懋和他妻子一起参与购买活动。说来好笑,当时村里也去了人,可惜没有发挥作用。按照项目原则,实际上要让村民全程参与的,购买水管是村民代表参与项目运转的一部分。

    出了饭店,邢主任说:“以后我介绍给你们一个好的水管商,他负责整个宣恩县的旧管网的改造项目,所有的水管都在他那里购买,你们也可以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听说你们要群众参与,只要愿意出车费,他们都愿意来,等快放假的时候,再去索要一些物资也方便些,要说圣洁,没有一个人是的。

    说实话,即便把神的话语刻在手臂上,当他想犯罪的时候,当他心里被邪灵充满的时刻,即便再振聋发聩的神的话语,亦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的。

    邢主任的话,让德志感到非常难办,现在即便有钱 ,也不能答应,主要是质量问题,一旦出事,就是大问题。丝毫不能马虎,想到这里,德志说:“我们考虑考虑吧,还没到真的要买的时候。”

    邢主任知道德志这样说,实际上已经很有把握,政府对机构的干涉,还是很强的。

    一般都是这样干的,开始很犟,后来,就妥协了。德志开始挺软,后来还是软,余哥开始硬,特别在领导面前,后来就退步,比德志让步让得更大。

    但是,名声已经出去了,德志想得更多的,是让邢主任知道机构还是有立场的,不是政府的附庸,而是独立的机构,不存在相互利用的问题。

    二人与邢主任告别,各自回家。当然,晚上喝点酒,是必须的。虽不喝醉,可也晕乎乎的。

    回到家,德志看书,实在看不下去,余哥看电视,嘻嘻哈哈笑笑,不知是剧情,还是酒精,总之是让他发了疯、着了魔一般,德志毫无办法,到了卧室,也打开电视,想看看碟片,但播放不出来,试了又试,还是不行。

    德志于是摁着遥控器,先让碟片进去,再放出来,再进去,反反复复,直到能播放为止。一个简单的动作,反复去地做,也会厌烦。

    看着空空的床,德志不敢多想,一旦想入非非,就容易造成失控,这样的大房间,一个人住,的确还是有些失落。

    这样,德志很想犯罪,但不敢,特别是酒后,更容易冲动,这是信仰的力量。

    当晚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直到半夜,困意袭来,才感到疲倦,于是入睡。德志为自己没有进一步犯罪而庆幸。

    次日一早,德志接到电话,是卢支书打来的,说村里一组需要水管,需要解决。

    德志心想,真巧,昨天还说没有计划买水管,没想到现在又要买,上次尹懋和他妻子都还看过了水管,经过讨价还价,发现价钱还算公道,但是需要费尽心思将水管弄上山才行。

    水管商不愿去红田,那里山高路险,去过的都不想再去,况且项目又不是很大,这样的吃力不讨好的事,简直太多了。

    卢支书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就说:“水管不够,质量不行,数量不够,也要先拿到手再说。”

    德志佩服卢支书的实在,不管说得好不好听,先把握住现有的,再去奢望没得到的。

    德志说:“好吧,按照项目原则,请一组代表到城里来选购水管吧。这事,要交给他们来做才好。避免给他们一个等靠要的意识,那就麻烦了。这次活动,对大家来说,应该是提升他们意识的重要的机会。”

    卢支书知道德志一心为了村里,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不给解决问题的。

    一组的问题历史悠久,水源在打死人的地方,两户人家不和睦,给生活在他们山坡以下的村民造成饮水的不便。因埋设水管要从他们两家屋后经过,也就是说,挖掘管槽要经过他们家的山林。政府以前做项目,大多都要给被占地或者经过的土地主人经济补偿,多少不等,都是对农户的一种支持。没想到后来,他们伸手要项目弄习惯了,可惜还没有好的效果图展示给人们看。

    管槽问题协调好了,但是水源池的建设又成了问题,他们开始说那是集体的土地,完全可以使用,不用给钱。后来,见大家都去挖水源,找到了水源,大家都渴望有水吃、用,大家祖祖辈辈深受没水吃的苦头,现在遇到这么好的机会,大多数人都支持,只有少数人反对,不能左右大局。

    谁知道,他们反悔,可能是因为没有得到补偿,而德志他们没有这个预算,只好作罢。

    大家都骂开了:“啥玩意,活该会一个死,一个坐牢!都没安好心,才会有这报应。”

    经过几次协调,他们答应在他们的承包田地的地头,开挖一个土方,然后修建一个取水池,然后将水引到居住集中的农户家的蓄水池里,他们两家在半路上的主水管开一条口子,将水引到自己家里,开始说得好好的,但是,后来,他们又变卦,说水不够用,因那边底下的住户较多,不能和他们共用一条主水管,两家必须要单单各用一条水管到自己家,这么一来,水管就不够用了。

    卢支书介绍完毕,显得十分无奈,只有基层支书才会这样,村民太复杂了,人心太复杂了。

    水管不够,只有再买。一组负责人来到县城,见了德志、余哥,自我介绍说是卢支书介绍来的,要帮忙看看水管怎样。

    他介绍完,德志就带着他和余哥去市场上转转,看看到底那水管质量到底怎样。

    用软管贵,用硬管便宜,硬管连接起来,也能弯曲,适合山区弯弯曲曲的路,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经不起汽车的碾压,否则,水管容易碎。

    就这样,他们到了商店,里面卖的水管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都有,但有一点,不是所有的水管都有现货,有的只是摆了一些样品,供选择,要想提货,必须要先交定金,才能到仓库里看货,再提货。

    一组负责人其实很想要质量好的,但是,想到水管是补给那两个讨厌的家伙的,就放弃的当初的想法,不再提出买好水管,只是大概过得去就行。

    买了水管,余哥没意见,他一般负责恩施的项目,宣恩这边带管不管,反正没有特别要求。

    供货商愿意送水管上山,不要运费。

    送完货回来,他请客,余哥也参加。

    他对余哥说:“姚先生不错,在红田村做项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民满意。”

    余哥说:“那有什么?不过是花钱办好事,可惜的是,不是百分之百。”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和事,特别是人,要想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才,非常难得。”

    “今晚我请客。”老板豪迈地说。

    到了晚上,他果然定好了酒店,邀请德志和余哥赴宴,当然,县民委的领导们也参加了酒宴。实际上,这个老板不是很豪爽,民委的一般人不看好他,对他也有点不理不睬,有些冷淡。他好像还没看出什么,总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来对人对事。

    在酒桌上,老板笑着说:“姚先生从我这里拿了三千元的回扣。”

    德志一听,问:“是说我么?”

    “是的。”

    “你真会开玩笑,我啥时候拿了你三千元回扣?”德志着急了,赶紧问道。

    “你真有意思,拿了就拿了,何必不承认呢?”

    “没拿就是没拿,我干嘛要承认?”

    “好啊,你拿回扣,不给我点,还装清白?”余哥问。

    桌上的民委领导不置可否,笑了笑,岔开了话题,不参与这个回扣问题的讨论。余哥说:“你别吃独食儿。你分给我一点,我不告你,你不分,我就告。”

    德志说:“真是笑话,即便我真的拿了回扣,他也不会说出来。有些是能说但不能做,有些事能做但不能说。像拿回扣这事,就是属于能做不能说,能说出来的,都是没有做的。这个道理,我是懂的,哪怕没有读过多少书,也会懂得的。”

    余哥不说话,只是笑笑而已。

    吃了饭,大家都又散去。

    一组负责人一回家,就开始号召村民,挖了管槽,然后埋设水管,接下来就是将水管,分别通往两户人家,那些人家不满意,还要了两个水龙头,这样,这场风波才算平定下来。

    一组正式通水,大家都非常高兴,终于解决了难题。将来必定是一个好的开始,当后代子孙喝到水的时候,就会想到是祖先起了作用。当饮水思源,是个好事,很出成绩。

    一组的问题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