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组在进村来的山上,山坡比较陡,大概有六十度的样子。盛支书向来走路,对于这样的陡坡,习以为常,这个让德志佩服,能干农活、又能做文职工作的,就是盛支书。

    上了山,到了一幢木屋前,一楼是牛栏,木楼背靠着山,门口站着一个老胖子,笑眯眯地站在那里,见了盛支书只是笑,也不说话,盛支书向他介绍了姚先生,他伸出手来跟德志拉手,德志爽地伸手来拉。

    他的手十二分厚实,看来常常干活,等落座后,盛支书介绍说他是老乡长,姓覃。

    德志真佩服他,乡长住在高山,远离朝廷,看来不是一般人。

    覃乡长仿佛看出德志的疑惑,笑呵呵地说:“我退休了。住在山上自在,空气好,你们来解决饮水问题,那越发好了,真是太感谢你了。”

    德志明白,这里居住七八户人家,一口水池完全够了,与其是帮助他们七八户解决饮水困难,不如说是帮助覃乡长一个人解决困难。

    覃乡长一个人住在山上,老伴在集镇上帮助照顾孙子,偶尔会上山,或者他下山去看看孙子,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山上,自由自在地惯了,种田、养猪、种菜,忙不完的活儿,使不完的劲儿,关键是不跟儿子、媳妇们在一起,没有你的鼻子、我的眼睛的纷争,人老图的是清静,不生气才能活得长。

    覃乡长和省里大员是好朋友,当时,大员在没有成为大员之前,在这个乡里当书记,经常到村里走访,刚好,覃乡长就住在清塘村,一来二往,竟成了好友。

    后来,大员调到县里、州里,连连升级,他总没忘了老朋友,常常保持联系,哪怕覃乡长退休,还常走动。为什么要将项目落户在清塘村,和大员很有关系。明确地说,就是大员介绍的,与其说是介绍,简直是命令,德志所在的机构领导齐老师当家,她见了领导发话,简直不敢说半个不字,想千方设百计,也要让她的上上上级领导满意,要不然,层层追究下来,恐怕对她不利。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齐老师不想进省级部门是假的,那未免太虚伪,而拿爱心人士的捐赠来做讨领导喜欢的事,正是一份大礼,可以让领导知道这齐老师是个好人,将来没准儿可以考虑调进省机关。

    其实,她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一点不假,省级领导走马灯般地更换,刚维持好一个关系,调走一个,调进来一个,然后又要重新建立关系。

    总之,项目既已开始,就要有个交代,这覃乡长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就去厨房忙着做饭,要留德志和盛支520很高兴,看来每次上山来,都是在他家蹭饭吃。老乡长的老伴儿不在身边,自然学会了做饭,且手艺娴熟,看来是一把老手了。

第313章 高山家宴() 
(猫扑中文 )    覃乡长介绍项目的由来,颇费了些周折。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当初,项目不想落户在清塘村。德志赶紧问:“为什么?”

    “你不清楚,里面黑着呢。”

    原来省委统战部部长的弟弟,自他哥哥当官以后,就缠着他哥也要当官,他哥经不起缠,就给了他南方某省一个县的公安局局长的位置,谁知道没干多久,就因为参与赌博被人举报,层层审批,将其退回原籍,没办法,他哥又给他一个位置,在乡里联防队当队长,也没干多久,还是老毛病,另外贪污赌资,被退回原籍,巧得很,他住的村,正是清塘村的邻村大支坪村。

    部长的弟弟爱钱,那么,要想弄到钱,只有巧立名目,想一些项目向中央、省、州要项目,然后从项目款里动动脑筋,就能弄到钱。实际上他是这样做的,村里的项目挺多,但老百姓受益的不多,大部分项目款除了层层克扣以外,先经过他的手,剩下一点点,才到村里,到村里手里,接近于零。

    考虑到这个项目不是政府做的,资金来源于海外,带点国际性质,钱也不多,统战部部长没有插手过问这件事,算是侥幸,项目转到了需求量最大的清塘村,算是劫后余生了,谁让官大一级压死人呢?

    大员在统战部算是副职,远没有正职厉害,项目落实到清塘村,不是源于特权,而是源于舆论的压力,避免因小失大,因此,部长放过了清塘村一码,也算是给了大员一个面子。大员自然叮嘱覃乡长密切配合,花小钱办大事,争取做好项目,让大家从中受益,好堵住某些得红眼病的人的嘴。

    清塘村和邻村比较而言,清塘村完全可以用小钱办大事,只要组织得好,完全可以建一个项目示范基地。

    覃乡长在厨房里忙了半天,德志闲得慌,打开一部小彩电,只能收到一个台,凑合着看吧。盛支书在厨房和覃乡长说话,德志觉得好玩,他们一个胖,一个瘦,就像卡通人物,形象差别大,性格迥异,很有意思。

    做好了饭,当四菜一汤摆在原木桌子上时,当然,桌子已经看不出本色,油污看似黑漆,黑漆透露红底,黑色的陶瓷盆盘,浑然一体,看上去到处都黑黢黢的,汤汤水水的,也显得油腻腻的,德志看看覃乡长,他长得胖,难道和饮食有关?

    这在山区很少见。胖子在城市里较多,在山里头却没几个。

    覃乡长拿出一瓶东西,说:“来,这是我调制的好酒,我们好久没在一起喝酒,现在好好喝喝。”

    “是的,不过,你知道,你弟妹总是说我,让我不要贪杯。”

    “来来来,到了我这里,她管不着,我啥时候让你喝醉过?”覃乡长说,笑眯眯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非得努力才能看到一点点眼睛的光芒。

    覃乡长从瓶子里倒出一点黄色的粘稠的东西,倒进三个小搪瓷缸子,然后,又往缸子里倒进包谷酒,说:“这是中国的鸡尾酒,来,喝!”

    德志连连摆手说:“这,不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覃乡长问。

    “我喝酒不行,怕辣,喝一点点脸都会红。”德志说。

    “那没什么,你是湖北人吗?”

    “是的。”

    “是湖北人都能喝酒。再说,吃香的,喝辣的,是人生的追求,是一种富贵的生活。你喝点酒没什么。再说,喝酒代表孝心,你是大孝子,所以喝酒脸上上色。”

    德志听了覃乡长的话,不好反驳,默不作声。

    覃乡长说:“我调的酒,非常厉害。”

    “怎样厉害?”

    “你不知道,我用的是蜂蜜调酒,喝起来非常爽口,不知不觉就会醉的。这蜂糖酒好喝,不可贪杯。”覃乡长说。

    德志喝了一口,果然是好酒,味道很美,刺激味蕾,不觉得辣,反而非常甜蜜,爽口怡人,再尝尝他做的菜,的确不错,看着不起眼,原来是腊蹄子,和洋芋(土豆)放在一起,看起来油晃晃的,吃起来却一点都不腻,入口即化,土豆吃起来,更是面面的,有些甜味,难怪不油腻,敢情是这土豆吸油!

    其他的小菜,竟然还有花生米,看起来像是火大了些,有些焦糊,看着黑,吃起来倒不觉得苦。德志不解,问:“这花生米怎么不苦?”

    “哦,哈哈,是锅没洗,染的,看着难看,吃起来好吃是吧?”覃乡长说。

    “哦,是这样啊,我说呢。”

    德志暗自佩服起覃乡长来,这家伙会当官,比较朴素,也会做菜,心胸开阔,愿意归隐在山林,怡然自得,拿着较高的退休金,但花钱无门,只有交给老伴儿打理,在集镇上,贴补儿子、孙子,他则在山里自力更生,颐养天年,当然,如果想起来了省里的大员,未免也联系联系,汇报一下近期的情况,再叙叙旧,算是填补寂寞没有人说话的空档时光。

    好酒好菜,让人留恋,虽然不起眼,可吃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看时间不早,盛支书说:“不早了,该回去了,这里真好,没有手机信号,要打电话,只有用村村通座机了。”

    德志看看手机,果然如此!手机竟然当手表用,手机信号一点都没有,难怪这么安静呢!

    盛支书可真有意思,他不说这事,临走的时候才说。原来他不想被别人打扰的时候,就到这里来,手机一关,谁都找不到。

    作为一个村书记,上传下达的事简直太多了,让人每天都不消停,盛支书的手机号码一换,乡里、县里的领导们就要慌了手脚,不知所措起来,因他们离不开盛支书,一旦离开,他们若是需要什么数据,或者到村里来,简直就是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覃乡长笑呵呵地说:“好啊,好啊,你们走吧,下次再来。哦,对了,你们这次来是干什么?”

    盛支书说:“你看,你不提醒,还真忘了来干什么。姚先生想看看这里的水源怎么样。”

    “水源?哦,这里有八户人家,有一处水源,可惜水量小,不够用,如果做一个大一点的水池,勉强还能使用。再往上面走,上面有九户人家,他们那里可以做一口水池,在高处的山洞里,有一股水,水量很大,足够他们吃的了。”

    “那好,我们去看看怎么样?”盛支书说。

    “不好,我们做项目,需要当地政府支持,比如说,派出水利技术员,帮我们选择建水池的地址,就像山下的那几个组一样,先有技术员经过测量,选出最佳的建造水池的位置,根据水源的高度,来确定需要多少引水管、多长的供水管,没有技术员,恐怕很难做到,还有,没有技术员,恐怕就是完成了水利工程,以后的管理或者维修也需要技术支持。”德志说。

    他这样说,是建立在以前的工作基础上,多做几次,就有了经验,有了经验,就可以用来指导想学的、有追求的人。

    盛支书没再说啥,德志的话起了作用,他们和覃乡长告辞,下山。

    下山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盛支书边走边说:“这山坡,就是我家的承包山,可惜,土质不太好,种啥都不长,你看看,连红薯都长不好。”

    他说着,刨开土,掏出一串红薯,个头都很小,这让人心服口服。德志说:“这些红薯怎么没收?都到冬天了。”

    “划不来,干脆不收,烂在地里,只当是沤肥了,来年好种点包谷,说不定还能收点包谷,用来喂猪,省得买猪饲料,省下的钱自然可以用来办更大的事,你说对吧,姚先生?”盛支书非常谦卑,这让德志情何以堪?

    “对,对,我对农事不懂,三年可以考上个秀才,十年考不上个农夫。这是真的。”德志说。

    贫瘠的土地,穷山恶水,人生活在这里,和自然做着斗争,看谁最后赢得胜利。难怪说一方水土一方人,这是有道理的。不能笑话村里人长得黑,实际上他们也不想选择黑,这是命中注定的。人无法选择父母,只能选择搬走,但脸黑是事实,无论到哪儿,都是黑,哪怕心肠再好,看到黑脸包公,仍让人产生距离感和敬畏心。

    作为男人,黑了无可厚非,要求不高,反而认为肤色不能左右思想,多少能带来一些安慰,安慰那些生来都比较黑的人,正因为他们黑,才要努力做出看起来白的事情来,好遮掩自己的过犯,给人以比较完美的印象。

    一到信号覆盖区域,进入服务区,盛支书就打开了手机,德志也打开手机,看到手机上显示了网络运营商的名称,电话铃声响起,盛支书接听,说:“正在和慈善基金户的姚先生在踏勘工场。有什么事吗?”

    在他一连声的“哦哦哦”发出后不久,他就挂了电话。德志看看自己的手机,是黑屏,于是打开手机,启动后,过了半天,还没有什么消息,德志有些失落,不过,他转念一想,那也没什么啊,俗话说得好,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个一点都没错,德志现在在深山,穷人一枚,没有人关心,没有人问,小小的手提电话,就透露出丰富的信息。猫扑中文

第314章 欠血汗钱() 
盛支书的最大愿望就是村里的自来水尽快通水,早点改变村民的饮水现状。请记住本站的网址:。当然,也包括他自己家的吃水情况,逐一进行改善。

    德志跟着盛支书下了山,看了一路,竟然没发现有合适的水源。零零落落有一些水池,可惜没有活水进来,里面装了一些发绿的水,很明显,是雨水集聚在此,然后经过太阳暴晒,长了青苔和浮萍,水就变质了。

    盛支书介绍在远处有一处活水,如果把水引过来,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需要用水管。盛支书没有提出来需要水管,德志也不好提,再看看吧,如果他是真的为群众办事,先顾大家不顾小家,或者先让别人享福,自己再接着享福,吃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