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毒麦-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架,只是没有为德志要,这么一来,天又晚了,去打搅房东不太好,只有等到天亮了再说。

    两位大哥素来就是这样,专顾自己,这个让德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德志能原谅,德志的妻子就有看法,还是有信仰的呢?真的亏欠了自己的信仰,凡是有信仰的,难道比世俗的人还自私?难道比不信的人更无情?难道比什么都不信的还要差?这个让人情何以堪?也可能不来机构上班,不受齐老师的影响,会更好些,一旦受到影响,一定会变。如果说两位大哥是毒麦,那么,质量上乘的毒麦就是齐老师了。她汲取的营养最多,隐藏得最深,最爱出风头,最贪婪,最自私,最专门顾自己,不管他人,最会伪装,假冒伪善,看起来道貌岸然,实际上心思最歹毒。不参与到机构来工作,大家还可能是朋友,参与到机构来工作,连仇人都没有的做。

    德志看着他妻子,他妻子几乎快哭了。好在现在还是夏天,幸亏当初在巴东订做了两张木床板,一米宽,两米长,德志考虑到这样的床板,并在一起就是双人床,分开就是两个单人床,非常实用,当初德志找到木匠做的时候,余哥还反对,说用不着那么宽的木板。结果,余哥说错了,在有些时候,德志的远见,余哥是不晓得的。

    木板床是组合的,拆开可以给单人睡,合起来就是双人床,可分可合,真的很方便。山区的木头多,材料易得,价格便宜,既然要弄床,就弄个这样的组合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这种考虑是对的,现在不就用上了吗?

    德志安慰他妻子,说:“现在我没本事,没钱,暂时委屈一下,住在这里,不用另外租房。在巴东,我们租房,自己多少都要贴点钱,还有水电费以及有线电视收视费,现在都不用,只是有些不方便,他们眼睛朝上看,不为我们考虑,明天天亮后,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在现在是夏天,好对付,对吗?”

    他妻子经过德志这么一哄,也就算了。德志带孩子,他妻子拿着拖把拖地,自从这房子装修完之后,一直没人居住,房东偶尔上来打扫一下,但还是有不少灰尘,他妻子很爱干净,让她睡在灰窝里可不行。

    将地拖洗干净后,因为住在六楼,最高一层,上面的隔热层在夏天仿佛是个摆设,没起任何作用,使得屋里温度较高,即便到了夜里,房间里还很热,德志搞不清楚为何这样。

    地面的水分蒸发完了之后,德志的妻子将床板平放在地板上,然后铺上的席子,给孩子洗了,然后分别洗了睡觉。

    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德志想把日记写了,考虑到大家都休息,不好意思,就放弃了念头,只等有空再补了。

    但是,德志又睡不着,每晚不到十二点,就是睡不着,于是起来,拿出日记本,到客厅里去写,大家都在自己房间里,应该没有影响。加上,夏天的山城,晚上挺凉爽的,关上门,也不是不可以。

    次日,太阳照在河面上,水库还在放水,结果河面起了波浪,映照着早晨的太阳,德志的卧室,一面墙正被太阳照着,德志想到晚上那么晚了,房间还热,原因就在这里。太阳一天要照在德志的房间差不多大半天,早晨和上午照墙,中午下午照房顶,不热才怪。而余哥和尹懋的房间却没有这“待遇”,基本上照不到,到了中午才照到一会儿。等太阳稍微偏一点,高房子就把太阳挡住了。

    尹懋和余哥真的太像基督徒弟兄了,这么关心德志和德志的妻子儿子,竟然把凉快的房子留给他们自己用,把热得发烫的房间给德志,真是太有爱心了。

    在江城宿舍,他们俩睡下铺,德志自从到机构来上班,一直睡在上铺,根本没有人主动提出换一换。既然都是同事,比不信主的更讲爱心,可为什么两位大哥总是处处要先占便宜呢?为什么要处处排挤小弟呢?要想以行为来见证自己的信仰,两位大哥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假冒伪善的人,到处都有,但这种人竟然在自称信心很好的大哥身上发生,就让人匪夷所思了。要做好见证,两位大哥任重而道远!

    不过,德志一直深信,既然是同事,就肯定有主的美意在里面,不经过这些事,怎么能成长,怎么会变得成熟,怎么会让信心更坚定?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德志在书本上无论如何都看不到的素材。

    德志不说别的,只身去二楼找房东田老师。田老师不在家,开门的是田夫人,她听说德志要床架子,连忙说:“有,有,在顶楼,有双人床床架,放了很久了,一直没用,放在房间里占地方,就挪走了,你想要,就上去拿吧。怎么上次不一起弄呢?那两位师傅跟你是一起的吧?怎么不帮帮你?”

第108章 裙带关系() 
德志上楼去,孩子要跟着去,德志的妻子又担心孩子摔跤,就抱着他一起去带着老妈修/德志上了楼,看到这个楼顶在周围比较高,和山上的拽房子来比,要矮许多,因山上建房的基催,起点高,当然就高,但是,在平级的地方,这座房子是最高的。

    房子旁边是一片柑橘园,还有民房,一层,木楼,保留着传统的建筑方式。听说要建沿河大道,这里的房子将不保,拆迁很快就要临到。这种赚钱的行业,一般都是当权者的亲戚来管,好事轮不到外人,肥水不流外人田。

    听说一个故事,说,某县县委书记的亲弟弟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总是没活儿做,揽不到什么业务,门可罗雀,生意冷清,眼看经营不下去了。于是就求他当县委书记的哥哥帮忙,他哥哥皱皱眉,竟然有这事?还拿不拿书记当回事了?

    于是,县委//召开全县关键部门的紧急会议,会议议题就是严查裙带风,坚决杜绝人情工程,严厉查处建筑市场质量安全问题,严格贯彻执行招投标法及其实施细则,查出一起,惩罚整治一起,确保人民住上安全房,确保人们生活幸福。对待顶风而上,不愿意虚心接受整改的,一定严厉查处,绝不姑息。

    在会上,县委书记提出:“虽然我弟弟也在搞建筑,但是,我绝对不容许在座的各位因为他是我弟弟,就照顾他,包庇他,把一些工程包给他做,这一点希望大家都认真贯彻执行,绝对不要让我难堪。让我难堪,就是让诸位难堪,让诸位难堪,就是让国家政府难堪,要想让全县的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杜绝人情关系,该严格的绝对不能宽松,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话音一落,全场爆发狂风暴雨似的掌声,搞了半天,原来县委书记的弟弟在搞建筑。

    大家茅塞顿开,很快就意识到了这里面的潜规则,于是大家纷纷将工程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让县委书记的弟弟包工程,从此以后,县委书记的弟弟就有了做不完的工程,县委书记的进项也翻番。于是,县委书记为着他有一帮聪明绝顶的弟兄而高兴。于是乎,县里的工程接二连三,总是巧立名目向上级要钱,将县城翻新一遍又一遍,将城区的道路先硬化,然后再黑化,然后再硬化,栽树,然后将树移走,然后再栽树,折腾来折腾去,让他弟弟赚了一笔又一笔。

    有一条小路可以上桥,不必要从后门大道走,那里要上坡,然后再下坡,做了无用功,反而更累。小路虽小,但比较便捷,顺着河边走,走的人多了,就成了一条路。

    但是没有路灯,明显地,如果女孩子晚上从小路走,还真有点怕。大白天就没事了。

    德志不是被亮光照醒的,而是被喇叭吵醒的,声源来自河对岸的广场,那里安装有大喇叭,还有大电视。广场成了宣恩市民晚上出来活动的主要场所,那里的确热闹,昨晚因为在外吃饭,没有听到声音,当他们吃完饭,广场的活动已经停止,那里是跳舞的地方。

    舞曲有当地的,也有流行的,只要旋律和节奏差不多,就行,跳舞的大多是当地大妈,或者中年家庭主妇,晚上没什么别的消遣,电视节目看得乏味,看电视时间长了,反而会形成土豆状,或者苕状的身材,不如去扭扭屁股,踢踏踢踏,对身体有好处。小县城,不比大城市,大城市也是分区,区里又分街道,分居民社区,分楼栋,只要有人,就有这种活动存在,这就是生活。

    晚上不知,但喇叭还在,早晨就开始广播,喇叭正对着德志所住的房间,真要命!这两位大哥,真是太爱弟弟了,自己住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凉爽,还有声音侵扰不到的地方,不仅如此,因为阳台是公用的,每次洗衣服,进出德志家的房间,名正言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算了,德志找到床架,可惜上面满是灰尘,倒还结实,一家三口睡上去,还不至于把床压塌了。德志的妻子给德志孩子,说:“我去弄点水,把床洗一下。”

    做这事,女人很有恩赐,因女人心细,做得好!

    德志就带孩子,让他妻子去打水清洗床架。

    孩子在楼顶玩了一会,不想玩,德志的妻子已经将床架洗干净了,德志将床架拿下来,这么热的天,湿的床架很快就干了。

    然后铺床,因床架太窄,床铺版太宽,他妻子就到楼顶找了木板,然后,又找了些装修剩下来的木地板,用来支床,这样,床就弄结实了,压一压,没问题。

    困难是有的,德志感激他妻子,在做家务这方面还真不错。

    德志生在农村,长在城市,对有些事还真没经验,自娶了他妻子,受益匪浅,他妻子很能干。

    这个能干,指的是对生活的技巧和经验来说的,比如支床这样的小事,德志就搞不清楚,哪里高,哪里低,这摆不平的声音从哪里来,都不知道。

    弄好了床,德志突然发现房间静悄悄的,不知怎么回事。

    德志感觉很饿了,他说:“老婆,你饿吗?”

    德志妻子说:“是啊!”

    正在这时,有人敲门,德志打开,一看是余哥和尹懋,尹懋说:“我们到外面吃饭了,房东只给一把钥匙,还需要人手一把。”

    德志心想,难怪这么安静呢?原来他们吃饭去了。要钥匙的事,德志不想去,可是,自己也没有钥匙,不可能每次回来都要摁门铃吧,万一房间了没人,不就进不了楼梯,进不了屋了吗?

    德志说:“我要去吃饭,你们有时间的话,先去问问吧!”

    他们不说话。

    德志带着妻子孩子顺着小路,到桥头,再上桥,这座桥,很像是德志老家城市枣阳的桥,因此看上去比较亲切。

    桥头有很多经营早点的摊点,德志最喜欢吃的脚片馍,也有卖的,但是因为第一天,德志更想品尝当地的早点美食。

    总体上看,和巴东差不多,但是,有一点不同的是,配菜免费,想吃多少吃多少,不加限制。配菜主要是折耳根,即鱼腥草的根茎,拌上辣椒和胡椒等其它不知名的调料,清火解毒,非常好。还有其它不知名的小菜,一般是三个小碟子,德志有一种占便宜的心理优势。

    山区人的生活总是很精致,连早餐都还注意营养搭配,赚钱的心也不是非常强烈。

    惟独不特别爱钱,做生意才会用心,把顾客放在首位,提高服务水平,食客不是傻瓜,回头率高了,薄利多销,自然会赚到钱的。

    德志吃稀饭和包子,他妻子也是,对于其他东西,不是很熟悉,不想尝试。

    吃完饭,德志不想立刻回去,他才不想再找房东要钥匙,为什么什么事都要他去办呢?

    德志就带着妻子孩子在街上闲逛。看看街景也是好的。

    这里的街道并不宽敞,可能恩施市的街道比宣恩的要宽,宜昌的街道比恩施的宽,江城的街道比宜昌的要宽。

    这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来做的吧,看着宣恩城,真有点像袖珍版的清明上河图。德志妻子的眼睛总在扫射着街上的衣服,看来,她是为衣服而生,为了达到家庭的和谐,还是忍耐,看衣服光看不买,卖家恼火,德志也不舒服,可能女人就在试衣服的时候感到满足,真正买了,一般不穿,或者穿过两次,就将其闲置,放入衣柜,打入冷宫,等到若干年后再拿出来。

    女儿的身体善变,结婚前瘦,嫌衣服胖,喊叫没有衣服穿;结婚时,埋怨结婚都没有像样的衣服;生了孩子后身体发胖,以前的衣服统统不行,还是埋怨没有衣服穿,理由说来说去,德志总结了一下,就是“没有衣服穿!”

    德志的妻子每次出门,都为穿什么问来问去,大伤脑筋,穿了衣服就跑出来给德志看,问怎么样,德志说很好,然后她还是不穿,又去换,结果又跑过来问怎么样,德志还是说很好,她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