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我要立一个嗣孙,所以特意来过好几回。”

    “所以这一来二去,老夫人才留了个不好的印象?”汪孚林眼中厉芒一闪,随即若无其事地说道,“不过也没什么,强扭的瓜不甜,这事就算了吧。舅舅,正好我还有点事想找竦川汪氏的人聊聊,来都来了,我们大家就去那边坐坐,顺便叨扰一碗茶喝。”

    秋程氏根本来不及说话,就只见汪孚林把吴天保给拉了过去,冲着自己很有礼貌地颔首一笑,继而叫上家人以及随从,就这么上马离去了。她只看到那个本来有很大可能成为自己嗣孙的秋枫上马之后,还回头看了她一眼,继而微微欠了欠身,随即就跟着其他人消失在了她的视线。

    直到人都走了,秋程氏方才如梦初醒,一下子扶着程氏宗祠的墙,心里涌出了无限的后悔。她也并不是全都相信了竦川汪氏那位三老太爷的话,只是想试探试探,别到时候千辛万苦立了个嗣孙,到时候等她死了,儿子却连个扫墓祭拜的人都没有。可如今从人家的态度看起来,似乎她刚刚那冷淡生硬的做法,硬生生让一桩好事给变成了坏事。想到这里,她立时转身就走。

    虽说夫家那些亲戚几乎没个好的,但竦口程氏却不一样,想当初秋程氏的外甥得知寡居的姑母在夫族那边住不下去,回了家乡,硬是把人接到家里同住,甚至还要求家中子女都要尊重这位姑太太。故而此时秋程氏一回到家里,便立刻找到了外甥,将刚刚在程氏宗祠外见到汪孚林一行人的经过原原本本细说了一遍。结果,她就只见一贯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外甥气急败坏一跺脚。

    “大姑,你怎么就能听那位三老太爷的,竦川汪氏和松明山汪氏有仇,你难道不知道?当初竦川汪氏一次一次给人家汪公子设套,到最后干脆撕破脸说人岁考作弊,却反而误了自己家的孙子,结果一蹶不振,这事情早就传遍四乡八邻了。这一次竦川汪氏跟着县里薛县尊嚷嚷均平夏税丝绢,又闹得休宁婺源全都大乱,他们反倒缩进去了,还想把帅嘉谟扔出去当替罪羊,还不是汪公子出来收拾的局面?秋枫那多好的孩子,你这实在是犯糊涂了!”

    秋程氏欲言又止:“我也只是觉得,他连自己爹娘都不认……”

    “认什么认!当初他爹娘高价卖了他,拿了身价银子,转手就给老大娶媳妇。这也就算了,后来汪公子还了他卖身契,他回去探望父母的时候,却发现家里在那盖房子,却原来是不知道谁冒名秋枫给他们捎了钱,他们倒好,拿了钱至少去汪家看看自己儿子啊,竟然就直接问也不问收下来盖房子,不管儿子死活,更不管那是汪公子仇家送来,想要胁迫秋枫去刺探消息的。可后来秋枫都明说了,他们还不管不顾死要钱,这种爹娘兄弟还不如没有来得干净!”

    类似的话,秋程氏也听汪道蕴和吴天保说过,可那时候终究有些疑虑,所以才会听了汪尚宣的话就心存顾忌,但自己的外甥也这么说,她哪里还不知道自己那偏见错得有些离谱?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可也得看是什么样的父母……得,大姑,你说他们是去竦川汪氏了?这样,我带着你去见族长,咱们也去那儿。要给我碰到那汪尚宣,我非得当面唾他不可!竦口程氏可不是好欺负的,好容易你能有个奉养的孙儿,却被他们搅和了,这事情他竦川汪氏要是不给一个交待,他就等着败名声吧!”

    秋程氏被外甥风风火火地拉去竦口程氏族长那儿时,汪孚林一行人也没闲着。在离开竦程氏宗祠之后,汪孚林却也没有立刻去汪家兴师问罪。毕竟,尽管汪孚林几年前就和竦川汪氏交锋数次,最终大获全胜,但他却还是第一次深入敌营。在心里回顾了一下自己所知的汪尚宁身世,他摸了摸下巴,最终对其他人建议道:“各位,咱们去汪家之前,不如先去一个地方。”

    如果他记得没错,汪尚宁当年和两个弟弟一块随着改嫁的母亲去了竦口程家,也是那位继父程嗣勋把他们三兄弟养大的,因此他们一直都姓程,而汪尚宁也是考中进士出仕好些年后才改回了汪姓,后来在给亲生父亲请了封赠之后,还给健在的继父请到了封赠,

    可比起汪尚宁那时为亡父请封的正五品户部郎中,那位含辛茹苦养大他的继父程嗣勋,却只不过封了区区从七品的行人司司副,掐指算算,整整相差了六级!

    ps:第二更,求下月票,谢谢大家(。)

第六五零章 生恩不如养恩() 
唐宋时期,妇人改嫁的事情还司空见惯,但到了明代,随着程朱理学深入人心,妇人守节的就越来越多,而且翻开族谱,遍地都是宣扬哪家节妇奉养舅姑抚养儿女,几十年守节不嫁的例子,而朝廷褒奖的贞女烈妇节妇也越来越多。如徽州府身为朱熹的故乡,如今心学虽是大力发展,大有盖过程朱理学的架势,但在根深蒂固的礼教影响下,妇人再醮仍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而汪尚宁的母亲当年带着三个儿子改嫁,并让他们改姓,可想而知这是多大一件事!毕竟竦川汪氏也好,竦口程氏也罢,全都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竦川汪氏从始迁祖开始,和竦口程氏的关系就非常微妙。始祖汪森的一个儿子便是出继程氏,而后一代代繁衍生息,不少人都在竦口程氏一族中娶妻生子,而且这其中连出了好几位夫死守节,抚育孤儿的节妇程氏。所以,到了汪尚宁的父亲汪昊这一代,汪氏已经是一连好几代连个秀才都没出了,汪昊说得好听点是隐居弗仕,教授出了好些贤才,说得不好听那就是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只能靠给人授课度日。他死之后,妻子黄氏便带着三个儿子改嫁了程嗣勋,那时候汪家和程家全都起了轩然大波,一直到程嗣勋把汪尚宁供养出来,情况才有所好转。

    如今汪尚宁都被称之为汪老太爷,年近八旬的程嗣勋其实可以被称之为程老太公了,但因为他家中没有成年子孙,竦口程氏大多还是以老太爷称之。

    他当年娶了个寡妇,那压力确实非同小可,不但汪氏一族为此鼓噪,程氏一族也险些和他断了关系。要知道,比起日薄西山一代不如一代的汪氏,程氏却是竦口最大的望族,修路造桥不计其数,为此恩封了好几个散官。还受朝廷旌表建了一座尚义坊,秀才监生更是遍地都是,节妇那就更不用说了,族中若是寡妇不守节。都会引来无穷议论,更何况是程嗣勋直接就娶了竦川汪氏的寡妇黄氏?

    然而,他却是真心喜欢黄氏,为此根本就不在乎还要接纳三个继子,更竭尽全力出钱供他们读书。然而。等到汪尚宁年未弱冠进学成了秀才,接下来又是举人进士一路告捷,二十岁就由进士出仕为官,但后来黄氏亡故,他丁忧之后死活要求黄氏和生父合葬,等到官当得大了,却和两个弟弟一块改回汪姓,为弟弟们捐监谋官,即便也给他这个继父讨了一个从七品行人司司副的恩封,可汪家三兄弟后来另建汪宅。他这日子何止寂寞二字能够说尽的?

    黄氏嫁给他的时候,比他大五岁,长子汪尚宁已经七岁,另两个儿子一个五岁一个两岁,因为他家境也不宽裕,供这三个儿子读书已经非常吃力,所以最初并不执着于要亲生子嗣,直到好几年后,黄氏才给他生了一个女儿。等到女儿出嫁,三个继子归宗。妻子再一去世,他虽异常孤单,却并未另娶。虽说三个归宗汪氏的继子逢年过节也来探望,曾经还商量过在三兄弟的儿子当中选一个给他当嗣孙。可挑来选去,却因为他的家境并不怎么样,事情就搁置了下来。

    以至于最后还是竦口程氏的族长出面,在他的同族堂兄弟中挑了个孙子,给他立了个嗣孙。虽说过继的终究不如亲生,可哀莫大于心死。太过寂寞的他还是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这个年少的孙子身上。

    他如今最爱干的,便是一有时间就打开当年编好时送来的《新安名族志》,翻开程氏那一卷出神。因为当初程氏是首卷,比汪氏那一卷编纂得早,除了他这个行人司司副被提了一笔,还是陕西布政司左参政的继子尚宁也放在程家同辈人的最前面。而那时候,汪尚宁还未改姓,还叫做程尚宁。可到了编撰汪氏那一卷的时候,他这个继子已经官当到了云南布政使,三兄弟全都改回了汪姓,出现在了竦川汪氏那一卷中,却是提都不提曾经姓程这档子事了。

    “养恩不如生恩……呵呵,恩爱几十年又怎样,到头来连死后合穴都做不到……上书做什么事的时候,倒是知道把我一块捎带上……”

    一大把年纪的程嗣勋捏着手里那一卷几乎都快翻烂的书,喃喃自语的同时,浑浊的眼睛里也有水光转动着。他也不是没想过就这么死了一了百了,可终究是意难平,再加上当初挑嗣孙时,他希望孩子小些,如此才好亲近,因此家境贫寒又是幺儿的嗣孙程祥元至今还只有十二岁,年纪尚小。

    就在他一如既往发呆的时候,突然只觉得旁边有人推搡自己,等侧头看过去的时候,这才发现是本该在书房中读书的孙子程祥元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程祥元见把他推醒了过来,连忙说道:“爷爷,外头有人来拜访您,说是歙县松明山汪孚林。”

    “歙县松明山汪孚林?”

    即便是这些年不大出门的程嗣勋,对这个名字也完全不陌生。要知道,汪孚林和竦川汪氏可谓是深仇大恨。汪尚宁也就罢了,不会在他面前提这种丢脸的事,汪尚宣却不一样,有一次当着竦口程氏几个要紧人的面说起汪孚林时,就差没有破口大骂了。而因为竦口程氏有人开口维护了汪孚林几句,汪尚宣气得一整年都称病没到他这里来露过面。若是让汪尚宣知道,汪孚林竟然这时候来拜访他,那会是何等样表情?

    心里这么想,已经老态龙钟的程嗣勋却丝毫没有把人拒之于门外的心思。他微微眯起了眼睛,和善地看着身旁的程祥元,笑着说道:“爷爷走不动了,你去外头代爷爷迎接一下他们。记住,礼节上头一定不能马虎,那位汪公子可是进士。”

    “爷爷放心,我知道,和大伯父一样的进士嘛。”程祥元笑着露出了酒窝,没注意到程嗣勋听到大伯父这个称呼时脸上露出的阴霾,转身一溜烟就跑了出去。

    当十二岁的程祥元再次回来的时候,程嗣勋却发现,他身后跟着的不是汪孚林一个人。而是好几个人。如果说汪孚林一个人来拜访他,那还在情理之中,可这么一大堆老老少少一起来,他就着实有些讶异了。两相厮见之后。见汪孚林礼数十足,年纪老迈心思却清明的他这才含笑说道:“我这家里平时少有客人,没想到今天却一下子有这么多客人来。容我倚老卖老问一声,汪公子这是带着全家一道来竦口了?”

    “是啊,本来是带着全家一道来认亲的。结果事情有些变化,如此打道回府不免白跑了这一趟,因此之前在程家宗祠外头路过,得知那竟然是由唐时的圵野县衙改建的,我就想拜访一下竦口程氏德高望重的长辈,所以就冒昧来了。事先也没有知会一声,还请老太爷别怪我来得唐突。”汪孚林说到这里,就一一引见了今天随同前来的其他人,首先自然是舅舅吴天保,接着是小北。再接下来方才是叶小胖和金宝秋枫。

    程嗣勋不意想汪孚林还真的是全家一块来了,顿时更生疑惑,尤其是看到小北时,他打量着那一身男装打扮,不禁想起了自己年轻时那段求娶黄氏的曲折经历,倒是没有计较这对小夫妻居然这样肆无忌惮地出门。当然,他更加感兴趣的,还是传言中一块受教读书的三个小家伙,尤其是汪孚林那个年纪和自己嗣孙程祥元差不多大的金宝。端详好一会儿,他就感慨道:“十二岁的案首。着实是无双璞玉,汪公子真是好眼力。”

    “好眼力谈不上,其实说到底那时候也是滥好人个性发作而已。”汪孚林一面说一面侧头看了一眼椅子另一边侍立的秋枫,因笑道。“还有秋枫。老太爷也听说过秋枫的事情吧?要不怎么说咱们徽州府读书蔚然成风,他居然就凭着在歙县学宫打杂,在紫阳书院旁听,硬生生学了不少东西。当年我先后收下金宝和他的时候,多亏了当时还是歙县令的岳父大人爱才,留着他们和我这小舅子一块读书。否则就凭我负债累累,真不知道上哪去找名师教他们。”

    “是啊,家里要供一个读书人真不容易。毕竟要考一个功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日日夜夜都要苦读,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家里的杂事都帮不上忙,想当初双木他母亲去了外地照顾他病中的父亲,双木都是他两个妹妹照顾的,后来又添了两个人,就算是我听说了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