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狩宋-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配合这种战术,战士的帽子衣服鞋袜都有要求,隐蔽,轻便,耐磨。纺织厂和皮革厂在做这些事情。

    战士们需要驱蚊,驱蛇的药物,需要快速止血,治疗外伤医疗包。医学院在做这些事情,士兵们每天都有一节救护的课程,都是自救和自护的。王朴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些战士即使退役之后,也是一个很好的大夫。

    战士们需要能够食用方便,顶饿,还营养丰富的食物。食品厂制作出来的压缩饼干节约一点,一块就能够顶上三天。一个战士怎么说也能备上三五块。这大大减轻了给养的难度。而且除了通信兵,渤海师几乎不用马。所以也不用专门为马匹准备草料。

    为了解决军队的机动性问题,战士们每天都在努力奔跑。为了补充战士们的营养,农林牧部分都在努力生产足够的肉食和蛋类。甚至保护区里面也在看看能不能从鸟儿的窝里弄出一些鸟蛋出来。

    同样为了解决给养问题,避免再次出现七日战争的现象。枪弹都在小型化。能够让战士们携带更加多的子弹,弓弩正在从主要作战武器变成仅用于偷袭的辅助武器,因为弓弩好用,可是弩箭携带就有些困难。

    为了达到和弓弩一样的声音很小,隐蔽性强的效果。高继冲甚至相处了一种能够套在枪头上的消音器。虽然这会减少射程和降低准确性。但是现在以渤海师的训练程度,这不成问题。

    至少王朴没听说有那一只部队每天从白天训练到晚上。与渤海师相比,大汉的士兵那就是拿起刀枪的农夫,一个月能够几次训练就不错了。

    同样为了把通讯兵也省掉,太阳能煮盐厂正在研究的是一种能够千里传音的装备,据说就是用只有神仙才能控制的电做出来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个计划而已,但是如果真的做出来,渤海师的战斗就真的无迹可寻。

    就连铁路和火车,也不是简单的为了人货运输而已。它能够将人员和物资快速运到靠近前线的地方。普通军队需要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集结时间,而渤海师可能在几天之内就集结完毕了。

    这在战争中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渤海师能够迅速击败高丽军,就是因为高丽军根本来不及集结,连部队被围歼的情报到达指挥官手里的时候,已经太晚太晚了。

    王朴虽然没有了解其中具体的情况。可是他已经感到了一旦这些事情完成的时候,渤海师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军队。

    所以就像吕岩说的,只要人够,打就是了。

    战争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这简直就是一个精确得几乎是一种艺术。

    大汉的军队体系不能说不强,战争准备不能说不完善,可是刀枪箭弩盔甲,人马粮草,加上糟糕的道路,沉重的后勤补给足够拖垮一个国家。对于渤海师来说,就是漏洞百出,笨拙得就像虚胖的老人一样。

    高继冲大方地向郭威展示了一些表面的东西,可是对于渤海师的战略战术完全不知情的郭威,就算再英明神武,也不能可能懂得这些东西深层次的含义。就是王朴,也会被绚丽,繁复的理论知识所迷惑。何况其他人?(未完待续。(。))

第三十九章 出帝身后事() 
郭威到辽东的消息让辽国大为震惊,被认为是大汉第一次对辽国采取一种攻击的态势。由于东丹国已经丢失了大半,虽然现在夺回了一些,但是与高丽彻底断绝了联系。从陆路走还有可能,从海上就彻底绝了希望。

    从高丽传回来的消息是,因为各部族在与渤海王的战争中损失惨重,高丽王王昭一时之间,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弥补。各部族甚至以另立新王来要挟王昭。而王昭则听从了皇甫德的建议,动用军队对这些大姓连拉带打,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不过皇甫德却到了风口浪尖上,多次被人弹劾,说皇甫德勾结渤海王,陷这些大姓于不利之地,导致渤海王对这些大姓肆意屠杀,是国贼。

    可是王昭保他啊,因为他成功地打压了高丽大姓的势力,间接地巩固了王昭的地位,这足以抵消战败的罪责。

    现在王昭正在鸭绿江边构筑新城,并利用这个新城整个国内势力,夹击辽东事不可能了。

    辽东现在是后顾无忧,郭威到了辽东,就意味着辽国随时都可能被夹击。

    至少辽军再想大局南下打谷草是不行了。问题是,黄淮一带暴雨成灾,而辽国上京路和西京路都是大旱,草场远不如往年,而以前用来调剂旱季草场的东丹最重要的辽河平原现在大半处于晋军的控制之下,剩下的一部分虽然在,可是辽军现在组不成成型的防线,没有办法阻挡黑甲军疯狂的袭扰。黑甲军不知道发什么疯,见到辽军就躲,可是见到放牧的部族就杀人抢牛羊。这种追逐战,每天都在上演。

    辽军以前对汉人这么干。现在尝到了黑甲军同样的方法用在自己身上的滋味。

    辽军多次运动到了辽河,希望把黑甲军逼回晋军的大本营,但是他们错了。石重贵给黑甲军下的命令是高继冲告诉他的。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汉人经不起契丹人折腾。但是契丹人更加经不起,他们的经济太单一,而辽阳的汉人不仅会种地,还会放牧,不仅会放牧,还学会了怎么样与契丹人战斗。

    这叫做穷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现在辽阳的汉人就处于不要命的状态。

    对攻之下。其实谁也攻不远,辽军根本不敢过辽河,因为过了辽河,万一被黑甲军盯上,死拖着,辽军就是死路一条。黑甲军也不会轻易过大凌河。只要不让辽人在这里安心放牧就行了。

    就这样,汉人在大凌河和辽河之间基本上处于游牧状态,但是在辽河以东,基本上处于安定状态,农业和矿业都在恢复。辽阳甚至因为背靠着渤海王。渤海王境内对铁和石炭的需求以及旺盛的贸易而重现了渤海国时期的繁荣。

    只是晋王石重贵现在已经躺下来,只能被人抬着进行作战指挥和安定军心和民心。这时的石重贵已经身不由己,只能听从文臣和部将的安排。宓乐带着小余政一直跟着石重贵。传回来的消息是,这已经不是伤病的问题,而是五脏六腑已经衰竭,药石不进。如果能够回到旅顺养着,也许还能多活几年,但是现在这个样子,就是石重贵自己不想死,也会被那些大臣和部将给逼死,何况现在石重贵是一心想要一个光荣的死法。

    石重贵已经几次求那些大臣说让他和辽军再打一仗。将军死在战场上,那不算是死。那是光荣。

    可是晋军现在的情况,石重贵确实还不能死。

    汉主允许老宰相冯道到辽阳的消息给了晋军一针强心剂。

    不过晋军内部也出现了分歧。按照石重贵的意思,自己死后,让人马都投奔渤海王。黑甲军,卫建等一帮武将应该是愿意,但是文臣们找到了据说是石重贵的弟弟石重睿,不过这个石重睿居然不被石重贵承认,石重贵说石重睿死在自己的怀中。怎么可能又多出来一个弟弟?

    可是石重睿还真拿出了证据,原来石敬瑭死的时候原本把冯道叫到跟前,其实就是要立还需要宦官抱着的石重睿为帝。后来朝臣认为国家多事,怎么能够立一个还在幼儿为帝呢?石重贵虽然为义子,抛开这一层不说,也算是石敬瑭的侄子。所以立石重贵为帝。

    于是石重睿的母亲偷偷找了一个和他十分相像的孩子作为替身,而把石重睿托人带出宫。

    其实她们过虑了,石重贵虽然任性,但是很重感情,为人颇正,不然也不会铁了心和辽人死扛到底,亡国了也咬着牙,没后悔过。石重贵对这个弟弟还是颇为看重,说话都不太利索的石重睿被封为检校太保,开封府尹,后来又拜雄武军节度使,改忠武军节度使。他一直把身边的那个小孩子当亲弟弟看,后来省吃俭用养着这个弟弟,直到他病死。

    现在石重睿自己跑出来,就算是拿了证明的身份的信物,还是让石重贵非常生气,因为这就是不相信他啊。他宁可认那个一直呆在他身边,把他当亲哥哥的孩子做弟弟,也不愿意认现在的这个。

    当然现在的情形不是石重贵认不认的问题,而是冯道认不认的问题。要知道当年石敬瑭是把石重睿托付给了冯道,而冯道也知道石重睿早早地跑出宫了,而宫中的那个是假的。冯道只是没有揭穿而已。

    关于石重睿的事情,这些老臣们还特意向高继冲隐瞒,因为他们怕高继冲为了辽阳而杀了石重睿。

    高继冲听到敬梁和施睿静的密报后好笑地道:“不要管他们。”

    只能说这批人看不懂大势,当年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要是冯道支持石重睿,当年就支持了,也不会到现在。而现在晋军单独成军,已经被汉主刘承祐所忌讳,真的没了大汉的牵制,晋军的灭亡可以说是在辽主耶律阮的一念之间。

    好不容易刘承祐等到石重贵死了,你们又扶持一个石重睿,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至于高继冲这里,正因为看不中辽阳的那批人,才不主动拿下辽阳。要拿下辽阳,只是时机问题,而不是能不拿得下的问题。(未完待续)

第四十章 最后一批墨家() 
一只来自东布洲庞大的船队到了,这是第三次大规模地从南方到来的移民,大概也是最后一次。

    东布洲,墨班子接收了李弘冀的任命,他原本就是要当官的,拿墨家只是当一个要条件的资本。他想投靠高继冲,可是高继冲把他一个人扔到了东布洲。当然也给了他发展的资本。

    他曾经想过称王称霸,可是他没有办法整合墨家内部,不管是人,还是墨家的理论系统。所以李弘冀亲自前往招纳的时候,他顺势就靠了过去。

    于是海王城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理想的墨家子弟组建了一直庞大的船队北上,因为都是小船,商船也不多。见到在东海巡航的东海舰队的战舰的时候,他们放声大哭。因为很多人已经饿得不成人形了。

    这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出发时就达到了三万多人,到达时还剩下两万七千人左右。领队的是崔仁冀,他曾经是第二舰队的指挥官,到达旅顺后,因为是东布县的长史,所以又反悔了东布洲。

    而这次居然成功地把这么多人带到了旅顺,用的还是极为落后的船只,以及并不丰富的粮。虽然损失有些大,但是也不得不让高继冲刮目相看。

    与第一次高继冲带队北上一样,崔仁冀这次也带了四千多孩子。而且这些孩子是一个也不缺地到了旅顺。大连和土城的蒙学一下子就满了。

    而旅顺和大连的工厂里面紧缺的人手总算得到了缓解。不过他们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民间负责给老百姓建造房屋的营造工匠,以木匠和泥瓦工为最多。他们从事工厂的工作还是力有不逮。但是为了修建直道和铁道的队伍却需要他们,再就是沿线的水泥厂,他们都能很快上手。

    而他们中的船员则充实进了捕捞船队。这些大型的捕捞船,每个都有楼船大小,生活条件和设施都是最新的。具有一定的远航能力。它们组成的船队已经越过了登州和高丽的西海道。由于他们都带有武装,不仅担任捕捞任务,还肩负着管理渔业资源的任务。所以对高丽的渔民简直就是欺负到家了。蹬鼻子上脸直接在别人的海岸线附近执法。

    不过除了高丽水军,大多数高丽人甚至故意出海“被”执法。因为他们会被捕捞船带回辽东。而辽东,已经被人传得跟仙境一样,里面的人都是需要考进去的。现在不用考,直接被“抓”进去,那是求之不得。

    而事实上,被抓的这些渔民,要么在捕捞船队工作,要么分田地当农民。只是需要进入扫盲班扫盲。要么有一点底子,可以进入林场和牧场,甚至到保护区当管理员。

    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读书和艰苦的训练,农民也不例外。但是苦虽然苦点,吃穿住用却是人们绝对想不到的,和传说中的仙境还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持续的人口迁徙,高继冲能够控制的县已经达到了八个,归胜县和来远县被接管了。崔仁冀到了来远县担任县令。而来远县是八个县中最大的一个县,紧靠着高丽。

    以前放任的局面随着崔仁冀和一帮扫盲班和蒙学先生的到达。开始恢复秩序。

    而直道的建设也骤然加速。

    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匠器厂总算把活塞式的蒸汽机车给弄出来,神舟号战舰和旅顺号列车车头几乎同时开始试运行。

    神舟号庞大的龙骨也换成了合金龙骨。并披上了铁甲。以前神舟号的龙骨是由几节巨大的木料拼接而成,现在换的龙骨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