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中亚-第1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的是,当他真的加入少年营。才知一个月的期限,并不算久。且恰恰相反,还有些强人所难。

    因为少年营,竟有六千余人。除了管教他们的统领是从近卫司征调来的以外。其它人,都是一个个上过战场,杀过人的‘问题’少年。论起身手,与自己相差并不大。

    且按照万夫长卡尔旺,少年营的最高教长制定的规矩。少年营的十夫长、十户长、百夫长、百户长等军职,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大遴选。

    到时候,骑射、对战、兵法、言语等,都有考核。每个少年都必须参加,每个少年都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军职。

    这样的遴选方式,让少年营的少年们,都欢腾一片。杨吉尔灭里,也深感压力山大。

    不过对于挑战,他是不怕的。尽管心里,还是有些压力。可是他自信自己能够胜任!因而有勇气面对遴选之时的千人大战。

    当下虽还未遴选,但是杨吉尔灭里已凭着自己的威望,成了一支十七人小队的统领。像他这样的统领,少年营还有上百人。

    平日里,他们就在近卫的指派下,负责整个少年营的运转。

    至于原来的少年营最高统帅……卡尔旺,则完全成了甩手掌柜。因为他受李承绩的指令,留守阿母郡了。

    到底阿母是通往蒲华的重城!守着阿姆河与卡拉库姆沙漠,将花拉子模的兵锋,牢牢的堵住。

    所以只要守好阿母,那么摩诃末即便兵行险招,蒲华的安危,也能无虞。

    正是这个原因,李承绩才在马鲁郡封赏诸将后,让卡尔旺领着小股兵马,返回阿母城。

    整个呼罗珊总督府腹地的城防,也都交由他负责。

    因此当下,少年营的实际掌权者,其实就是杨吉尔灭里这样的少年们。

    为了在一个月之后,达到李承绩所说的条件。杨吉尔灭里在少年营中,表现得十分出色。不仅每日定下的训练任务,都超额完成。还恪尽职守,以身作则。将各项护教军的军机军规,都牢牢背了下来。

    自己所带领的小队,也都在他的要求下,表现得十分出色。

    到了晚上的扫盲课,他也每次去的比旁人早。最近的一次考核,他还得了营中第一的好成绩。

    像护教军必学的三大语言:汉话、波斯语、回鹤语,他就都掌握不错。虽达不到通译的水准,但是听懂一些简单的词语,还是能够的。

    得知其表现得这么卖力,李承绩私底下,还对其赞许不已。帖木儿灭里也由此感到面上有光,极为高兴。

    如此,他在少年营中的名气,也就慢慢传出来了。乌达阿黑麻知晓后,就心下痒痒,主动向李承绩提出,要调去少年营。

    对此,李承绩是允其所愿。

    毕竟是少年,年岁相仿。待在一起,也能自在快活一些。

    于是乌达阿黑麻,就十分顺利的去了少年营。

    当下看到杨吉尔灭里望着前方的阿勒夫堡久久不语,并不出声。就别过脸,转而冲着一旁的戈干亜道:“你说他是什么想着?”。

    “嘻嘻!或许杨少将是想带咱们看看,能否寻出破敌之策。”,脸型较长,嘴唇较厚的戈干亜,笑嘻嘻的应话道。他是马鲁城的乞儿,并不是俘军。

    因年龄小,又无家可归。便与游侠们混在一起,想要吃口饱饭。

    后来红巾军大肆抓捕,他也不幸被抓了。再见护教军军纪严明,吃食甚好。就打定主意,定要留在军中。

    就谎报了自己的来处,成功伪装成俘军,留了下来。

    也是护教军对此并不详查!并且俘军的甄别工作,繁杂得很。即便有事务司提供的些许情报,但也只针对那些中高层将领。

    这些底下名不见经传的小兵,自然被忽略了。所以护教军当时,只简单的甄别了一二。即便明知会有奸细混进来,也并没表现出对所有少年的不信任。

    到底李承绩有足够的自信!

    只要呼罗珊总督府,保持足够的扩张势头。那么整编后的俘军,定然是对护教军心有所属的。

    毕竟在呼罗珊之地,没有哪一方的势力,有护教军这么优渥的从军条件。就是阿拔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的近卫军,都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

    所以那些藏在黑暗下的心怀叵测者,是不会翻出什么大浪的。

    另有护教军将士自己,也对护教军未来的前途,表示足够的信心。且随着也里郡攻取在忘,护教军全军将士,更是对护教军的信心高涨。

    此时乌达阿黑麻听着戈干亜的话,有些不以为然道:“连总督他们都没想出法子,咱们能有什么办法。”。

    此次少年营虽是随军征战,但实际上,多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只是在运送粮食,整理军务等事情上,小心操持一二。

    毕竟他们还不是正规军!和那些体格健壮,有一定作战力的成年人相比,还处于弱势。即使有个别少年,会成熟得比较早。但是大多数,还是比较慢的。

    所以让他们上战场,那就等同于送死。

    “这话可就错了!杨少将可不像咱们。他阿父,可是护教军的千户长呢!”,戈干亜话一说完,杨吉尔灭里就有些不耐的看了过来。

    戈干亜马上知道自己说错话了,面相尴尬的露出一个笑脸。

    “回去吧!”,杨吉尔灭里有些扫兴的说了一声,就调转马头离开。却不想,就在回城的路上,碰上一个敌军打扮的逃兵。

    (感谢石头的低语、深红色的熊的月票,很感谢。每天上班,时间很紧张。所以更新都在晚上,还请各位见谅哈)

第三百二十五章 也里之变() 
    (,随后会更改过来,订阅太低了,还请见谅。)

    等到整个军务改革进行到尾声,时间的年轮已转到十月份了。

    向来只有旱雨两季的明京市,也进入了过渡期。虽比不上雨季的降水量,但隔三差五,还是有几场小雨。经历了漫长旱季的土地,也开始得到雨水的浇灌。干枯的草原,慢慢焕发着生机。

    这也代表着,农忙时节,正式到来。

    而在大明的北方,与清国接壤的交趾省。南北半球的差异,让交趾省的降雨量,正逐渐减少。

    虽然清国难民的到来,影响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但是全省的农业生产,并没受到明显妨碍。所以一片片稻田,都迎来了丰收。为了让难民知道付出才有收获,大明还特意组织难民,帮着收割庄稼。

    同时新一轮播种、施肥、开垦荒地,也在逐步进行。

    也是交趾省是热带季风气候,良好的水热条件,使得农作物能一年三熟。再趁着当前充足的人力,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

    于是交趾省的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辛勤劳作的百姓。

    在此之际,与交趾省交界的云贵、两广地区,也慢慢平静下来。持续了好几个年头的白莲教起义,终是在白莲教教主……无上老祖接受招安的情况下,彻底告一段落。

    这是白莲教与清廷相互妥协的结果!

    按照协议,清廷承认白莲教的正统宗教地位。作为交换,白莲教要接受道教衙门的管理。本来这只是清廷为管理道教而设立的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层层分级。

    如今将白莲教并入道教衙门,实际上是弱化了白莲教的地位。

    毕竟在一般人眼里,很容易形成白莲教是道教分支的错觉。

    起初白莲教是不答应这个条件的,但是有大明派出的代表,作为斡旋。使得和瓶氐那逋ⅲ鹩υ诘兰已妹胖拢直鹕枇⒌澜趟居氚琢趟尽

    从而在地位上,二者趋于平等。

    白莲教也就接受了这个方案,加速与清廷和解。

    当然,白莲教中原本带有反清色彩的宗教教义,是一律剔除的。并且教民的武装,也要全部解除。那些反清军队,自然要跟着解散。

    尽管这个条件,对白莲教极为不利。但是对清廷来说,这是和解的基本条件。就是和虼竺鳎膊桓彝耆还似渌嫉囊饧

    何况太上皇乾隆还没死!即使老糊涂了,也知道解除白莲教武装的重要性。再加上新皇嘉庆还在一旁看着,他也不敢做得太出格。

    不过为了消除白莲教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清廷允许白莲教教主常驻昆明。设在京师的教所,则必须让护法以上级别的教徒坐镇。

    这是白莲教起义后,教主无上老祖出于方便管理的考虑,特意对白莲教进行组织改革的结果。

    从高到底,一共分为九级。最高的,自然是教主。

    次一级,则是左右护法。在教务中,分别执掌军务和教务。作为教主亲传弟子的王聪儿,就是白莲教的左护法。只不过随着和解,军务变成了教内的奖赏惩罚。

    再往下,就是四大长老。分别负责传教、祭祀、钱粮、登记等具体工作。之后的话,是六大执事、十二司仪、二十四堂主、香主若干、主事若干。

    最低等级的,就是普通教民了。

    如此一来,白莲教的组织机构,就更加严明。在执行力上,也比之前提高了一大截。

    但这只是明面上的!

    实际上,白莲教的改革,主要是情报司为了扩张在清国的影响力,提高白莲教的组织能力,而特意为之。教主无上老祖的所有改革方针,也都是按照情报司出具的方案执行。

    与之类似的,情报司也对天地会进行了制度上的改革。很多经过大明培训的情报人员,就通过改革,顺利进入白莲教和天地会的中高管理层。

    有了这个外衣,外界就更加疏于防范。情报司的工作,也能更加方便展开。

    这也使得,白莲教和天地会,彻底沦为情报司的耳目。

    由于流感的爆发,欧洲也出现了一个白莲教。所以为加以区别,大明情报司,又授意欧洲白莲教,改称圣教。算是从名称上,更加贴近欧洲人的习惯。

    本来欧洲的白莲教,就与清国的白莲教,没什么干系。除了有白莲作为教会标志外,信仰的核心,还是上帝。不然欧洲人,也不会这么顺利的皈依白莲教。

    现在改变称呼,只会加速白莲教融入欧洲本土。

    对于情报司的工作,也只会有利无弊。

    正是看到宗教的好处,情报司还向内阁提议,建议将大明现有的宗教,都改成情报司对外发展的工具。但这一计划,执行起来实在太难了。并且无形中,架空了宗教司,助长了情报司。

    怕其演变成前明的东厂,所以大明高层,否决了这一计划。

    不仅如此,内阁的数位部长,还特别向杨崇提议,将情报司纳入检察系统中来。

    也是情报司的地位太过尴尬!

    既在六部之下,又不受六部管辖。实际运行中,完全成了总统的私人工具。

    这对大明的法制建设,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而且若没有之前的叛变,内阁也不敢提出这个要求。

    毕竟情报司的地位,就是建国初期,杨崇独自确立的。某种程度上,算是维护了杨崇的地位。

    但是叛变的发生,杨崇的遭难,让情报司的作用,大打折扣。即使这之中,有很大原因,是情报司的高层,都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南洋。才使得本土疏于防范,让穆淳钻了空子。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

    情报司没有履行好应有的执能,辜负了杨崇的信任。

    这是任何借口,都推脱不掉的。

    所以在叛变平息后,杨崇对情报司的功劳,只字不提。连带着廖青,都受到了冷落。本土的三个处长,还被司法部的纪检司调查。

    虽然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三个处长参与了叛变。

第三百二十六章 兵临也里() 
    (,订阅太低,还请见谅。)但是杨崇还是以失职为由,直接免除了他们的职务。

    这种态度上的疏远,马上就被内阁的部长们感受到了。便寻思着将情报司纳入正常的监管体制,防备其坐大。除了南峰、刘卫国没有发表意见外,其它部长,都同意了这个提议。

    眼见立功心切不成,反被内阁倒打一耙。廖青也是后悔不已。

    可惜部长这种级别的提议,他是没有发言权的。所以只能像待宰的羔羊,等着内阁做出决定。

    好在杨崇气归气,该有的利益得失,还是分得清的。所以只在情报司内部,特意成立督检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情报司工作人员,切实履行情报司的规章制度。

    级别虽比司长低,但拥有向总统和内阁,检举违法事件、陈述办案经过、以及处理意见的特权。

    原有的特殊地位,则依旧保持。

    在这些琐事都顺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