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中亚-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返回行营驻地的高逸,连打了好几个喷嚏。有些自嘲的笑道:“那帮人,怕是在底下骂我呢!”。

    “他们敢。不尊上官,妄议军情,乃是大罪。”,跟在身旁的亲兵,马上脸红脖子粗的骂道。

    高逸却摇了摇头,不想再提这事儿了。

    正是这时候,前方的街市上走来一人,却是太子的亲卫。

    “拜见元帅。太子有要事与元帅商议。”,

    “太子可是为军机要事?”,高逸出声道。

    “这个末将不知!”,亲卫说着,又皱起眉头道:“不过太子传令末将时,神色郁结。”。

    虽然高逸是灭蒙大军的副元帅,但在军中威望甚高。一般不算机密的言语,亲卫也就委实相告。

    高逸闻言,面上更加肃然。因为自守城不出后,军中就出现了不少针对自己的流言。像什么怯敌,不敢与蒙军一战、长蒙军士气,灭夏军威风。更有甚者,还传出自己与蒙军暗通曲直,欲将凉州城拱手相让。

    好在太子还算相信自己。一直谨遵圣上所言,将军务全交给自己打理。

    只是现在,太子突然神色郁结的召见自己,让他心里不自觉的七上八下。

    抱着这样的心思,他来到太子所在的落塌之处。

    原本太子应该在行营的,但是住了些时日。太子便借视察民情的由头,去了凉州府的花柳巷。

    虽然如今是敌军兵临城下的非常时期,但是花柳巷的生意,却是异常火爆。也是五万大军入城,让那些无处发·泄的将士们,都赶去花柳巷寻乐子了。

    高逸劝了数遍,才使太子离开花柳巷,住进了凉州刺史的大宅。

    “高元帅可算来了!太子一直等着呢!”,一个脸面白净的公公看到高逸来了,立即迎上前,浅笑盈盈道。

    高逸应了一声,跟随的亲卫就从怀中拿出一布袋碎银,塞进公公的衣袖。

    这让公公更加喜笑颜开,出声道:“一炷香前,太子接到一只信鸽。便散了晚宴,催人召见元帅,似是万分紧要之事。”,说到这里,公公的神情也肃然了不少。

    “莫非是中兴府的来信。”,高逸暗自想着,就快步进了内里。

    “末将高逸,参见太子。”,来到中厅,高逸跪拜道。此刻厅堂里,摆了不少桌案和吃食。一阵酒水和女人特有的烟粉之气,也充斥在内。似是得到的消息很紧急,以致太子连命下人撤去宴席的心思都没有。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正坐在上首,单手扶额的太子,立即走过来,扶起高逸道:“中兴府来的消息,说是北夷领兵拦下了。”。

    “什么?北夷不是在凉州城外吗?”,高逸惊声道。

    “那是北夷使的障眼法!”,太子李承祯咬牙切齿说道,便解释蒙军攻夏,实乃兵分两路。其一路由蒙古大汗统领,率六部众八万大军。

    另有一路由怯薛之长……博尔忽统领,亲率八万兵马,从黑山威福军司入境。破兀剌海城,在克夷门地界与北上的嵬名令公五万大军,展开鏖战。因克夷门之险,嵬名令公拒守到了现在。

    但是北夷的攻势异常凶猛!使得夏军,伤亡惨重。所以圣上的意思,是即刻调集三万擒生军。好驰援北线,挡住北夷的锋芒。

    作为西夏的精锐部队,擒生军的主要任务便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人数十万,乃是抵御北夷的主力。

    此次南下御敌,便抽调了五万作为征蒙大军。

    如今要抽调三万北上,岂不是让凉州城雪上加霜。

第三百四十六章 调兵北上() 
    高逸只默默想了一会儿,就出声劝道:“万万不可啊!此时若调兵北上,凉州必危矣!”。

    也是凉州被围有些时日了!即便城内粮草充足,可以再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蒙军每日在城下叫骂,使得城内的守军士气,异常低迷。

    再加上蒙军攻势甚猛,不少守军,都有怯敌的心思。

    所以一旦分兵北上,城内的守军士气,就更是雪上加霜。

    太子虽不知兵,但并不代表他看不明白。像蒙军不善攻城战这事儿,他就清清楚楚。因此对高逸坚守凉州城不出的做法,才一直鼎力支持。

    只是中兴府的消息,乃是圣命。违抗的话,可是要落罪的。便愁眉苦脸道:“圣命已下,我等违抗不得啊!且克夷门是中兴府的重要险关,若是落于北夷之手,京都危矣。”。

    克夷门就在兴庆府的北边,相距不过百里。顺河而下,半日可达。更别说蒙古人的快马,半日不到,便能抵临京都城下。

    与之相比,凉州城的安危根本算不得什么。

    “可殿下莫要忘了!凉州若是失手,北夷便可大肆北上。到时候,南北受敌,国不将国啊!”,高逸苦劝着。面色因情绪太过激动的缘故,而涨红一片。

    到底凉州之后,便是夏国的膏腴之地。那里州县较多,人口稠密。蒙军若攻入那里,无疑狼入羊群。韦州、西平府等地,也必是一片生灵涂炭。

    并且丢失了凉州,蒙军与中兴府也就更近了一步。再南北相互呼应,中兴府就更加危如累卵。

    高逸不愿看到形势变得如此危急,因而并不愿接受调兵的旨意。

    “这………抗旨不遵,如何担待得起?!”,太子面显犹疑道。

    “敢问殿下,圣上可是亲传圣旨?”,高逸想到了什么,忽然沉声道。

    “凉州被围,匹马不得入城。父皇的圣旨,自然是传不进城的。不过有父皇随身小印加盖的小纸,却是作得数。”,说着,就拿出用飞鸽传进来的纸条。

    上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北夷南下,即调三万兵马,驰援克夷门等字。”。虽只有寥寥数语,但言简意赅。

    高逸看完,眉头皱得更紧,疑声道:“请恕末将冒犯!北夷向来狡诈无比,说不得这是北夷妄图智取凉州,设下的调虎离山之计。”。

    说话时,还将纸条撕成了碎片。

    “你?!”,太子又惊又怒。他是没想到,高逸竟敢抗旨不遵。

    “国事为重,末将不敢轻举妄动。”,高逸跪下身子,躬身解释道。

    “哼!我看你是想谋逆!”,太子气急,大怒道。即便高逸说得头头是道,但太子不敢拿自己的储位来赌。因而顾不得凉州失陷的后果,只想尽快遵旨调兵。

    便冲着守在门外的亲卫道:“来人啊!备马去军营。”。

    说罢,就不理会面色难看的高逸,大步出了府。

    “将军,殿下此行,也是迫不得已。”,一个颇得高逸青睐的统领,出声劝道。毕竟圣命难违!即便是错的,做臣子的也只能应下。

    高逸叹了一声,就随即出了刺史府。

    半个时辰后,帅帐内。有些日子没回来的太子李承祯,正穿着明黄色的甲胄,在帐内来回踱步。

    “怎么,他们还没来?”,一个亲卫刚掀帐入内,他就急声问道。

    “殿下恕罪!”,亲卫跪在地上,有些犹豫的看了李承祯一眼。

    “嗯?”,

    “高……高…高将军来了!”,亲卫见李承祯面显疑惑,有些怯怯的解释道。

    话音刚落,帘子就被人从外掀开。便见副帅高逸只身走了进来。

    “末将以为,当前守城要紧。便知会一干军将,不必前来赴会了。”。高逸神色平静的说着,听在李承祯耳里,却犹如惊天霹雳一般。

    “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以下犯上?”,说话时,李承祯的嘴巴都在哆嗦。

    “军中大事,末将最清楚不过。殿下若有不明,旦可相问。”,李承祯依旧神色平静。

    “你知道,我要说的不是此事!”,为调兵北上,他才急着召集诸位将领。好拿出父皇的圣命,点齐兵马,驰援克夷门。

    “末将明白。只是国难当头,请恕末将不敢从命。”,

    太子气结!闭目了一会儿,才睁开眼,冷声道:“高将军!抗命不违形同谋逆!若日后追究起来,你可不要后悔。”。

    “此事乃末将一力做主,与殿下无关。”,说到这里,他又站起身来,冲着左右道:“传我军令!北夷奸细混入帅帐,重伤太子。即刻封锁全营,捉拿奸细。”。

    知道这意味什么,太子面上冷得可怕。

    “这些日子,就烦请太子好好在营中养伤。”,高逸行了一礼,就快步出了帅帐。

    随即大批高逸的亲兵,将刺史府团团围住。无论是谁,要想进入刺史府,都必须得到高逸的准许。同时以搜捕奸细之名,将军中要职,都替换成自己的亲信。

    如此,整支擒生军都被高逸牢牢掌控。

    而在城外,蒙军大营。一干蒙古将领,都围坐在中军大营内。

    “大汗!夏人近些日子,一直未有异动。莫非,城中还未接到北边的消息?”,千户长哲别,疑声说道。此次攻夏,蒙古各部,是全军出动。为的,是一战而荡平夏国。

    因而分兵作战,一南一北,好叫夏国李氏无处可逃。

    只是按照计划,如今凉州城内,应该得知了北边的消息。

    但是奇怪的是!克夷门遇险已经有些日子了!凉州城内,却一直没有动静。

    这让蒙军一干人等,着实有些想不明白。

    “可能是夏人故作姿态。中原有言,敌不动,我不动。他们肯定收到我们故意放入城中的信鸽,但却故意按兵不动。”,耶律阿海闻言,出声分析道。

    在领兵作战一事上,他是不如蒙古四杰和四敖。但对中原的了解,却是军中其他将领比不上的。即便夏国之地,只算得上中原的边角。

    但夏国通行汉人礼法,算得上中原的一部分。

    之前夏国国主派往凉州的信使和信鸽,就被他们缴获。因而调遣三万兵马北上的消息,他们早就知晓。

    只是等着等着,城中却没有半分异动。倒有些捉摸不透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成吉思汗() 
    “夏国将汉人的那一套,学了个十全十。阴谋诡计,着实有可能。”,一个将领出声附和道。

    “不过我们草原男儿,何曾怕过。管他何种阴谋诡计,我们大蒙古铁骑,都能将其碾为泯粉。”,又有人颇为豪气的说道。

    其他将领,也都纷纷出言。但大多数,都在请战。也是随成吉思汗征战蒙古诸部的过程中,诸多将领,都因接连到来的胜战而变得极度说信。

    更确却的说,是目无一切。

    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好处,也非常明显。那就是蒙军在作战之时,士气高昂。一切艰难险阻,都有信心将其冲破。

    这时候,一个身高七尺,面相狂野的少年,突然出声道:“父汗!以儿臣所见。不若即刻调遣兵马,大举攻城。反正军中,还有两万余夏人。让他们做攻城的炮灰,咱们草原男儿,定能踏平凉州城。”。

    这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身强体壮。一双眼睛,就像高飞的雄鹰。论勇猛,他是四个兄弟里面,当之无愧的第一。即便现在年岁不大,却体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勇猛。

    像在草原上,还赤手空拳的打死了两只狼。

    如此,也使成吉思汗对其颇为欢喜。

    当下虽没独领一军,但跟着成吉思汗南下,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只要再年长一些,必定能独当一面了。

    “哈哈哈!你口气倒不小!”,成吉思汗笑着说道。

    “父汗只要给我兵马,我当即就打下凉州城。”,拖雷应声道。

    “小小一座凉州城,自然挡不住我大蒙古的儿郎。不过时机未到,我们还要等等。”,成吉思汗脑后盘着辫子,脸面很圆,眼睛很小。说话时,带着一种睥睨天下的气度。

    “父汗?!”,拖雷有些不解。

    成吉思汗并没多说,就让众人散了下去。

    如此过了数日,凉州城一直谨遵高逸的旨意,守城不出。蒙军也懒得在外叫骂挑唆,直接不理了。

    这么相安无事的到了二月底,一份加急战报突然从中兴府传来。却是蒙人大破克夷门,俘获嵬名令公。五万夏军,全军覆没。跟着又攻陷定州城,以城中百姓为质,强攻中兴府。

    自此京都告急,急召征蒙大军北上勤王。

    “此事干系重大,还请让我等亲见太子殿下!”,帅帐里,一名得知消息的将领,出声道。

    自太子受伤以后,高逸就不准任何人拜见。又动作连连,替换了不少与其关系不睦或疏远的将领。让很多人,都心下存疑。

    只是之前没有好的借口求见太子。所以当下,这些人都赶紧抓住机会一探究竟。

    “太子养伤要紧,不宜接见旁人。”,有亲近高逸的将领,立即回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