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中亚-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李承绩他们在这里闲逛的时候,马鲁城外。一支两三百人的大商队从北边缓缓抵进。

    他们的衣饰五花八门,相貌、肤色,也差别很大。有葛逻禄人、党项人、契丹人,也有肤色较黑、个子不高的昆仑人。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汉人。

    且年龄的跨距也很大。有尚在襁褓的婴孩,也有头发半百,脸上满是褶子的老者。

    拖着大车,装着帐篷、锅碗瓢盆、衣服、毛毡等杂物。还有大批牛羊被驱赶着,更像是南迁的部落。

    “前方真是马鲁城吗”,李斯翘首打量着前方掩映在绿树和农田之后的土黄色城墙,出声道。

    李大海听着,并没回答。因为他当下,也有些不敢置信。毕竟他离开蒲华时,马鲁并没纳入总督府治下。并且那时候的马鲁周边,也不像现在这样田连陌阡。

    一座座村庄散落在方圆百里的田地里,包着头巾的农人,顶着烈日在田地里劳作。即便汗如雨下,面上也充满了惬意与满足。

    这和从前拿着鞭子在地里监视农人劳作的景象,完全是两种模样。

    恰好这时前方走来一队夫妇。他们赶着牛车,上面堆着大块鸡鸭牛羊肉以及时令瓜果和菜蔬。看那车上粉饰的红漆,显然是刚买不久的。

    “去问问他们,看咱们是不是走对了道儿”,李大海打量了一会儿那对夫妇。见他们面相忠厚本分,就让李斯前去询问。

    应了一声,李斯就离开商队,先一步向那对夫妇赶去。

    此刻雅鲁尔达夫妇二人,也同样打量着对向来的商队。眼见他们人多,就向官道左边避让。

    其实按照当前的行车规定,他们应该是靠右行驶的。但是奈何李大海他们的商队走的是左边,所以他们只能向左边避让。

    李斯赶到他们身边,先行了一个回教礼,出声道“前方可是马鲁城”。

    雅鲁尔达也同样回了一个回教礼,应声道“前方是拜达姆镇。和马鲁隔着不远,只有五十里的行程。”。在卖了西瓜和驴车后,他又重新买了辆牛车。

    虽然还是四面漏风,但比那驴车要结实多了。再买了些吃食,他只花了一第纳尔和七法赫斯。

    算起来,简直划算至极。

第三百六十六章 拜达姆镇() 
    随后为了感谢雅鲁尔达指路,李大海让商队和他交换了些货物。其中尤以东方来的茶叶、丝绸、瓷器为最。

    虽然这些东西价钱不低,但李大海并不是出于买卖的目的。所以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与雅鲁尔达换了些瓜果、时令菜蔬等吃食。

    但是本分的雅鲁尔达知道茶叶、丝绸的贵重,所以连连推辞不敢受。

    最后还是李大海用强买强卖的方式,拿走他的鸡鸭径直离开。才让其接受了一两茶叶、一个手掌大的瓷碗。

    雅鲁尔达夫妇二人站在路旁呆呆的看着!直到商队走远了,还有些不敢置信。

    “仁慈的真神!请告诉我这是真的吗?!”,席娜佳双手交叉平放在胸前,不敢相信道。

    雅鲁尔达也觉得这不是真的,让席娜佳掐一下自己。

    于是席娜佳听话的掐了他一下,并且非常使劲。

    “哎呦,你这疯婆子!干嘛这么用力?”,雅鲁尔达吃痛,喝骂道。

    席娜佳听着,不仅不生气,还十分高兴。因为雅鲁尔达的反应,让她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的。就神神叨叨道:“走吧!我们快些回家。趁时候还早,去寺里叩拜真神,感谢他对我们的恩赐!”。

    也是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幸运极了。因而崇信真神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席娜佳,要去清真寺感谢一番。

    雅鲁尔达也觉得有这个必要。就小心翼翼的将茶叶和瓷碗收起来,坐着牛车往家赶。

    到底在中亚的地界,东方来的茶叶、丝绸、瓷器,乃是各个族群认可的硬通货。拿到市面上,可以抵成第纳尔来使用。

    并且因货源较少的缘故,一般只有巨商大贾、达官显贵才能享用。像他们这些普通人,能看上一眼就是几世修来的福分了。

    领着商队的李大海他们,很快就赶到了拜达姆镇。这是一个建在官道边上的镇子,周边修了一人多高的土墙。呈半圆形,一面临着并不宽敞的河面。

    上面驾了一座木桥,联通河对岸满是庄稼的耕地。

    另有一条岔路联通官道,延伸到镇上,成了唯一的街市。

    由于白日阳光毒辣,又恰逢午后的缘故,李大海决定暂时找个地方落脚。便领着商队踏上岔道,进入小镇。

    此时土黄色的街市上,并没有多少行人。两旁的房屋,一座连着一座,大概有上百间。用料都是取自河底的沙石,且都比较低矮。少数房子开了窗户,用玻璃阻挡风沙。

    来到一家粟特人经营的客栈外,眼尖的小二赶紧跑了出来。

    “客官,来我们店里坐坐吧。日头这么毒,可没晒坏了身子。”,随行的商队成员都带着渴望的眼神看着李大海,显然都有歇息的意思。

    见此,李大海便吩咐几人跟着小二去客栈后面,看着商货。其它人,则跟着他进客栈休息。

    早就热得受不了的商队成员,立即鱼贯而入。

    不等他们落座,店家就给他们上了清水。众人咕噜咕噜的,几口喝完还意犹未尽。

    赶了一天的路,也是时候吃饭了。李大海原本是想路上将换来鸡鸭、瓜果等吃食就着带来的干粮,当作午饭。

    但现在来了客栈,自然一并解决了。

    就点了上百个烤饼、酸黄瓜条、青翠欲滴的‘杰尔吉斯’青菜、以及烤羊肉。还有一些瓜果拼盘和蔬菜沙拉。

    在马鲁地界,沙拉本是贵族喜欢吃的菜式。据说是从呼罗珊总督府传出来了!一些善于经营的客栈得知贵族们的喜好后,也开始在菜谱中加入沙拉。

    而一些拜占庭人基于原有的饮食文化,对沙拉并不陌生。毕竟沙拉的起源,就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

    如此上行下效,沙拉就以马鲁为中心,开始向周边扩散。

    这样的菜式,在波斯之地很是普遍。但对那些夏国境内的党项人和汉人来说,就不怎么合口了。至于南洋海岛上的昆仑人,食物都很简陋原始。

    所以这经过烹饪的食物,让他们觉得是人间美食。

    不过不管怎样,大家都吃得大快朵颐。因为肚子饿的情况下,什么食物都是美味。

    另外也是一路走来,他们都没吃过这样精细的食物。

    毕竟路上为了赶路要紧,很少进客栈休息。且这时候经营客栈的,也都不是什么正经人。他们与强盗勾结,常做些杀人越货的勾当。

    直到进了相对安稳的呼罗珊地界,他们才敢去客栈买些吃食,自己来做。

    如今在客栈吃东西,还真是破天荒的头一次。众人也感谢李大海的赐饭之恩,纷纷出言感谢。

    也是商队里的很多人,都是大辽的地界加入进来的。他们本住在也迷里一带,受战乱的影响,举家逃亡大辽腹地。

    但没了土地,很多人都吃不饱饭。有的成了大户人家的牧奴,日子过得很是辛苦。这还是幸运的!很多人连卖·身都没人要,只能成为街边讨食的乞·丐。

    还有一些加入马匪,做些打家劫舍的勾当。

    李大海想着李承绩向来对身怀一技之长的工匠最为重视,便招了些手艺人,一起带到马鲁。很多无以为食的人闻讯,便加入进来。致使商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这么到了蒲华,人数已突破两百之数了。

    身为商队护卫的高逸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在吃喝时,依旧将刀带在身边。那些护卫们也得到他的命令,不敢卸下武器。虽然有些怨气,但是高逸是护卫的头头,他们不敢不听。

    如此吃喝一番,又休息了小半个时辰后,李大海才命商队继续上路。经营客栈的掌柜亲自将他们送到街口,脸上都笑出了花。

    毕竟李大海他们吃了这么多,都赶上他们大半个月的收入了。

    此时日头虽西去了些,但空气中的暑气并未消减多少。众人都身着白色或灰色的大长袍,蒙着脸面。除了一双眼睛,全都遮挡得严严实实。

    待重返岔路口,一些拎着篮子、举着筐子、背着背篓的百姓却等在那里。却是拜达姆镇作为紧邻官道的商业要镇,百姓们已经习惯了来来往往的商队。

    所以每当有商队经过时,都会拿出自家产的东西,用来交换商货。

第三百六十七章 宗教政策() 
    李大海可没有交换商货的心思!且他带的东西,本来就不多。所以谢绝了聚拢的百姓,迅速领着商队离开。

    沿途依旧是规整好的耕地。并且零星的林子,也越来越少。村庄倒是越来越多,只不到十里的路程,他就看到了好几座村庄。

    地里大多种着大麦、小麦,全都金黄一片,颗粒饱满。一片片绿意盎然的葡萄藤蔓,则出现在一座座房舍的房前屋后。上面结着大颗紫红色的葡萄,显然已熟透了。

    官道开始变得宽阔起来!沿途还种着胡杨树,一颗接着一颗,又粗又状。阳光倾洒下来,在地面投下大片阴影。他们走在上面,感觉凉快多了。

    也是马鲁地界的暑气,是干热。只要不被阳光照着,就不会很热。并且因缺少水汽的缘故,身上的汗液并不多。

    所以普通百姓,并不经常洗澡。

    再往前走,田地就变得越来越少,房子越来越多。一堵巍峨的土黄色城墙,已出现在地平线上。

    一幢幢土黄色的房屋,从墙根一直向外延伸。期间隔着小片小片的田地,一直延伸到他对岸的小河边。那是一座集市,房舍都比拜达姆镇上的房舍要高大得多。

    一座屋顶竖着十字的教堂矗立在集市中心,成了方圆数里最高的建筑。

    李大海知道这是信仰上帝的教堂。在巴拉沙衮,这样的教堂他见得并不少。且葛逻禄部落,也有很多人信仰上帝。

    只是他有些奇怪!旁人都说呼罗珊境内只崇信清教,禁绝其它教派。那怎么会允许景教出现在这里。

    且看教堂来来往往的信徒,似乎香火还很旺盛。

    也是他离开呼罗珊太久,所以并不知道总督府去年颁布的宗教政令。

    为了尊重各国商队的信仰自由,呼罗珊境内并不禁止其它宗教。但是在城区,却不允许修建教堂。并且除了清教以外,其它宗教不允许在教堂以外的地方宣传教义。

    这也是为了展现呼罗珊总督府的宽容大度!

    当然,更多还是为了促进商业发展。

    毕竟来往呼罗珊的商队,并不全是回教徒。面对总督府有些j端的宗教政策,很容易将他们吓走。

    不过对回教徒上,就没有这么宽容了。

    无论是什么教派,只要是回教徒,都不准信仰清教以外的教派。违者会被斥为异端,沦为不受欢迎的一类人。且对他们,还要征收个人信仰税。

    这使得本就遭受打击的什叶派、逊尼派等其他教派,更是濒临绝迹。至少在呼罗珊境内,还看不到任何一个平民百姓或是伊玛目敢在街上大肆宣扬自己是清教以外教派的信徒。

    这种对内甚严,对外宽松的宗教政策,让呼罗珊总督府既提高了回教徒在信仰上的凝聚力,又避免了将信仰其它宗教的信徒拒之门外。

    且因总督府并不对其它宗教征收信仰税的缘故,还赢得了波斯、巴格达、拜占庭等地异教徒的好感。

    反应在商业上,就是来往的商队更多了。

    不知道这些因果的李大海,怀着好奇的心思经过集市。因商队人数众多,且多是东方面孔。所以很多铺面的掌柜都迎上前,想要交换商货。

    李大海不得不让护卫们多番解释,并挤开人群,才总算离开集市。

    但接下来,沿途都有商人围过来,表达交换商货的请求。弄得李大海赶紧加快行速,像逃一样快速赶往马鲁城。

    后来他才知道,自己瞧见的城墙,竟然只是马鲁的外城。而之前所见到不设墙的集市,是因城市扩展得太快,来不及修建城墙的缘故。

    另有进城的时候,多了很多规矩。这让商队的众人,都觉得新鲜极了。特别是宽阔的水泥马路,让不少人都难以相信这是真的。

    高逸也没想到这传闻沙石遍地的西域,竟然还有这么繁华的城池。就是和大夏最繁华的中兴府相比,都丝毫不差。

    李大海第一要紧事就是见李承绩,所以随便找了处客栈,将商队安置下来,就赶往总督府所在地。

    而刚回府不久的李承绩听说李大海求见,先是愣了半晌,才欣喜若狂的让人将李大海请进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