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中亚-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礼乐声奏响,李德旺在百官的见证下,行祭天祷告之礼。一番繁杂而又生涩难懂的祷告词念完后,便再次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夏国国主登基,完全遵从汉礼。

    从文字到仪仗,再到服饰,全都以汉礼为主。包括来观礼的官员,也都身着汉服。

    只有元军还身着军装,有些格格不入。

    等所有礼仪走完,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天。

    这还是准备仓促的缘故,否则根本不可能在一天之内解决。晚上是毫无例外的大宴,就算中兴府遭遇巨变,夏国北方也不安宁。新皇登基,普天同庆,宴请文臣武将的规矩还是没变。

    李德旺就亲自下令,赐予文臣武将棉布、悬钟、玉石等不同的贵重礼物。这些都是大元的拳头产品,李承业从大元的商人手中,大肆购入。然后再以高价,卖给了李德旺。

    当然,是用矿产、田地等不动产来结算的。

    李德旺自己没有钱,但他身为夏国国主,是可以动用夏国的资源的。这些矿产、田地,还包括往后的修路权、收税权等,都可以充作等价物,用来和大元交易。

    在诸事未平的情况下,大元刚组建不久的银行,已经计划在夏国新建分部了。甘肃行省的分部,也不过才建立两个月。眼下就在甘州,已经发挥了建设性的经济作用。

    像商人外出经商,就不用再携带大量的钱币了。只要从银行兑换纸币,甚至是数额巨大的银票,就完全可以用做交易。

    而且运输也方便。

    从前需要从马鲁、蒲华等地采买商货,然后千里迢迢的赶到别的地方售卖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只要以书信的方式,提前告知代理商行需要购买的货物。然后在目的地等着大元邮政司的人将货物运来就行了。

    比如一个甘州的商人想要购买伊犁的水果罐头,运到夏国买。那他就可以将自己的需求用书信的方式,送到伊犁当地的代理采买商行。就算没有熟悉的商行也不要紧!

    在李氏商行的经营模式下,全领域、跨境连锁的经营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很多大型商团也纷纷建立连锁商行,在各大热门贸易点都设立了分部。

    一些小商人,可以通过这些商行的分部进行采买。

    不过这些大型商行的代理费可不低,从成本考虑,一些商人会选择和官府合作。

    为了提高百姓的收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官府也是积极组织百姓与商人合作,将自己的富余产品卖出去。

    还是以苹果为例!

    伊犁当地的村子或镇子,会在州政府、县政府的组织下,和一些商人签订贸易合作协议。

    这有点类似后世的期货合同。

    在苹果还未成熟时,就约定好购买的数量,并支付一定的定金。后续无论价格涨跌,合约应付的金额都不会变。如果有一方违约,官府会出面促成另一方得到相应的赔偿。

    有官府做保,又有相比大型商行,高一些的利润空间。

    这种合作模式成为小商人最喜欢的贸易选择。

    所以他们只要提前拟定好合约后,在苹果成熟时,在约定的时间段内,托邮政司将商品运到甘州。

    期间除了天灾人祸,货物一旦出现损失,都无条件全额赔偿。

    这样一来,又刚好摒除了商人的运输风险。

    虽然全额赔偿的先决条件是要购买金额不高的保险,但和货物出现损坏的风险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因此越来越多的商人,都选择了由货源地到期发货的贸易方式。

    以往春秋两季,大元南北到处都是南来北往的商贾身影,已经在悄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邮政司的运输人员越来越多。

    马鲁和碎叶之间的官道,常常发生大堵车。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大元交通司已经计划在现有的官道外,再修一条官道。不过不是水泥的,而是钢铁铺就的轨道。到时候用马拉车的方式,让铺了滑轮的货箱在轨道上滑行。

    既缓解了运输压力,又加快了运输速度。

    这种新型铁道,交通司将其命名为‘大元铁路’。目前还在调研中,具体施工,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

    对于夏国而言,大元的一切变化都与其联系不大。像李德旺在抵押修路权时,也丝毫没想到,以后大元会通过这条权益,获得更大的收益。

    在赏赐了一干官员后,就是昭告天下了。李德旺也颁发了登基的第一道诏书,是赦免令。对一部分并不是罪大恶极之辈,给予赦免。

    李承业见事情都已经差不多了,也就没在中兴府多耽搁。领着军将们,一刻不停地赶往克夷门前线。

    尽管夏国还有少数几个军司并不听大元的凋令,但也不怕他们坏事。因为东面的横山三个军司,防范的可是金国。他们可不敢轻举妄动。

    

第七百一十三章 哈拉和林() 
克夷门,也称山河关。

    处于中兴府外围,贺兰山东北面。因克夷门所在的山体像桌子,呈方形,又称当地人称为桌子山脉。而克夷门所在关道,处在两山对立的悬崖峭壁间。

    黄河从这里流经,是整条黄河的最窄处。

    经年累月的沙土堆积,促使关道的路面还算平坦。全长十公里,蜿蜒曲折,地势险要。从上往下看,整个沟底一览无余。

    当初铁木真攻下克夷门是采取了诱敌之计。

    先佯装失败,将驻军骗出关口。然后再杀个回马枪,才叫嵬名令公吃了败仗。

    现在蒙军再度聚兵于克夷门外。但守关者,却已经换成了元人。

    现下克夷门的军堡内,刚赶到没多久的李承业正听着底下人汇报最新军情。

    根据斥候和敌后探子传来的情报,此次哲别几乎调遣了整个汪古部兵马。加在一起,至少有二十万人。用倾巢而出来形容,也不为过。并且已经传信到了草原,铁木真还特地指派了两千怯薛军,用来支持哲别的军事行动。

    除此以外,敌方军将中,还多了三位重量级的人物。

    一个是右翼万户长兼千户长的阿尔剌·博尔术。他‘志意沉雄,善战知兵’,跟着铁木真,一路南征北战,统一蒙古各部。

    尽管此次攻夏的主将还是以哲别为主,但那不过是铁木真照顾哲别的情绪。毕竟战败就换将,是对一个军将的不信任。但将阿尔剌·博尔术派来,也是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另两位分别是拖雷和窝阔台。他们都是去过元国的人,拖雷是被俘,窝阔台是出使赎人。两人身份贵重,来到哲别帐下。明着是增长见识,实际上是为了给哲别加油打气。

    尽管比不上铁木真亲自来的效果强烈,但有他们三人在,也足以提振蒙古军队的士气。

    “王爷,蒙军携重兵前来,摆明是来兴师问罪的。但帅府的意思让我们自己做主,却又不准演变成全面战,这可叫我们如何是好啊?”,图图拉克出声道。

    大元对东边与蒙古的战事,一直都保持谨慎的态度。现在克夷门的情况,显然超出了帅府的预料。所以才叫甘肃军团自行决定,但又切记以稳为主。

    “帅府有这般决议,我们遵守便是。想来蒙古王帐那边,咱们的使节已经在行动了。”,李承业神色稳重道。

    他的回答是为了化解诸位军将的担忧。

    只是看到大家依旧愁眉不展,不由接着解释道:“天塌了有高个顶着,蒙古人若是敢扣关,你们就狠狠地打。出了事儿,还有我这个凉王扛着。”。

    这话立即引起了军将们的共鸣。个个神色舒展,松了口气道:“我们自会出力,绝不会叫朝廷失望,叫凉王为难。”。

    李承业笑看着,又听完克夷门的防务布置。见没什么不妥,才叫嵬名令公留下,其他人散去。

    “辅国公,夏军这边可就全交给你了。”,李承业语气有些沉重的说道。投降的夏军与之后入主中兴府,答应依附的夏军,一起有十七万人。

    里面包含了三个半军司的兵马以及原来夏国的精锐铁鹞子。虽然就兵卒的质量而言,参差不齐,很多还是滥竽充数。但这个节骨眼下,大元也只遣送了些残疾兵卒,其他的都留下来了。

    现在加上元军四万人,也有二十一万的庞大兵力。

    不过夏军到底和元军是不一样的,此刻投靠了元军,往后也可以投靠蒙军。前两次的蒙古攻夏之战,就没少发生此事。现在蒙军的军队中,都还能看到从前投靠过去的夏国军队。

    对于这样忠诚度不高的军队,李承业也不敢全心全意的使用。便让嵬名令公继续管着,帮助大元稳住夏国的军队。

    说起来,大元对嵬名令公还是不错的。让李德旺登基,便封其为为辅国公。之前与大元为难的事儿,算是一笔勾销了。

    眼下李承业又如此的放心的将军队交给他,已经是极大信任了。

    当然,李承业也是瞧嵬名令公是个软骨头,比较好掌控。并且他的家眷,都在元军的看护下。但凡做出什么不利于大元的事情,他的家眷就保不住了。

    以嵬名令公这头发半百的年纪看,也不可能再生儿育女了。现在活着,为的就是家族。

    所以李承业不怕嵬名令公敢背叛。

    “王爷放心。有老夫在,夏军无虞。”,依照嵬名令公在军中的威望,他也确实有资格说这话。

    见此,李承业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与此同时,漠北草原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哈拉和林。这里曾经是克烈部的王帐所在地,也是几百年前的回鹤都城。和其他漠北地区荒漠戈壁或是低矮草原的景色不一样。

    这里水网密布,地势低平。成片森林绵延展开,逐渐掩抹旧有的人迹。但是如今,这里又再度恢复旧日的繁华。甚至相比从前,更加繁盛数倍。

    一片片水网被开辟成稻田。在夏日气温回升之际,扎着裤腿,在烈日下耕作的农奴正满头大汗的种着庄稼。岸上则是一个个监督他们做工的庄头,稍有懈怠,便是一鞭子落下。

    牙拉瓦刺跟随在引路的耶律阿海身后,瞧着一个个神木的农奴,并没有多说什么。这些人都是近些年从金国俘获来的汉人,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卖给了大元,但是蒙古内部也消化了很大一批。

    毕竟汉人会耕田种地,留着他们的作用可能比只会放牧养羊的牧奴要大些。

    再加上漠北会种地的人实在太少,让这些汉人种植庄稼,也方便军队的供应。

    走过几段临时搭起来的木桥,他就来到蒙古大部的驻扎区。一座座蒙古包静静的矗立着,奶白色的外观和蓝色的天空,刚好相得益彰。

    牙拉瓦刺不是来游玩的,自然对景色的美与否没有半分兴趣。只规矩的跟在耶律阿海身后,想着这次怎么完成李承绩的交待。

    

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古国师() 
到了营帐区,耶律阿海却被告知,大汗领着几位皇孙和诸位千户狩猎去了。

    耶律阿海脸上立时有些不好看,牙剌瓦赤也不禁面有愧色道:“耶律兄,是我连累你了。”。

    作为跟随铁木真起家的近臣,耶律阿海随着蒙古帝国的壮大,地位却越来越边缘化。尤其是大元建立后,耶律阿海成了没什么实权的‘农官’。而事实上,蒙古草原上哪里有什么农业可管理的。

    羊群的数量都是各家那颜的私产,和耶律阿海无关。铁木耳的养群也轮不到他照看,自有更多人挤破头的争。

    所以他这个‘农官’,就是一个徒有其名的虚职。

    可能是为了面上好看些,铁木耳还是指派了一点事务给他的。像在草原上开垦田地。耶律阿海虽有不满,但还是尽心尽力的做着。

    哈拉和林的田亩,就是他主持开辟的。

    这里以前也不是没有农业基础。

    大辽在漠北设上京道时,这里作为阻卜大王府所在,有过汉人耕种的痕迹。如今荒废许久,但也是有迹可循。因此耶律阿海的工作,说起来也不难做。

    但这恰恰是最折磨人的!

    耶律阿海的志向是追随铁木真覆灭金国,报百年前大辽被金人灭国之仇。现在被指派来种地,可不是屈才么?

    如今铁木真几乎带着所有亲近之臣去狩猎去了,只有他却连消息都没得到,已经证明他彻底不被铁木真信任了。

    “你别多想,和你没干系。可能是大汗瞧着我事务繁杂,不忍搅扰吧。”,耶律阿海有些自欺欺人的解释道。但神情落寞,明显连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

    牙剌瓦赤温和的点点头,附和道:“耶律兄追随大汗多年,大汗一定还念着你从前的苦劳的。”。

    耶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