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大宋-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把辽国在东北的惨败消息传遍四周,一时间人心惶惶,叛心四起,而在华夏大地的西北,宋军也经历了一场大败,王厚和刘仲武带着三路兵马被西夏军打的损失超过一半,战死者过万人。

    京兆府中,刘仲武带着自己的儿子刚刚从一个营寨中走出来,刘仲武长吐一口气道“还好这位高殿帅愿意收我等的礼敬,否则你父亲我这次就危险了。”

    刘仲武一共有九个儿子,因为刘仲武在西军功劳颇多,被赵佶都封了官,而他身边的少年却是他的第九个儿子,名叫刘琦,此时不过十七岁。

    “父亲,我们此次如此大败,难道就凭他一个人就可以遮挡过去吗?”刘琦觉得自己父亲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就算那高俅是监军,也不可能只手遮天啊,本朝最擅长的就是互相制衡,不可能只有高俅一人可以直奏官家。

    刘仲武嘿嘿的笑了笑道“你以为你王叔父去了哪里?童贯那里自有他去走动,官家派了两个大臣来西军,一个是童贯,一个是高俅,两个都不说话,还会有谁?”

    “文官啊!那些文官难道不会对我们发难吗?”刘琦立刻说道。

    刘仲武对自己小儿子这样的反应很满意,是啊,还有文官,毕竟童贯是内官,高俅是武将,从体制上都管辖不了文官。

    “吾儿不凡,却是知道关键所在,但我等战报哪里会被那些文官知晓,何况只要童贯和高俅都说我等此战胜了,官家是会听那些文官的?还是听这二人的?

    何况我等还准备了一份厚礼送往开封太师哪里,只要太师应了,就是有文官知晓此事,对我等发难,太师也可以压下去的。”刘仲武对刘琦教导道“吾儿要记住,这官家毕竟只是一个人,他能听到的,能看到的,都是那些身边的人想让他听到的,想让他看到的,故而我等武将想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和那些官家的近臣打好关系,这样,我等败也是功,胜也是功啊。。。如果和那些近臣恶了关系,便是败也是过,胜也是过!

    刘琦略有所悟的点点头,他看向自己的父亲,只觉得心中有些堵得慌,他抬头看着天空,寒冬的天空也是灰蒙蒙的,似乎看不到什么太阳。。。

    腊月寒冬,梁山的湖面上也有了薄冰,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去年更冷了些,梁山上,大雪纷飞,以往出操的将士也被破例放了假,躲在营寨中认字修整。

    一个穿着白色袍子的少女风一般的飞进了后山的一个院子中,正在演武的牛皋和李忠看到少女,笑道“花雕妹子,你可是来看寨主的?”

    花雕双手叉腰,嘿了一声道“关你们两什么事?你们是近卫团的,我也是,我就不能来汇报一下工作吗?”

    说着,花雕就要进去,牛皋连忙拦住道“我的好妹子,现在还真的不好进,晁寨主以及几个先生正在里面和寨主说事呢,你如果没有什么急的事情,就现在外面等等吧,要不我给你去拿点吃食来?”

    “去去去,谁稀罕你那点破玩意”花雕先是摆摆手,然后好奇的问道“出什么事情了?前两日看到寨主回来时,几个先生的脸色就不太好,是不是要打仗了?”

    “呃呃呃,我们可什么都没说啊!”牛皋和李忠一起摇手道,花雕眼热的问道“真的要打仗了?这次是去打哪里啊?”

    二人死命摇头,一副我不说的样子,却是让花雕气的抓着牛皋就打。

    屋内,姜德几人坐在一圈,戴宗正在给众人介绍情况。

    “此次朝廷主将是昔日呼延赞嫡系子孙呼延灼,此人得了呼延赞的武艺真传,善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其在幼年之时便被哲宗看重,命他挑选精锐在汝宁郡练兵以便日后所用,其麾下有一只三千人的铁骑,据说是仿辽国皮室军所创,一人双马,均是重甲铁枪,乃朝廷精锐中的精锐。

    再说两员偏将,俱是被呼延灼举荐,一人原为陈州团练使,姓韩,名滔,原是东京人氏,曾应过武举出身。使一条枣木槊,

    人呼为百胜将军。是颍州团练使,姓彭,名玘,亦是东京人氏,乃累代将门之子。使一口三尖两刃刀,武艺出众,人呼为天目将军。

    二人都不同于其他将官,平日里最喜练兵,据说这二人是在一次东京演武的时候被呼延灼看重的,官位虽然不高,且不得小看。

    朝廷又给了呼延灼调遣郓、济、濮、齐四州兵马大权,这三将还带了本部兵马一万余人,因为此时天寒地冻,因此倒是没有急的出兵,而是准备等明年三月,天暖花开后再行出兵。”

    姜德看向朱武问道“朱先生,你估计这呼延灼最后还带来多少兵马?”

    朱武回道“这就要看着呼延将军到底知不知兵了,如果传言无误的话,我猜这呼延灼必然会命令四州兵马先进行围困,而自己带着本部兵马在外等候我等出山后,用其铁骑与我军决战。”

    姜德点点头,这倒是和原著中相差无几。

    “主公,如果这呼延灼真的守住我等山道水流,却是麻烦啊,卢员外那里可是等着我支援呢。”许贯忠提醒道。

    “寨主,我梁山兵强马壮,想那呼延灼有多大本事?我愿带上兵马,与其一战!”晁盖见姜德等人有些顾忌,便拍着胸口说道,这些日子,他天天守山,早已闷得快受不了了。

    “晁寨主战意如火,却是好事,不过此时天寒地冻,朝廷知道要等春天才动刀枪,我等也要让弟兄们先过个好年才是。”姜德笑道“无论如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机要营要加强探听消息,各部兵马要外松内紧,随时备战,至于郓州等地嘛。。。让他们先按照朝廷旨意行事,只需时常报告消息就好。”

    在寒冷的冬风中,政和五年至于过去了,冬去春来,政和六年开始了,华夏大地在这一年的战争号角是在东北先吹响的。

    政和六年,正月,辽国东京城内发生动乱,十几个渤海少年,喝完酒后借着醉意,拿着短刃翻墙进入了东京留守萧保先的家中,将其暗杀。

    此事一发后,东京城立刻大乱了起来,东京本来就是渤海国的旧地,昔日辽太祖用了二十多年才打下来,到现在渤海人还时常怀念故国,而契丹人又不知抚恤,反而时常强征暴敛,因此一有动乱就到处有渤海人借机杀契丹人泄愤。

    这时有一个东京裨将高永昌,此时带着三千军驻守东京城,他和他的军士大部分都是渤海人,他又看着耶律延禧在女真军面前屡战屡败,觉得辽国已经日落西山,自己也有机会,便带着兵马趁机反叛,当地的渤海人因为他也是渤海人,又打着渤海复国的旗号,纷纷加入他的队伍,没几日便有了八千余众,他带着兵马四处攻打州府,很快打下了数十个州县,高永昌见起事如此顺利,居然脑子一热,建国立号,自称大渤海国皇帝,国号大元,年号隆基。

    这一下,刚刚重新积蓄力量准备再次攻打女真的耶律延禧不得不再次撤军,调转马头对渤海叛军先行剿灭。

    等消息传到完颜阿骨打的耳中,阿骨打不由感谢其了神灵,对自己有神灵保佑一事坚信不疑,否则如何能解释每到关键时刻都会有人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呢?等过了这个冬天,女真消化掉了这一次大战的果实,他觉得自己就再也不用害怕辽人了。

    ——开封

    “郑大人,我家老爷说了,只要郑大人愿意帮忙,我家老爷愿意出力助您登上那太宰之位!”

    郑居中看着面前的这人,心中有些犹豫不决,面前这人背后的势力有多大,他当然清楚,但这个帮忙却不是小忙,而是要他和那蔡京对垒。。。这么多年了,和蔡京对垒的人有一个是好下场吗?

    但太宰之位,又是那么的吸引人,太宰,在政和改制中原来的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改为了太宰兼门下侍郎,也就是说,太宰之位就是首相之位,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文人所能达到的极致啊。

    “当今官家甚为宠幸太师,就算我有心,也是无力啊。。。”郑居中毕竟还保持着清醒,知道自己和蔡京差距不小,虽然自己有一个当贵妃的姐妹,但并不代表自己就和赵佶亲近多少,没有官家的宠幸,他又能走多远呢?

    “我家老爷自有办法,其实此次老爷派我来可不是只来找大人一家,如果大人不愿意,自然还是有人会愿意的。”那人略带威胁的话让郑居中是又气又恼,他道“你们就为了那点钱财,和太师作对,真的值当吗?”

    “值当不值当却是我家老爷说的算的,还请大人给句回话吧。”

    郑居中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名利动人心,无外如是,即使是三成的希望,他也愿意冒这个险。。。毕竟他是郑贵妃的兄弟,再怎么样,应该都不会有事吧。。。他如此的安慰自己道。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争之神() 
这几日蔡京觉得有些不对劲,应该是很不对劲,他年纪越来越大了,感觉也越来越敏锐了,他可以感觉到朝廷之中有一股暗流在涌动,而这股暗流就是对着自己来的,却又不知道到底是谁,又是准备从哪里发难。

    他揉了揉自己的眉心,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冬天一直都是老人最难捱的时候,这个冬天他已经比往年少出门了,除非是赵佶唤他或者是上朝,否则几乎一直在温暖的房间中待着。

    想到官家,蔡京又想到了自己的一个老朋友,也是老对手。

    “来人啊!”

    一个仆人走了进来,蔡京道“去,问问荣国公的病怎么样了?”

    荣国公,也就是何执中,这位曾经和蔡京一起同朝执政的大臣终于到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这个冬天,他就一直生病,最后赵佶干脆给他放了长假,这是一个征兆,表示他正在离开权力中心的位置。

    赵佶也许不是个好皇帝,却是一个很讲感情的人,何执中在他年少的时候曾经当过他的侍讲官,因此虽然何执中一直都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却恩宠不断,执政十二年,这在整个大宋历史中都是很罕见的。

    “回太师,荣国公的病好了些了,据说已经可以在院中走路了。”

    蔡京起身道“去,叫绦儿来,带上些礼物,我们去荣国公府看看。”

    蔡京并没有大摆车架,而是穿着青衣小帽,就带了蔡绦和两个小厮就去了,当得知面前这个老人就是当朝太师蔡京的时候,荣国公的门子差点把眼珠都要瞪出来了。

    “老夫今日就感到会有贵人登门,原来是太师到了,多日不见,太师可好啊?”

    让蔡京有些吃惊的是何执中看上去虽然气色不错,但却比去年衰老了不少,看来这一次生病,耗损了他不少的元气。

    “老夫听说伯通你身体有所好转,心中欣喜,故而前来,你不在,朝中事务积压,老夫可是忙的够呛啊。”

    蔡京笑呵呵的说道,外人看去,二人仿佛是知交故友一般。

    说实话,何执中的确和蔡京的关系不能说错,何执中依靠的是和赵佶的故情,而不是自己的才华,因此他对于蔡京的很多政策都是不支持,不反对,对于赵佶的询问,都是一副天下太平,政通人和的腔调。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何执中这样的执政方法虽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名声和政绩,却使得任何一个人为首相都可以和他共处,这也是他可以执政这么多年的秘诀之一了。

    “太师啊,我这半年可是难得的逍遥啊。。。这几年来,朝廷有太师在,最少在财政上是轻松了不少了啊。”

    也许是无欲则刚,生了一场大病的何执中已经对政治上没有多少野望了,因此倒是可以对蔡京坦诚一些了,最少,他愿意当面承认蔡京的政绩了。

    蔡京笑着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这还当真是他得意之处,宋庭从宋仁宗开始,就一直在为填不满的财政窟窿头疼,到了宋神宗即位,他惊讶的发现他的好父皇和好爷爷,给自己留下了好像根本填不完的大坑,他也突然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会那么的焦虑不安,自己的爷爷为什么会那么的节俭,这可不仅仅是为了社会风气,更是因为朝廷真的没钱了。

    因此,宋神宗开始了变法之路,王安石这个拗相公也算给力,虽然他的变法有些偏激,但财政收入却是增加了,而到了赵佶,财政依旧可以有些结余,但赵佶是谁啊,那是天底下第一会玩的皇帝,就那么点结余,是能修几个园子啊?

    这天底下能当首相的不少,但能满足赵佶的人,恐怕就真的只有蔡京一个了,这几年来,蔡京不断的变法敛财,这才使得赵佶可以撒丫子到处花钱。

    蔡京得意了一会,就谦虚的说道“这都是托了官家之福啊,能有今日盛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